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少年娘 中國娘"?

現如今滿屏小鮮肉、娘炮和流量小生,妝化的比女性還嫵媚,中國男人的男子氣概和血性去哪了!某些媒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9月1日,是「喜送熊孩子歸校」的開學日。

但是這天一檔中小學生特供的公益節目,卻被學生家長罵上了熱搜。

這檔節目叫做《開學第一課》

從2008年起,由教育部和央視合作推出,並於每年新學期開學之際播出。

節目不好看,不看就是了,為何都要找不痛快?

還真不行。

因為教育部發放了通知,要求全國中小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這檔公益節目。

看完了還要拍照打卡,或者寫「觀後感」

課餘放鬆成了硬性任務,學生和家長本就有所不滿。

關鍵節目從開頭廣告到節目內容,都成了大型官方喂屎現場:

1.開頭廣告長達13分鐘;

2.在倡導教育減負、打擊校外輔導的大環境下,廣告中出現了各種課外輔導APP,教育界的嘉賓代表竟然是某培訓機構創始人;

3.節目製片人沒有道歉反而吐槽家長「不就讓你們陪著孩子等了13分鐘嗎」;

4.節目編排散亂無章,內容空談奮鬥與夢想,與「創造力」的主題相去甚遠;

隨著央視對廣告問題的道歉,這件事本該告一段落。

只是這次,輿論對「廣告第一課」的不滿逐漸轉向了「少年娘,則國娘」的罵戰。

看似不相干的事交纏在一起,全因《開學第一課》意圖「接地氣」,邀請了大量小鮮肉作為嘉賓。

官博轉發的明星宣傳自拍成了「娘炮」的證據,《偶像練習生》成員和新版「F4」成為了重點攻擊對象。

在面向中小學生的公益教育節目上,安排大量娛樂元素和偶像明星,的確讓人頗感不適。

但是若以此一口一個「娘炮」攻擊這些偶像明星,同樣會給人造成不適。

圖源自網路

咒罵男性「娘炮」,是男權社會對性別根深蒂固的刻板偏見。

不僅強迫男性必須符合霸權式的男性氣質,潛在邏輯還認為所謂的男性氣質要優於女性氣質。

常有男性自詡「純爺們兒」,說「男人要有個男人樣」,男人什麼樣兒呢?

有擔當、有抱負、有力量、勇敢、智慧、隱忍......

作為人類的美好品質全被貼在了男性身上。

若一個男孩子瘦弱、愛美、敏感、溫柔,大約是要被傳統的衛道士們噴一句「娘兒們唧唧的」。

生活中由於性別偏見,產生的校園霸凌、恃強凌弱事件本就數不勝數。

靠diss「娘炮」就能讓男孩走向陽剛嗎?家長第一課該是教會孩子「何謂尊重」。

截圖來自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

「少年娘,則國娘」的論調並非是由這檔央視節目而起,很早之前網路上便充斥著對當下男性氣質的焦慮。

其中,娛樂圈的偶像明星成為了被攻擊的「重災區」。

有人將法國足球小將姆巴佩和中國偶像組合TFBOYS的照片拼在一起,以此證明「別人的19歲和我們的19歲」的氣質差異。

有人嘲諷這些長相柔美的男人,真到保家衛國的時刻只會說出「犯我中華者,討厭~~~」。

針對小鮮肉代表的陰柔氣質,娛樂圈外的人極盡諷刺之能事,娛樂圈內的人也早有不滿。

葉大鷹曾抨擊《建軍大業》里的歐豪「女里女氣」、「腿都站不直」。

馮小剛在某電影論壇上說過「現在的小鮮肉太娘」。

直男樣板的吳京也不止一次表達過對「娘炮」的鄙夷。

甚至偶像出身的謝霆鋒,最近也對圈內「韓風」潮流也頗有微詞。

「娘炮」言論實在惡臭,將之攻擊日常生活中不符合男性想像和期待的人,更是素質低下。

但是面對討伐當下娛樂圈偶像審美的悠悠眾口,夏BB覺得以「直男傻逼」「關你屁事」粗暴回擊,並不具有說服力。

因為我必須面對自己的真實想法:

討厭男性霸權的我,也不喜歡當下男團代表的偶像審美。

每個人都有對審美表達不同意見的權利,並不能因為政治正確(非貶義)而堵上他們的嘴。

否則就變成了另一種民意暴力。

偶像明星和普通人並不一樣。

生活中的陰柔男性,他的氣質是「忠於自我」的表現,是天性使然。

為什麼《奇葩說》的肖驍即使整成蛇精臉,一口一個「老娘」,觀眾都很適應。

因為他的「娘」是真實反應,是他的生活方式。

對此,除他之外的任何人沒有質疑的權利。

而偶像多是包裝營銷的結果,將一個個有差異的個體塞入無差別的韓風模板里。

去年流行奶奶灰,今年流行白頭髮。

口紅、眼線必不可少,美瞳、眼影日益浮誇。

中性風吃香就艹妖孽人設,轉向街頭嘻哈就是荷爾蒙爆炸。

他們所謂的精緻和時尚,無不是外來文化嚼剩的甘蔗渣。

記得《偶像練習生》里,原本長相很有辨識度但不夠精緻的周銳人氣一直不夠。

結果某一集里他驟減十幾斤體重,以丸子頭、女性妝容的「周仙子」形象出現。

引得台下的選手和觀眾紛紛尖叫,直呼「好美」。

從此以後,出現在各個場合的他,都被禁錮在這類風格里。

這是他的自主選擇,還是向資本市場的低頭?

他們濃厚的脂粉氣,不是所謂的中性之美。

他們的做作姿態,更多的是對女性觀眾的獻媚。

有人樂觀地認為,男性偶像的陰柔美是女性權力的表現,代表著女性話語權的提升。

但你反觀女明星(包括普通女性)的審美趨勢,仍舊是被瘦、美、精緻妝容牢牢禁錮。

甚至一度流行的老公、總攻人設,迎合市場的目的與小鮮肉並無二致。

看似多元的審美取向,背後無不是統一的資本邏輯。

它們塑造潮流與審美,並善於將其偽裝成大眾意志。

偶像和普通人不同,偶像和偶像也不同。

為何張國榮這樣的玉面公子讓人如沐春風?

為何大衛·鮑威的雄雌莫辨讓我們驚艷異常?

為何權志龍煙熏、染髮、穿女裝就是時尚icon?

同樣的陰柔風,卻得到外界不同的反饋。

其中緣由,一在於了解,一在於實力

粉絲對外界偏見滿懷不忿,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你哪來的勇氣去評價一個你並不了解的人?」

小鮮肉多是驟然爆紅,要麼因為出演古偶劇、賣腐劇,要麼因為上了綜藝選秀。

在短時間內,迅速佔領了大眾視線,粉絲暴增、流量驚人。

旁人當然沒有粉絲那麼多時間去舔屏、應援,也沒有興趣從各種場合的微末細節中腦補出偶像的萌點。

他們認識小鮮肉的唯一渠道就是「作品」

問題就在於,作品是小鮮肉的最大痛點,可供欣賞的便是一張張精雕細琢的臉。

外界對小鮮肉的形象攻擊,本質上還是對「實力配不上臉」的負面情緒。

粉絲越瘋狂,這種不滿就越強烈。

求自拍、控評、拉郎配、撕×大戰,這些粉圈有無限樂趣的行為,在外界看來無異於「邪教異端」。

粉圈惡臭行為

在偶像的豐碑上刻下名字的人,大多數都是能打破性別偏見的人。

他們的天賦和實力,決定了他們有足以匹配任何造型的魅力。

姜思達有句名言: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是不能一天讀成林徽因。

內在涵養的培養,非一日之功。

對於快消產業的偶像們來說,便只能靠最表層的包裝來塑造所謂的個性、氣質和品味。

他們被粉絲們消費,又被粉絲們丟棄。

一朝爆紅,可能下一秒又招黑。

誠如戴錦華所說:「在無所不在的資本邏輯中,我們每個人作為『人』的意義正在不斷地貶低和下降,成為資本鏈條中的一個部件」。

偶像的問題不在於「娘不娘」,而在於他們作為人的部分,真實的自我那部分,越來越虛假和模糊了。

現如今哪個粉絲敢擔保自己愛的是偶像本人,還是他的人設?

人設崩塌最快的「小清新」胡一天

訓練有素的偶像們,莫說看到他們的真性情,甚至很難看到他們卸妝後的樣子。

如果粉一個偶像,結果只是粉了被團隊打造出來的提線木偶。

這個木偶再精緻,我也感覺不到任何審美的快感,只覺十分悲哀。

真正的偶像,從來沒有娘不娘的問題,只有美,以及絕美。


娘,從來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過度推廣「娘」這單一類型,而缺少了對男子氣概的推廣。這確實是媒體的責任。

但是,注意,這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便如昭和男兒平成廢物一個道理。

毛主席說過,存在就是硬道理。希望百花齊放,百家齊鳴。

再說了,沒有娘的襯托,又怎能顯示熱血男兒的氣概呢?滿大街兄貴?

最後說一句,今天他拉你過來反對娘,明天他就可以拉別人過來反對男子氣概,後天他可以反對一切你認為好的東西。諸如互聯網。諸如遊戲。諸如……


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但是知乎里娘炮相關,無不是男的罵,女的洗。


現在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都非常的6,大家好像都沒有分清娘和溫柔的區別就開始憑感覺答題。

有人都把張國榮都拿出來反駁了,麻煩你們舉例的時候動動腦子好嗎!當年哥哥被罵的還不夠慘嗎?張口就是怎麼現在小鮮肉被罵娘而哥哥沒有,連霸王別姬都搬出來了,關鍵自己都沒有解釋清楚就強行哥哥是柔美,鮮肉是娘炮,天啊!你們確定不是哥哥黑粉嗎??有些人還把激素分泌搞出來,說娘炮的雄性激素少於陽剛之人,所以不會有什麼擔當。????那意思是女生都沒啥擔當嘍?這完全就是教育問題啊!李小龍也有穿的很文靜的時候,穿著西裝,姿態文靜(原諒我詞貧),然而有些人一天就是大老爺們的說話做事,意思是李小龍沒他們陽剛????

反觀反對的,強行娘炮和溫柔混合啊!溫柔的男孩子多數是比較沉悶的好吧,而娘,我見到的多數是比較明騷的,多數人還把寬容和主流混淆視聽,而且你不得不承認當電視節目滿屏柔弱風的時候,孩子真的會被帶偏的,比如一個陽剛氣足的孩子(基因導致),看見個個都是女孩子般的男孩子,家長又不引導,他肯定先是一臉懵逼,然後慢慢接受「現實」,最後開始模仿而去融入到體現出來的主流之中。而現在之所以會吵起來,很多因素是上一輩的思想依舊有主導性,而新一代又開始有發言權,你如果都是00後的話,這問題幾乎翻不起什麼大浪,不是說00後娘(我就是00後),而是00後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能理解甚至一部分人支持,這種比例會讓反對者的聲音一下子小了很多,但這不一定是好事。

其實理想社會應該是(我認為)講禮貌,有擔當和責任,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為主流價值觀,娘不娘,剛不剛,洒脫還是沉悶,劍走偏鋒還是保守為好,以一種良好的比例存在並控制一下度,到時候觀眾就不需要去模仿,因為沒有了所謂的非主流,而是了解,借鑒,最終找到真正的自我,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樣的那簡直太可怕了!

而現在就是偶像派,鮮肉風大行其道,其他風格多數是老一輩人,這種情況是比例有些失衡啊!假象如果開學第一課各種各樣的好學森(當然前提都懂禮貌巴拉巴拉一堆)都在,有柔的有剛的,有活潑的有沉穩的,但是大家都和睦相處,那樣的話多數家長想說可能都會咽回去。

不過現在有些鮮肉真的是,竟然靠裝可憐和賣萌吸粉,也就是說拿娘作為賣點!而且娘的人也不是可憐,娘炮都不如?吸粉不應該是靠實力和人品嗎?


有些人就是喜歡偷換概念,試圖將主亞文化和文化包容混為一談。

包容亞文化不代表可以讓亞文化替代主流文化的位置,主流文化是要給這個社會帶來正能量,讓人充滿希望的,而不是說找個「陰柔男性」上台「擺弄姿態」引起了人們的不適,還要人閉嘴。

找個陰柔男子上台——可以

找個陰柔男子上台,並賣弄姿態——可以

找個引誘男子上台,並賣弄姿態,並在主流媒體上播出,引起人們不適之後,怒談文化包容性——那就別怪別人對你們反感了。


推薦閱讀:

TAG:審美 | 偶像 | 社會 | 娘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