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俞敏洪「中国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的言论?


用性别矛盾转移阶级矛盾,都是套路啊

各女权公众号又能收割一波流量了,比如咪蒙,陈岚

对几亿人无差别地图炮,除了证明你非蠢既坏还有别的意义吗?

新东方又不需要这样炒热度

地图炮谁不会,你看看下面这些东西会不会导致国家堕落

现在中国的经济有哪些奇怪的现象??

www.zhihu.com图标

我不是针对民营企业家,但是 @钟石油 很明显没搞清楚,在中国是谁折腾死谁。

不把那些违法乱纪的企业家折腾死,他们就能把你折腾死

王小七:如何看待南方周末曝光的「16 岁的网红和 12 岁的女徒弟在宾馆过夜」事件?

火绒安全实验室:"双11"成流氓软件狂欢节 侵权推广频次暴增200倍

怎样评价贝米钱包 ?

为什么保健品维生素价格十分高,但药店销售的普通维生素只要3块一瓶,其中差别在哪里?

学前教育新规禁止民办园上市,上市公司禁购营利性幼儿园资产,会带来哪些影响?

孙少军:新能源汽车如何补贴才算合理?

8小时工作制形同虚设?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大公司敢肆无忌惮的实行996工作制?

江踏歌:如何看待海底捞两门店被曝「后厨卫生有重大问题」?

怎么看上海中芯国际学校食堂食物过期事件?

如何看待廉价外卖速食包的生产过程?作为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辨别外卖的质量?

精英为了自己的欲望,想尽办法钻空子,洗脑大众,掠夺和剥夺大众的时间和生活。

一部分人的足够成功,必须以大众的被剥夺,被奴役为代价。

金融秩序,是一个不断找接盘侠,不断找韭菜的游戏。

制造产品,带领进步,去换取大众的劳动和时间,已经无法让资本满足。

他们选择了剥夺大众原本就有的东西,再要求大众用生命和时间去赎回。

制造大众的痛苦,再让大众花钱逃离痛苦,是现代社会,资本壮大的主要途径。

地产公司最大的利润,来自囤地,卖期权。

疫苗公司最大的利润,来自制售假药。

乳业公司最大的利润,来自伪劣产品。

银行最大的利润,来自货币注水,违规放贷。

降低标准,制造傻子,掠夺大众。

一部分人的成功,造就了更多人的失败。

作者:妄明

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中美欧日,后50%的人口的财产只占全社会的3-5%。前10%占50%至70%,也就是说大中小资本家占有全社会大部分财产,而占人口一半的底层人民是一无所有的。实际上你一路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北大清华,出国留洋,最后的社会地位,财富,很可能还不如你们楼下开面馆的,不如啥学历也不需要的房地产中介,不如在正确时间炒房的炒家,不如有各种神通赚钱的社会达人如网红

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大中小资本家,即财富排名前10%的人才是社会精英。无产阶级都是仆人,仆人,仆人!

作者:@逻辑学派

一定要承认这个世界上存在一小撮运气特别好的,或者基因特别好的,或者基因突变的人,经过种种巧合成为各种公众人物,收割流量赚钱。包括但不限于发际线小吴,网红,微博大v,公众号大v,运动员,明星。还有一种就是靠财富的继承,比如富二代,一线城市拆迁户,年入百万以上照样很轻松。这些人相对人口基数来说比例极小,目测不超过万分之一,食利阶层容得下这些人,你就当他/她们是中了彩票吧。

全世界没有比中国更容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地方了。也没有比中国更难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面的人富起来的地方了。

一部分成功人士霸占话语权导致国家堕落,因为他/她们的成功,是建立在多数人的失败之上的


俞敏洪说话不当,但一定要将之理解为“穷屌丝当年追不上女神所以今天愤激咒骂凸显凤凰男心态”,恐怕真是错读了老俞这代人。我还是想替老俞说几句话。

俞敏洪的确经常演讲营造屌丝逆袭的形象,当年连我都以为老俞是山沟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可是诸君,你们看过老俞的成长历史没有。老俞出身60年代传统发达地区苏南的江阴农村,父亲是木匠,母亲务农。而到了改革开放后,母亲李八妹自主创业,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

1978年改革开放,队长不用做了,李八妹办起了五金矽钢片厂,规模虽然不大,才6台冲床,自己当厂长,又当供销员,但是她有生意头脑,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留下了不错的口碑,大家都愿意与她做生意。几年下来,她成了当地的第一个万元户

六七十年代的苏南农村肯定比不上城市,但在全国农村里面,肯定不能算穷的。至于80年代后,苏南乡镇企业崛起,那就更谈不上穷了,更何况老俞母亲还赶上了这波浪潮,成了先富起来的一代人。

那年代,全国大半是农村人,农村寒门子弟高考上名校很正常,社会的阶级固化也没那么严重。老俞说自己家里条件不好,这是真的,但要看和谁比。偌大的北大,聚集半国英才,肯定也有很多城市子弟,大院子弟,和他们比,老俞家当然条件不好,但他们家这个条件,在当时的中国,委实不能算底层。

况且,穷又怎么了。80年代是理想主义的年代,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那年代最吃香的并不是什么高富帅,官富二代,而是文艺青年。会写诗,会弹吉他,有点才气,加上卖相不错,在大学是很受欢迎的,而谈钱,谈物质,在那个年代,是俗气甚至有点罪恶的。

老俞大学找不到女友,本质确实是因为穷,但并不是指“没钱”,而是指出身农村,缺乏城市子弟的素养、技能和气质,是穷导致的“没才”,因而不容易吸引女孩子。比方说老俞普通话不标准,也没有城市子弟见多识广,会交际,从小肯定也没学过琴棋书画。这就是一个朴实憨直的农村泥腿子的形象,肯定文艺不起来。

所以你看老俞前半句批评“中国女人要中国男人多赚钱”,后半句的反面却是“中国女人让中国男人背唐诗宋词”,诸君难道不觉得这后半句在今天的语境下很违和吗。其实,这就是老俞下意识的反应,因为在80年代的大学校园,最受欢迎的就是懂文学诗歌的文艺青年,是会背“唐诗宋词”的人。这是老俞对当年的耿耿于怀。

从这个角度看,老俞说这句话,不仅不是在嘲讽别人,而更像是在嘲讽自己了。你看,当年我老实巴交,傻啦吧唧,不懂唐诗宋词,害我图书馆恶补了四年书,心仪的女神被会背唐诗宋词的文艺青年泡走了。今天,我有钱了,但我还是要说,为什么你们非得喜欢像我这样的赚钱多的男人呢,喜欢唐诗宋词的文艺青年不好吗?

这其实不是在嘲讽别人,而是不自觉在表达对今天这个时代主流精神的质疑,甚至说老俞还保留着那种80年代的理想主义情结,都不为过的。

80年代的大学生其实很迷惘。因为那白衣飘飘的十年过去以后,就是红尘滚滚,转向现实的90年代。这代人是经历过80年代末理想破灭的(大家都懂),但最后又以一种现实的方式重生。80年代放荡不羁的朋克青年,很可能就是90年代的创业新贵。他们在新时代又清醒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成为世俗的成功者。老俞当然也是这群成功者中的一个。

因而这代人其实是很矛盾的,甚至有点“精分”。一面自己成功了,牛逼了,赚大钱了;但另一面,又忍不住想要讲情怀,讲责任,就是不爱讲赚钱本身,老觉得俗气。所以最后就变成了励志鸡汤。老俞整天和你说屌丝逆袭的故事,但其实他并不是想讲赚钱,甚至不是在讲成功,本质上,他想讲的其实还是“理想”,尽管这个“理想”已经抽离掉了那些80年代涉及国家、政治的宏大的部分,变为纯粹的个人梦想了。

我不敢说80年代以“有才”与否衡量男性是一定正确的,但毫无疑问,伴随着90年代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国其实正走在越来越物质至上的道路上。如果说90年代的“有钱”背后是个人梦想的创业史,还带有积极意义的话,那么今天的“有钱”就成了纯粹的“有钱”。奋斗成功也是有钱,家族庇荫,巧取豪夺,骗粉丝收割智商税也是有钱,而这是很畸形的。


别提什么女性堕落了,先解决这几个问题吧:

1、为什么天天拿消费主义毒化女性,骗她们买买买“犒劳”自己,煽动虚荣心,越陷越深?

2、为什么忽略对女性的教育,尤其是一线城市以外的区域,仍然存在着生男孩为主导的思维,女孩子生出来就得去赚钱贴补家里的男孩?

3、为什么有“双危”这类对女性就业的歧视性政策?

4、为什么天天渲染“爱情”等毫无理性和逻辑的理论给女性,导致其无法认清真实世界的残酷规则,能任性依赖一定任性依赖,把自尊自信建立在不切实际的情感期望上?

5、为什么整个社会依然在渲染女性年龄大了就嫁不出去、女性工作好不如嫁得好、女性应该投入更多在家庭、女性不应该拼事业在家里多舒服……之类诱惑女性“滑落”失去独立性的话语?

6、为什么整个社会越来越商品化,强调一切可交易,同时不断围绕女性做高消费升级,买房买车、包包、美容、化妆品、旅游……?为何拼命煽动女性欲望,打造不切实际之期望,又故意给出一些“将自己物化”的所谓捷径和近道?

7、为何有人利用女性被压抑之情绪,故意渲染“过度报复”的田园女权主义,把男女平等变成女性欺压男性,是权利的就是你有我也要,是义务的就是那当然男的做不然要男的干什么?

以上问题不解决,恐怕中国之女性,没法不面对“堕落的压力”,无法独立勇敢阳光。

以上之问题,难道也是女性的锅?恐怕是我们男权社会最大的阴谋。

身处有利位置,确实容易看到今日女性相较以往的问题,但是不思考背后的原因,只是一味呼吁女性强大,这个多少深度不足。

当然,我宁可相信敬爱的俞敏洪老师不是没想到这一点,只是深层次问题,有一点儿不方便说。

中国女性是怎么掉进坑里的?

一方面花钱的地方太多,各种消费陷阱可劲儿地煽动买买买,不买就没有面子没有存在感就焦虑到死。

一方面经济压力实在大,职业发展中有不公正和偏见,同时有些还要贴补家里的兄弟(男生)?

另一方面有一些看起来很美的快钱手段,直播、现金贷以及……,只要你放心大胆去物化。

三股合力构成了深层次的矛盾,这就是一个黑洞。

加上女性教育不被重视,各种毒奶毒鸡汤横行,渲染爱情万能、任性依赖、滥情无脑……

所以如果大家都是明白人的话,还是请正本清源。

尤其俞老师这样身处优势地位的男性,请先行动起来,带头解决以上问题。毕竟,一个行动比一百次口误之后的解释都有效。

我们,等着您,像当年一样,再次摇旗呐喊,奋然前行,给中国不论女性还是男性、新的精神力量。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鲁迅《且介亭杂文·阿金》

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已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禅害死了。

——鲁迅《阿Q正传》


“现代中国女性的择偶观非常物质,导致了国家的堕落”.

俞老师的观点引起了我的好奇。

这个观点里有一个很明显的范围,在于“现代”“中国”。

中国古代,门当户对是第一考量,社会和经济地位几乎是婚嫁的唯一标准,夫妻俩在新婚之夜才第一次见面,我猜俞老师应该不是在怀念这种择偶观,就不多说了。

那么,外国女性在择偶时,对物质条件的要求是不是就低一些呢?

从发达的北美欧洲,到落后的印度和南亚,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的重要论文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收入和社会身份是择偶标准中最主要的指标。所有适婚年龄段女性的结果都是一样,唯一的不同在于,低年龄段组更看重男性的“预期收入”。

而且这与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也没关系。UBC的研究者提取了美国2008-2012年的人口普查报告,使用所有18-55岁的已婚女性作为样本(文末附图),结论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美国女性们,仍然会把高收入作为婚嫁条件。不仅如此,收入的重要性在近年来还在不断提高,也就是说,美国女人也越来越“物质”。

为什么女性会把物质条件看的这么重要,而不要求男性都去背唐诗宋词呢?在经济学中,这是因为男女之间的亲代投资差异。

所谓亲代投资,就是生物的繁衍成本。

对于人类男性来说,最低亲代投资是交配所做的努力,也就是长的一个小时,短的三五分钟那种简单的交配行为。而对于人类女性来说,则包含交配、九月怀胎和生产后的大量伤痛以及无法觅食的风险。简单来讲,男人可以玩完了就走,孩子长不长的大看运气,女人就不行了,女人想要繁衍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投入。

这种性别间亲代投资的区别,导致了人类女性对物质的看重。其实不只是人类,大多数雌性动物都在“养育后代”这件事上付出更多,所以雄性需要通过激烈打斗,夸张的表演去证明自己的生存本领,来争夺这张“事了拂衣去”的门票。

所以,不光是中国女性看重物质条件,外国女性也都看重物质条件,连外国动物也都看重物质条件,这是一件生物学上的本能,跟吃饭喝水差不多。当然凡事没有绝对,冠小海雀是少数男女承担相同亲代成本的动物,所以雄雌在择偶观上比较平等,堪称俞老师口中的道德楷模。所以,我们要小心这种动物,按俞老师的观点,它们可能终有一天会取代堕落的人类。

查了半天女性为什么堕落,我顺手也看了一眼男性的情况。你看,男性就大不一样了,所有择偶条件中,全世界的男性最看重的条件是physical attractiveness,也就是性感和漂亮。男性对道德水平和宗教信仰的重视程度与女性持平。

太可怕了,幸亏现在是男权社会,女性的择偶标准影响男性,男性只能拼命挣钱发展经济。如果让女性当家做主了,男性的择偶标准成了社会准则,全人类就都忙着整容去了,文明岂不是要灭亡了?这样看来,女权运动很可能是冠小海雀的一场阴谋。

不过我真的很好奇,即使能够“事了拂衣去”,男性也没有更看重道德和良知,反而选择了肤浅的外表(中国男人还很在乎年龄)作为主要标准,怎么能厚的起脸皮指责女性堕落呢?实际上,我本人还是很希望女性肤浅一点,能够只重视外表,因为我非常担心女性继续堕落,绝不是因为我打算“玩完就走”。

不过说起来,俞老师这个观点真的不算歧视女性,他是在歧视男性。在他眼里,男人就没其他事可做了,全中国男性的唯一目标就是满足女性的择偶标准,男人都没有道德、理想、自我实现的追求,活一辈子就为了老婆?没错,老婆你听我解释,他说的就是我本人了,本月零花钱加倍吧?

最后,俞老师在视频中谈到“女人只在乎钱,不在乎良知,所以男人会变的只会赚钱而没有良知”。在俞老师心中,赚钱和有良知似乎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对立条件,可他近些年,好像赚了不少钱啊。。

References:

  1. Wiederman, M. W., Allgeier, E. R. (1992).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e selection criteria: Sociobiological or socioeconomic explanation?.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13(2), 115-124.
  2. Buunk, B. P., Dijkstra, P., Fetchenhauer, D., Kenrick, D. T. (2002).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e selection criteria for various involvement levels.Personal Relationships,9(3), 271-278.
  3. Woodward, Kevin; Richards, Miriam H. (2005). "The parental investment model and minimum mate choice criteria in humans". Behavioral Ecology. 16 (1): 57–61.


推薦閱讀:

TAG:互联网 | 女性主义 | 经济学 | 社会 | 俞敏洪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