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關2.0,上市公司遺漏的關鍵字

網上流傳的微信公開課張小龍的演講中,沒有提到的關鍵詞,比如:

思維模型、

底層邏輯、

商業模式、

認知升級、

……

這個思路還挺有趣的,反觀其他爆款演講,這些都是不得不用的高頻詞,講的人搞沒搞懂不打緊,反正大家用我也用,不用就不酷炫了。

聯想到投資者關係管理,十幾年過去了,「投資者關係管理」還是上市公司的高頻詞,必須得用。讓我說,怎麼理解投資者關係管理這個關鍵詞(暫且稱為1.0階段),我們要進入到更本質層面的一個層面——投資者驅動力(暫且稱為2.0階段)。

國內上市公司投關管理,不論是從企業全球發展形勢,還是行業競爭程度來看,已經到了合適的時機,進化到2.0時代。結合國外IR的發展史,投關的2.0的關鍵在於從「投資者關係管理」到「投資者驅動力」的轉化,然而大多數人都仍停留在1.0階段,「投資者驅動力」這個關鍵詞,在應該登場的節點,嚴重缺席。

投資者關係的1.0長啥樣?「上進」一點的上市公司,會主動走訪基金、券商等機構,但面向全體投資者的投關,一般僅限於監管要求的信息披露,看過之前文章的朋友可能有點了解,整體來說就是例常完成任務,披完拉倒。再多就是除了官方渠道之外,再發兩篇新聞通稿,或者變化個H5形式,跟一根時髦。

造成這種狀況,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面向廣大投資者,是1vN,不可能像面對機構投資者那樣,可以進行1v1的走訪。二者就是,眾口難調,少做少錯,我家投資者那那那那那麼多,怎麼做才能討他們喜歡,你問我我問鬼啊。

按道理來說,上市公司當然可以找專業的公關公司來代理IR業務,想像很美好,實際呢?監管合規趨嚴,而且規則複雜到不是專業干合規的人,都基本上都搞不懂的節奏。現實就是,公關公司也不懂(攤手),而且有些事情一般公關公司無法深入到企業內部了解詳情,無法參與決策過程,很難發揮出價值。

上市公司找公關公司干這事,大家最後一商量,為了安全起見,還是用回上市公司經常用的那不痛不癢的老幾招,只是中間找了個代理,大家一起仰天問鬼;要不就是需要公司合規部門跟公關公司保持緊密合作,其中的複雜度和難度,只有經歷過5瓶防脫洗髮水的人才知道。(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投關1.0階段,整個市場呈現的就是這麼一種無奈的狀況,而2.0「投資者驅動力」,是從再往上的一個邏輯來解決這個困境,避開原本擋在前面的那些坑:我不知道我的投資者是什麼狀況,那我為什麼不能主動招攬我想要的投資者呢?

投資者驅動力最「原始」的落地方案,是打造企業的資本市場品牌形象,以此吸引你所意向的投資者。

跟產品品牌形象不同,資本市場品牌面向的不是產品消費者,而是資本市場上你的買方和賣方,包括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產業鏈上下游、中介機構等。從上市那一刻開始,上市公司建立、放大自身資本市場品牌的征程也要同步開啟。

個人拙見是,上市公司在實施投資者驅動力的途中,需要關注幾個問題:

以戰略發展目標,以此確定資本品牌的目的。公司在不同階段,想要吸引的是哪些類型的投資者,比如是機構多一點,還是個人多一點,是偏向激進型投資者,還是穩健型的;需要打造管理層的IP嗎,還是圍繞企業形象運作即可?

資本市場品牌需要「多餘」的動作。僅僅從「合規」出發,是不夠的,你還做了什麼「多餘」的動作來增強你的品牌屬性嗎?拿環保行業來說,你是否在環保相關的事情上,做了加分動作呢?

在品牌傳播內容上,一個是不能對合規掉以輕心,在合規這個層面,有漏洞就有被打擊的機會,不管是來自監管的、同行的、媒體的、投資者的。習慣混跡在黑暗世界的人,散發的腐肉氣味,禿鷲是不會放過的,要學會生活在陽光下。另一個傳播重點是對業績和前景的充分溝通,信任度在市場上是要命的根基,只有投資者充分了解你是怎麼樣的,才不會有多餘的猜疑和投機。

品牌傳播體系不僅關注「傳播量」,還要考慮傳播方式、內容、渠道等維度。從最新研究中發現,僅「傳播量」一個主題出發,對股價的影響非常小。

— — — — —

本人全部文章,均為本人原創作品。請任何和個人、組織,在經過本人授權後,方可轉載。本人長期為公眾號【毒金融】撰稿,如有興趣,可移步關注第一時間發布的文章,謝謝。


推薦閱讀:

TAG:投資者關係 | 上市公司 | 企業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