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XBOX和PS4當初要使用光碟來作為遊戲載體,而不是像NS那樣使用遊戲卡?

我認為NS的做法更為高明,遊戲卡更容易保存且體積較小也同時也能減少機器的價格。(關於機器成本,有個新聞是說XBOX要出無光碟機版(售價US$200),成本減少100美金左右)。關於之前有人提到的卡帶價格問題,如果卡帶只是用來儲存認證密鑰的話成本不會特別高。

雖然藍光光碟容量更大,但不易保存容易損壞。而且現在的遊戲容量越來越大,基本上大作即使裝上了光碟還要從網路上下載更新,在我看來光碟現在更多的是起收藏和認證的作用。

未來PS5,新XBOX或者更往後幾代會不會採用NS式的卡帶呢?(數字版不能二手交易,也損害渠道商的權益)


錢,錢,錢,卡帶比光碟貴,貴得多。

假如一個遊戲使用了32g卡,它要比同級別的ps4藍光碟遊戲多增加10美元左右的卡帶相關成本。。。10美元,68塊,才32g,這錢你都能上steam買個100g的3A大作了。。。

網上甚至流傳這樣一個說法,switch現在第三方仍未積極入場,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卡帶價格太高。其實ps3時代的一部分遊戲移植並不十分困難,但很有可能cover不住卡帶的成本。。。純數字發行吧,銷量又不夠,用大成本卡帶發行吧,炒冷飯如果銷量上不去的話,卡帶成本又砸自己手裡。。。

switch近期兩個最大的卡帶容量事件,一個是NBA2k18實體版包含大量網路下載內容,單買卡帶甚至不能正常遊戲。。。另一個是生化危機啟示錄不提供2代的卡帶,因為一代可以用16g卡裝,2代要用32g卡。。。購買實體卡卻無法即插即玩,甚至實體卡盒裡不帶卡帶而是下載碼,實際上已經給玩家提供很大的不便了。

而藍光碟這邊,又因為讀取速度的不足,現在沒有辦法做到邊讀邊玩了。基本上全部都要轉存到硬碟後才能開始遊戲。對於家用主機來說,高速硬碟和光纖網路的存在使得大容量光碟轉存和大體積的首日補丁已經不再是問題。可是主打便攜的掌機呢?很多人可能沒有使用過psp的umd來玩遊戲,讀盤速度和噪音簡直是噩夢。。。

當然,隨著大容量儲存卡的價格進一步下跌,數字化網路商店的理念進一步普及,越來越多人開始不太在意實體卡帶本身。但儘管如此,實體店業務仍然是遊戲銷售的主要巨頭,「掌機卡帶,主機光碟」的形式應該還會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存下去。。。


光碟=塑料片

批產5塊錢一張應該都不要。

藍光碟本身就做過防刻畫加強,不故意去損壞這玩意也很難花,拿兩張DVD和BD比比就知道了,不存在那種更難保存的問題,如果幾十年的話,卡帶和快閃記憶體都難以確保壽命就是了。

而且現在的遊戲容量越來越大,基本上大作即使裝上了光碟還要從網路上下載更新,在我看來光碟現在更多的是起收藏和認證的作用。

正常情況的話不開預載下50G怎麼著也得幾個小時,藍光安裝大概25-30M/s,你得有個300M寬頻,還得犧牲其他正常設備的網路使用才有可能做到和光碟安裝速度差不多,地球上有這種寬頻的都不多,而且不幸的是目前信息帶寬需求漲的其實沒那麼快,所以刷理論速度的多,實際對大部分運營商-用戶來說千兆怎麼著也差不多了——而且最不幸的是這代光碟機還是按照靜音標準設計,如果BD做12x的話,雖然噪音會上去很多,但讀取速度還能翻倍,而這個成本上其實代價極低。

下更新主要是現在碟容量確實不夠了,下代100/128G碟上來至少可以解決2disc或者幾十G首日補丁的問題(其實也不算啥問題,PS1時代就有4碟的,而且這代有硬碟幫忙墊底。)

我認為NS的做法更為高明,遊戲卡更容易保存且體積較小也同時也能減少機器的價格。

老任賣卡帶10刀一張,大容量說不定是10刀以上,到現在連自家都沒幾個用32G卡帶的,XB2和野炊這種怎麼看都容量不會很小的,都直接硬塞進16卡里了,和WIIU時代動輒碟隨便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快閃記憶體還是貴,P4和X1遊戲就別說了,RDR2這種起碼得128G卡才能灌的玩意你是準備在介質上花多少冤枉錢呢?供應鏈那邊壓力也很大啊。

未來PS5,新XBOX或者更往後幾代會不會採用NS式的卡帶呢?

關鍵問題是至少5年內碟機(這玩意幾十刀最多)+碟(塑料片)+硬碟仍然是長期看最便宜的介質,而且考慮之前兼容問題的話,估計也不會上卡帶,體積小在console上並不是一個剛需,省一個光碟機反饋給你的價格頂多就是50刀,你眼睛都未必眨一下,但對應壞處倒是挺多的。


可以播放藍光是當年ps3的一大賣點,也是現在ps4 x1賣點之一,藍光光碟本身也是索尼主推的光碟規格,好不容易讓藍光佔領市場你讓索尼放棄?可能嗎

還有卡帶成本比光碟高


題主你對遊戲介質的考慮都是從玩家角度來考慮的,但對於平台方而言,需要考慮的除了玩家,還有第三方遊戲廠家。

遊戲主機減少的成本,對於平台廠家來說有兩個用處,一個是提高機能,一個是降低售價。(硬體利潤無需考慮,這是個芝麻西瓜的問題)

那這對第三方廠家來說有什麼價值呢?

實體版介質的成本是需要第三方遊戲廠商來承擔的,因此如果使用卡帶,那第三方廠商要麼是選擇容量更低的卡帶,要麼是減少每賣出一份遊戲的收入,實際上往往是二者皆有,取一個平衡。

更高的機能,可以讓第三方廠家實現更好的遊戲效果,但這卻陷入了矛盾,更好的遊戲效果需要更大的容量,也需要更高的製作成本,但卡帶要麼容量低就不能滿足更好的遊戲效果,要麼成本高就加重了遊戲廠商的成本壓力。

對於遊戲廠商來說,是不會降低自己收入的,因此如果是卡帶,總是會選擇容量低的卡帶,其餘的不便讓玩家承受,比如實體版不能正常運行遊戲,需要另外聯網下載遊戲內容,這會給實體版遊戲推廣帶來極大不便,而實體版遊戲是現在的市場主力,並且一段時間內無法被數字遊戲取代。

如果是更低的售價,價格在消費者方面會有更好的競爭力,但因為卡帶帶來的容量制約,遊戲廠商不可能在兩個平台上實現相同的遊戲體驗,加上收入差異會造成遊戲廠商的區別對待,使用卡帶的平台會在第三方的支持上更弱。遊戲主機說到底玩的是遊戲,遊戲表現差,遊戲數量少的主機即使價格低,也是不會有市場競爭力的。

其實歷史上就有那麼一台使用卡帶,配置更高,首發價格更低的遊戲主機——n64。


要我說大部分人還是沒開竅。

玩家為什麼選擇實體版?大部分人是因為可以二手交易,少部分人為了收藏。可能有極少數人因為網路問題只好選擇實體版,不過在這個遊戲動不動就更新關鍵補丁,遊戲機還要更新系統才能玩的年代,有較大的網路問題實體版也救不了你。

發現了嗎?這兩個最大的需求跟實體版容量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真要說的話已經有些廠商在投機取巧了,比如NS上的2K19和星鏈,這兩款遊戲有更大容量的卡帶可以選擇但是只都用了8G卡帶導致需要較大的補丁才能正常運行。還有些用了大容量卡帶依然需要很大補丁的遊戲比如DOOM、德軍總部等,但是依然沒有影響這些遊戲的二手交易(星鏈那是帶玩具了例外)。

這些事實說明了什麼呢?那就是大容量卡帶成本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想要做到極限,完全可以把卡帶里只扔個key,遊戲內容全部靠更新,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哪個廠商敢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像2K19那樣30多G的遊戲只用了8G的卡帶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一隻腳在試探了。我想那些天天喊著NS版GTA5的人。大概也不會在乎R星佔用他們幾個小時時間和幾個G內存卡容量吧?

最後說下問題,我覺得題主需要理清先後順序,什麼叫PS4和XBOX「依然」要使用光碟?PS4比NS早多了,就算索尼現在有一萬個心想用卡帶,也不可能讓同一個平台同時出現兩種互不兼容的實體版遊戲的載體吧?至於當初為什麼不用卡帶,就連任天堂自己同期的wiiu都在用光碟哦?答案很明顯了吧。


推薦閱讀:

TAG:遊戲 | PlayStation | 家用遊戲機 | PlayStation4 | 任天堂Swit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