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佛的矛盾?

我家人對於佛教都深信不疑,但是我了解到佛教中有叫人放下慾望,可是佛教徒修行的最終目的是極樂凈土,這個難道不算是慾望嗎?

提到佛教,難免有些人也有學過傳統文化,我們老師說傳統文化中也是有好有壞的,24孝中也是有過於迂腐的故事,我家人卻十分贊同,我該怎麼辦?


佛教修行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極樂凈土,而是圓證實相,從生死輪迴的幻相中解脫出來。

所以,一開始你的理解就是有誤的。

那麼佛子們修行有沒有慾望,該不該有慾望呢?

那個發菩提心求取菩提道,那個嚮往和追求覺悟成佛的心是不是慾望呢?

不是的,這和我們眾生平時的慾望是不同的。我們的慾望都是一大堆執著而已,而真正的佛子,沒有執著。

是的,他是在發願,他是在追求,但他的執著里並沒有執著。

正如同蓮花不著於水,亦如日月不住於空。

還記得兒時和鄰家小妹一起玩過家家嗎?

兩個天真的小孩抱著洋娃娃,一個扮演者爸爸,一個演著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他們給孩子餵奶,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兩個人配合的如此默契,如此的投入,完全沉浸於遊戲的快樂中,那個狀態那個心態比較像在靈性道上不斷進益的修行人。

你就是在玩一個非常有趣的遊戲,你玩的很盡興。

你不是在「做」,你完全投入,你不存在,你只是一個中空的管道,讓事情透過你而發生。

記住,沒有執著。

如果你有執著,你就必定有自我。無論你做什麼,無論你執著什麼,不管是佛法還是世間的其它什麼事物,本質上都一樣。

你執著,你下墮,沒有其它可能。

那些自以為能牢牢把握住經典,自以為在刻苦修行的人,窮其一生於執著中,然最終一無所獲,他們都被挫敗了。

他們失敗的原因恰恰是他們自己,他們會搞不明白,一切看上去都明白無誤,為什麼成功仍不能降臨?

他們都做過頭了,他們都太嚴肅了,把一切都太當回事了,把自己太當回事了。

把自己當做一個偉大的修行者,拋棄了生活,只想著涅槃彼岸,沉重的心靈負擔如山一樣壓著,難怪你從他們的臉上從來見不到歡笑,見不到無憂無慮,見不到純真。

有的只是緊張,動搖,懷疑和懊惱,執著的人永遠擺脫不了這些。

明白了這個道理,一個人就會真正放鬆下來,他也不會想到要去拋離生活,因為你不執著你就沒有恐懼,你不執著你就能把它當做一個遊戲,你可以玩得非常投入,非常盡興。而「你」並不在,唯有當「你」真正不在了,存在才會透過你而發生,那個可能才會降臨。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 一切萬物 皆歸無常

二曰 一切諸有 悉為苦毒

三曰 一切諸法 皆無有我

四曰 一切有形 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

吾今後夜當般涅槃。汝等。今者最後見我。最後受化。最後合會。汝等。從今更不見我。我亦不復見於汝等。

汝諸比丘。止莫憂悲。一切所愛稱意之物皆當離散

諸比丘。生法 有法 有為法。差別法 覺知法。因緣所生敗壞之法。若不滅者。無有是處

諸比丘。假使久住會當去矣。

諸比丘。凡有生者無不有死。一切諸行 無有常定究竟不變

諸比丘。生死是苦 涅槃是樂。汝若欲令未得者得。未達者達。未證者證。當勤求之。

諸比丘。勤修方便慎莫放逸諸佛世尊以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餘一切助道善法

是故汝等當受我化


護法居士:正法:【離欲】 暫生於少樂 然後受極苦 如是欲境界 云何有快樂?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也沒信明白,所以做意證阿拉漢了

再見!


2、《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一句話就是「燒香磕頭、念佛號、念咒語」的佛教宗派都是「謗佛毀法,害人慧命」的「邪宗」的證據!因為「燒香磕頭、念佛號、念咒語」(有為法)是與「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無為法)截然相反的人行邪道。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那些手拿、身戴「有為法」(「佛珠」之類)的人,都不是佛陀的嫡傳,而是從內部來敗壞正法(無為法)的魔王的代言人。

3、《金剛經》就是「照妖鏡」!你用《金剛經》中的句子去揭露魔王的真面目,就是揭露手拿、身戴「有為法」(「佛珠」之類)與「燒香磕頭、念佛號、念咒語」的人是謗佛毀法的魔子魔孫,你就是有著「火眼金睛」的齊天大聖在降妖除魔、同時開示「不二正法」!你在這樣施無畏、替天行道的氛圍中度過此生,臨終之時,你才能成為佛祖敕封的「斗戰勝佛」。

「宗教人士」生前沒成為有著「火眼金睛與金箍棒」的齊天大聖,就沒有實現「自度」,就是誤入魔窟的奴才。這就是「不得正法,必得邪魅」的道理。


顯然你了解到的都是道聽途說的佛教都是錯的,佛教里可能是有那麼一部分內容能和放下慾望聯繫上,但是要麼是有限制前提要麼是指具體的一件什麼事兒不能一概而論,去極樂世界也不是佛教徒修行的終極目標。

佛教講的是什麼是苦,如何止息苦,最終目的是進入涅槃不在輪迴,達到名色法的徹底熄滅。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宗教 | 儒家文化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