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供暖的南方,就靠吃潮汕火鍋過冬了

冬天只適合干三件事:看雪、戀愛和吃火鍋。風吹在臉上像小刀子的夜晚,若想約我出門,只需四個字:吃火鍋不?然而吃火鍋也是有風險的,一句「點鴛鴦鍋唄」讓原本就塑料的姐們情土崩瓦解。不能吃辣的我受盡白眼,於是,潮汕牛肉火鍋的出現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火鍋生涯。

和麻辣火鍋不同,吃潮汕火鍋絕對沒有任何吵架的理由:看不起不吃辣的?抱歉,我們只有清湯鍋;蔬菜牛肉豆製品誰先下?對不起,我們只涮肉。沒有一頭牛能活著離開潮汕,吊龍、匙柄、脖仁、五花趾、胸口朥……菜單上分門別類的數十種牛肉,名字念起來舌頭打架,讓人頓時有點慌:我該吃哪種?哪種最好吃?別急,今天咱們一起來吃。

鍋底

吃潮汕牛肉火鍋,第一件事兒必須是喝湯。碗里撒上芹菜碎,舀勺熱湯一澆,香味四散,勾的饞蟲蠢蠢欲動。呼呼吹上兩下,迫不及待喝上一口,胃裡立刻就暖了。潮汕火鍋主打清湯,牛骨熬制,輔以南姜和鹽,更有甚者僅提供清水鍋,完全仰仗鮮牛肉自身的脂香肉美。

蘸料

不管吃哪裡的火鍋,都有其相應的蘸料,吃潮汕火鍋,須佐以普寧豆醬、辣椒醬和沙茶醬。據說在以前,沙茶醬被用來熬制湯底,後來其漸漸退居二線,成為必不可少的蘸醬。正宗的潮汕火鍋店都有自己秘制的沙茶醬,輕辣微甜,鮮味逼人,不過出了潮汕,大多數店家會使用現成的沙茶醬二次調配,總覺得稍顯平淡,吃起來像普通海鮮醬。

普寧豆醬是以大豆發酵而來,有點類似日本的味噌醬,有些店家會加入芝麻、花生甚至一些油爆過的蒜末和蔥末,以增加醬料的濃郁風味和鮮香。

牛肉

潮汕牛肉火鍋吃的是一個「鮮」字。我們吃到的牛肉大多要經過僵直到排酸,肉質由柔軟變硬再變軟,也就是所謂的排酸肉。而潮汕火鍋里的牛肉則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牛肉在屠宰2-3小時後,搶在僵直之前,就會被送上餐桌,這個時期的肌肉未經不可逆的收縮,持水率最高,才能如此柔嫩。因此,潮汕火鍋一定要吃現切的,透明玻璃後廚師們手起刀落,軟軟的鮮牛肉便落於盤中。

好牛肉的講究也多,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汆燙時間,嫩肉、匙柄、匙皮、脖仁、吊龍、肥胼一般燙8-12秒,三花趾和五花趾為6-10秒,胸口朥時間稍長,需要至少3分鐘。鍋起,水開,涮肉,食客們均相顧無言,只在心中默默讀秒,待時間一到,下筷,撈肉,直到那一口滾燙的鮮美滑落至胃中,大家才發出一聲滿足的喟嘆。

潮汕火鍋里,將牛肉的部位分得很細,下面我們就由脖到腳,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脖仁

脖仁是可遇不可求的。脖為脖頸,仁為中心,脖仁指的是牛脖子上活動最為頻繁的那塊肉,在其他料理中被稱為牛梅、chuck eye log。脂肪星星點點的分布,如大理石的紋理般宛若藝術品。脖仁要片的極薄,因此它也是唯一需要在切片前冷藏的牛肉部位。一塊新鮮的脖仁肉到店後,要趕緊用濕毛巾包裹放進冰箱,防止水分流失和串味。

脖仁也被稱為「雪花牛肉」[/caption]

食用脖仁的感受可以用「奇妙」二字來形容:兼具彈牙和柔嫩。脂肪油花擁簇著分布著細小肉筋的嫩肉,脂香繞舌,不是想像里的入口即化,而是帶著微妙的嚼勁,鮮甜、爽口。

因為備受食客追逐,我吃到脖仁的次數不多,遇到品質上乘的更是屈指可數,即使同為一個部位,脂肪的分布、含量也有巨大的差別。水逆的日子裡總會忍不住心想:哎呀,這幾天積累的好運氣,足夠碰到一塊完美的脖仁嗎?

這塊脖仁的脂肪含量明顯少上許多[/caption]

匙皮&匙柄

匙皮和匙柄位於脖仁的下方,同樣屬於前身肉,肉質極為細膩,油脂不多,細嚼無渣,同時肉里還穿插著細碎的肉筋。這個部位在西餐里比較少見,但卻是烤肉里的常客。匙皮緊貼脖仁,也叫匙仁,脂肪分布的沒有那麼規律,匙柄連著匙皮,正中央有一條肉筋通過,在烤肉里被稱為肩胛板腱。

這兩種肉也產量也頗低,不過名頭沒有脖仁大,常常作為後備軍,我對匙柄情有獨鍾,肉筋對於牙齒恰到好處的抵抗感,似乎讓肉香停留的時間更長了。

吊龍

吊龍屬於牛的腰肉,這是西餐里最為常用的部位,最頂級的牛排都來自於這裡:前半腰肉稱為肋眼(rib eye),後半段則為沙朗/西冷(Striploin /sirloin)。腰肉的肌肉走向不像前身肉那般交錯複雜,肉筋也少些,因此嫩上許多。

吊龍的脂肪含量非常豐富,因此我將它稱為「新手必燙肉」,即使一不小心煮老了也不會硬到咬不動。潮汕人吃牛肉的境界可謂無人能敵,他們對於牛的解構堪稱出神入化,吊龍已經夠鮮美了,可他們偏偏不滿足,還要切出一個吊龍伴。吊龍是牛脊,吊龍伴就是腰脊肉的兩個側邊,「へ」字型的一條肉,位置古怪刁鑽,滋味登峰造極。這還不夠,吊龍伴還能再切出來兩條「龍蝦須」,藏在牛骨盆的夾縫裡,肉二兩,美味卻千斤重,可惜這個部位少之又少,也許只有到了潮汕本地才有機會一親芳澤。

嫩肉

嫩肉位於牛的臀腿部位,它幾乎不含油脂,是今天介紹的所有部位里最瘦的。雖然肉質很嫩,還帶有一些甘甜,但我幾乎不會點,原因只有一個:太容易燙老了!沒有脂肪的加持,汆燙時間就變得極為關鍵,常常一個段子還沒說完,牛肉就在咯咯的笑聲里寂寞的老去了,要想吃上一口嫩出汁的嫩肉,我還是嫩了點啊。

三花趾&五花趾

這兩個部位均屬於腿肉,三花趾是牛前腿的腱子肉,肉里包著筋,比較有嚼勁,五花趾則是後腿的腱子肉,肉筋含量更多,細看有點像地理書上的等高線。如果你偏愛脆嫩的口感,這兩者絕對不可錯過。

肥胼

肥胼又叫雙層肉,位於牛腹部,以肥美俘獲食客的心。厚厚的一層脂肪與瘦肉涇渭分明,因為名中帶肥,常常會被忽略,但會吃的老饕一定會點上一盤,蘸一點沙茶醬,牛油的香味在口中爆炸,溫潤又濃烈,潮汕牛肉鍋吃到這兒,好像終於被滿足了。

胸口朥

多少人被這個名字欺騙過?以為是胸口的一塊嫩肉,卻端上來一盤白花花「脂肪」。雖然「朥」有脂肪的意思,但它其實是牛前胸肉的一小塊軟組織。下鍋前平平無奇,但是熱湯里一滾,就好像施展了魔法,蜷曲盤繞的脂肪竟是意想不到的爽脆,口感輕快,讓人停不下來,減肥的決心早已潰不成軍,哎,吃吧!

胸口朥燙涮的時間稍久,需要3分鐘,一般壓軸出場。所有的肉類都吃的七七八八了,肚子也漸飽,這時下一盤胸口朥,隨它在鍋里翻滾沉浮,無需掐著秒錶搶時間,隨緣打撈,佛系享用。

牛肉丸&牛筋丸

潮汕牛肉丸可謂名震江湖,自成一派,一家潮汕火鍋店是否正宗,從一顆牛肉丸里便可窺探一二。港片里的牛肉丸以噗噗爆汁為特點,也因此誕生了各種包心「撒尿牛丸」,但潮汕牛肉丸是絕對沒有內餡的。火鍋所棄之不用的後腿肉在潮汕人手裡化腐朽為神奇,反覆的手工捶打,經虎口輕輕一擠,再丟入熱水裡成型,表面光滑、略帶氣孔的牛肉丸就誕生了。

正宗的潮汕牛肉丸可謂將「彈」展現到了極致,重鎚敲打下肉漿的肌肉纖維被最大限度的保存。牛肉丸大多用全瘦肉製作,牛筋丸則加入了更多含筋部位,肉質不如前者細膩,卻更加汁水充沛。

主食

炸腐竹

據說在潮汕本地,並不會在吃火鍋的時候下炸腐竹,但在其他地方的潮汕火鍋店裡,這似乎成了標配,我自從嘗過一次便念念不忘,每吃必點,可謂一遇誤終身。

炸腐竹豆味濃烈,本應等到所有的肉吃完了才下鍋,可誰能等得了呢?它儼然是我的中場休息,肉吃的有點膩了,便丟進去幾塊,炸過的豆皮暗藏數不清的孔隙,在咕嘟的牛肉湯里吸足了汁水,囫圇吞入,軟而不塌,滿口鮮湯,怎一個熨帖。

粿條

吃到最後,總想再來點主食,這時候粿條便登場了。牛肉湯早已又清澈煮到渾濁,雪白的粿條像浪里的小白龍,拌一點沙茶醬,明明是極為樸素的滋味,吸溜間只覺好吃的天昏暗地。

寒風是吹不進鍋里的,一頓潮汕牛肉火鍋,從華燈初上吃到夜色旖旎,鮮牛肉在鍋里滾上一圈,搖曳的燈光下,裊裊的熱氣里,讓人想起所有的好時光。

文 | 宋宇翔

編輯 | 石磊

? 知味葡萄酒雜誌

————————————————————

每日收到最新的美酒美食文章,每周二推薦超高性價比酒款,每月舉辦20+場品酒活動課程

點擊這裡報名最新的品酒活動和課程>>

歡迎加知味醬微信好友:zhiweijiang2018

關於知味

公眾號ID: TasteSpiritMag

專註於為葡萄酒愛好者提供

輕鬆的美酒文化 | 專業的品酒知識

實用的買酒建議 | 精彩的品鑒體驗


推薦閱讀:

TAG:南方 | 火鍋 | 潮汕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