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因別人一句話,心情不好!」

「你閉嘴!」

當他說出這樣的話時,在場所有的人都驚訝的看著他。

一個文質彬彬的人,居然在這種場合,用近似怒吼的語氣說出這樣的話。對自己的反應,他也很驚訝,對自己的情緒失控,他有些的慌亂,擔心自己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但,他的「人設」已然崩塌。

這是一個來訪者描述的場景。而他,正是那個「人設崩塌」的人。

他帶著懊惱和不安來找到我,希望我能給到他一些幫助,如何重建「人設」、或者讓自己別介意那件事。更準確的說,他希望自己能夠控制好情緒,保持好形象。

「聽起來,你希望和周圍人有一個完美的關係,希望在別人面前保持完美的形象。」我回應到。

「emm……可以這麼說,雖然我知道這一點很難。可是我希望能盡量做到。」他說。

「那當別人誤解你時,你會覺得他們破壞了你原本的形象?」

「是的,我會這麼認為。所以我會竭力塑造和維護這個『形象』。」

心理學中有一個術語叫「投射」,指的個體依據其需要、情緒的主觀指向,將自己的特徵轉移到他人身上的現象。簡單的講就是:我們會把自己希望的樣子當成別人應有的樣子。

比方說:「世界是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我們的理解。」這樣說雖然有點「唯心」,可這是屬於每個人的事實。

「投射」聽起來挺簡單,但事實上,一次投射總會包含好幾個回合的交鋒。

就像我的來訪者那樣,在第一回合,他希望保持完美的形象、和別人關係完美,他就把這些完美「投射」給現實,把自己的「希望」當成是世界「理應」的樣子。

我們或多或少也都希望自己保持好形象、被友好地對待、擁有好關係。同時我們自己心裡也還是有點「數」的,知道做到「好」是可以的,做到「完美」則是很難的,於是我們在希望的同時又存在不相信。

在第二回合,我的來訪者是把自己所認識到的,做到「完美」的「難「投射給別人,也就是把不相信的源頭投射給別人,因而他會把自己無法獲得「完美」的原因歸咎於他人做了什麼,或是曲解他的意思,或是誤解他。

我們一方面希望完美,一方面又懷疑完美,同時對於自己處於這樣的矛盾衝突中又倍感迷惘,不知何去何從。

於是在第三回合中,我的來訪者把這種「迷惘」也投射給了別人。別人不知道他是「完美」的,還是「不完美的」,別人也不知道怎樣對待他是「完美的」。當別人覺得理解我們比較「難」,讓我們滿意比較「難」,讓我們「完美」也比較「難」時,就越不容易把握和我們相處的度,也就越讓大家都感到不舒服。

就像我的來訪者那樣,他希望自己的「完美形象」是文質彬彬、有禮貌、有內涵的。他渴望從別人那裡得到正面的反饋,他為此做過很多事。比如,主動幫忙,聊天時「引經據典」,待人處事時穩重成熟有禮貌等等。

可別人很可能對他的形象、對和他的關係,以及在關係所採用的態度,依然沒有把握。就會出現像他描述的情況,可能別人只是一句玩笑,可能只是一次試探,都會讓他感到自己的「完美」被打破,感到無法接受,以至於輕易就被別人影響心情,甚至對情緒失去控制。

被別人的話影響心情,相信這件事對很多人來說都有經歷過。可能被中傷、被誤解、被套話。但無論如何,我們如果一開始就把自己的種種,希望、懷疑、迷惘等等都投射給對方,那麼我們到底「是好是壞」就只能對方說了算,而我們自己只能去承受結果。

那我們是否能不這麼做呢,能否讓自己來判斷自己是否完美呢?

當然可以,不過很少人能做到這樣。那需要有很強的自信心,能準確的認識自己,能寵辱不驚,能真實的接納自己。我們依賴著通過別人的評價和認識,來認識自己,就像我們藉助鏡子那樣。那我們要做的就是避免拿到「凹面鏡」或「凸面鏡"。這考驗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甄別人的能力。

「什麼?做不到?」

那也沒問題,那我們可以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我們不要求自己「完美」,只要「好」就夠了。當我們放鬆下來,對周圍人自然也就放鬆下來。這不僅能讓我們不那麼在意,或者苛求別人的同時,讓別人在和你相處的過程中放鬆下來。留出空間,讓彼此能夠相互理解,能夠融洽地相處。

或許這種情況不能稱之為「庸人自擾」,不過我們確實容易因為別人的話而影響自己的心情。該怎麼做,相信你能通過這篇文章得到一點啟發。

歡迎關注我們,更歡迎隨時提問哦!

你可以搜索「聆雲心理」找到我們的公眾號,了解貼近生活的心理學知識

你也可以通過「聆雲心理」app,得到專業的線上心理諮詢服務

愁啥?就來聆雲心理吧!


推薦閱讀:

TAG:心情調節 | 心情 | 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