《狗十三》帶來的思考

近幾年來,國產電影屢創票房奇蹟,早些年一部破億的電影便能引得影壇轟動,而近幾年影人們便可輕鬆實現十幾億的目標,遇到口碑傑作,就能名利雙收,票房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衡量電影優劣的標杆。《我不是葯神》捧出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文牧野及最佳男主角徐崢,前幾日的《無名之輩》也憑藉著高超的演技及深刻的立意獲得大眾青睞,實現翻盤逆轉。而11月20日,「狗十三提檔上映」這則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瞬間引發諸多影人歡呼,網友留言:今年好電影太多了,我的錢包甘願被掏空。看到新聞,我內心激動不已,這部被禁的國產佳作終於要與大眾見面了,有幸提前看了這部電影,當時看完後感嘆良多,今天想要簡單聊一聊這部電影。

13歲的初中少女李玩,父母離異,跟隨爺爺奶奶生活,處於青春期的她有著同齡人的心事與憂傷,內心的孤獨無處傾訴,所幸後來得到了一條小狗,起名為「愛因斯坦」,陪伴著她的上下學之路,感情日漸深厚。然而因為爺爺的疏忽小狗走失,李玩苦尋無果,甚至因此引發了一系列家庭矛盾。慢慢的她意識到掙扎無用,父親的許諾未曾實現,與繼母的相處頗有難度,年少的喜歡只是枉然。而她苦學後捧著獎盃,以此獲得父親的讚許,卻也成為了酒桌上炫耀的談資。生活中的種種經歷終於磨光了她少女的銳氣,甚至到最後,苦苦找尋的小狗出現在她面前時,也只是選擇默默地看它一眼,悄然離去,她的妥協讓現在的家庭看起來和諧美滿,有人說,她「長大了」。

片尾曲想起的時候,只剩下滿心的落寞,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來我們的成長印記,這部電影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優秀青春片。不單單只是反映出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更在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時候折射出家庭教育、人際關係、社會倫理,那麼的真實深刻,就像是撕開了一道口子,赤裸裸的展現出種種的人情世故、淋漓盡致的反映這個社會的真實面貌。當時看完影片,我在豆瓣寫下了如下的影評:「a: 她終於長成了你們想要的樣子吧; b:這樣的電影都能禁,佩服至極c:張雪迎出演再合適不過了,同樣的年紀,額頭上還冒著幾顆青春痘、不加粉飾的臉、隨意披散的頭髮、幾場哭戲、陣陣嘶吼、到最後無語凝噎,情感轉化自然流暢 d:曹導果然是會講故事的人,片子細膩真實,酒桌的三場戲,形象典型又耐人尋味」。幾年前曹保平導演的《烈日灼心》記憶深刻,現在這部電影又寫實生動,期待日後呈現出更多佳作。

好的電影,看完之後如綿延泉水,緩緩流進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引發觀影后的種種思考: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颳起了一陣「青春傷痛文學」之風,打胎車禍、撕逼失憶、炫富拜金更是成為了青春片的標配,此種形勢愈演愈烈,甚至給大眾一種錯覺,青春真是這般模樣,然而對於我們這種實際上只有一成不變的三點一線式生活、整日試卷習題為伴的廣大青少年而言,這種青春離我們相去甚遠,甚至對於我們高三苦戰的學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諷刺……

電影終會結束,生活還會繼續,這部豆瓣評分8.5的影片值得父母帶著孩子去影院細細體會,也值得更多的人去貢獻票房,導演用心良苦刻畫這個狗13(B)的社會,不去深入其中,怎知蘊含的深意?


推薦閱讀:

TAG:思考 | 狗十三(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