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總是被激起無盡的食慾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我的嗅覺天生靈敏,如果沒有感冒的話,連別人洗沒洗頭都能聞得出來。這並不算得上某種長處,因為身處大都市,上下班途中那些密閉空間里混濁的味道都讓我難以忍受。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這嗅覺對於分辨美食大有用處。每次飯點將至,辦公室里飄來各位老師用餐的香味時,我都能敏銳地察覺到味道源頭是什麼,且一猜必中。唯一一次猜錯是胡博士做的牛肉湯,味道之鮮讓我誤以為是三鮮鍋巴。

文字里描繪的美食也很吸引我。還記得小學的時候,百無聊賴的我只能翻書櫃中哥哥姐姐們留下的藏書和課本來讀。因為歲數實在太小,高深的文學著作往往記不住也看不懂,翻來覆去看過一遍,只記住了那些讓我垂涎欲滴的美食,儘管它們一開始被描繪出來並不都是為了勾起讀者的食慾。

哥哥姐姐們留下來的課本已經找不到了,這圖是網上找來的,長得差不多

季羨林先生在《賦得永久的悔》里,通過「白的」「黃的」「紅的」(3種不同的麵粉製作的麵食)等食物體現窮困歲月里母親對自己的關愛。當我讀完後,反而對文中提到的黃面糕、白麵餅子等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色龍》的故事裡,我沒看懂反動政權走狗們的醜惡嘴臉,而是對「醋栗」這一食物充滿好奇,並且嘗試用家裡的糖炒栗子勾兌陳醋一起食用,那感覺讓我至今難忘。

像這樣的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食物還有很多,紅軍戰士煮的野菜魚湯、鄂倫春族老人用胃袋燉的牛肉、「羊脂球」的提籃里裹滿膠凍的雞腿,甚至是小栓吃的人血饅頭(那時候只能聯想到烤饅頭)。

除了《羊脂球》,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里還提到過法式燉牛肉、黃油煎鱸魚等多種美食

在虛擬世界裡也有許多美食元素能勾起我的饞蟲,比如《眾多回憶的食堂故事》這款手游里出現的多種日料,畫得不算華麗,菜式也都是樸素而家常的,但每一道菜都有股溫暖而親切的感覺。因為在遊戲流程里沒法吃自己做的料理,在通關後的某天夜裡,夢中的我走進這家小店,點了份日思夜想的蛋包飯埋頭猛吃。酒足飯飽後,沐浴著午後的陽光,我看著結束了忙碌的老奶奶捧著茶杯在櫃檯後面歇息,感到一陣陣發自心底的溫暖。

每個客人喜愛的食物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給看似普通的食物增添了許多魅力

同樣是製作食物給別人吃,《煮糊了》裡面出自我和夥伴手中的食物就完全不能勾起我的食慾。除去這些吃的被送去別人的餐桌後就再也見不到的原因,製作過程中,我們總會把食材丟得滿地都是卻還照舊上菜的行為,讓我實在沒法對成品產生一點胃口。

《巫師3》裡面雖然沒有直接吃食物的動作,並且食物對於戰鬥損傷的恢復也不算效果明顯,但波蘭人的用心程度實在是令人感動。在遊戲中食物種類五花八門,數量也非常之多,如果沒有刻意暴飲暴食的話,主線流程打下來後背包里一定是塞滿了各處搜刮來的美食。這些美食有的吃了就再也得不到,都被我珍藏在背包里,在冒險中時不時會打開瀏覽一下,過過眼癮。

維吉瑪冠軍!乾杯!這只是孤獨的美食家傑洛特非常小的一部分庫存,為了避免吃掉絕版的食物,平時我只會選擇洋蔥和狼肉來充饑

遊戲中的美食元素充滿誘惑,但在遊戲里讓我為吃而吃的話,我反而胃口欠佳。《饑荒》裡面紅通通的大肉丸子雖然看著很豐富飽滿,但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擔憂讓我覺得這東西味如嚼蠟。整體色調偏灰暗的繪畫風格讓我覺得,這些食物都是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冷盤,根本無從下口。

我在《饑荒》里擅長扮演米蟲,大部分時間只靠朋友供給的肉丸度日

還有一點我自己都感到費解,除了食物的元素吸引,遊戲中一些其他元素也會莫名其妙地激起我的食慾,比如《反恐精英:零點行動》裡面,敵人在爆炸死亡後會被炸成四處飛濺的碎塊,在那些碎塊中,帶著血肉的腿骨看上去怎麼都像是一條還沒被火烤的羊腿。同理的還有《克蘇魯的呼喚》一開場,在滿屏都是腐爛的臟器和腸子的包圍中,我突然急切地想要吃一碗熱騰騰的鹵煮來舒緩不斷下降的San值。

克總下巴上那一大串魷魚須我也惦記了不是一天兩天

因為此前總會日夜顛倒,還作死般地拿可樂當水喝,我的身體狀況逐漸惡化,現在只能在醫生的告誡下戒掉甜食和碳酸飲料,並且與一些食物徹底無緣。為了避免自己因為經常看到好吃的而把持不住,我會刻意避開許多出現美食的遊戲內容,但肚子里的饞蟲永遠是誠實的,當我對著「大表哥2」裡面的燕麥餅乾咽下口水時,我知道自己無可救藥。既然沒法大快朵頤,那麼乾脆看個過癮,做個快樂的雲美食家好啦。


充滿靈魂氣息的觸樂夜話,可以在本專欄和觸樂的微博:@觸樂網、微信公眾號:觸樂(chuappgame)、以及網站:觸樂夜話:總是被激起無盡的食慾看到,歡迎大家在上述任何一個地方的夜話里,和觸樂一起吐槽。


推薦閱讀:

TAG:巫師3:狂獵(遊戲) | 美食 | 單機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