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Go 的實際體驗怎麼樣?


2018-12-05 更新了筆尖抖動、書寫阻尼感、筆配對與續航問題的描述,文末增加了低配版的分析


surface go的討論都集中在另外一個問題,各種發布會後雲測評/前用戶混在一起……我來這個問題下寫個首答吧。

TL;DR

好 吹爆 遠超想像

8102年了sp5都大降價了就不要再拿sp3 sp4來討論書寫體驗了好嗎

購買背景

  • 前Surface 3(不是Pro)用戶,原配三代筆(紫色筆帽那款)用了三年壞了之後升級成四代,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升級到 Surface Go頂配。Surface Go官配的是五代筆,但我看了數據差異不大之後考慮自己需求就沒有換(99刀呢!)
  • 美帝CS在讀,本地有微軟旗艦店所以不擔心售後問題,機器是黑五買的打了一點折扣,以及surface 3以舊換新抵了148刀所以就放飛買頂配go了
  • 已有高配XPS13作主力機,買surface go主要是做筆記,非常關注中英文的書寫體驗
  • 但也會拿來干點別的
  • 遙想當年巨硬剛發布蘇菲狗的時候我的反應也是「什麼智障產品」沒想到居然真香了。。。

筆記書寫超詳細體驗(對比 Surface 3 和 iPad 系)

先放兩張圖:

中文:中速抄歌詞

英文amp;amp;amp;amp;amp;amp;公式:課堂筆記

0. Palm rejection (誤觸檢測?)2018-12-04新增

特指用筆的時候屏蔽手掌的觸碰操作。surface系列的palm rejection按慣例是在檢測到筆尖/筆帽橡皮擦(即筆的懸浮點顯示在屏幕中)的時候觸發,通常此時筆尖/帽距離屏幕1cm的樣子。筆尖在這段區間內的時候所有手部觸碰都會被屏蔽。

基本上用下來沒有大問題,但是每次寫字,首次落筆的時候,正常人都是手掌先到位然後筆尖再靠到紙上的,這裡手掌就會引起誤觸。以及寫字中途,如果完成了一段,很自然的動作就是把筆拿開,此時屏蔽解除但手掌仍然靠在屏幕上,也會引起誤觸。這些誤觸通常結果就是喚出觸摸鍵盤,閃來閃去其實有點煩人。

iPad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好像說誤觸控制是用機器學習優化過的,所以不會有什麼問題。

1. 視差

視差是指肉眼看到的筆尖所在位置和實際屏幕響應出墨水的位置之間的偏差。視差當然是越小越好。視差大的話一方面是反饋非常奇怪,覺得寫字的用力點不對,嚴重的話影響下筆;另一方面就會出現之前的筆畫,重新下筆想要接上卻錯位了的問題。

iPad2018因為不是全貼合屏,所以視差根本上無法解決。Surface系列一向是全貼合屏,但其實也有這個問題(以下為民科的主觀猜測):不是因為屏幕,而是因為筆尖負責「實際觸控」的部位並不是筆尖最末端表面,而是筆尖靠近末端的圓球的球心。當拿筆比較斜(和平板的水平夾角比較小)的時候觸控點就會往筆桿方向偏移一點點點。這個問題在Surface 3上面特別明顯,雖然進行觸控矯正可以解決一個方向上的視差,但是會讓另一個方向的視差顯著變大……Surface Go這方面表現相當可以,水平完全沒有問題,豎直略有一點點但完全不影響使用。

2. 圓滑效果

OneNote自帶筆畫的圓滑效果,這對於拉丁文寫作來說挺好的,但是對要求稜角、直筆畫較多的中文來說就會讓字變得不那麼好看,這也是之前大家更加推薦iPad的原因。不過根據我(在兩家旗艦店各測了20min,事後瘋狂蹭同學的機器測試)的觀察,這一代的Surface系列應該是提高了採樣率所以感覺筆畫明顯精細了,感覺差異並不大,主要還是看寫字的人……

不過這個效果應該對繪畫影響還挺大的,我不確定繪畫軟體裡面有沒有這個圓滑的效果。

3. 延遲、IAF及筆尖抖動 2018-12-05更新

這時只要甩出一張圖就好了!

https://dancharblog.wordpress.com/2017/05/29/surface-pen-compatibility-interoperability-faq/

(PS. 從這張表格也可以看到,知乎上面相關回答舉例用的sp3/sp4跟現在最新款surface系列的書寫性能差距有多大:相 當 的 大

我的筆+板子的搭配,對應的是【1024級壓感/21ms的延遲/21g的IAF(最低觸發力度)】。順便Apple pencil的數據是【總之超少/20ms/~0g】。所以這一代的surface延遲方面大提升,跟Apple pencil也就差了人無法察覺的1 ms,實際體驗對比的確也都察覺不到延遲的差距,總之跟手得很,都比我腦子快……

從上面一張圖也能看到有一個明顯的差距是IAF,蘋果是約為0g也就是只要碰到屏幕就開始寫,我的搭配則是21g(如果換了最新的筆就能變成9g了少很多!)。其實IAF才是我們對手寫的「靈敏度」的主要體驗差異所在。從表中可以看到Surface 3+當時原配筆的IAF達到了42g……有個鬼的書寫體驗哦!

以我現在21g的體驗來看,平放的時候寫字沒有任何問題(畢竟筆的自重已經差不多了),但是當平板是支起來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受力不足導致筆畫中間斷開的問題。

筆尖抖動問題:根據反饋,5代筆(即最新款)+蘇菲狗/new surface pro/surface book2可能存在筆尖抖動的問題,在慢速書寫的時候比較明顯。微軟在9月推送了針對這一問題的surface pro固件更新,但是surface go和surface book仍未收到相關修復。這個可能就要靠人品了……我在旗艦店試的時候並沒有這個問題。

UPDATE. 根據評論實測了一下,充電的時候超慢速書寫的確會發生筆尖抖動,揣測是靜電影響精度。抖動範圍不大,在常速和高速寫字狀態下觀測不到,對我這種行書用戶完全沒有影響。

順便說說因為沒錢買新筆所以只能在店裡感受過新筆專有的傾斜感應。本來我以為添加傾斜感應之後會用來優化上文提到的視差問題但彷彿並沒有(Apple也沒有)。反正就是鉛筆除了中鋒之外還能側鋒運筆了,對於我這種不畫畫的人來說沒有什麼用……

4. 筆觸和筆鋒

其實系統自帶的筆(Pen)就是一個壓力曲線對應筆頭大小,鉛筆則是用壓力對應透明度順便加點紋理,要追求真實感的筆觸筆鋒還是要乖乖去裝PS下筆刷。不過還是有一些方法能夠讓筆畫粗細變化更明顯一些,增加書寫的實感的。

調節壓力曲線

點開這個老夥計

在Penz面板這裡,把右邊的高級打開,在左邊以正常的力度寫字,默認壓力曲線下你會發現右邊的實時壓力變化很小,所以你的字粗細變化不大。把壓力曲線調大(我的力度是6-7左右)使得實時圖裡面壓力變化比較可觀,然後把基礎筆畫粗細調小(我通常調到第二格0.5mm,因為最細格就完全不變了),就能寫出比較銳利的筆鋒和m比較明顯的粗細變化了。

5. 阻尼(書寫感?)2018-12-05新增

這個是我選擇了surface go而不是iPad2018的決定性因素,筆在屏幕上書寫的「手感」。因為筆尖的材質區別,Surface pen一直提供硬度可選(默認HB,還有各種別的另買)、與屏幕稍有摩擦感的筆尖,寫起來不容易手滑,也不會有那種用中性筆在玻璃上寫字的超硬絕望感。

Apple pencil雖然筆尖可換也可削(?),但是筆尖型號並不能變。硬度上感覺非常硬,雖然也是橡膠但寫起來一點彈性都沒有。而且還很滑,稍微用力就會打滑,只有非常端正的寫字姿勢才能控制得好一點。

按照網友說法貼張磨砂膜能大大提升這兩者的書寫體驗,但我擔心磨砂膜會影響視差、輸入精度以及顯示效果,而且平板貼非鋼化膜還是太費勁了……以及我的Surface Go有鍵盤還花大價錢上了Microsoft Complete Warranty兩年內兩次換新,根本不需要額外保護!(叉腰)

大家知道蘋果旗艦店體驗區都是沒座位的,我站著彎腰反覆努力怎麼都寫不出不打滑的字來。相比MS的旗艦店就有桌子有座位彷彿網吧,我在那裡埋頭寫了20min還拿出surface3和舊款筆反覆花式搭配使用沒人騷擾我覺得很棒

6. 配對和充電 2018-12-05新增

iPad的筆是要藍牙配對才能用的……surface pen不用配對拿起來直接用,配對只是提高精度和那些單擊筆帽控制的快捷功能。所以surface pen可以跨設備使用(也支持單設備連多支筆但不能同時寫),而蘋果可能就不能很流暢地跨設備了。不過想想Apple pencil這個設定也沒什麼問題畢竟Apple支持筆的只有iPad應該沒人雙持iPad……surface可能是希望大家同時持有surface go/pro/laptop/studio/hub全家桶吧……

充電是這樣的,iPad2018還是那個很蠢的插在機器上充電,據說續航不長,畢竟~0 IAF應該是很費電。Surface pen用的是少見的九號電池(to老用戶:現在筆帽和筆尖都是用同一個電池供電了)基本只能網上買,續航長達一年,結果就是沒電的時候上網屯了幾塊電池,用一年之後已經不知道之前屯的電池去哪了只好又上網再下一次單等快遞orz電池本身是很便宜啦。

購買決策過程(為什麼不買 iPad2018

首先我沒有任何蘋果系電子產品,並不依賴蘋果生態;而且我還相當反感iOS這種只准通過應用市場安裝APP的系統(而且還能隨意下架梯子應用),OSX就覺得舒服很多。Microsoft OneDrive 和 Google File Stream 我用得挺好的,也就無所謂具體用哪個品牌。

主要決定因素一方面是我親自實測來看Surface Go的書寫體驗確實要比iPad2018好上不少:相比那一點IAF的差距,iPad的筆真的太硬了屏幕太滑了根本寫不好字。一開始我被知乎各種基於sp4黑surface pen給嚇到了而且surface3的體驗確實說不上好所以差點就買了iPad2018,但是實體店的試用對比才是真的,畢竟現在sp都更新到7了知乎很多評價都過時了。以及對於OneNote的功能完整性來說,OneNote Desktop &> OneNote UWP &> OneNote iOS。(何況iOS版還有點小bug寫了一個長筆畫之後筆畫會閃一下)

另一方面是價格問題:雖然iPad2018比Surface Go定價低那麼一點,但是學生折扣九折本來就縮小了兩者價格的差距;然後微軟還允許我Surface 3以舊換新抵扣148刀也就是相當於免費升級頂配不用擔心emmc的問題;而且surface pen還向前兼容我可以不買新筆,而如果買iPad的話我必須多花99刀買新筆。所以……

其它體驗(觸控/電池/屏幕/鍵盤/應用生態/品控blablablabla)

  • 觸控:雖然Win10觸控邏輯是渣但是手寫筆的觸控優化驚人地不錯?畢竟手寫筆是可以懸浮的操作邏輯就類似滑鼠了;有了手寫筆就可以快捷截圖/打開草圖板/打開和寫便簽,新出的應用to-do的手寫優化簡直讓我看到了windows ink的未來(點頭)。以及沒人提的微軟手寫輸入法,超!級!好!用!支持「劃掉」等各種手勢操作,輸入體驗識別準確度都很不錯。再加上TouchMe Engine補充了一大堆觸控手勢之後倒也相當能用了。
  • 鍵盤/屏幕:吹爆
  • 質感做工:對比下來的感受就是「我當年為什麼要買蘇菲3我怕是個傻子」。作為surface3的精神續作,蘇菲狗各種性能翻倍之外還配備了跟sp系列一樣的無級調整支架和windows hello以及磁吸充電口,使用體驗超級尊貴可以說是大躍進了。而且首發價也比蘇菲3的首發價低。。。
  • 介面:藍牙/網卡用了某個口碑很好的型號(忘了)所以應該比之前的surface產品穩;typec介面放在那裡想接什麼接什麼還可以用移動電源充電;有3.5mm雖然我不用;有NFC(!)在屏幕右上角背後,所以可以愉快地用NFC啟動連接藍牙耳機hhhhh
  • Windows Hello:吹爆,人臉識別率真的高還很快(但是休眠後喚醒到解鎖界面要一段時間這個無解),在平板這麼大的面板無論是輸入pin還是圖片解鎖感覺都太蠢了。
  • 應用生態:UWP的話……就那樣(撇嘴)。拿到機器第一時間取消掉 S Mode,安裝 1Password。有了1Password之後基本上用什麼瀏覽器都不重要了反正密碼都在。Edge其實還挺好用的,超大牌插件基本都出了Edge版擴展,其實裝個 TamperMonkey 基本也就要啥有啥了。最近乾的事情是帶去上課的時候課前順便打開刷一道Leetcode什麼的。發掘的一個新用法是裝上Steam裝上各種快樂的休閑類遊戲(Battle Block Theather, Overcooked……)連上 Xbox 手柄快樂玩耍,性能完全撐得住,機器超級輕便甚至可以背出門和朋友玩:D
  • 品控:品控方面看Reddit跟國內論壇好像基本都沒有什麼問題,我用下來覺得品質感還是很強的!買了鍵盤就完全不需要給屏幕貼膜了,很穩。而且Surface的自帶支架的結構也決定了它不用內膽包隨便放也不怎麼會被壓彎(看向iPad pro)。
  • 低配:低配版內存少點問題不是很大win10會自適應的,但是硬碟是emmc所以讀取速度會比高配的ssd慢,可能會影響應用/文件的打開速度,但輕度用肯定是能用的(surface3那個乞丐配我也用得挺歲月靜好的,surface go這個低配不知道比surface3高到哪裡去了)。油管這個測評可以參考一下

中英隨緣混排:本回答的草稿/大綱

本文完全使用 Surface Go 完成 :)


我現在有點後悔買高配版了…其實看文獻刷B站之類的,低配版就足夠。然後提醒廣大學生朋友——你的主力機只要接入校園網,就可以直接在Go上用RDP連過去,只要連接本機IP就行,根本不需要複雜的設置,然後RDP的流暢度和可靠性都極其出色,操作體驗跟實機幾乎相差無幾。換句話說如果屏幕尺寸和鍵盤大小可以接受的話,你完全可以自如地把Go當成工作用主力機使用。


Surface近幾年的平板/電腦我基本上都用過,一個也是跟他們一直有合作,一直都有參加他們的活動,另外也是因為我會經常需要用到windows的系統,綜合考慮到品質、價位、性能,我認為surface的確是這個區域內最適合的我選擇。

我使用過的幾款Surface(包括Surface Go),外觀有的是銀色,有的是灰色,有的是灰粉金。對於我來說,外觀肯定是我在選擇設備時的重點考慮因素,畢竟要經常帶出門。

那麼Suface可供選擇的餘地還是比較大的,不管是哪個顏色,給我的感覺都不會過於鮮艷,而是很柔和;機器的線條是那種」理科生「的簡潔,不會有任何不合時宜的凸起(電子產品上任何凸起都極易引發我的強迫症),給人的感覺非常工整、優雅,毫無廉價感。

最新的Go我剛使用不久,來簡單說下我的實際使用體驗。

首先,我體會最深的是輕薄、簡潔。

因為日常不論是更新公眾號還是刷豆瓣、知乎或者微博,我都是極度依賴電腦的,我任何稍長時間的出門,基本上都離不開電腦。

那麼在這個意義上機器輕薄對我來說就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真的很痛苦。

Surface go作為一台電腦(對,它並不是平板電腦,而是電腦,但是只不過是因為鍵盤可以與主機分離,所以具有平板模式)的官方數據是522g,我拿在手裡的實際重量,大概就是一本厚度適中的小說吧。而且它的大小也幾乎與一本小說無異(實際上完全薄於書籍,官方數據不到為8.3毫米),也就是說,我可以比較輕鬆地把它放到一些中號的手包中,而且不會城壞包包。

在這種情況下,我說實話,搭衣服都更方便了。

然後因為我日常出門,之所以一定要攜帶go的原因是,它有兩個功能對我來說是必備的:

1、鍵盤。

2、USB介面。

作為一個「鍵盤俠」,我不論是寫作或者是記筆記、整理資料,都是完全不可能在手機上進行的。

手機對我來說,主要的工作功能就是備忘錄、資料收集,但是我的一切超過200字的辦公需要,我都會很依賴鍵盤。

Go在這一點上非常優秀的是,它的鍵盤面不是金屬的,而是Alcantara (歐締蘭)材質鍵盤,據說一般是很多對設計有要求的汽車的內飾材料。

這一點我覺得作為經常打字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幸福感的,這一點真的不開玩笑,因為經常打字你就會知道,更柔和的鍵盤對你的手來說,會是多大程度的解放…….

我在發布會上聽到介紹說這款鍵盤是基於人體工學設計的按鍵角度,擁有出色的鍵程,工業上這一點我是不太懂的,但是使用舒適度實打實地高。

另外說下USB介面的問題。

我還有一個作為娛樂使用的平板,但其實出門帶它帶得很少。

一大原因就是因為USB介面的問題。

這倒也不是說我一定要用到這個介面,但是我覺得有這個,才有點「電腦」的意思。我內心會非常希望,有需要的時候,這個USB介面是存在的,這對我來說會非常有安全感,也會讓我在出門的時候,更有動力攜帶Go。(其實它還有SD讀卡器的插口,這個對玩攝影的朋友來說很方便,但是我現在玩膠片比較多,還沒咋用就不說了)

二期我發現Go跟我日常用的口紅、墨鏡放在一起也很搭。

接著說一下顯示屏。

我以前聽過一個段子,大概就是說,電腦是男生的遊戲機,是女生的影碟機。我在一半的時間裡,是默默贊成這個說法的。

因為我還是會經常寫寫影評的,「看電影」(包含看劇看綜藝)對我來說,是一種接近與剛需的需求。

所以屏幕對我來說會非常重要。

Go 的屏幕採用的是PixelSense 顯示屏。那麼這個顯示屏到底牛逼在哪裡呢?我也不知道。

我就是覺得看電影會很舒服,從Go 本身的屏幕比例(3:2)到顯示屏的色彩到解析度,跟其機身的設計理念是一脈相承的,都很柔和。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我日常真實使用過程中,對我來說使用頻率特別高也特別重要的功能。

但是在拿到Go之後,我還是探索了一下它的用法。

然後我發現他的畫畫功能還是蠻好用的耶,畫筆非常流暢,完全沒有卡頓或者反應延遲的狀況。

我把我用Go畫畫的過程簡單記錄了一下,是這樣的…

首先,打開「畫圖」,注意它顯示的是「畫圖3D」,不過那跟我沒啥關係,我是一個立體主義的創作者(此處大霧)。

然後我的貓湊過來了。

好,那就畫貓。

接下來,我選擇了一張我家貓比較兇狠的照片來作為開始。

照片是這樣的:

我拿起Go官配的Surface觸控筆,刷刷刷畫,畫得那叫一個流暢。

呃,但是作品有點丑。

但是很顯然,我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於是我又選擇了一張我家喵子「感到鴨力」的照片,重整旗鼓了。

它是這樣的:

OK,我畫的是這樣的:

不能說很像,但是總是神似的對吧!

這次我很機智,因為我沒有選擇鋼筆/馬克筆,我選擇了蠟筆工具,很顯然,這次的線條柔和了很多,藝術感也強了不是一星半點。

但是怎麼說,還是不夠的。

我畢竟是一個對藝術有追求的人,但是我好像感覺到我家喵子在一旁看得有點不滿了,於是我找了一張它趴在家裡樓梯上的照片… 我覺得這張照片能夠代表它此刻蓄勢準備撓我的心情…

前面兩張沒有畫好我並不慌張。因為事實證明,進步是可以存在的!失敗了不要緊,我決定迎難而上!

於是我又刷刷刷,把我對我家喵子的理解畫到了Go上!

誒!誒?

我覺得這次發揮很好啊!!!

既抽象,又立體;既畢加索,又高更!

我再加個背景色,是不是就有了一種在美術館展出的感覺…….(……..)

我不管,這張畫我很滿意!

就這樣,我沉浸在洋洋自得的情緒中暫時結束了我對Go的探索。

最後總結一下,Go給我的體驗是實用性很高的,沒有太多花哨的東西,細節上也很到位… 價格也很到位。

以上敘述也全部都是實際體驗,沒有虛的。最後用我家喵子蓄勢準備撓我的一張圖作為結束吧…

請她出場,辛苦她了…


4+64GB

正常模式:

用office,看網頁這些完全沒壓力,體驗極好,自從開始用Go之後,laptop就基本沒怎麼帶出過寢室了。

平板模式:

emmmm,平板模式的體驗簡直弱雞到極點,手動@微軟有時間改改平板模式好不?

那個後退鍵很沒有靈魂好嘛?已經不是wp了OK?(隱約聽見鋪路機的聲音...)

不過話說回來每次用OneNote記筆記的時候還是要說真香

開了個office365,所有文檔全部丟到onedrive上,手機電腦都能用,簡直美滋滋。


並不十全十美。

單位圓公式如此簡單都能轉成這個樣子,別說極限積分那些公式了。

還有,OneNote的圖片轉文字功能,一直飽受知乎用戶讚譽,那準確度呢?


推薦閱讀:

TAG:MicrosoftSurface | SurfacePro2017 | Surface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