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世人都知青花瓷,可知青花釉里紅

世人都知道青花瓷珍貴,殊不知釉里紅更稀有。那麼一個集青花和釉里紅於一體的瓷器呢?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這樣的一件寶貝。它的名字叫青花釉里紅瓷倉。瓷器的瓷,糧倉的倉,顧名思義就是用瓷器來裝糧食。

用瓷器來裝糧食,可能我們平時的經驗是用來裝米的大瓷缸,而今天我要給您介紹的瓷倉卻是一件整體仿元代江南樓閣式的戲台建築,它通高29、長20、寬10.3厘米。屋頂是重檐[zhòng yán]廡[wǔ]殿頂,整體是由中間的一座二層主樓和兩側的二層亭樓構成。主樓略高於亭樓,為紅柱青瓦,四柱三開間。樓閣分為上下兩段塑造,下段屋身中央是板狀箱式結構,面板可拆卸,中間可以盛放穀物。

瓷倉裝飾精美,門廊四周微塑各種舞蹈、奏樂、侍衛俑共18尊。正面青花書寫對聯一副:上聯為「禾黍豐而倉稟實」,下聯為「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批「南山寶象庄五穀之倉」。左右兩側壁分別以釉里紅書寫「凌氏墓用」和「五穀倉所」。背面底層正中以青花書寫墓志銘,墓志銘為直行楷書,計12行,159字,簡要介紹了墓主人的一生。讓人意外的是,這個墓誌卻道出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原來這座墓葬的主人叫凌氏,她出生於公元1293年,是當時景德鎮長薌書院院長凌穎山的孫女。凌氏從小生長在書香門第,知書達禮,溫柔賢淑。長大以後,她嫁給了當時揚州路召伯大使劉文史的兒子劉炳文,夫妻兩人恩愛有加。公元1338年,凌氏去世,享年45歲。

凌氏的去世讓劉家和凌家都非常悲痛,為了能讓凌氏在另一個世界也能過得富足,他們不但給凌氏挑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做墓地,還在陪葬品上竭盡所能。由於劉家和凌家在景德鎮當地頗有影響力,因此,兩家人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燒造出了一批非常精美的瓷器作為明器,這件青花釉里紅瓷倉就是其中工藝最複雜的一件,燒造過程極其不易。

據說,為了給凌氏燒造這件瓷倉,家裡人傾盡所有,前前後後燒了幾十爐青花釉里紅瓷倉,才得到了這一件成品。儘管這件瓷倉的柱子是彎曲的,略有瑕疵,但仍然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既然是國寶,那它的珍貴之處除了瓷倉上有明確的紀年,判定它確為元代瓷器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的燒制工藝,也就是「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工藝就是以鈷為著色劑的青花和以銅為發色劑的釉里紅兩種工藝結合燒制而成的技術。

青花釉里紅工藝創始於元代末年,此後不久元代就滅亡了,現在所能見到的元代青花釉里紅實物十分稀少。此後明代也曾短時期內燒制出青花釉里紅,但流傳下來的實物也很少;一直到了清朝康熙時期才又燒製成功,並有所創新。而這件青花釉里紅瓷倉做為元代作品也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件。因而無論是從工藝還是從年代來看,這件瓷倉都顯得彌足珍貴。它也於2002年被列入中國64件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清單。

推薦閱讀:

TAG: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