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世界慢阻肺日—預防慢阻肺永遠不嫌早、治療慢阻肺永遠別怕晚!

慢阻肺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為了幫助人們提高對慢阻肺的認識、改善慢阻肺診斷不足和治療不力的現狀而設定的。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世界衛生組織會根據過去一年慢阻肺在世界各地的發展以及慢阻肺治療的狀況,確定一個新的主題。今年慢阻肺日的主題是——早防早治,始終不晚!

慢阻肺日的設定,目的就是要告訴那些出現呼吸困難的人群——呼吸困難並非身體衰老的必然結果,因此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高度重視。慢阻肺日所傳達的,是一種積極的信息:只要積極治療,即使是慢阻肺患者,也能夠更暢快的呼吸和,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

目前慢阻肺已經成為僅次於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和艾滋病的世界第四大致死病因。面對慢阻肺的「死亡威脅」,世界衛生組織希望不僅僅醫學界要行動起來,慢阻肺患者也應該不斷提高積極治療的意識。

2002年第一屆慢阻肺日主題是「提高疾病知曉度」,隨著宣傳的不斷加大,以及基層對慢阻肺治療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時至今日,人們對慢阻肺的知曉度越來越高,但新的問題隨之出現,那就是什麼時候採取治療最有效?以及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方法?

這些在農村或不發達地區的慢阻肺患者中尤其如此,主要表現為,診斷出慢阻肺後,一是出現恐慌心理,對慢阻肺的高致死率心生畏懼;二是出現僥倖心理,認為慢阻肺只要不加重就無需治療。

這兩種廣泛存在的心理,直接催生了2018年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題。慢阻肺的治療一直是全世界範圍內的重要命題,各國專家一直致力於研究新葯和探索新的治療方法。被國際廣泛認可的家庭氧療,就是提升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體驗的重要方式。

家庭氧療的效果,已經得到了科學實驗的驗證。有數據表明,每天吸氧至少15小時,並且連續吸氧500天的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會大大提升,而死亡率則相應降低。

對於接受家庭氧療的慢阻肺患者來說,除了在吸氧時間上要注意,同時還應關注家庭制氧機的供氧濃度。部分制氧機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出現濃度衰減的情況,對於需要連續吸氧的慢阻肺患者來說,這無疑會使氧療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會出現因為吸入氧濃度不達標,導致治療無效的情況。

因此,在制氧機的選擇上,慢阻肺患者關注的應該是性價比,而非價格這個單一指標。像Drive DeVilibiss 能夠連續工作40000小時而氧氣濃度不衰減,5L的容量也能夠滿足慢阻肺患者的長期吸氧需求。最為關鍵的是,制氧機的各個核心配件都具有產品專利,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制氧機提供了又一重保障。

推薦閱讀:

TAG:世界 | 制氧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