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你那麼愛孩子,孩子卻跟你不親?真相令人淚奔...

1

一部被譽為「2018年度催淚神作」的視頻短片,不到7分鐘,卻戳中了千萬網友的心,刷爆網路。

視頻里的每一個場景,都取材自真實的生活經歷,故事的主角就像是身邊的某一個人,也或許就是你我。

視頻來源:美林

《讓愛恰到好處》家庭倫理微電影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視頻的前半段,你有沒有感到熟悉?

想鼓勵孩子自己穿襪子,姥姥卻跑過來幫忙穿上,因為她覺得孩子做不好。

孩子發燒,原本並無大礙,姥姥卻怕孩子燒壞身體,各種藥品一股腦的給孩子用上。

我們總是毫無保留的「為了孩子好」,可有時愛的方式,卻並不討好。

正當我們內心被隱隱刺痛,短片突然一轉,進入了催淚的回憶片段。

看完我們驀然明白——

孩子不斷長大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不斷放手的過程。

孩子第一次學會走路,蹣跚著離開我們的懷抱,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放手。

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哭喊著一步三回頭,開始和我們分開一整天。

孩子第一次有了喜歡的人,整個心都給了TA,我們不再是孩子的全世界。

孩子考上大學,開心的奔向另一座城市生活,我們和孩子的見面機會,縮短到一年兩次甚至更少。

孩子工作,孩子結婚生子,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這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如果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給孩子的愛和呵護太滿,他們或許永遠都不會長大。

2

正如視頻中女兒說的:「你以為這是愛嗎?根本就不是!」

「本想給你最好的愛,沒成想卻成了你的負擔。」這樣的場景,在現實中每個家庭里,都在循環上演。

令人不禁想起著名教育專家、大山博瑞智教育創始人董進宇博士的那句話:「我國家長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肯為孩子犧牲的,為了孩子,他們可以忍受任何的痛苦,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

家長們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愛孩子,以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意願為出發點來愛孩子,反而誤解了愛的真諦。

佔有、支配、強迫、干預、包辦、溺愛……這些經常被說成是「愛」,事實上卻並不是愛。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美好感情,是一種平等關係。愛是無條件的,是完整的接納對方。愛的有無是由被愛者決定。

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只要認為對孩子有好處的事情,就武斷地為孩子去做,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破壞了愛的平等,對孩子(被愛者)是一種折磨。

如果本該孩子做的事情被家長代替了,等於剝奪了孩子生存的權利和探索世界的權利。父母做的越多,孩子的獨立能力越差,就越不懂得感恩。」

孩子健康成長,需要我們適當放手,給他們足夠的獨立成長空間。

孩子需要的不是無所不能的「完美媽媽」,而是讓愛恰到好處的媽媽。

「縱容」孩子去嘗試和探索,他們才能成長。

3

父母在為孩子付出的同時,也不能失去自己。

恰到好處的愛,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最終成為最好的自己。

央視主持人董卿剛生完孩子的時候,很是迷茫和無措,因為以「女強人」著稱的她,生活重心突然全部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完全沒時間考慮自己的發展。

董卿說,讓她豁然開朗的,是朋友說的那句話——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可以了。

董卿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孩子成了她新的動力。回到央視,她以製作人身份推出的節目《朗讀者》,驚艷四座。

經常有人問:我們要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養兒防老?

看到一個很感人的答案: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為了付出和欣賞。

不求孩子完美,不求孩子替我們爭臉,不求孩子幫我們養老。

只求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父母有機會與TA同行一段。

這是多麼美的一段話呀,我們不妨換個方式去愛孩子——

讓他們獨立、自由的成長,只要健康、快樂,足矣。

如果您在教子過程當中遇到頭疼不已、十分困惑的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並留下您的聯繫方式。大山博瑞智資深教育顧問會第一時間幫您排憂解難!

大山博瑞智教育

以愛為核心

十八年專註研究家庭教育的規律

指引家長真正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改變自己不正確的觀念和做法

為孩子撐起一片自由成長的空間!


推薦閱讀: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