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彌蘭王問經》之 名色與轉生

《彌林達問經》 巴宙 譯

第六 名色與轉生

國王說:「尊者龍軍,誰轉生?」

長老說:「大王,名色轉生。」

「是否此名色自己轉生?」

「大王,此名色自己不轉生。但大王若以此名色造業,或善或惡,則因該業,另一名色轉生。」

「尊者,若此名色自己不轉生,是否其會從惡業得解脫?」

長老說:「大王,若其不轉生,其得從惡業解脫。但大王,因其轉生,所以其不能從惡業得解脫。」

「請給一譬喻。」

「大王,若有人偷他人的芒果,芒果主人將其捕捉並送交國王說:『陛下,我的芒果遭此人偷去。』此人則說:『陛下,我實不偷。此人所種者為一芒果,我所取者為另一芒果。故我不應受罰。』大王,是否其人應受懲罰?」

「尊者,是。彼應受罰。」

「何以故?」

「尊者,無論其人如何說,第一,他不否認得芒果;第二,因芒果他應受罰。」

「大王,以此名色造業或善或惡,以所造業因另一名色即轉生亦復如是。因之他不從惡業得解脫。」

「請再給一譬喻。」

「大王,若有人偷他人的谷……(同上)、甘蔗……(同上)。大王,若有人在冬季燃火取暖,火未熄滅他即離去。其後該火焚他人田土,田主將其捕捉並送交國王說:『陛下,我之田土被此人焚燒』。其人會說:『陛下,我實未燒此人田土。彼未被我熄滅之火是一火,而燒此人田土之火是另一種火。故我不應受罰。』大王,是否其人應受懲罰?」

「尊者,是。彼應受懲罰。」

「何以故?」

「尊者,無論其人怎樣說,第一,他不否認其火,第二,因其火他應受懲罰。」

「大王,以此名色造業或善或惡,以其業因另一名色轉生亦復如是。因之他不從惡業得解脫。」

「請再給一譬喻。」

「大王,若有人攜燈登亭榭將作照明。置燈之際,茅草著火;於茅草焚燒之際,房舍著火;於房舍焚燒之際,村莊著火;村民捕捉其人說:『朋友,為何汝令一村著火?』其人會如此說:『朋友,我實不曾令村莊著火。我以照明者為一燈火,而焚燒村莊者為另一火。』於爭論之際,彼等將來到你的跟前。大王,誰的利益你將護持?」

「尊者,村民的利益。」

「何以故?」

「尊者,無論怎樣說,此火確從該火生。」

「大王,無論多少名色,於死時終結,另一名色即轉生。此(名色)確從該(名色)生。因之,他不能從惡業得解脫亦復如是。」

「請再給一譬喻。」

「大王,若有人求婚於少女,付聘金後即離去。後於異時該女長大成人。爾時有另一人付聘金而與其結婚。前人歸來後會如此說:『朋友,你如何拐走我的妻子?』其人會說:『我實不曾拐走你的妻子,你付聘金及訂婚之幼弱少女為一人,我付聘金所娶之成年女子為另一人。』於爭論之際他們會來到你的跟前。大王,誰的利益你將護持?」

「尊者,第一人的利益。」

「何以故?」

「無論其人作何分說,那長大成人的女子的確來自(所說的)少女。」

「大王,無論多少名色於死時終結,另一名色即轉生,此(名色)確從該(名色)生。因之,他不能從惡業得解脫亦復如是。」

「請再給一譬喻。」

「大王,譬如有人從牧牛人手中買一瓶牛乳,置放牧人手中後即離去,心想:『我明日來取』。乳於次日即變為酪。彼歸來後會如此說:『給我牛乳瓶。』若牧人以酪示之,其人則說:『我實不曾從你手中買酪,給我牛乳瓶。』彼(牧牛人)會如此說:『你實不覺乳變為酪。』於爭論之際他們會來到你的跟前。大王,誰的利益你將護持?」

「尊者,牧牛人的利益。」

「何以故?」

「無論他怎樣說,此(酪)的確從彼(乳)生。」

「大王,無論多少名色於死時終結,另一名色即轉生,此(名色)的確從該(名色)生。因之,他不能從惡業得解脫亦復如是。」

「尊者龍軍,你甚敏捷。」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佛教文化 | 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