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哲學思辨之二:道可道,非常道

在中國古代排在第一位的聖人是「老子」,他的真實姓名叫「李耳」,字伯明。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曾拜老子為老師。而且儒家學派思想與法家學派思想都是受到道家學派思想的熏陶,才創造新的學派思想出來的。老子曾擔任守藏史這一官職,這個守藏史是藏書室室長。當時,讀書是貴族們的特權,平民百姓是讀不起書,讀不了書的。所以,只有國王家才會有圖書館,而老子就是皇家圖書館的館長。老子利用圖書館館長的便利條件,一心鑽研學問,遍覽群書,於是成了一個知識淵博的大學問家。他一生著作稀少,唯一的一部著作《道德經》,總共5000多字,字數不多,但內涵豐富。《道德經》包含了老子的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老子的粉絲,任職函谷關的最高長官尹喜,在函谷關見到想要出關隱居的老子,尹喜對老子說,你要去當隱士,你得著作一部書作為紀念。於是,老子寫下了驚世著作《道德經》。正是《道德經》這部著作讓老子名垂青史。如果沒有《道德經》流傳於世,老子也就不會那麼聲名卓著。史料記載,老子除了著作了《道德經》外,再沒有其他著作流傳於後世了,可見,老子書讀多了,已經看破紅塵了,什麼功名利祿已經放下了,他逍遙自在地過他的隱士生活去了。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也沒有著過什麼書,他的著作都是他的學生總結他的言論記錄下來成書的。所以說,文不在多,精深則行;章不在華,明理則道。

老子認為「道」是一切存在之源,是萬物之根本。而「道」的實現在於在冥想和反思中過隱士生活,在於行為受思考而非本能的控制,在於簡單、平靜、祥和的處世態度與生活態度,在於與自然和諧歸一。最後的結果就是要達到「無為」的境界。很多宗教都主張通過冥想來大徹大悟,來思考宇宙、自然、社會、人生。例如,印度教的「聖人」,佛教的打坐、參禪,道教的修行等,這與老子的冥想與反思同出一轍。當然,是否能修行成神仙,真實的答案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能領悟出新的哲學道理,或者在思考出新的宇宙觀、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出來,這是可行的。明朝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得罪了權宦劉瑾,被貶官到貴州龍場當驛丞。驛丞是未入流的小官,在九品之下,相當於現在的正科或副科。王陽明在龍場進行冥想與反思,通過「龍場悟道」,創立了「心學」這門哲學學科。

老子主張的「道」是一種自然規律與倫理道德相結合的思想。人能夠改造自然,也能夠毀滅自然。人破壞了自然,毀滅了自然,最後就是毀滅了人類自己。因為人類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自然提供人類生活的一切東西。大自然給人類提供植物與動物,部分植物與動物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大自然給人類提供了氧氣,人們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氣;大自然給人類提供了水,人們口渴的時候,可以飲用水;大自然給人類提供了各種礦產資源,人們可以開採這些資源,通過冶煉,製成各種生活、工作所需物品。大自然提供的各種東西,都可以給人類利用。大自然好比母親,人類好比兒女,母親養育了兒女,而兒女卻害母親,這既是忘恩負義,也是違反倫理道德的,更會遭到報應的。例如,人類把樹林砍光了,那麼肥沃的土地不見了,取代的是沙漠與沙塵暴侵襲人類的生存空間。人類把廢氣排放在空氣中,保護我們人類免受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消失了,「溫室效應」致使南極與北極冰川融化淹沒了很多靠近海洋的國家,一些島嶼也被淹掉了,而且一部分人們會生活在霧霾中。人類把污染物倒在江河湖海里,這些江河湖海的水又臟又臭,人們飲用這些被污染的水導致各種疾病纏身,甚至於作為人類食物的魚類大面積地死亡,人類的食物名單上又少了一道鮮美的佳肴。所以,人類破壞了大自然,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人類毀滅大自然,就是自掘墳墓。只有人類與自然和諧,人類才生生不息。

無為,而無不為。此無為,並非聽之任之,什麼都不做,而是要按照宇宙運行法則、自然規律、人類文明的倫理道德來行事。個人、組織、社會、國家的一切行為符合宇宙運行法則、自然規律、人類文明的倫理道德。不要逆自然而行,不要逆天理而行,不要逆人倫而行。我們只能利用宇宙所賦予我們的一切,只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的科學文明還沒達到創造自然的地步,現在我們人類還不能離開太陽系,更別提什麼星際旅行了。所以,目前為止,愛護地球、愛惜自然,就是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無為,不是無所作為,也不是不做,而是要維護世界的平衡與和諧,維護大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和諧。與天地相諧就是「道」,與世界相諧也是「道」,與社會相諧更是「道中道」、「非常道」。在不偏移「道」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為」。我認為老子「道」的真正內涵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在線》《中華品牌管理網》《中國管理傳播網》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路作家。研究:歷史、經濟、管理。

推薦閱讀:

TAG:道家 | 哲學 | 思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