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蟻而酸——美味與挑戰並存

在雲南很多少數民族都有食酸的傳統,消食解暑之餘也演變成了少數民族招待親朋好友的特色佳品。傣族的辣咪,布依族的酸肉,白族的酸木瓜……

今天要帶大家展眼的是有百年歷史的民族特色——酸螞蟻

知識點:

酸螞蟻,又名黃金蟻、學名叫黃狡蟻。酸螞蟻是生長在怒江兩岸的一種黃螞蟻,普洱市的孟連、瀾滄、景谷等地均有分布。因其腹下生有一個透明的儲酸小黃球,故稱酸螞蟻。酸螞蟻是一種野生的黃螞蟻,體形較大,口器鋒利,軀體里儲存有酸液。

捉一隻螞蟻放在鼻下嗅,那獨特又帶點醇香的酸味令人忍不住想打噴嚏,連整個鼻子都酸溜溜的

古時因西南山區交通不便無法食用到外界供應的酸醋,彝族、傣族、拉祜族等少數民族就會用這種螞蟻的蟻酸來代替酸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捕食酸螞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酸螞蟻喜愛棲居在海拔較低低的水邊大樹上,它們分工習作20天左右就能築起一個籃球般大小的蟻包,其中芒果樹、大青樹、榕樹是酸螞蟻最愛做包的地方。一隻成年酸螞蟻大概有一粒黑色的葵花籽那麼大,被其咬到一口自然少不了一陣紅腫癢疼。

酸螞蟻做在樹上的蟻包

將整個螞蟻包砍下的捕食方法外還有一種較為智慧的手段:

拿一扇簸箕,用刷子在簸箕上塗一層蜂蜜,在陽光燦爛的中午將簸箕放到森林中有酸螞蟻出入的地方,待過兩三個時辰,前來吃蜂蜜的酸螞蟻就在不知不覺中被粘在簸箕上無法動蕩了,密密麻麻成千上萬。把簸箕取回來,燒壺開水一燙,就能較為安全的取食到酸螞蟻了。

捕捉到的酸螞蟻

不僅是捕捉,料理酸螞蟻的工序也得費一番功夫:

首先要用清水,將竹捕捉到的酸螞蟻和螞蟻蛋進行淘洗,手工清除掉樹葉和雜質。接下來,用開水煮了幾分鐘,撈出來後,加擔刀、么娜(當地兩種香料植物,主要吃新鮮葉子),一道酸爽利落的涼拌酸螞蟻就做出來了。

用酸螞蟻涼拌的各類菜品

當地村民說:逮到的螞蟻多時就用香油將螞蟻文火炸至香脆,做下酒菜;如果逮到的酸螞蟻數量有限,常與土雞肉、火腿一起烹燉;還有人用來泡酒喝,臨睡前服用,此吃法老年人居多,據說對緩解由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有一些作用。

油炸酸螞蟻

時過境遷,嚼蟻而酸的烹飪方法已經慢慢被一瓶瓶的酸醋所取代,但每逢節慶宴請之時,當地人還是有做上一份酸螞蟻佳肴感念老古人傳承下來的飲食智慧。

酸螞蟻產品由於種種原因,現已成為市場上難得一見的孤品,考慮到食蟲的勇氣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所以雲遊侶紀為滿足大家的獵奇心理,特意從瀾滄篩選了四款已經由當地人加工為成品的酸螞蟻產品讓大家感受下原始風的民族特色。

來自熱帶雨林的恩賜——腌野生酸螞蟻

上等泡酒料——野生酸螞蟻干

高原珍稀動物蛋白——手工篩選野生酸螞蟻蛋

強身健體祛風除濕——野生酸螞蟻粉

歡迎搜索關注云游侶紀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雲南 | 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