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是動還是靜?

小孩子的坐姿美好又端正,看了令人感動。最初是從女兒身上發現的。

  女兒不到兩歲時,有一次她坐在台階上,兩腿併攏,腰桿筆直,那端端正正的模樣,令我非常的驚訝。因為在我模糊的印象中,小孩子總是東倒西歪,滿地亂爬的。

  家塾英文課有時會放幻燈,一到上英文課,兩歲半的女兒就搬個小板凳,坐在最後面,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兒等待開始,在她面前是鬧哄哄的學生們。她可以這樣一直坐十幾分鐘,從人頭縫中向前看。

後來有意觀察,發現不只女兒是這樣,兩三歲的孩子,大多有一種自然而又非常端正的坐姿。他們不是為紀律、為禮貌才這樣,而是本來就很自然地這樣坐。反而是我們大人,不有意提醒自己的話,就會癱在沙發上,好像坐正了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小孩子不僅可以坐得很端正,本來也有高度的專註力。兒子幾個月,還被人抱著,就喜歡看牆上的字畫或窗帘圖案,會盯著看很久很久,還會笑,等得我都不耐煩,他還在看,如果給他換個角度,就很不樂意,甚至哭起來。我想,如果一個父母沒有留意到孩子這種高度的專註力,不停地改變角度,不就在破壞孩子的專註力嗎?還有一些家長,孩子本來安靜地觀察某個場景,他卻走過來用別的玩具逗孩子,一會玩這個一會玩那個,或者家裡人多,這個抱抱那個逗逗,一來二去,孩子就變得沒有專註力、愛哭鬧了。我認為這是非常殘忍的事情!就好比一個作家在靈感中專心致志地創作,突然來了幾個人把他拉出去跳舞一樣。我相信很多好動的孩子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

  說孩子的天性好動,可能是對孩子天性的嚴重誤解。《禮記·樂記》云:「人生而靜,感於物而動」,認為人的天性中,靜是第一位的,動是後起的。不管怎麼說,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孩子「天性愛動」,有意地去逗孩子,讓他動起來。安靜是孩子的常態,如果孩子變得很不安靜,說明我們的環境、教育已經出現了問題。(空山泠雨)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二胎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