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的標準應該由什麼群體制定,又應該如何自我適應社會變化?


瀉藥,題主提問中「適應社會變化」預設了「道德相對主義」前提。(雖然實際上道德並不一定是相對主義的)

不過既然預設了"道德相對主義"的前提,馬克思的範式是「生產力分析」與「階級分析」範式,所以整個馬克思主義的道德決定是由於生產力發展從而帶來道德發展,由階級壓迫造成的階級性道德標準。

而換成其他範式就又不同了,比如結構主義、功能主義、從韋伯到帕森斯,再到庫利、吉登斯、研究道德按理說是倫理學的問題,但這類問題可能也會被政治哲學和經濟學等一系列其他領域中,比如羅爾斯的無知之幕就是一個典型的道德問題,因為他涉及的正義與否的評價。

對於很多倫理學問題很多人給出的其實是「不可變」的標準,而可變的標準又被很多其他學科分解了,最終導致了道德問題的分解,也就是說你認為的道德問題可能不是道德造成的問題,而是其他什麼問題,比如經濟發展不均衡啦,法制不健全啦,社會化程度不足啦等等。


道德由權力定義。

首先是掌握髮聲權得權力,這是道德標準的直接塑造者。

誰能掌握髮聲的權力,誰就能塑造道德。

在這個爭奪發聲的權力的競技場上,資本,權力,平民都可以爭奪一下。

不過資本的爭奪方式比較隱蔽。


道德的標準由官僚和資本家主導,小資等既得利益者補充,在利益分配間動態變化。


道德是具有鮮明的階級屬性的。社會上主流的道德準則,實際上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要求。

不敢舉例。


當然是人民群眾制定啊,除了人民群眾還有哪一個群體規定道德呢?

當人民群眾生活發生變化的時候,社會道德自然就會慢慢的去適應變化後的生活。


道德標準的建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歷史局部看,是一個一個靜止固定的標準。

制定道德標準並沒有一個具體的人,也沒有具體的團體,或組織,或者說群體。

局部上的制定者,是建立在大環境下的提煉而制定的。

社會中每個人都參與到道德標準的建立,這是一種博弈。

如果一定要道德制定者,那就只能是對社會風俗,習慣,行為,思想,文明具有深入了解的群體制定,人民群眾會提供製定樣板。。。


推薦閱讀:

TAG:哲學 | 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