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數據中心下海游泳了,看!旁邊還有魚

在人類探險的征途中,目標可以是陸地、海洋、天空。信息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需要更快的處理和大量的數據存儲,而微軟的數據中心則向汪洋大海邁出了一步。

早在2016年,微軟首先在加利福尼亞海岸測試其原型水下數據中心,自古人類就有傍水而居的習慣、大江大湖大河大海孕育了人類燦爛的文明。考慮到人類沿海居住、大城市沿海發展的特點,微軟思考,數據中心如果能夠距離人口居住地不遠,而且不需要佔用土地資源,那真是一個好的想法。

因此,微軟希望探討一個放置在人口中心附近的、相對攜帶型的數據中心設計的可行性。微軟嘗試在蘇格蘭海岸附近啟動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作為為沿海地區提供快速部署的無人數據中心試點項目的一部分。近日,一組研究人員在距離海面117英尺的地方部署了第一個工作生產數據中心。據悉,該數據中心可以長達五年無需維護。

這個項目的英文名叫做Project Natick——下海的細節工作包括,數據中心固定在靠近海底的壓載三角形基座上,由微軟特別項目研究小組的技術人員高級成員Spencer Fowers與團隊在蘇格蘭北方群島(Northern Isles)的奧克尼群島沿岸部署。該數據中心的尺寸與在船舶、火車和大卡車上看到的40英尺長的集裝箱大致相同。在部署現場,一條包含光纖和電源線的電纜連接到微軟數據中心,在現場可以看到,數據中心和電纜一點一點的,一米一米的下沉到海底。

北方群島在14世紀的時候還屬於挪威,後來在20世紀的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的海軍作用,如今因為可再生能源產業而出名。提到可再生能源,相信有些讀者已經猜到了部分的數據中心選址緣由,可以繼續閱讀,找到答案。

一、用什麼能源驅動海底數據中心?

奧克尼群島是第一個數據中心的選址,同時也是一個戰略選擇,因為這些群島也正在被測試實驗性可再生能源項目。這些島嶼不是歐洲普通的島嶼,正是歐洲海洋能源中心的所在地。該中心利用自然湍流的水來收集潮汐能,此外還有陸地上產生的大量風能,為島上創造100%的可再生能源,為島嶼的10000名居民提供了足夠的能源,並且連接到奧克尼群島電網的電纜為微軟的水下數據中心提供了動力。

也就是說,Natick項目通過連接到奧克尼群島風電場的電纜獲得電力,與此同時,該電纜也可作為海底處理數據的管道。最終,微軟希望將Project Natick與使用波浪能發電的實驗性海洋渦輪機結合起來,這可以使這些數據中心完全自給自足。這下你明白了為什麼微軟數據中心的所在地為什麼不選擇風平浪靜的黃金海岸了吧。

二、給數據中心降溫不用愁了

關於數據中心壽命的和運營問題,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比如溫度和濕度,特別是滿是灰塵的熱空氣或潮濕的空氣進入都是一種致命的損害。保持最佳工作溫度對許多數據中心來說是一個挑戰,當數據中心沒有得到正確冷卻時,計算機設備可能會過熱,過熱可能會降低伺服器性能或損壞硬體。海底數據中心有來自海洋的自然冷卻的天賜好處,海水可以用於降溫,消除了陸上數據中心運行中的最大成本之一。海底也與許多可能影響陸基數據中心的災難隔離,例如戰爭或颶風。

這個特殊的數據中心只是現代數據中心的一小部分,為Microsoft Azure這樣的雲計算操作提供動力。數據中心要想為用戶提供高可用性的服務就必要藉助雲平台的靈活部署方式。而雲計算服務也必須建立在數據中心等硬體平台上。冷卻現代數據中心內的伺服器幾乎與購買設備本身一樣昂貴,並且這種水下數據中心可以搬運,可以為那些環境條件不允許搭建陸地數據中心的地方提供計算能力。

儘管微軟沒有提到在容器發生故障時,想要對容器內的伺服器進行維修是多麼困難。

如今的時代,是數據的時代,更是算力的時代,為了給計算系統降溫,2018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上,浪潮推出滿足苛刻散熱和靜音要求的小型可移動的浸沒式液冷超算TS4220LC,,為高性能計算系統提供極致散熱系統完全浸泡在封閉液體環境, CPU和GPU計算部件可長時間穩定工作在高性能頻率狀態,並幾乎完全免除濕度、灰塵、振動的影響,極大優化伺服器運行環境,提升了設備壽命。

由此可見,游泳技術可能將會是計算設備需要提高的新技能。

三、雲計算向可持續發展邁出的一大步

為確保這些數據中心的設計具有環境可持續性和可靠性,仍需要進行大量研究,微軟將密切監控該數據中心在未來一年的性能和環境影響。非常有趣的是,微軟的工程師也開發了目標檢測的演算法來識別海洋生物,好進一步了解海洋生物能否和這個巨大的水下數據中心歡樂共處。

看!數據中心有魚

再說起來,北海雖然氣候涼爽宜人,但是卻是一個相當無情的水域,頻繁的海底風暴和強大的水流流速都使得這裡無法成為數據中心逍遙度假的聖地。但是,微軟認為,如果Natick項目可以適應在這裡工作,它可以在全球很多其他更為舒適的地方工作。

可能是雲計算髮展過程中的重要一步。移動互聯網時代,實時移動和網頁應用程序越來越受到光速的影響。依賴於計算能力的數據中心往往距離太遠,以避免重大的延遲問題。如果微軟可以在紐約或東京等人口稠密地區的海岸邊部署數十個這樣的數據中心,那麼它可以提供更接近最終用戶的計算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微軟在環保與可持續發展領域不斷前進,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早已經將全球100%的數據中心完全由清潔能源提供電力。

微軟雲是全球雲計算的領導者,佔有全球第二大的市場份額,Windows Azure是微軟基於雲計算的操作系統。2018年,國內雲計算廠商阿里巴巴首次躋身全球雲計算市場前五行列。從谷歌首席施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初次提出「 雲計算 」(cloud computing)的觀點到如今,可以說雲計算已經達到了成熟水平,從大型企業到小型企業,如今雲計算與數據中心的面貌也發生了變換,變成了潛水艇,變成了會游泳的魚……(完)

親愛的數據

出品:譚婧

美編:陳泓宇

攝影:陳翔宇

推薦閱讀:

TAG:數據中心 | 微軟(Microsoft) | 綠色數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