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春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父母篇)

提到青春期,相信大家想到的最多的會是叛逆。

但是叛逆真的存在嗎?

何為青春期,青春期是自我意識開始急劇發展得階段,在小學的時候,孩子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對老師家長的話更是當做天命來奉行,那是因為在小學的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勤奮感,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發展對世界的認識,孩子各方面能力都還尚未成熟,生活方面還有很大的程度上需要依賴於外界,而他們在這個階段也似乎不太需要有強烈而明顯的自我意識,他們某種程度上只需要成為老師和家長的附屬品,內化由老師和家長帶來的社會規則,來維持自己穩定的生活和學習。所以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依賴性,不止是生活上的,還有社會規則上的依賴性,而小學階段的自我意識其實也就存在的很多的依賴性,沒有太多屬於自己個人的東西。

而到了青春期,主要的任務其實就是擺脫自我意識上的依賴性,發展獨立的自我意識。而這當中需要的就是一定的獨立的空間。而最開始的時候,這樣的自我意識是脆弱而不穩定的,他們快速獲得自我的辦法就是對著干,如果A是你的話,那麼我反著做,-A就應該是我了吧。這表現形式也就是大家所謂的叛逆,社會規則、老師父母要求怎麼做,孩子就偏不。但仔細一想,這個自我還不是那麼的成熟與穩定,甚至算不上是自我,因為當中還是透露著很多的依賴性,它依然是依賴著這個社會規則體系,因為-A的本質和來源還是A,只是將它的內容進行了反向的更改。所以這也只是青春期的孩子想快速獲得自我的體現,孩子其實自己也很慌的,不知所措,要面對著身體的急劇變化,荷爾蒙的劇增,想要獲得自我又無從下手。

所以父母面對這樣的「叛逆」也大可不用著急,這只是孩子想獨立的一個美好願望,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需求,給他一定發展自我的空間。也就是曾老師所說的,其實叛逆期根本不存在,只不過是孩子想獨立,父母不願讓他獨立罷了。能體會到孩子的需求,並滿足他這就是最好的共情了。不僅如此,孩子心中的著急和迷茫也需要大人的包容。其實道理自在心中,孩子很多的時候都知道該怎麼做,並不是真的想去叛逆。當孩子被大人所共情到時,孩子所體驗到的是:那個自我被父母所看見,那個自我是存在的。這何不為青春期最好的養分呢?

推薦閱讀:

TAG:青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