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無常是苦的?

按照邏輯看,無常中有樂受有苦受不苦不樂受。

還有無常的決定因素是不是只有因果。


你的語文沒學好。

不是「無常=苦」,而是「無常的xxx就是苦的」,無常≠無常的,無常是性質,「無常的xxx」「無常者」是蘊處界。

苦受、樂受、舍受,就是「無常者」,所以它們是苦的。

雜阿含9經。

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都是無我,凡無我者,它都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色蘊無常,所以色蘊是苦,所以色蘊不是我、不是我所;

受蘊…

想蘊…

行蘊…

識蘊…

眼處…

耳處…

色處…

聲處…

眼界…

耳界…

色界…

聲界…

眼識界…

耳識界…

無常是基本事實,不需要什麼決定因素,無常是觀察一切法得到的直接結論,苦、無我是間接結論,苦、無我必須通過觀察無常而得到。

也可以說,無常的決定因素是緣起,然而緣起是對現象意義上無常的邏輯解釋,緣起實際上是對無常這個概念從另外一個角度的定義,它們實際上是一回事。

————————————苦的詳解——————————

苦有三種用法:

1、與樂相悖;

2、逼迫義、有為義、變易義(苦苦 行苦 壞苦);

3、苦聖諦(與苦有關的道理、真理)的縮略語,實際上包含了1和2;

和其他很多佛教術語一樣,苦Dukkha也是多義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有時候是1有時候是2,有時候12都有,有時候直接是苦聖諦的縮略語。

佛法的語境中,凡是冠以「聖」的,就說明它和解脫有緊密的聯繫,不帶這個聖的,基本上就和解脫關係不大了,例如八正道就沒有聖,但是「聖八正道」就和解脫有關係了,佛陀弟子、佛陀聖弟子,就是以是否解脫為區別標準。

諸比丘,什麼是苦呢?

諸比庫,身體的苦,身體的不適,由身觸而生的痛苦、不適感受。

諸比庫,這稱為苦。

這裡的苦,是受蘊的「苦受」,這裡的苦受就是與樂受相反的意思。

諸比丘! 苦聖諦者,即是此,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憂、惱)苦、遇怨憎者苦、與所受者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說為五取蘊苦。

……

諸比丘!云何為苦聖諦耶?謂五取蘊是,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諸比丘!此名為苦聖諦。

……

諸比丘!云何為苦聖諦耶?謂:六入處是。以何為六入處耶?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是。諸比丘!此名為苦聖諦。

……

  「舍利弗道友!被稱為『苦、苦』,道友!什麼是苦呢?」

  「道友!有這三種苦性:苦苦性、行苦性、變易苦性,道友!這些是三種苦。」


苦有三種,苦苦、行苦、壞苦,

因為生滅不已,無法保持不變,總是被生滅逼迫,這是行苦。

諸行都有這種特徵,生起必然會滅去。

因此,樂受也涵蓋在「行苦」的範疇內,因為樂受生起也必然會滅去。


無常是苦這是佛陀的價值觀,是他獨有的一種分別心,就好像我認為冷麵非常美味,也有很多人認同我,但是也有很多人會說,冷麵有什麼好吃的,還是我們傳統的拉麵好吃,然後我就開始辯論了,冷麵為什麼好吃,因為……,對方說拉麵為什麼好吃,因為……。佛陀就是那個愛吃冷麵的人,說寂滅是樂,輪迴是苦,因為輪迴是無常的,所以無常是苦,擺出來很多原因,再細緻點,比如無常代表著壞滅,代表著隱患等等,所以是苦的,但是一定正確嗎?肯定未必,就好像我說冷麵好吃,因為它清涼,爽口,而熱面代表著煩躁,燙人,所以冷麵是樂,熱面是苦的。說白了,只是佛陀自己的一種口味,你如果認為無常不一定是苦,輪迴也不一定是苦,因為雖然老病死不好,但是生未必是壞啊,幹嘛一定輪迴是苦,無常是苦,你也可以不認同佛陀的價值,這個東西沒有對錯,也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都是個人的主觀喜好而已,所以為什麼說無常是苦,就好像問我為什麼冷麵好吃一樣,我可以找到100個冷麵好吃的理由,但是這都是因為我個人的喜好,而不是客觀的標準,因此當你說無常未必是苦的時候,也沒有絕對的標準去判定你錯,只不過從主觀的角度佛陀不認可你而已。


這個苦不是狹義的痛苦……是逼迫,變化的意思。


茶,在很多時尚洋氣的小女孩看來,絕對是又苦又澀的;但在像在下這種土氣的小老頭看來,那可是香茗!說茶苦,你只能在女人堆里才能取得共鳴…………佛法也如此,你啥時候見佛是見誰都說無常故苦的???別人來拜訪、來請教,都是先從五戒說到十善為止,除非對方對輪迴有深切的厭惡,才教授四諦的道理。對於厭惡輪迴的人來說,無常和苦有區別嗎?而對於沒有出離心的人來說,無常故苦不等於雞同鴨講嗎???其實,「世事無常」的道理,只要不是智障,誰都明白,誰都能驗證,可基於這個不爭的事實,每個人的態度是不同的:有人因此而奮發;有人因此而沉淪;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因此升起出離的心態。

當今世界,成就者之所以少,就是因為基於出離為目的而學佛的,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是因為想得到神通、壽命、福報、錢財、甚至是為了刷存在感(咳咳)

最後:無常的「決定因素」(這個說法並不恰當,所以答個引號)在於緣起——若某物是因緣而出現的,則必因緣滅而消失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