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理由讓你堅持不懈的存活在大上海?


作為老家一個豫南三四線,不算偏遠但也與繁華扯不上邊的城市來講

1、最不能忍受的思想觀念;

比如:

重男輕女,老家那邊幾乎所有家庭都會把財產全部留給兒子,無條件資助兒子,有些家庭女兒結婚前的財產也要充公。雖然我不評價這是家長自己賺的錢,但是這樣的不公平,還是心裡不爽…

P2P不靠譜,老家只會放定期存款在銀行,如果告訴老家我有炒股,有投P2P,這準會一場教育風波電話席捲而來,大家可以想像自行腦補

只攢錢不花錢,從來不想怎麼賺更多的錢,只靠摳,花點不是必需品的錢就有罪惡感

2、環境問題;

比如:到處二手煙、髒話連篇、灰塵、隨地吐痰,遛狗的主人也不會清潔狗狗隨地的分泌物

3、女人必須會做家務、生孩子

儘管我和爸媽講過很多次,我多賺幾個小時錢,足夠請小時工阿姨,他們仍然堅持不懈的告訴我,我不會做菜會被婆婆罵,會被老公嫌棄

4、道德綁架;

擅長一切道德親情綁架,過年回老家,親戚隨口就是:大城市月薪過萬的工作滿地都是,幫你弟弟/侄子/外甥找份工作吧,這事兒靠到你身上了哦

5.笑貧不笑娼;

一個人只要能吹,可能在老家就混得開,不管人品如何,只要能掙些錢,到哪兒都被人笑臉迎合泡茶板凳熱情到不行

6、。。。。。。。。。。。

就是為了脫離這樣的生活環境,才拼盡全力在上海工作。上海是一個能規則的城市,你有多少努力,必定會得到多少回報。工作待遇、生活檔次都是可以靠自己就能改變的;上海足夠包容,大家都很忙,沒人會有精力去關注你的私人生活;上海是一座永遠保持新鮮感的城市,超級多的政策試點、商業模式、idea都會在這裡;上海也是滿足你所有需求的城市,音樂會、球賽、演唱會、簽售會、讀書會你想像到的都有。我愛上海,它帶給我的,是我的全部。


是嚮往自由吧。上海還是非常包容,你可以是你自己,不必是家人眼中的自己。雖然遠離了家,失去了一種溫暖,但是卻擺脫了愛的枷鎖。每個人追求的生活不一樣,我是這樣,我愛我的家人,但是卻不愛他們對我管束。我不願活在父母高大的身軀投射的陰影里,我想成為我自己,雖然過程很艱難(畢竟在上海有很多不容易),但是我喜歡這樣。


老家是山西太原的, 不是大城市,但是也是很繁華的,有山有水有朋友。

然而來到一線城市... 我是在帝都啦,一個吃飯,一個人上班,一個人鍛煉,也不知道為了什麼。

當時要畢業,只有一個想法,想去大城市走走看看,

結果來了,也沒覺得大城市有多好,起初覺得,沒有人情味,生活節奏快,誰都不認識誰真的是!

也許現在就是覺得,不想自己一事無成回去,人活臉吶,會被人笑話,是在外邊混不下去了。

所以就努力了,耐得住寂寞,也許會看到彩虹。


記得有一篇文章里寫過謝謝大城市冷漠式的關懷,這裡沒有七姑八大姨的催婚,沒有左鄰右舍的一堆爛事,只能說在這裡活得更像自己,更純粹。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凌晨一兩點餓了還能點外賣


一些資源,設施和條件就不必談了,個人認為大城市最重要的就是能做自己,印象很深的是小學的一個朋友(暫時稱為A),那時候六年級第一次接觸籃球,A當時就會打球,而且很喜歡那種扭來扭去的妖嬈動作,然後總是耍給我們看,當時覺得挺酷,很有個性,然後我就暗自發誓,我也要像他一樣耍帥,但是到了初中之後,接觸到了當時「主流價值觀」,然後就越來越覺得A那種人很sb,覺得他跟我們有差距,於是就漸漸疏遠了A,之後到了高中,A還是那個性格,很有原則,在當時我的視角里,覺得他太能裝b了,還有一次差點動手打他。後來到了大學,慢慢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我覺得高中的想法實在是太膚淺,太幼稚,其實這兩個詞表達的完全不到位,但是不想說自己sb,突然就想到了A,覺得他當時真的很勇敢,能夠做自己,而我卻因為一種莫名其妙的校園思潮一直在偽裝自己,不敢太多的表現,只是隨著那些思想在做著一些簡單的姿勢,所以畢業之後我不想回去了,我想去一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重新做自己。可以完全打開性格,去調整自己的心情,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不會有人對我的行為指手畫腳,也不必隱藏自己,這樣活著才會有好事情發生。


推薦閱讀:

TAG:上海 | 上海工作 | 上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