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輪迴嗎?有什麼依據?

這是對於剛接觸佛法的人首個重要問題,不能解答這個疑惑,會障礙學習其他的法義。佛者覺也,佛陀覺者也,以邏輯思辨諸法自覺覺他,佛知道眾生對有沒有輪迴有疑惑故而在當年說法時為人講解其中義理,記錄在了《首楞嚴經》。這裡保證其內義理不變的情況下用易懂的文字幫大家理解。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唐天竺沙門般刺蜜帝譯

第二卷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毗羅胝子咸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為涅槃。』我雖值佛,今猶狐疑,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眾諸有漏者,咸皆願聞。」

國王波斯匿王起立問佛:「我之前沒有聽受佛為說法時,見其餘學者(迦旃延是統稱,認為一切眾生皆是大梵天王製作的,毗羅胝子一類人認為無前世後世)都說人死後沒有來世,這就是涅槃了,我現在聽聞佛法但有疑惑,怎麼證明有來世?大家未破無明者皆有此疑惑,願佛開示講解。」

(眾生無論是畜生昆蟲人類魚鳥等等皆有常住佛性,但被無明覆蓋輪轉六道,若破無明則為羅漢菩薩等,可在六道處處現身說法度脫眾生。眾生因無明障礙不能觀見自身常住佛性,不見常住自然認為死後斷滅無有來世,所以佛要為眾人顯示其常住不滅的佛性,既能使人了悟有前生今世。稍後便知。)

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復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

「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 佛言:「大王,汝未曾滅,云何知滅?」

佛問國王你還健在,你認為這副身軀是如金剛石一般常存還是會壞滅?國王言:「世尊,我此身軀終究壞滅」(佛在此先顯示眾生身軀是無常法,因緣和合產生的事物皆是無常法,因緣合有起必定因緣散而滅故,縱使國王身亦不能倖免。)佛言:「你未曾滅怎麼知道會死?」

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

「世尊我雖現存,但我觀察此身念念之間都在衰老從不停止,如一炷香慢慢燃燒成灰,故知一定會死。」(再次顯示無常法成住壞滅的過程分秒不停,如孔子曾在河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佛言如是,「國王現在衰老的身軀與孩童時有何區別」?

「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面皺,逮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

王言:「世尊我幼年時肌膚細潤光滑,青年時氣血飽滿,而現在衰敗之歲,身軀枯槁意識昏沉,頭髮白了皮膚皺了,日落西山,根本不能與孩童時相比」佛言大王按你的形容並非是突然變老的。

王言:「世尊,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又過於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世尊,我見密移,雖比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若復令我微細思惟,其變寧唯一紀二紀?實為年變!豈唯年變?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遷!沉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王言世尊,身軀衰變隱秘難覺,年年衰變漸至今日,我二十歲時雖是青年,但容貌已經比十歲時衰老了。三十歲時又比二十老了,現在六十二歲了,回看當年五十歲時也如健壯。世尊,我見此衰老過程是按十年來比較,但我仔細思考這變化豈止是十年一老?實際是一年一老,豈止一年而老?月月變老!何止每月?日日也在衰老!再沉思細緻觀察,剎那之間,念念之間,從無停歇,故知我身必定會死。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

佛問國王:「你觀察到此衰變從無暫停故知會死,那你可知你的身軀壞滅時,其中有不滅者嗎?」波斯匿王合掌答言:「我實在不知道。」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大王,汝年幾時見恆河水?」

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恆河水。」

佛言:「我今為你開示出其中的不生滅性。大王,你幾歲時見過恆河水?」

王言:「我三歲時,慈母帶我去拜長壽天神經過此河,那時即知是恆河。」

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

佛言:「大王如你所說二十歲時比十歲老如此直到現在,那你三歲時見此恆河時,與十三歲見到的此河有何差別?」王言:「如三歲時一樣,乃至今日六十二歲還是一樣。」

佛言:「汝今自傷發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恆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

佛言:「你現在感傷自己容貌衰老,皮膚比童年粗皺,那你今日觀看這恆河,與當年孩童時觀看恆河的見性,這見性有老少變化之分嗎?」王言:「沒有,世尊。」

這裡是重點必須著重講解一下。這裡的所說見性是眾生能夠看見東西的根本,而不是眼珠,眼球是工具,而見性就相當於使用者,能用工具做事的是背後的使用者,並非是工具自己能做事,如同摩托車需要人來駕駛到達目的地,摩托本身不能自己到目的地。

世人說人眼球受損唯見黑暗就是瞎了,然而能看見黑暗就是沒瞎,如石頭木頭一般不知明暗黑白才是真瞎,因其沒有見性,這裡雖然只能看到黑暗但只是工具損壞了,背後的使用者(見性)並未受損,所以當工具(眼球)修好時還是能看到事物。又如人死了眼球沒有爛壞時不能看見東西,如果是靠眼看見東西,那死人眼球沒壞豈能看見東西?能看見東西又怎麼能叫死呢

一切工具包括眼球在內都是無常法,有開始就有結束,佛在此問「這見性有老少變化之分嗎?」是為了顯示見性是常住不壞的恆常法,非是無常。而國王也說此見性沒有變化,憑什麼這麼說?

如世間老人眼目昏花,並非見性有模糊,而是工具有磨損而已,一戴上老花鏡修正了工具,看得還是很清楚,如果是見性衰老模糊了,那戴上老花鏡也沒用。又如賽車手比賽車輛年久失修半路拋錨,並非是賽車手突然不能開車了,而是車輛本身的問題,換輛車還是開的很溜。

另外常人沒有禪定力,反而被眼球這個工具牽著走,工具一壞無可奈何,這就是被境所轉。而修道者縱然失去肉眼,依禪定力能用天眼觀看十方一清二楚,這就是心能轉境。常人不能相信有天眼能觀見十方,但想一下,每人都做過夢,人做夢時眼睛是閉著的,卻能在夢中見種種東西,這其實就是見性的功用,不過是被動的,而天眼者可以把此變為主動技能,換了一個工具,不是眼球而是禪定這個工具。(見性是佛性的功用之一,並非獨立於佛性之外,如同開車是人的能力之一開飛機也是,而其餘的聽聞性、觸覺性、嗅味性、味覺性、辨識性都是佛性的功用,統攝於佛性。)

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

佛告訴國王你的皮膚雖然發皺,但這見性,從未老皺。老皺之物即是變化之物,而不老之物即是不變之物;變化之物即是無常法,無常法有開始必定有壞滅,而不變之物,根本無生無滅,又怎麼會隨著你的身軀而滅亡?還執言外道觀念說死後斷滅?

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踴躍歡喜,得未曾有。

國王聽聞此法後,解除疑惑,信解死後的確有來世,與一切大眾得未曾有過的歡喜。


佛在此不但藉機提醒眾生世事無常終有一死如同夢幻回看如空,又顯示出一切眾生的不生不滅的佛性恆常清凈如大明鏡,同時也解答了國王的疑惑,由此可見佛之智慧著實深妙。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輪迴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