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酸鹼體質」騙了多少年?如何防癌才靠譜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多吃鹼性食品有利於身體健康」...無論是否熱衷於養生,你一定聽說過「酸鹼體質」的說法。

在中國,「酸鹼體質」這一理論一直廣受追捧,從養生到治病,從保健品到純凈水甚至到生育產品,都曾在市場上風靡一時。數十年來,這幾乎是橫跨諸多領域的通行理論。甚至有商家稱,備孕時保持鹼性體質有利於生男孩。

網路上流傳的「食物酸鹼度」表

在這套「酸鹼理論」中,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無論是癌症,還是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都是由於吃多了「酸性食物」導致體質酸化引起的。而「酸性食物」範圍之廣之常見,絕對可以嚇你一大跳:糖、紅肉、雞蛋、乳製品、酒、巧克力等常見的食品,很多都被說成是酸性的。尤其是中國人的主食米飯,更被渲染成「酸性食品」的典型代表,它也就變成了致病的「罪魁禍首」。

中國人受「酸鹼理論」的影響如此之深,儘管近年來多位醫學專家、營養學家出面「闢謠」,很多人還是深信不疑。前幾天,這一理論的「創始人」 羅伯特·歐·楊被法院判決向一位45歲的乳腺癌患者賠償1.05億美元,在中國的媒體和社交網路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據了解,該患者於2007年被診斷為乳腺癌後,曾在這位「大師」的建議下,放棄了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法,進行所謂「鹼性治療」。結果,往病人體內注射小蘇打的「土辦法」釀成了悲劇,患者延誤治療時機,乳腺癌發展到四期,只剩三四年的生命。

終於,「酸鹼體質」理論被證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專家指出,人體自身擁有一套強大的生理緩衝系統,來保持機體的酸鹼平衡。吃肉多還是吃蔬菜多根本不足以改變人體自身的酸鹼度,人體體液有酸鹼度的調節機制,維持在一個正常的範圍之內,偏酸或者偏鹼反而說明身體出問題了。因此這套所謂的「酸鹼體質」理論實在是無從立足,用「鹼性治療」來攻克癌症更是無稽之談

現在,擔憂自己吃了這麼多年大米飯早就變成「酸性體質」的人們也不用擔心了。想要身體健康、遠離病痛,正確的做法其實人人都明白,就是均衡飲食、適度鍛煉、心態樂觀。「酸鹼體質」理論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為這類謠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給人製造一種錯覺:只要堅持多吃、少吃某一類食物,或者使用某種有所謂「科學依據」的產品,就能保持健康、不生病。然而,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飲食習慣的輕度調整很多時候並不能解決問題。人和人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個體差異,個體要保持健康,關鍵是要養成健康合理且自己能長期堅持的生活方式,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態平衡」。

但是,正是由於人體系統的複雜性,即便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下,癌症的發病也存在極強的不確定性,很多癌症風險難以完全避免,目前也沒有技術手段可以提前篩查出所有癌症。對於越來越高的癌症患病率,我們不僅要關注「防」,也要做好「治」的準備。好在隨著整體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癌症不再是難以攻克的醫療難題,很多癌症都有了控制甚至是治癒的可能。然而,由於癌症治療周期長、難度大,需要高額的經濟花費,普通家庭往往難以承受。

數據調查顯示,常見腫瘤患者接受診斷、治療的花費,減去醫保報銷後,平均總自付金額仍高達14萬元;若是接受靶向治療,平均總花費則約為22萬元。如果要使用進口特效藥的話,以近期獲批上市的靶向葯Opdivo為例,16800港元一支,僅這一項藥品每年都要花費50萬元,這對於絕大多數家庭而言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儘管國家在儘力推動抗癌藥進醫保,但大部分的進口抗癌藥仍然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需要患者自己承擔。「以錢換命」,這是癌症患者面臨的殘酷現實。

可怕的是,不少騙子抓住了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無力承擔昂貴的藥物和治療方式,但又不願放棄治療的心理,鼓吹各種治療癌症的旁門左道、「祖傳秘方」,輕者浪費金錢、毫無療效,重者耽誤治療、危及生命。

為了讓自己和家庭在面對癌症風險時更有主動性,能夠在治療時沒有費用上的後顧之憂,有經濟能力選擇更好的醫療條件、更先進的治療手段、更有效的藥物,需要未雨綢繆,配置合適的商業保險作為醫療費用的保障。針對這一情況,住院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都是很好的選擇,前者報銷一定的醫療費用,後者則是通過一次性賠付一筆保險金,彌補家庭的經濟損失;兩者也可以組合投保,提供更為全面的保障。

但是,住院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的投保門檻較高,對年齡、身體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導致年齡大、有慢病的人群無法投保。針對這一情況,部分保險公司推出了專門針對癌症風險的癌症醫療險,合理放寬了投保範圍,涵蓋癌症診療各階段的醫藥費報銷,新特葯也能保。對於關注癌症風險的人來說,癌症醫療險能夠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保障。

「酸鹼理論大師」的「倒台」,說明了這類「偽科學」的不靠譜。要想保持健康、防範癌症風險,需要我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準備好風險保障。不能把某個理論、某個大師當成精神寄託,最靠譜的還是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

推薦閱讀:

TAG:酸鹼理論 | 食物 | 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