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魯迅人品到底怎樣?

寫文章很牛,其人品到底如何?


如果一個人快死了,他對自己的不久於人世,有些預感,且深信一冥之後,人言兩亡,沒有個出離肉體的靈魂,可上天堂下地獄,使他感得些死後的名利,這個人當怎樣對待他最後的生命呢?

是盡量的享樂,以求自身快活,還是盡量的工作,以求留給人間最豐盛的貢獻?這種臨終前的選擇,對於唯物主義者來說,不反應一生的追求嗎?

許廣平說,他的先生初來上海是這樣的,如果老婆看他太累,要他休息一會,他會聽的,要他看電影,他有時也會看,總之體諒和聽從家人的勸導;

但到了後來多病,反而一味的做,要他休息,他反忙的更厲害,電影也不看,還說,我不知道什麼是休息,怎樣叫娛樂。直到死前不久,和木刻青年的談話,他還說,我不能戒煙,因為還要工作。

她很不解,直到逝世以後,看到了《這也是生活》《死》,看到了「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看到了要她點燈的對光明的渴望,看到了「就是這些吧,但是,要趕快做」……

看到有人說,魯迅的追隨者少,任往獨來,孤零零一個(為他辯解的說法則講,這是因為他敢於發聲,似乎脾氣不好而偏人品好,呵呵);而會做人的一些民國大牛,則傳說他們的朋友故舊如何之多。

我覺得這些話,殊不可解。從這些話里看出,魯迅在人們眼裡,是不是沒有人緣呢?事實上,追隨魯迅的人比誰都多。沒錯,我說的是他還活著的時候,不是給政治捧起的時代。

魯迅寫過阮玲玉的自殺,她那盛大少有的公眾性葬禮。他感慨,能得到這種榮耀的,只看見過阮玲玉一人,那麼多的文人,不管有多了不起,沒一個被民眾這麼抬舉過。

徐志摩的死,我們知道,大概在文人中最是熱鬧了一通,給他寫紀念文章,似乎成了有名文人的一種功課,然而,民眾對他,比阮玲玉冷淡的多

魯迅的逝世,離阮玲玉並不久遠,他得到了更其盛大的,不是國葬的國葬。似乎沒有文人再有他那樣的大眾給他的葬禮,幾乎不出席這類活動的宋慶齡,給他站台演講;蔡元培抽出一個多月時間,關起門來不辦公,只看魯迅的文章,為給《魯迅全集》寫序;

老舍自認,說他是魯迅門生也可以的,儘管未有師從關係;茅盾巴金崇敬了他十年二十年,鄭振鐸寫一篇《永在的溫情》,蕭紅差不多算是記錄了他最後的歲月;民族魂的旗幟蓋住他的靈櫬……不必多說了吧。

不客氣的說,那個時代的不少小資知識分子,尤其是一些大牛,他們有些脫離民眾,他們軟弱搖擺,有點自私,有點市儈,有點鄉愿,一些立場和觀點未能比大眾來的先進,筆杆子卻比誰都搖的厲害,而實繁有徒。

宜乎魯迅難與之為伍,但即使是這樣「脾氣壞」的魯迅,他們很多人,還只能明敬而「暗黑」,並不能挫辱魯迅的大名,魯迅的人品,能使他得天下此等愛敬,還不算了不起嗎?


一,題主沒禮貌,這種提問方式隱含著無來由的質疑。

二,我沒有資格品評魯迅先生的人品。


魯迅

冒著殺頭的風險把方誌敏遺稿送去延安

冒著殺頭的風險把瞿秋白遺著整理出版

在書店免費送自己的書給買不起書的工人、成本價賣另一本書推薦給工人

不曾承認被迫娶回家的朱安,但照顧生活到死

就這樣


學醫救不了中國人


魯迅先生對此類疑問早有回答:懷疑並不是缺點,總是疑,而並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推薦閱讀:

TAG:人品 | 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