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在西藏做喇嘛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相關問題:

為什麼西藏喇嘛會殺人?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喇嘛也是分很多層次的,有的當牛做馬,有的富貴榮華,有的頂無片瓦,有的華廈萬間,有的寂寂無名,有的名揚四海,你說什麼體驗,各種體驗都有。但是要說有什麼共同的體驗,可能只有廟裡酥油燈裡面酥油哈敗的味道,大家都能聞到吧。

喇嘛也分很多派系,乃至於信仰都不大一樣,對佛理的解釋簡直五花八門,屬於佛祖聽了都想打人那種。有誠心禮佛的,有以此糊口的,有妖言惑眾的,有附佛外道的,甚至有唯物主義者。

今天這位就是。

根敦群培本來是舊西藏貴族公子哥,也是差點成為活佛的人,藏族著名思想家、藝術家,最終接受了唯物主義思想。

1903年藏曆3月23日,更敦群培出生於人傑地靈的青海熱貢(現同仁縣),父親是寧瑪派的一位祖古。

1906年被認定為吉美索朗多傑祖古的轉世,並進入亞瑪扎西齊寺學經。1912年受沙彌戒。

1914年入西關寺學經,拜拉然巴格西楚臣為師,學習文法與詩詞。

1917年,依止寧瑪派的卡加德頓,受灌頂。同年前往格魯派底察寺,學習因明等,受比丘戒,取法名更敦群培。

1921年,前往甘南拉不楞寺,入聞思學院學習因明。在拉寺期間,更敦群培用五年時間學習法稱的《量論》。他常以邏輯推理,加上巧妙的辯論技巧,將對手一一辯倒,其中包括一些有名望的格西。1926年,更敦群培成為拉寺兩名最優秀的學僧之一。業餘時間,更敦群培還認識了在拉不楞地區的傳教士,學了一些英語。偶爾他對機械也感興趣,手工做過一些模型船。

人家可是正兒八經受了比丘戒的人,跟現在朝陽區三十萬「仁波切」可不是一回事,可以說是喇嘛裡面「根正苗紅」的那種了,要是老老實實念佛經,肯定是可以當活佛的。

可是他偏不。

1934年11月,根敦群培到達印度,住在大吉嶺,努力學習梵文、英文等,有一段時間被摩訶菩提學會派往錫蘭,學習巴利文等。在印度期間,更敦群培生活很窮困。

這一時期,根敦群培的許多作品發表在《明鏡》雜誌上,包括《旅居印度的反思》、《俗語嵌套詩》等,還出版了《印度諸聖地朝聖指南》,將《入行論》翻譯成了英文,完成了《欲經》的創作。與羅列赫合作,將藏文史學名著《青史》翻譯成英文。將《法句經》由巴利文譯成藏文。

更敦群培在印度參與了西藏革命黨的組建,離開印度時,還特別考察了印藏邊界,並繪製了地圖。

你說你好好的一個喇嘛,貴族圈子裡的人,是要當活佛的人,你怎麼就成了革命黨呢……

這哥們兒還是個玩兒天文望遠鏡的主:

畫素描也是一把好手:

字寫得很漂亮,思想也很深邃:

居然還主張婦女解放!

當然了,這樣的人在解放前的西藏很明顯是格格不入的,他回國後一直遭受西藏舊貴族和上層喇嘛的殘酷迫害,最終鬱鬱而終。

圖為根敦群培「圓寂」處,平心而論,這個「圓寂」顯得很突兀。

1946年回到西藏以後,他立刻遭到了西藏舊噶廈政府的逮捕關押,罪名居然是「偽造假鈔」!

1951年8月,根敦群培含恨離世。

一個超越了他的階級、超越了他的時代、超越了凡俗乃至於佛教本身的「喇嘛」,或者說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革命者,一個敢於反思的人,就此離開了這個無比深愛又無限痛恨的世界。漆黑一片的舊西藏,容不下這樣一個真真實實活著的人,容不下這樣一個為自己的民族殫精竭慮的人,容不下這樣一個銳意進取的人。

兩個月後,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

八年後,西藏民主改革;

28年後,西藏跟全國一起迎來了改革開放;

今年是他離世67年,西藏經濟、社會、民生全面發展,宗教事業也回歸了宗教的本質,整個高原顯得生機勃勃。

可惜他看不到了。

如果他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會說,解放前在西藏做喇嘛,並不是什麼美好的體驗啊……


眾所周知,藏區籠罩著濃烈的宗教氛圍。

藏區孩子稍長大一些,便很可能剃度成為僧尼,這也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但更可能是他們家長的選擇。舊時的藏區,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都是出家人,今天儘管已經沒那麼高的比例,但隨著人口基數的增加,其絕對數量仍相當可觀,即使沒有剃度,他們也會與宗教相伴終生。

自古以來,藏區的知識掌握在僧侶手中,他們從小便接受著典型的經院教育——按照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兼神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說法,經院教育的重點在於傳統的繼承,所有的知識都已經被按部就班地加以系統化,某些作者或著作被奉為權威,所有的教學材料都被壓縮成了刻板的條條框框,即,「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只是那些中規中矩、傳而久之的東西,他只想知道結果,並且就像歌德筆下的浮士德那樣,只想把白紙黑字的結果帶回家去」。

一位藏族朋友說,民間不是沒有文化,但畢竟是薄弱的,文化主要還是要靠那些學識淵博的人來傳承,來記載。看上去很光鮮的活佛們,並不一定學的有多好,他的地位只在他的身份,因為他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其中有的能成器,有的就成廢人了。而真正刻苦學習的,還是那些普通的學僧。

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出家的小學僧們完全喪失了自己的生活,對藏人來說,出家本身就是種生活,甚至是最好的一種生活。

四川甘孜州色達縣,五明佛學院,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僧侶來這裡學習。登上山坡,眼前無邊無際的僧舍,宛如一片紅色的哈達在天地間鋪陳,佛學院的壇城下,一個男孩學著母親,像模像樣地磕起長頭。不知幾年之後,他會選擇上學,亦或出家?

即使在普及義務教育已經多年的今天,藏區中仍有許多文盲,他們不僅不識漢字,就連本民族的藏文一竅不通。並不是說文盲就不辨善惡,但識字後,他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去識別善惡,不是嗎。

五明佛學院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開展農牧區掃盲,每年都有數千文盲進入這裡學習最基本的文化,畢業的學生們有許多都回到偏僻的鄉村和牧場,在當地展開新一輪的掃盲。

儘管許多人對藏區的基礎教育頗有微詞,認為靠僧侶來推動文化傳播,彷彿飲鴆止渴,將導致下一代更加迷信,但這就是現實中的無奈——科學到不了的空隙,宗教就馬上會來填補,而對那些渴望知識卻又無能為力的孩子本身,我們又能指責什麼呢。

小資的聖地甘南郎木寺,我曾在一座神龕旁偶遇幾名小學生,以前當地唯一的小學就是由寺院建立,學習中自然免不了宗教方面的內容。這裡經濟極不發達,學生們基本的學慣用品都很難得到保障,在義務教育的末梢尚未掃到的年代,如果沒有寺院,他們很可能就沒有機會脫盲。可以想像,在濃厚的神學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對於宗教之外的那些規則,比如國家、政府、法律等社會概念以及服從程度,恐怕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儘管,即使接受過現代教育,也並不等於為江山穩固上了保險,君不見蘇聯解體的那些推動者,有幾個神父或毛拉呢——恰恰相反,他(她)們多曾是信誓旦旦的體制內人物。

你為啥放羊?

掙錢。

為啥掙錢?

娶媳婦。

為啥娶媳婦?

生娃.

為啥生娃?

放羊......

羊卓雍措聖湖邊,一個羞澀的牧羊娃正靦腆地向我展示著投石技巧。這種古老的拋石器藏語叫「兀朵」,很可能自吐蕃時期也就是唐朝便存在了,其結構千百年來只有些微變化。孩子手中不停旋轉著的皮索,宛如他們一成不變的生活,在滄海桑田裡周而復始地輪迴......


我父親在解放後不久去過牧區,在一家寺院借宿後,裡面有兩百多個喇嘛,後面每晚基本有一個小喇嘛死亡,後面發現是兩派內訌,都想滅口,後面有僧人攛掇老爺子也加入暗害隊伍,後老爺子果斷逃離這個


建議你去看你《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講的就是一個漢族人在解放前在西藏當喇嘛的事。雖然內容有誇大部分,還是值得看一看的。

當然還有一本某喇嘛的自傳,這屬於禁書,並且是一家之言,網上能找到,也可以批判觀看。

嚴肅的學術著作可以看一本大部頭《喇嘛王國的覆滅》,裡面對這部分也有寫到。


我覺得可以參考一下日本的和尚。

和日本和尚不同的是,日本檀家是世代承襲,藏地的施主是拉薩指派,某片地區只能供養一片寺廟。

高僧是存在的,江湖也是存在的。越是接近權利的地方,鬥爭越厲害,無論是哪裡都是如此。

重點不是成為,而是成為一個怎樣的……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佛教 | 西藏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