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件事讓你開始相信「AI 就在身邊」?

是玩到停不下來的 AI 遊戲「猜畫小歌」,還是煥活傳統藝術的 AI 皮影戲,亦或是人機互動合奏,讓不是鋼琴大師的你,也能彈出美妙音樂?AI 其實已經發展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尋常工具,那麼又是通過哪件事,你開始相信「AI 就在身邊」呢?

AI 將會更多地進入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更多的新奇與樂趣。Google 谷歌用簡單的方式,輕鬆助你玩轉 AI。

【特別說明】

1. 我們倡導原創認真的答題精神,如回答涉及非原創內容,請獲取合法授權後規範轉載。

2. 該活動最終解釋權歸谷歌所有。


對我來說,「AI」就在身邊和「AI」出現在視野範圍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兩者之間的差別之大不亞於吃一塊火候與醬料俱佳的牛排與電視上看到光鮮的廣告之間的差別。

其實從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 「AI」)以來,「什麼是「AI」?」與「「AI」可以做什麼」一直都伴隨著技術的發展向著提供更好的協助而快速迭代。

圍棋圈是「AI」介入非常早的行業,第一個可以下完一整盤的圍棋「AI」可以上溯到1968年 Dr.Zobrist的論文中。在相當漫長的時間裡,圍棋「AI」常常只能給低水平的棋迷提供有限的幫助。

人工智慧的發展,正如AlphaGo 電影中開篇談到的圍棋中那句經典台詞一樣:

「AI helps us understand what understanding is」

在圍棋「AI」越來越普及以後,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棋迷開始通過不同的程序來幫助自己發現問題,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棋手被「AI」打開思路。

人類常常會受限於自己思維的習慣作出判斷,被過的經驗限制,與「AI」對弈常常會受到啟發,這些啟發常常需要用一些創造性的眼光結合縝密的推算來驗證和理解。

「AI」幫助棋手突破慣性思維,達到更高水平

如今的圍棋比賽中,棋迷都非常關心每一步之後,「AI」分析的勝率變化,「AI」不僅可以在對局中給棋手啟發,也已經通過協助直播員更快對局面作出判斷出現在每一盤大賽直播講解之中。

我相信,「AI」會越來越多地走到所有人身邊。

AI 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早期「AI」技術發展的初心是建立一套專家系統,從商業邏輯上講,專家的意見是非常稀缺的資源,這些意見可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所有人起到極大的幫助,從如何控制飲食、怎樣合理運動這樣的健康問題,到音樂應該怎樣練習,有哪些旋律可以參考,甚至不同的藝術作品之間有什麼聯繫這樣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所有的人都非常需要這樣的信息。

比如說,這樣兩幅圖之間可能有什麼聯繫?

一個盒子和一副老圖,你覺得是什麼聯繫

在 Google Arts Culture 的眼中,會展示給你這樣的聯繫:

定睛一看,原來可以有這樣的聯繫

從年代到作者,確實看到了奇妙的聯繫有沒有。

現在讓我們腦洞大一點,看看這樣兩幅分別來自不同文化氛圍的產物有沒有什麼聯繫:

小紅帽與山水畫

得到的結果是:

通過延展山水畫的形象,找到了接近左圖的聯繫

「AI」在「發現」紅衣形象出處未知以後,著重從右側已知信息更多的部分做了更多的探索,最終找到了盡量擬合左邊這隻布偶的聯繫。

強大的聯想能力讓我對未來「AI」將在藝術中起到的作用有著極大的期待。

來這裡玩玩看看非洲鼓和山水畫可以有什麼聯繫?

artsexperiments.withgoogle.com

「AI」的發展讓我慢慢看到了過去很多年無法想像的可能性,在很多場景之下

相比於專家,「AI」更是絕佳輔助。

與你的音樂靈感不期而遇

在音樂中,AI Duet 可以實現非常有趣的互動,可以響應你的音樂搭配出好玩的和弦,以後玩音樂自嗨可以更徹底一點,一邊在單人solo,還能不期而遇很多靈感。

AI 可以打開一塊新的場景

如果說有什麼樣的應用可以比成為一個朋友更近,那麼下面這個視頻展示的可以說不僅是近在身邊,簡直是沉浸其中。

與自己的手影一起講故事

小的時候對於光影的感覺第一次著迷是在睡前照著手電筒玩手影遊戲的瞬間,在想像力的渲染下,一雙小手的投影也可以是劇情跌宕的動物世界。

Shadowplay 更進一步延展了想像力,可以讓手影自己活起來,AI 與人一起講一個故事,十分溫馨。

今年9月,Google曾經在上海龍美術館舉辦過規模很大,很全面的Google AI 體驗展,展會中充滿了極富啟發與趣味的互動。展覽回顧可以看這裡:

AI 觸手可及?

t.cn

期待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親自感受到身邊的「AI」。

最後

面對未來,阿西莫夫曾說這樣一段話:「人類總會選擇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進的話,群星就會變成遙不可及的幻夢。」

在每個人的夢裡,揮灑自己的創意,踐行自己的規劃都是風景瑰麗的旅行,在過去,除了資源的限制,我們更多受制於時間和場景,沒有一個稱手的專家助手。

如今,「AI」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充滿愉悅與想像力的解放。 正如哈薩比斯曾經說過的,研發AlphaGo的目的並不是打敗人類贏得杯賽,而是打開思路,讓我們更專註於人性,擺脫自己成為坐在機器前的另一台機器的可能性。

就是現在,當你拿起一塊畫板或者你準備彈響一段旋律,會有「AI」陪伴你打開想像力的邊界。而當你坐在訓練室或者守在對局直播講解房時,也會發現,「AI」可以堅定你的決策讓你發現更好的下法,也可以教你更深的領略對局中的驚心動魄。

「AI」離我們有多近?

近到就在我們身邊。


我是一個谷歌的老用戶,也是忠實用戶。幾乎所有的谷歌服務我全都有,從中流砥柱 Gmail 到Drive、Translation、Map 到各種開發了又取消的各種軟體,比如天神一般存在的 Wave,還包括從手機到路由器在內的各種軟硬體。

說到 Google Wave,是我有史以來見過的最好的協同聊天,工作和交流平台,其出神入化的實時協作界面,讓我嘆為觀止,我和幾個滿世界跑的朋友,比如Disney Animation 的特效師,一起為一個項目奮戰的時候,完全就是使用 Google Wave 來工作,那些日日夜夜真是戀戀不捨。

我得說,谷歌的簡潔和高效率給了我極深的印象,但是其中的智能更是讓我很驚喜。比如我在 Booking 上定了酒店,或者在美聯航上定了機票,這些信息和提醒會非常智能的在郵件中出現提醒,這真讓我沒想到,儘管我知道技術上實現並不難。實際上這些智能不簡單在處理商業事務,還可以體現在 Google Arts Culture 上。

我的工作主要是電影和電影相關的影像藝術。所以,谷歌的藝術與文化項目,是我最喜愛的谷歌內容的一部分。打開Google Arts Culture,完全可以自由進入世界各個地方几乎所有的美術館和 藝術中心,縱覽全世界的藝術品。更帶勁的是,Google 掃描了所有的藝術品,你可以以極大的解析度近距離觀賞這些藝術品,這比你在真的博物館裡看,看的更仔細,更舒心。當然,這個項目並不是為了你在線看美術品這麼簡單,這個功能不少線上美術館也都做到了,只是做的遠遠不如谷歌就是。

在Google Arts Culture項目中,真正讓你能感受到快樂的是其中的一些 AI 項目。在前次上海龍美術館舉辦的Google AI 體驗展上,可以完全體驗這些 AI 技術。這些技術都不大,也不高深,界面也很友好,但是足夠讓你體驗藝術品鑒賞的全新方式。

比如這個Draw to Art,這個 AI 項目可以讓你用簡單的線條映射出一個和所繪製的線條相呼應的藝術作品出來。很多人對美術作品感到高深莫測,其實任何一件美術作品都離不開對線條、色彩的分解。當你隨手畫一個小鳥,或者一個幾何體的時候,你會看到這個簡單的線條是如何對應於藝術作品中的。這樣子,你能直觀的感受到藝術並不難以理解,只是由於簡單元素的層層疊加,遮蔽了你的目光而已。通過親自動手勾勒線條,你會體會一種感覺:原來透過這些層層疊加,藝術品的基礎模式就是很簡單的幾何體。

Google AI : Draw to Art

更有趣的是 X-Degrees of Separation項目。你可以把任意兩幅美術作品放入左右兩邊,AI 會自動在海量的藝術品中,通過得一副圖像的各個元數據進行抽象和歸納,尋找出一個『平滑』的過渡,讓你看見一個藝術品到另外一個藝術品的『演變過程』。在這裡並不是說這兩件藝術作品具有某種藝術層面的關聯性,而是說通過輪廓、構圖和顏色分布,將兩個藝術作品的共通性展示出來,讓觀眾能直觀地感受到藝術品的分解過程:線條、構圖與色彩。而這些就是了解藝術品的本質過程。

X-Degrees of Separation

如果幾何體和構圖的抽象不夠直觀,你依然覺得僅靠這些你的作品還是很簡陋,那麼更直觀的是 Art Palette,藝術作品被抽象為顏色的分布。在顏色被分離出來以後,我們對藝術品的理解可以抽象為簡單的視覺數據。你甚至可以自己上傳一副自己拍的圖像,然後看看其顏色分布和那些藝術品相類似。

實際上,人類對事物的了解和大腦對視覺形象的分析,完全是基於一套人類自由演算法的,比如顏色,比如位置關係,最終大腦將這些信息提煉出來,給你一個 Glimpse,也就是『第一印象』。

對於這方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你看一個藝術品半秒鐘,然後閉上眼睛,請你描述一下你的感覺,你會說『喂!我根本沒看清呢!』,但是你依然還是可以得到一些關鍵性信息的,比如顏色分布。你會說:『嗯……好像有很多灰色,還有棕色……他們混在一起……』,你會完整而清晰的體會到大腦的這種抽象能力。

Art Palette

Google 這些項目,生動地讓我們展示了計算機是如何理解藝術的。實際上,我們人自己也沒有徹底地搞明白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理解藝術的。但是 AI 的這種能力,讓我們有了一種鏡子,讓我們可以反過來推理,我們如何理解藝術品,如何對藝術和這個世界進行抽象和歸納。

當然,Google在 Google Arts Culture 裡面的 AI項目還不少,大家有機會完全可以自行嘗試,尤其是那些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們。

曾經有人問經典電影《教父》的攝影大師戈登·威利斯,請問你能不能給青年電影攝影師一些指導意見?戈登·威利斯說:『我沒有什麼具體的指導建議,但是我推薦他們去美術館,去看那些作品,仔細的看,你能得到你們想要的全部。』

我們每一個人未必真的有機會去世界那麼多好的美術館,即使你去了,也未必能夠理解這些藝術品,但是在谷歌的 Google Arts Culture,還有這些 AI 項目,你真的可以觸手可及地釋放你對藝術的好奇與求知慾,AI 就在我們身邊。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接到的電話推銷,有很大比例是AI。

運營工作,工作號碼大量註冊各類信息平台,因此自然被收錄到各種list,接到的電話量比較大。其中相當大比例的,聲音基本是2個聲線中的一個(大概現在市面上有至少兩款語音合成產品賣的比較好吧)……聽多了一下就能認出來。

客觀來說,還是比較智能的,思維在正常範圍內的問題幾乎都能對答。之前看過谷歌在年度軟體開發者大會上展示的Duplex,沒想到短短1年不到的時間AI推銷員已經佔領了電話推銷的半邊天……


作為一個AI產品(為了避免廣告嫌疑,不說名字了)的用戶體驗設計師。

以前在人工智慧技術還不成熟的時候,我做用戶使用腳本和使用場景故事板的時候都很單一,雖然早期可以儘可能的大膽的模擬用戶畫像然後給杜撰的用戶編寫幾個使用場景和小故事,但底線原則上束縛我,不可以隨便亂寫,【因為實現不了】,很多好的產品構思被扼殺在了搖籃里。

現在不一樣了,我們設計者可以輕鬆的提出各種想法,各個人工智慧技術供應商可以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可能,其中包括語音識別技術,語音轉文本技術,前後文識別,上下文識別,圖像識別,人臉識別,微表情識別,聲紋識別等等。

我們將上面的種種技術看作樂高玩具的配件,可以在已有配件的情況下隨意拼裝。隨便舉個小例子,我們可以以一台手機為硬體設備,製作一款小遊戲,遊戲中顯示張嘴閉嘴左看右看說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等面部表情+語音有節奏的闖關。

這裡涉及什麼配件呢?首先是人臉識別,我們的應用要有能力通過攝像頭識別用戶的眼睛是不是向左看,嘴巴是否是o形等。其次是聲紋識別和語音轉文本,我們的應用要有能力通過麥克風識別用戶發出的聲音是否匹對得上我們出的題。

用戶只需要拿起手機點擊開始,就可以邊搖頭晃腦唱rap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了,因為很難實現!

看,我們隨便瀏覽一下相關的技術市場,隨便買幾個配件就可能做出各種爆款小遊戲。

不光如此,人工智慧日漸強大的演算法和經驗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全便利,不光我們這群應用開發者要學著接受它,我認為普通民眾也應該適當的逐漸接受。

AI不僅在我們的身邊,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了,接下來的2019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產品問世並民用化。


想了一下,最近幾天常接觸的AI大概就是手機掃描軟體了吧。這一個禮拜領導都在叫我掃描書籍,早幾年的話,掃描厚厚一本書只能找專業的掃描機,去複印店一頁一頁掃描慢的要死,再早個一二十年的話,估計就只能拿著一支筆去圖書館裡面抄書了。現在倒是方便很多了,只要用手機把每一頁的圖片拍照下來,直接放在掃描軟體裡面,就立馬生成PDF,整個書就等於全部保存下來了,直接傳給領導交差,真的,這種AI技術以前完全想都不敢想。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生活方式 | 科技 | 谷歌Google | AI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