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凌晨4點的保溫杯,幫我搞定了1億的生意」

作者 | 維小維

首發公眾號 | 維小維生素

兩年前,我接觸了一個有生以來見過,最厲害的秘書。

那一次,公司迎來了一個大客戶,一行十多人。全程,都是當時老闆的秘書Fiona接待的。

在我眼裡,接待一群人沒什麼大不了的,無非都是安排吃吃喝喝,參觀路線,車輛接送而已。這不都是行政工作嗎?

我打心底里覺得沒什麼技術難度。

然而1日後,我徹底改變了這個看法。

客戶團隊里,突然有一個高管提出要先行回上海。因為回去處理的事情太緊急,她訂了次日早上6點半的飛機。

面對大客戶,老闆也不得不畢恭畢敬,他立馬說:

「我們安排一輛車送您」,

然後順手拉過來站在旁邊的我,

「我們的CFO會陪同您離開。」

我一個不擅長接待的人,一臉懵逼地就接受了一個凌晨陪同送客的服務,內心不斷嘀咕著:哎喲,明天4點就得出門了……

Fiona聽說這個安排,10分鐘之後就主動來找到我說:「明天我陪你去吧,你放心,所有東西我都會準備好的!」

我心裡暗暗疑惑:準備?還要準備什麼?除了一雙凌晨4點就要起床的熊貓眼之外。

第二天4點半,我到了客戶所在的酒店,Fiona早就在車裡面等待了。

客戶一上車,Fiona變魔法似的掏出了一大袋早餐遞給客戶:「有麵包、有三文治、還有熱的漢堡,您看看挑著吃……」

我還在半夢半醒中想著什麼好話題和客戶聊聊,她又像叮噹一樣,從包里拿出一個保溫杯,還是膳魔師的!

誠懇地說:「天氣冷,我給您準備了一杯熱茶,早上剛泡的。」

我去!這保溫杯都準備好了,我乾脆不說話了,看看Fiona後面還有什麼法寶掏出來。

客戶連聲道謝之後,Fiona果然還有法寶,她又從口袋裡掏出好幾個口罩和感冒藥,還很貼心用一個塑料袋子裝著,

「吳總,昨天聽說您感冒了,我給您準備了口罩和感冒藥,待會飛機上吃了正好睡覺,您拿著哈!」

到這裡,我已經確信客戶心裡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了。只是忍住沒給流出來。

不過我的內心更想知道的是,Fiona還有什麼大招。

到了機場,把客戶送下車之後,Fiona從車後門拿出幾盒廣州特產,一邊提著一邊說,

「吳總,這都是廣州的好吃的,我給你送託運哈……」

老實說,Fiona做的一切都是小事。然而每一件小事,都讓我看見這個女生,彷彿在發光。

果然,優秀是有感染力的。

兩個星期之後,吳總發微信跟我說,送機這麼小的事情也能做得這麼妥帖的公司,相信做業務也一定不會差。

就這樣,1個億的合作就達成了。

回頭想想,Fiona的確是這件事的功臣。我相信,哪怕離開了這個公司,離開了老闆秘書這個普通而繁瑣的崗位,她也一定會發展得很好。

因為她身上有一個閃閃發光的亮點,都是優秀的人的共性:

用極致作為工作標準,並且以此作為分內事。

我以前做投資的時候,碰著兩個鮮明對比的創業者。

第一個,開一個連鎖網吧,一見面就跟我忙不迭地介紹:「我們的網吧最近先進了,加了服務……」

我問,加了什麼特別先進的地方?

他說:「你看,以前入門沒人理你,現在入門,我的員工必須喊歡迎光臨了。」

好吧,我認為這不過是一件從落後到正常水平的事情,在他眼裡已經是可以上台領獎的標兵了。

事實上,這麼鬆懈的標準下,他的業績連年虧損,聽說最近不得不都要關門了。

另外一個,開了一個情感諮詢平台。每一次去跟她聊天,平台業績都向前邁出一大步,然而她從不跟我亮什麼成績,每次都顯得焦慮和憂心:

你有什麼資源可以介紹一下,我還想增加xx部門的實力。

競品又出了一個新功能,最近兩個月我得加把勁了……

雖然收入上升了,但是平台活躍度還在瓶頸,我們下一步還要策劃一些活動。

每一次跟她交流,我的感受是,無論已經跨過多少座山,她眼裡只有前面更高的那一座。

正因為這樣,這個平台的活躍用戶指數式增加,現在B輪融資已經指日可待了。

這兩個老闆,其實都在按他們概念內的「努力」辦事,相信網吧老闆也從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鬆懈。

問題是,他所有的思考都聚焦在和落後的差距,而不是和領先者的差異。

美國作家泰勒.科文在《自滿階級》中說,

「美國的上層階級、中層階級不思改變,這沒什麼;

可怕的是,底層也十分老實,總是看著身邊的底層,不願意發生改變。」

在完全沒資格自滿的階段自滿,可以說是人生最大的笑話。

真的應了那句話:

仰望星空,自然有機會成為星星;

俯視腳下,最終就成為那坨泥。

經常有一些師弟師妹來問我:剛畢業,我該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呢?

說得好像大公司小公司都是唾手可得似的。

我一般都會回答:

去那個對你招聘標準更加嚴格的公司。

大公司是個巨大的機器,你在裡面,如果想混,也可以混成一顆每個月撒謊請兩天請病假也沒人理你的螺絲釘。

大公司也是個大染缸,全公司都是出類拔萃的人,你要是真給力跟著混,一定能混出個嚴格認真的標準。

以這個非常嚴厲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你才算是爬到過巔峰,見過了世面。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段子,我印象非常深刻:

為什麼姑娘會對前任念念不忘?肯定是現任不夠好!

誰用過了法拉利,還會想念馬自達呢?

雖然犀利,但是卻非常真實。一個頂級的標準,完全可以拴住一個人一生的眼界。

北大女作家王令凱,同時也是拿到了徐小平投資的沙律連鎖店女王。

她之所以開始做沙律,是因為早在2013年的時候,就在泰國一家沙律專門店吃過一頓「只有沙律」的正餐。

作為一個沒見過沙律做主食的「土鱉」,她被五花八門的新鮮沙律給驚艷到了!

正是因為這個契機,她決心做一家中國最好吃的沙律店。

此後,她跑了7個國家,從摩洛哥、義大利、法國,再到美國、泰國、土耳其……到處拜師,學習做最正宗的沙律醬料。

細緻到什麼程度呢?

蛋黃醬的蛋黃必須是在傳統古銅盆裡面搗鼓夠100下,油醋汁必須用土耳其最新鮮的橄欖油來調製,不同的醬料不能隨便搭配食材,牛肉和雞肉需要分別採用不同新鮮度的醬汁……

用最高標準做出來的沙律店,現在已經開到第五家。融資走到了A輪。

我相信,在7個國家製作標準中誕生的食品,能走得比較遠。

人性都是天生懶惰的。通常走到80分,都會以為自己已經登上珠穆朗瑪峰。

然而,所謂競爭是什麼?

就是:當你的對手比你高1分,你已經泯然眾人了。

只有天知道,那些比你多1分的人,比你早起了多少個小時,想深了多少步驟,多拜了幾個老師。

最後,講一下Fiona後來的際遇。

她一年前離開了原公司,跑到美國去了。因為英語特別好,嫁給了當地的小夥子,還找到了矽谷一家創業公司的市場工作。

現在活得有聲有色,年薪超過8萬美金(超過50萬人民幣),早就是妥妥的美國中產。

我當初的看法完全沒錯。

像她這樣,主動用優秀來要求自己的人,從來不會離開優秀太遠。

我想起,美國名將巴頓將軍在治軍有一條規矩:早餐遲到1秒就沒飯吃。

正是這條相當嚴厲的規矩,讓被德軍打得一敗塗地的美軍重振旗鼓。

當時我相當不解,為什麼非要1秒?是不是太不人性化了?後來在一篇巴頓的傳記中看到了答案:子彈射過來,也只有1秒,甚至沒有。1秒之差,生死之別。

敵人手下沒有餘地,你就要用敵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那些凡事希望寬鬆要求,向下比較的人,通常只不過是,還沒吃過被競爭和死亡淘汰的虧。


推薦閱讀:

TAG:努力 | 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