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新舊版修訂對比(二)

上一篇地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新舊版修訂對比(增補一)

【為什麼要新開一篇文章呢?因為知乎是有文章長度限制的。】

【這次更新學聰明了,儘可能查的細一點,要不然就要重新開貼,特別麻煩的調整順序。】

首先必須感謝@浮萍對本文做出的貢獻。(為什麼不放在上文呢?因為上文一個字兒都寫不下了【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有哈迷隨時為本文提供資源是很有幫助的,即使是爭辯,每次討論都有助於筆者發現更多細節,準確判斷翻譯尺度)

【所以嘛……我們繼續……】

首版:你又不是麻瓜家庭出來的。如果他父母是男女巫師——你在破釜酒吧已經看到了——那麼他就該是聽著你的名字長大的。其實,他又知道多少,我看見許多最優秀的巫師都是出自麻瓜家庭里惟一懂法術的人……

新版:你又不是麻瓜家庭出來的。如果他父母是巫師——你在破釜酒吧已經看到了——那麼他就該是聽著你的名字長大的。其實,他又知道多少,我見過許多最優秀的巫師都是出自麻瓜家庭里惟一懂魔法的人……

評論:這段的原文很有意思,「Yer not from a Muggle family. If hed known who yeh were -- hes grown up knowin yer name if his parents are wizardin folk. You saw what everyone in the Leaky Cauldron was like when they saw yeh. Anyway, what does he know about it, some o the best I ever saw were the only ones with magic in em in a long line o Muggles……」

看到區別了嗎?這句的男女巫師原文是「wizardin folk」,而第二個「麻瓜家庭」的意思其實是「純純的麻瓜家庭」(long line of Muggles),另外,我喜歡羅琳的這種用法。

其實這句話漏了好多字眼,重譯為「你又不是麻瓜家庭出來的。如果他知道你是誰——如果他父母是巫師,那麼他就該是聽著你的名字長大的。你在破釜酒吧已經看到人們看見你的反應了吧。其實,他又知道多少,我見過許多最優秀的巫師都是出自麻瓜家庭里惟一懂魔法的人……」

實在是不得不說,翻譯得確實挺慘的,大型車禍現場。

首版:哈利拿起一本溫迪克教授著的《詛咒與反詛咒

新版:哈利拿起一本溫迪克教授著的《魔咒與破解魔咒

評論:原書名為「Curses and Countercurses」,如果你讀過上文的魔咒分類就會明白,首版其實區分的更細緻。後文一項重要的課程就是「黑魔法防禦術」,學習目標應該是「學習惡咒、了解毒咒的用法(允許私下學習)、熟悉詛咒並學習以上全部的破解咒。」

穆迪教授會把這本書扔進垃圾桶,哈利還是太小啊。

首版:我想找出辦法來詛咒達力

新版:我想找出辦法來給達力施魔咒

評論:你猜原文是什麼?猜到了吧,很簡單的一個短語:「curse someone」。哈利這時候還不知道輕重呢,有點壞啊。

首版:這主意不壞……不過,你現在用不那些咒語,

新版:我說這主意不壞……不過,你現在用不那些魔咒

評論:原文前半句的說法我很喜歡,為「Im not sayin thats not a good idea, 」

後文用的詞其實還是詛咒「An anyway, yeh couldn work any of them curses yet, 」,當然,海格說錯了,不是用不了,是根本不建議學。

給出維基給咒語的定義鏈接(符咒),每個分類下都有數量不等的咒語列表。

首版:當海格向櫃檯後邊的營業員買一份標準劑量的各種藥粉時,哈利正在細看一個用獨角野牛角製成的號角

新版:當海格向櫃檯後邊的營業員買各種標準劑量的藥粉時,哈利正在細看一個用獨角獸角製成的號角

評論:原文為「While Hagrid asked the man behind the counter for a supply of some basic potion ingredients for Harry, Harry himself examined silver unicorn horns at twenty-one Galleons each……」

「各種標準劑量的藥粉」,這次沒有歧義了。

「silver unicorn」為銀色獨角獸(即成年獨角獸),在後文中頻繁出現。

可第二處仍舊譯錯了,應為「哈利正在細看幾個獨角獸的角」。

  二十分鐘後,他們離開了黑洞洞的咿啦貓頭鷹商店,離開了窸窸窣窣的拍翅聲和寶石般閃光的眼睛,哈利手裡提著一隻大鳥籠,裡邊裝著一隻漂亮的雪梟,頭埋在翅膀底下睡得正香。哈利忍不住結結巴巴地一再道謝,聽起來像奇洛教授在說話。

咿啦貓頭鷹商店(對角巷521號)

現在就剩下奧利凡德沒去了,只有奧利凡德一家賣魔杖,到那裡你一定能買到一根最好的魔杖

評論:原文為「Just Ollivanders left now - only place fer wands, Ollivanders, and yeh gotta have the best wand.」

「only place for……」確實不僅有「只有一個地方提供……」的意思,還有「只有一個地方般配(被指定、期待、適合)……」的意思。gotta have……是「必須有……」的意思。

所以米赫普的翻譯我感覺確實更帶勁一點,我直譯為:「只有一家值得買魔杖——奧利凡德,你一定要買到一根最好的魔杖。」

(米赫普的翻譯是:要買魔杖就得去奧利凡德,你一定要買一根最好的魔杖。)

只有奧利凡德家賣魔杖嗎?

在一家堆滿破破爛爛的魔杖、搖搖晃晃的銅天平和葯漬斑斑的舊斗篷的舊貨鋪里,他們發現珀西正在聚精會神地讀一本非常枯燥的書:《級長怎樣獲得權力》。

還有舊貨鋪啊。

首版:我們用的是獨角獸毛、鳳凰尾羽和龍的神經

新版:我們用的是獨角獸毛、鳳凰尾羽和火龍的心臟神經

評論:原文為「We use unicorn hairs, phoenix tail feathers, and the heartstrings of dragons.」

獨角獸很稀少,鳳凰就更少了,火龍的供給地還都在羅馬尼亞……

首版:那麼,波特先生,試試這一根。山毛櫸木和蛇神經做的。九英寸長。不錯,很柔韌。

新版:那麼,波特先生,試試這一根。山毛櫸木和火龍的心臟神經做的。九英寸長。不錯,很柔韌。

評論:原文為「Beechwood and dragon heartstring」。此處錯誤被修正了。

另外在《火焰杯》(馬愛新譯)中,「dragon heartstring」被譯作「龍心弦」,更簡約。

首版:哈利剛要試,可還沒來得及舉起來,

新版:可哈利剛一試,還沒來得及舉起來,

他把魔杖高舉過頭,颼的一聲向下一揮,划過塵土飛揚的空氣,只見一道紅光,魔杖頭上像煙花一樣金星四射,跳動的光斑投到四壁上。

評論:這句話很有意思。原文為「He raised the wand above his head, brought it swishing down through the dusty air and a stream of red and gold sparks shot from the end like a firework, throwing dancing spots of light on to the walls.」

直譯為:「一連串紅色和金色的火花像焰火一樣從魔杖盡頭射出,」

(應譯為)只見魔杖頭上像煙花一樣,紅色和金色的火星四射,…… 原文根本沒有『只見一道紅光』,Red和Gold一樣是修飾Sparks的。整個「of red and gold sparks」都是修飾a stream的。

話雖如此,可是「射出」的動作一定要有,而且是「線性的」一連串。所以我深以為譯者特意把紅色和金色打散了,拆開翻譯,以表現文學的美感和韻律。

首版:波特先生……不管怎麼說,我不能提名的那個神秘人就做了大事——

新版:波特先生……不管怎麼說,那個神秘的連名字都不能提的人就做了大事——

評論:原文為:「Mr. Potter.... After all, He-Who-Must-Not-Be-Named did great things --」

準確翻譯應該把「神秘的」也刪掉,因為到了後來,「He-Who-Must-Not-Be-Named」(那個連名字都不能提的人)和神秘人(You-Know-Who)成為了伏地魔在巫師世界的專用代稱。

為什麼非要留下「神秘的」這個詞呢?因為這是該代號第一次出現,為了不使讀者混淆而進行的妥協。

首版:哈利頓感毛骨悚然

新版:哈利渾身一激靈

評論:原文為「Harry shivered.」首版強調害怕,新版強調顫抖。這個詞還被翻譯成過「寒噤」(「寒戰」),每次都側重不同的環境進行表達。

首版:一路上,哈利一言不發,在地鐵他甚至沒有留意他們提著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包裹。他懷裡還抱著一隻熟睡的雪梟,這招來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他們乘另一部自動扶梯,……

新版:一路上,哈利一言不發。在地鐵他甚至沒有留意那麼多人正張大了嘴凝視著他們提著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包裹,他懷裡還抱著一隻熟睡的雪梟。他們又乘了一段自動扶梯,……

評論:原文較長,「Harry didnt speak at all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ad; he didnt even notice how much people were gawking at them on the Underground, laden as they were with all their funny-shaped packages, with the snowy owl asleep in its cage on Harrys lap. Up another escalator, ……」

海格把哈利送上可以回德思禮家的火車,然後遞給他一封信。

評論:原文為「then handed him an envelope.」,指一個信封。

第五章至此結束了,總體來說比較順利,但是進度緩慢。

第六章 從9又3/4站台開始的旅程

評論:本人實在不忍心給人文社挑錯,可是為了對得起哈迷群體,還是狠狠心吧。原諒我,人文社的各位老師們!

先來一處錯譯壓壓驚。

哈利大多時間都待在他的房間里,有他新買的貓頭鷹做伴

評論:原文為「Harry kept to his room, with his new owl for company.

應譯為:「伴著他的新貓頭鷹。

【很多翻譯是米赫普完成的,筆者只是信息提取,還有部分是筆者參照他提供的語法規則進行重譯的,限於工作量難以完整說明,還請擔待。

不得不說,米赫普一半的內容翻譯的「非凡的」精彩,一半的內容或是忽略了文學效應,或是錯誤翻譯,或是處於上帝視角苛責翻譯,還有一部分就是吹毛求疵了。

筆者該批得批,該捧的捧。但是基本上他所有的糾錯我都看過了。有部分沒提的大體上都是以上原因。】

首版:幸運的是佩妮姨媽不再到房間里來吸塵了,因為海德薇總是叼死耗子回來

新版:幸運的是佩妮姨媽不再到房間里來吸塵了,因為海德薇總是叼回來死老鼠

評論:原文為「because Hedwig kept bringing back dead mice.」

對比上文我們會發現,前文提到老鼠一詞用的都是「rats」,這裡用的是「mice」(mouse的複數)。

  英文中mouse與rat都翻譯為漢語「老鼠」,它們都是嚙齒動物,通常以大小來區分二者,Rat比Mouse要大。但這並非科學意義上的差別。漢語並不單獨命名,僅在老鼠之前冠以大或小加以形容。

  另一個重要差別在於文化——西方往往將rat與負面意義聯繫在一起。如「Rats!」在英語中可以代替很多粗俗的(vulgar)感嘆語。這與rat的生物學特性或者行為無關,很可能與歷史上的黑死病有關係。Rat被看做是邪惡的(vicious)、不潔的(unclean)、寄生的(parasitic)動物,盜取食物並傳播疾病。在英語中,rat也指告密者(informant);「to rat on someone」指背叛某人並向政府檢舉其罪行。說某人「rat-like」意思是他不招人喜歡(unattractive)、可疑(suspicious)。

  Mouse則經常成為寵物,被看做好玩(playful)、可愛(loving)或容易侍弄(handling)。經典形象是小巧(small)、鬼鬼祟祟(sneaky)的動物,藏在牆壁內,偷取乳酪。這也是卡通形象中經常使用的。米老鼠就叫「Mickey Mouse」。

我能做的也就到這了。

所以羅恩的斑斑往往願意叫「耗子」,表示親昵。但為了辭彙統一,有些細節的區分不得不做出犧牲。

首版:「別胡說八道了,」弗農姨父說,「根本沒有9又3/4站台。」

新版:「別胡說八道了,」弗農姨父說,「根本沒有9又3/4站台。」

評論:「9又3/4站台」官方的表示方法是純分數數字。

另外……

誰說沒有【得意臉】?

  「我應該坐十一點鐘從9又3/4站台開出的火車。」他讀道。

  他姨父姨媽瞪大了眼睛。

  ……

  「好了,你到了,小子。第9站台——第10站台。你的站台應該是在這兩個站台之間吧,可看起來好像還沒來得及修建呢,是吧?」

  當然,他說得不錯。在一個站台上掛著一塊大大的9字塑料牌,另一個站台上掛著大大的10字塑料牌,而兩者中間什麼也沒有。

  「祝你學期順利。」弗農姨父說著又咧嘴一笑,顯得更沒懷好心。他沒再說什麼就走開了。哈利轉身眼看著弗農一家開車離去。他們三個人都在哈哈大笑。

評論:其實,佩妮姨媽是知道9又3/4站台怎麼進的,畢竟她進去過一次,應該也是唯一的一次。弗農姨夫應該也是知道的,當晚兩口子很有可能說過床頭悄悄話。她這是把對妹妹的嫉妒加給了哈利啊……

首版:他在想要不要拿出魔杖來敲第9和第10站台之間的檢票口

新版:他在想要不要拿出魔杖來敲第9和第10站台之間的隔牆

評論:這一處,英版寫的是檢票口(ticket inspectors stand)美版寫的是售票亭(ticket box),看上去似乎是翻譯們不小心改多了一處(詳見後文)。

首版:只見說話的是一個矮矮胖胖的女人,正在跟四個火紅頭髮的男孩說話。

新版:只見說話的是一個矮矮胖胖的女人,正在跟四個紅頭髮的男孩說話。

評論:原文為「all with flaming red hair」,火紅頭髮更為準確。

首版:「9又3/4!」一個火紅頭髮的小姑娘牽著媽媽的手,尖著嗓子大聲說,「媽媽,我能去……嗎?

新版:「9又3/4!」一個火紅頭髮的小姑娘牽著媽媽的手,尖著嗓子大聲說,「媽媽,我能去嗎……?

評論:修訂其實沒什麼說的。我要說的是,哈利注意到的第一個人,是他未來的妻子。

有人總結髮現,《哈利·波特系列》竟然是呈中部對稱的形式呈現的。第1-7,2-6,3-5對稱。這種做法可能是有意為之,也可能是牽強附會,但是值得一提。

  哈利在全書的開始和結束都是被一個母親所救,一個是他最愛的女人,一個是他極為厭惡的女人。

  哈利在死亡邊緣和第一次進入(最後一次離開)女貞路,都是由海格接送的。

  還記得奇洛嗎?他曾是麻瓜研究課教授,因伏地魔而死。第七部開始,也死了一個麻瓜研究課教授。

  哈利在第二年和第六年,都發現了伏地魔一個重要的魂器,在一個伏地魔精心隱藏的,對他有重要意義的地點。

  哈利在第二年參加了忌辰晚會,在第六年就參加了斯拉格霍恩教授的私人Party。

  哈利在第三年碰上了一個最好的黑魔法防禦術課老師,第五年就是最噁心的了。

  如此等等,數不勝數。

  但是第四部,卻是其餘幾部的綜合,你可以想想……

首版:「我不是弗雷德,我是喬治。」孩子說,

新版:「我不是弗雷德,我是喬治。」一個男孩說,

首版:他的孿生兄弟在背後催他快點。他想必聽了的話,因為他一轉眼就不見了——

新版:他的孿生兄弟在背後催他快點。他想必聽了兄弟的話,因為他一轉眼就不見了——

首版:這時第三個兄弟邁著輕快的步子朝檢票口走去……

新版:這時第三個兄弟邁著輕快的步子朝隔牆走去……

評論:原文為「barrier」,有「屏障、障礙、柵欄、分界線」的意思。我想是翻譯被羅琳帶跑偏了,他們顯然沒想到羅琳的想法是撞牆,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你只要照直朝第9和第10站台之間的隔牆走就是了。別停下來,別害怕,照直往裡沖,這很重要。

原文為「Dont stop and dont be scared youll crash into it, thats very important.」

我深度懷疑這一句話「很重要」。因為這可能是9又3/4站台的魔法效果——只要你相信這不是隔牆,你就能過去。

所以直譯應該是「別停下來,別害怕撞到隔牆上,這很重要。」當然,我想可能是譯者誤把這句話看成了兩句。

首版:他把小車掉過頭來,眼睛拚命盯著檢票口那地方的欄杆看起來還很結實呢。

新版:他把小車掉過頭來,眼睛拚命盯著隔牆看起來還很結實呢。

評論:這處錯譯真是難為死翻譯了。原文為「He pushed his trolley around and stared at the barrier. It looked very solid.」

barrier是屏障、柵欄的意思,翻譯想像不到哈利想去撞得是什麼。是前文提到的檢票口,還是什麼屏障?所以就在這一處,矛盾集中爆發了。檢票口和屏障(柵欄)都被翻譯出來了,才有了這一處錯誤。

那麼翻譯是什麼時候知道錯了呢?

也許是在電影上映的時候!(也有可能是在翻譯第二部的時候)

直到這個時候翻譯才發現哈利是去撞牆……

我估計翻譯們都會是這個想法:

無論是什麼原因,這系列錯誤現在已經糾正了,哈利可以安心地去撞牆了……

首版:哈利加快腳步,準備直接衝進票亭,但是他遇到了麻煩——

新版:哈利加快腳步。他肯定會直接撞上隔牆,那樣可就麻煩了——

評論:原文為「Harry walked more quickly. He was going to smash right into that barrier and then hed be in trouble --」

首版:列車上掛的標牌寫著:霍格沃茨特快,十一時。哈利回頭一看,原來檢票口的地方現在竟成了一條鍛鐵拱道,……

新版:列車上掛的標牌寫著:霍格沃茨特快列車,十一點。哈利回頭一看,原來是隔牆的地方現在竟成了一條鍛鐵拱道,……

評論:原文為「Hogwarts Express, eleven Oclock」,我感覺首版更好一點。

所以所有檢票口都被改成了隔牆(包括前文正確的那一處),捂臉。

頭幾節車廂已經擠滿了學生,他們有的從車窗探出身來和家人說話,有的在座位上打鬧

原文為「The first few carriages were already packed with students, some hanging out of the window to talk to their families, some fighting over seats.」

fight over既有「爭吵」,也有「爭奪」的意思。然後我突然發現,如果是「打鬧,在座位上」,英文應該是「some fighting over on seats」。

所以這一句應該是「有的在爭搶座位」。

一個留著駭人長發綹的男孩被一些孩子圍著。

評論:Dreadlocks的定義是「拉斯塔法里式發綹、(尤指拉斯塔法里教派成員蓄的)「駭人」長發綹」,「駭人長發綹」是一個專有名詞,與嚇人不嚇人沒有關係。

首版:讓咱們也見識見識,阿里,快點。

新版:讓咱們也見識見識,,快點。

評論:指的是李·喬丹,應該是首版校對的時候沒有發現。

首版:哈利從人群中擠過去,在靠近車尾的地方找到一個空隔間

新版:哈利從人群中擠過去,在靠近車尾的地方找到一個沒人的包廂

評論:原文為「an empty compartment」。以下不再重複。

他想把皮箱搬上踏板,可是一點兒也抬不起來。他試了兩次,箱子都重重地砸在他的腳上

評論:原文比譯文更疼,「He tried to lift it up the steps but could hardly raise one end and twice he dropped it painfully on his foot.」

米赫普譯為「他想把皮箱搬上踏板,可是只能勉強抬起一頭。他試了兩次,箱子都把他的腳砸得生疼。」(筆者有修改)

這兩個版本都挺疼的。

(筆者的譯文為儘可能模仿人文社的語言風格,所以大都有所修改。)

首版:孿生兄弟最後看了一眼就跳下車去。

新版:孿生兄弟最後看了一眼哈利,就跳下車去了。

首版:遠遠看見他們的大哥大步朝這邊走了過來

新版:他們遠遠看見他們的哥哥大步朝這邊走來

首版:哈利發現他的胸前別著一個銀光閃閃的字母P。(shiny silver)

新版:哈利發現他的胸前別著一枚金紅色的徽章,上面有一個字母P。(red and gold)

評論:這是羅琳的第三處修改。與後文前後一致。

「我不能待太久,媽媽,」他說,「我在前邊,那裡專門給級長划出了兩個包廂——」

評論:之前我們討論過了男女學生會主席,現在來談談級長。

很多人認為「Prefects」應該翻譯成監督生,也對,也不對。

地方行政長官、警察局長、教務長、院長

【牛津詞典】

(某些英國學校中負責維持紀律等的)學長

(法、意、日等國家的)地方行政長官、省長、縣長

【柯林斯詞典】

(尤指英國學校的)級長(協助管理低年級學生的高年級學生)

地方行政長官;地方政府部門領導

監督生強調他的學生身份,但級長強調的是他管學生的權力,而且這個詞也算是專有名詞了。

「慢著,我想,我記得他說過,」孿生兄弟中的另一個說,「說過一次——」

「說不定是兩次——」

「等一會兒——」

「說了整整一個夏天呢——」

原文為:

  "Hang on, I think I remember him saying something about it," said the other twin. "Once --"

  "Or twice --"

  "A minute --"

  "All summer --"

米赫普給出了一個讓我笑噴了的譯法:

「慢著,我記得他說過,」孿生兄弟中的另一個說,「整整一個夏天——」

「——每分鐘都要說—— 」

「一次——」

「或者兩次——」

因為這可以理解為雙胞胎接力說了一句話:「Once Or twice A minute All summer.」(整整一個夏天,每分鐘都要說一兩次。),這符合珀西的脾性。(羅恩估計早被煩死了吧)

但是人文社的翻譯不算錯,這是兩種表達方式。(我甚至懷疑羅琳是不是故意調戲翻譯的)

首版:「哎呀,住嘴。」級長珀西說。

新版:「,住嘴。」級長珀西說。

評論:Oh, shut up!~

首版:如果貓頭鷹給我報信,說你們——你們炸了一隻馬桶,或是——

新版:如果貓頭鷹給我報信,說你們——你們炸了一隻抽水馬桶,或是——

首版:你看他去站台怎麼走的時候,多有禮貌啊。

新版:你看他打聽去站台怎麼走的時候,多有禮貌啊。

評論:翻譯越來越有意思了……

首版:一對孿生兄弟也來了。

新版:那對孿生兄弟也來了。

首版:哈利……發現自己和羅恩彼此都對對方感興趣。

新版:哈利……發現自己和羅恩都對彼此感興趣。

評論:原文更繞嘴,「Harry…… found Ron just as interesting as Ron found him.

首版:這個韋斯萊家族顯然就是在對角巷的那個面色蒼白的男孩說過的魔法世家之一了。

新版:這個韋斯萊家族顯然就是對角巷那個面色蒼白的男孩說過的古老的巫師家族之一了。

首版:哈利覺得買不起貓頭鷹也沒有什麼不好,他自己一個月前不也一直是一文不名嗎?

新版:哈利覺得買不起貓頭鷹也沒有什麼不好,他自己一個月前不也一直是身無分文嗎?

首版:只有比比多味豆、吹寶超級泡泡糖、巧克力蛙、南瓜餡餅、鍋形蛋糕甘草魔棒

新版:只有比比多味豆、吹寶超級泡泡糖、巧克力蛙、南瓜餡餅、坩堝形蛋糕甘草魔杖

首版:他拿出一塊,說:「她總不記得我不愛吃罐頭咸牛肉。」

新版:他拿出一塊,說:「她總不記得我不愛吃腌牛肉。」

首版:「來吧,來一個餡餅。」哈利說。在這之前他沒有分給過別人任何東西,

新版:「來吧,來一個餡餅。」哈利說。在這之前他沒有和別人分享過任何東西,

首版:「這些是什麼?」哈利拿起一包巧克力蛙問羅恩,「它們不會是真青蛙吧?」他開始覺得現在什麼也不會讓羅恩吃驚

新版:「這些是什麼?」哈利拿起一包巧克力蛙問羅恩,「它們不會是真青蛙吧?」他開始覺得什麼也不會讓羅恩吃驚

評論:原文為「He was starting to feel that nothing would surprise him.」

來來來,誰能告訴我,吃驚的那個人是誰?哈利還是羅恩?

兩種說法其實都對,摔~

首版:哦,你當然不會知道,巧克力蛙里都附有畫片,你知道,可以收集起來,都是些有名氣的男女巫師,我差不多攢了五百張,就缺阿格麗芭和波托勒米。

新版:哦,你當然不會知道,巧克力蛙里都附有畫片,可以收集起來,都是些有名的巫師,我差不多攢了五百張,就缺阿格麗芭和波托勒米。

評論:我挺喜歡把這些連接語翻譯出來的,有一種英式的美感。

阿格麗芭

  康奈利·阿格麗芭生於1486年,卒於1535年。他著有與魔法和巫師有關的書籍。一些重要人士認為他的書籍是邪惡的,於是以寫了這些書為由將他關進監獄。

  ——巧克力蛙畫片

波托勒米很可能譯錯了,因為這個人大家都知道。

克勞狄烏斯·托勒密

  在中文中,「Ptolemy」一般也被譯為「托勒密」。在現實世界,中有許多歷史人物的名字是托勒密,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就是克勞狄烏斯·托勒密(約公元90-168年),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占星家。托勒密是一位羅馬公民,生活在羅馬帝國埃及行省的亞歷山大港,並以通用希臘語寫作。

  波托勒米的巧克力蛙畫片從來沒有出現在《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子遊戲和Pottermore中。

首版:羅恩的興趣在於吃巧克力蛙,而不是看那些有名氣的男女巫師的畫片。……他一下子不僅有了鄧布利多和莫佳娜,而且還有了漢吉斯、阿博瑞克、瑟斯、帕拉瑟和梅林。最後他總算勉強自己不再去看【漏譯】德魯伊特教女教徒克麗奧娜,然後打開一袋比比多味豆。

新版:羅恩的興趣在於吃巧克力蛙,而不是看那些著名巫師的畫片。……他一下子不僅有了鄧布利多和莫佳娜,而且還有了漢吉斯、阿博瑞克、瑟斯、帕拉瑟和梅林。最後他總算強迫自己不再去看【漏譯】德魯伊特教女教徒克麗奧娜,打開了一袋比比多味豆。

評論:原文為「Ron was more interested in eating the frogs than looking at the Famous Witches and Wizards cards, …… . Soon he had not only Dumbledore and Morgana, but Hengist of Woodcroft, Alberic Grunnion, Circe, Paracelsus, and Merlin. He finally tore his eyes away from the druidess Cliodna, who was scratching her nose, to open a bag of Bertie Botts Every Flavor Beans.」

先補充漏譯:「正在撓鼻子的德魯伊特教女教徒克麗奧娜。」

還有很多信息前後不一致了!

沒發現?

附上原文和解釋,你就知道他們是什麼人了:

  莫佳娜(Morgana):莫爾根·勒·費伊(Morgan le Fay),也被稱為莫佳娜,是一個生活在中世紀的非常強大的黑女巫。她是亞瑟王同母異父的姐姐,也是梅林的敵人。在她的一生中,莫爾根在許多事件里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和她的同母異父弟弟一樣,她也是一個君主,作為女王統治著阿瓦隆島。除了精通黑魔法以外,她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師,也是一個能夠變成鳥的阿尼馬格斯。

  伍德克夫特的漢吉斯(Hengist of Woodcroft):霍格莫德村的創建者。

  阿博瑞克·格朗寧(Alberic Grunnion):發明了大糞彈。

  瑟斯(Circe):生活在靠近義大利的埃埃亞島上的女巫,能夠把人變成動物。

  帕拉瑟(Paracelsus):鍊金術天才。全名是菲利普斯·奧里歐勒斯·德奧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馮·霍恩海姆,自稱「帕拉塞爾蘇斯」,生於1493年。

  梅林(Merlin):因在亞瑟王編年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聞名。

  克麗奧娜(Cliodna,有時也稱Cliodne):中世紀一名著名的愛爾蘭德魯伊特教女教徒(druidess)。 她是一個阿尼馬格斯,可以變成海鳥。她曾被三隻魔鳥所救,這種鳥通過唱歌催眠來治癒傷病。她據說也可以變成海浪。她還發現了月露花的用途。

  詳見:巧克力蛙畫片

在愛爾蘭神話中,克麗奧娜是愛與美的女神,她有三隻色彩鮮艷的鳥,它們的歌聲可以治療疾病。她離開了應許之地,和她的凡間情人基班生活在一起。但她在科克郡的格蘭多港進入夢鄉時被捲入海中。

所以標準譯文應該是,「羅恩的興趣在於吃巧克力蛙,而不是看那些著名男女巫師的畫片。……他一下子不僅有了鄧布利多和莫佳娜,而且還有了伍德克夫特的漢吉斯阿博瑞克·格朗寧、瑟斯、帕拉塞爾蘇斯和梅林。最後他總算強迫自己不再去看搔鼻子的德魯伊特教女教徒克麗奧娜,打開了一袋比比多味豆。」

首版:喬治說,有一次他還吃到一粒帶干鼻子牛兒味的豆子呢。

新版:喬治說,有一次他還吃到一粒干鼻屎味的豆子呢。

評論:Fxxk,方言的美感也給這幫挑刺兒的攪和了~真是日了斑斑了~

「哎呀呀,明白了吧?芽豆。」

評論:Sprouts既有「球芽甘藍」的意思,也有「豆芽」的意思,「球芽甘藍」口味的豆子,可不就是「芽豆」么。

另外,Sprouts這個詞有沒有點眼熟?——斯普勞特教授。

比比多味豆據說共有700種口味(詳見比比多味豆),筆者買了一包,約100元人民幣(網上有購)。另外,永遠不要相信顏色和口味的對應關係,你會淚流滿面的回來贊同我的。

首版:所有的課本我都背會了,當然,我只希望這能夠用——我叫赫敏·格蘭傑。

新版:所有的課本我都背會了,當然,但願這能夠用——我叫赫敏·格蘭傑。

評論:「Im Hermione Granger.」

赫敏同樣是缺音的譯法,翻譯為赫敏是有讚美的意思——聰明又敏捷。台版翻譯為「妙麗」也有同樣的意思。

赫敏(赫-邁-哦-妮)刪去了/i/,/?/兩個音,而台版恰好刪去的是/h?/音,「赫-妙-麗」幾乎就是赫敏的標準發音了。

羅琳對Hermione讀音的解釋為:

HER——她比任何人都要聰明

MY——我沒她那麼聰明

OH——哦,多想有那樣的頭腦

KNEE——我撞傷了我的膝蓋

我想人文社一定是希望這套書能讓孩子更加上進,熱愛學習,所以很貼心的「漏譯」了緊接著的一句話。

  她連珠炮似的一氣說完。

  【漏譯】

漏譯處原文為「Harry looked at Ron, and was relieved to see by his stunned face that he hadnt learned all the course books by heart either.」

補譯為「哈利看看羅恩,從他吃驚的表情看出他也沒有把所有的課本都背下來,不覺鬆了一口氣。

首版:我並不認為去拉文克勞就特別不好,可想想看,千萬別把我分到斯萊特林學院。

新版:我想去拉文克勞也沒有什麼特別不好的,可想想看,千萬別把我分到斯萊特林學院。

評論:原文為「I dont suppose Ravenclaw would be too bad, but imagine if they put me in Slytherin.

後半句的翻譯應該是「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把我分到了斯萊特林。」,這句話不可能直譯了,一定會引起誤會,所以翻譯成了否定句。

首版:每當提到神秘人,他就不寒而慄。……但是比起先前能毫無顧忌地直呼伏地魔的名字,現在可不如當初好受了

新版:每當提到神秘人,他都有一種隱隱的懼意。……但是先前能毫無顧忌地直呼伏地魔的名字,那感覺比現在好受多了

評論:原文為「He was starting to get a prickle of fear every time You- Know-Who was mentioned.……but it had been a lot more comfortable saying "Voldemort" without worrying.」

首版:「是的。」哈利說,看著另外兩個男孩,他們倆都是矮胖墩,而且長相特別難看……

新版:「是的。」哈利說,看著另外兩個男孩,他們倆都長得粗粗壯壯,而且長相特別難看……

評論:原文為「Both of them were thickset and looked extremely mean.」

首版:德拉科·馬爾福沒有漲紅,只是蒼白的面頰泛出淡淡的紅暈。

新版:德拉科·馬爾福蒼白的面頰沒有漲紅,只是泛出淡淡的紅暈。

神秘人失蹤以後,他們是第一批回到我們這邊的人。說他們走火入魔了,我爸爸不相信。他說馬爾福的父親不用找任何借口就倒到黑勢力那邊去了。

評論:原文為「Said theyd been bewitched.」應翻譯為「被施魔法」。「走火入魔」是道教的專有名詞。但是這真不能賴翻譯,因為在第一冊書中就做到完全統一固定用法,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感謝上帝!」納威伸出雙臂欣喜若狂地喊道。

評論:原文為「"Trevor!" cried Neville blissfully, holding out his hands.」

翻譯錯了,其實這個詞的意思是——「萊福!」(納威的寵物蟾蜍)

此錯譯在英漢對照版中已修改。

第七章 分院帽

首版:她把門拉得大開。門廳大得能把德思禮家整棟房子搬進去。像古靈閣一樣,石牆周圍都是熊熊燃燒的火炬

新版:她把門拉得大開。門廳大得能把德思禮家整棟房子搬進去。像古靈閣一樣,石牆周圍都是熊熊燃燒的火把

評論:原文為「The stone walls were lit with flaming torches like the ones at Gringotts,……」,原文表達的含義是「石牆被燃燒的火把點亮」,後文「火炬」相同修改不再重複。

首版:哈利聽見右邊門裡傳來幾百人嗡嗡的說話聲,學校其他班級的同學想必已經到了——

新版:哈利聽見右邊門裡傳來幾百人嗡嗡的說話聲,學校其他年級的同學想必已經到了——

評論:原文為「Harry could hear the drone of hundreds of voices from a doorway to the right -- the rest of the school must already be here --」

準確翻譯為「學校的其他人」,既沒提學生,也沒提年級。

首版:開學宴就要開始了,不過你們在到餐廳入席之前,首先要你們大家確定一下你們各自進入哪一所學院。分類是一項很重要的儀式,……

新版:開學宴就要開始了,不過在你們到禮堂入座之前,首先要確定一下你們各自進入哪一所學院。分院是一項很重要的儀式,……

評論:修訂了前後文不統一的地方。

首版:「他們怎麼能準確地把我們分到哪所學院去呢?」他問羅恩。「我想,總通過一種測驗。弗雷德說對我們的傷害很大,可我想他是在開玩笑。」

新版:「他們怎麼能準確地把我們分到哪所學院去呢?」他問羅恩。「我想,總通過一種測驗。弗雷德說對我們的傷害很大,可我想他是在開玩笑。」

評論:原文為「"How exactly do they sort us into houses?" he asked Ron."Some sort of test, I think. Fred said it hurts a lot, but I think he was joking."」

how exactly的意思是「究竟如何、確切的說」,所以也可以意譯為「到底怎樣分院呢?」強調儀式過程,而不是分院精確度。在這裡人文社直譯了,但是後文羅恩的回答對兩種譯法都有效。

it hurts a lot即表示「肉體上的傷害」(很疼),也表示「精神上的痛苦」(想想奪魂咒或鑽心咒),所以天知道弗雷德是怎麼描述的,可能是通過一個巨怪吧。

英漢對照版改譯為「弗雷德說很疼,

首版:哈利心裡猛地一顫。做測驗?在全校師生面前?可他直到現在連一點兒魔法也不會——究竟該怎麼辦呢?他們來到這裡時,他根本沒想到還會來這麼一招。

新版:哈利心裡猛地一顫。做測驗?在全校師生面前?可他直到現在連一點兒魔法也不會——究竟該怎麼辦呢?來到這裡時,他根本沒想到還會來這麼一招。

評論:人稱代詞的增刪,或者替換成更準確的稱謂在新版中已經出現了不止幾次了(很多我都沒記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翻譯方法,首版更像是「給讀者講故事」式的表達,而新版更為準確,更加貼近人物。

首版:他焦急地看看周圍,周圍人也人人自危

新版:他焦急地看看周圍,所有的人也都惶恐不安

評論:原文為「He looked around anxiously and saw that everyone else looked terrified, too.

感覺更準確了,不過我感覺首版也不錯,似乎只是危急程度改小了點。後者像是當你突然睡醒的時候,旁邊有老師說「第二天期末考」,前者像是說「你正在高考」。

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張過,從來沒有,即使他【漏譯】把學校報告書交給德思禮夫婦:報告書上說他【漏譯】把老師的假髮套變成了藍色。

評論:其實也沒漏譯什麼,就兩個詞,前一個是「不得不」(would had to),後一個是「不知怎麼」(somehow)。

我說這個是因為這句話把我逗樂了……

首版:這些珍珠白、半透明的幽靈,滑過整個房間,一邊交頭接耳,這些一年級新生很少留意

新版:這些珍珠白、半透明的幽靈,一邊滑過整個房間,一邊交頭接耳,但很少留意這些一年級新生。

評論:常規修訂。

首版:「新生喲!」那個胖乎乎的修士朝他們微笑說「我想,大概是準備接受測試吧?」

新版:「新生喲!」那個胖修士朝他們微笑「我想,大概是準備接受測試吧?」

評論:原文為「"New students!" said the Fat Friar, smiling around at them. "About to be Sorted, I suppose?"」

「胖修士」(the Fat Friar)是專有名詞,這次確定了。另外,標點符號和一些虛詞也都逐漸的完善。

to be Sorted的意思是「(被)分院」,前文不遠的地方,「測驗」一詞用的是Some sort of test。所以此處應準確譯為「我想,大概是要分院了吧?

首版:「現在朝前動動,」一個尖細的聲音說,「分院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

新版:「現在朝前動動,」一個尖厲的聲音說,「分院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

評論:原文為「"Move along now," said a sharp voice. "The Sorting Ceremonys about to start."」

首版:麥格教授回來了。幽靈們魚貫地飄飄蕩蕩穿過對面的牆壁不見了。

新版:麥格教授回來了。幽靈們飄飄蕩蕩,魚貫穿過對面的牆壁不見了。

首版:哈利覺得兩腿像灌了鉛,可奇怪的是他還是站到了隊列里,在一個淡茶色頭髮男孩背後,而他的背後是羅恩。他們走出房間,穿過門廳,經過後邊一道雙開門進入豪華的餐廳

新版:哈利覺得兩腿像灌了鉛一樣難受,可他還是站到了隊列里,在一個淡茶色頭髮男孩背後,而他的背後是羅恩。他們走出房間,穿過門廳,經過一道雙扇門,進入豪華的禮堂

評論:原文為「Feeling oddly as though his legs had turned to lead, Harry got into line behind a boy with sandy hair, with Ron behind him, and they walked out of the chamber, back across the hall, and through a pair of double doors into the Great Hall.」

更準確了,前文「奇怪的」修飾語被放到了前邊,正確的修飾了哈利的兩條腿。「後邊」一詞被拿掉了。另外,「豪華的」一詞是通過後文的描述加上的,我本人其實不介意這種修飾詞。

首版:學院其他班級的同學都已圍坐在四張長桌旁,桌子上方成千上萬隻飄蕩在半空的蠟燭照亮餐廳

新版:學院其他年級的同學都已圍坐在四張長桌旁,桌子上方成千上萬隻飄蕩在半空的蠟燭把禮堂照得透亮

評論:原文為「It was lit by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candles that were floating in midair over four long tables, where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were sitting.」

其實吧,「年級」和「班級」都沒有,而且也不該是「學院」,應該是「學校」,但是這種挑理就顯得太霸道了,沒必要。

首版:餐廳上首的檯子上另擺著一張長桌,那是教師們的席位。

新版:禮堂上首的檯子上另擺著一張長桌,那是教師們的席位。

評論:原文為「At the top of the hall was another long table where the teachers were sitting.」

其實「檯子」也沒有,就是一張長桌。

首版:麥格教授把一年級新生帶到那邊,讓他們面對全體高班生排成一排,教師們在他們背後。

新版:麥格教授把一年級新生帶到那邊,讓他們面對全體高年級學生排成一排,教師們在他們背後。

評論:人文社顯然是按照國內麻瓜的思維去分析,翻譯這部書的(畢竟在這之前誰也沒經歷過),所以這造成了相當多的誤解,諸如禮堂的位置、學院是否有班級等等。

其實,一個年級的學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每個學院每個年級大約就是三十人左右(詳見《鳳凰社·被多洛雷斯關禁閉》),一個年級就是一個班。全校大約不到一千人,九百多人的樣子。(詳見《囚徒·魁地奇決賽》)

首版:哈利為避開他們的目光,抬頭朝上看,只見天鵝絨般漆黑的頂棚上點點星光閃爍。

新版:哈利為避開他們的目光,便抬頭朝上看,只見天鵝絨般漆黑的天花板上點點星光閃爍。

評論:前後統一了,後文類似內容不再說明。

首版:很難令人相信那上邊真有天花板,也很難令人相信餐廳屋頂不是露天的。

新版:很難相信那上邊真有天花板,也很難相信禮堂不是露天的。

你們也許覺得我不算漂亮,但千萬不要以貌取人,如果你們能找到比我更漂亮的帽子,我可以把自己吃掉。

評論:原文為「Oh, you may not think Im pretty, But dont judge on what you see, Ill eat myself if you can find A smarter hat than me.」

後一處應該翻譯為「聰明、精明」。

首版:我可是霍格沃茨測試用的魔帽,自然比你們的帽子高超出眾。

新版:我可是霍格沃茨的分院帽,自然比你們的帽子高超出眾。

評論:原文為「Im the Hogwarts Sorting Hat」,專有名詞譯出來了。

首版:你也許屬於格蘭芬多,那裡有埋藏在心底的勇敢,他們的膽識、氣魄和豪爽,使格蘭芬多出類拔萃;

新版:你也許屬於格蘭芬多,那裡有埋藏在心底的勇敢,他們的膽識、氣魄和俠義,使格蘭芬多出類拔萃;

評論:原文為「You might belong in Gryffindor, Where dwell the brave at heart, Their daring, nerve, and chivalry Set Gryffindors apart;」

chivalry是西方的「騎士精神」,俠肝義膽,仗劍行走江湖。

呃~既然分院帽唱完歌了,哈利也許會想知道四個學院的歡迎信是什麼樣的~

赫奇帕奇學院歡迎信

  恭喜!我是級長加布里埃爾·杜魯門(Gabriel Truman),熱忱的歡迎你進入赫奇帕奇學院。我們學院的院徽是獾,一種常常被低估的動物。它平時很安靜,可一旦被激怒,它可以打敗包括狼在內比自身大得多的動物。我們學院的院色是黃色和黑色,公共休息室位於地下一層,與廚房在同一個走廊。

  現在,關於赫奇帕奇,你有幾件事需要了解。首先,讓我們來冷靜面對一個長久以來的傳言,說我們是最不聰明的學院。這是錯誤的。赫奇帕奇的確是最不喜歡自誇的學院,但我們學院培養出來的傑出的男女巫師並不比其他任何一個學院少,想要證據嗎?看看格洛根·斯坦普,有史以來魔法部最受歡迎的部長之一,他就是一個赫奇帕奇——和成功的部長阿特米希亞·露芙金以及杜格德·麥克費爾一樣。【注釋】還有研究神奇動物的世界級權威,紐特·斯卡曼德;還有布里奇特·溫洛克(Bridget Wenlock),這位十三世紀著名的算術占卜師是第一個發現數字「7」有神秘魔力的人;另外別忘了漢吉斯,是他在霍格沃茨旁邊創立了巫師村霍格莫德。而他們,全都是赫奇帕奇學院的。

  因此,正如你所看到的,有這麼多強大、傑出又勇敢的男女巫師出自我們學院,但只因為我們不到處宣揚,就從沒有得到應得的讚譽。拉文克勞們——多麼挑剔——自以為任何杰出的成功者都一定出自於他們學院。我上三年級時因為和拉文克勞級長決鬥而惹了大麻煩,他認為布里奇特·溫洛克來他們學院而不是我們。我本該被關一周的禁閉,但斯普勞特教授放過了我,只給了我一次警告和一盒椰子冰淇淋。

  赫奇帕奇是忠誠可靠的,我們從不喋喋不休,但我們並不是好欺負的,像我們的院徽——獾——那樣,我們會保護自己、朋友和家人免受任何入侵者的傷害,我們不會被任何人嚇倒。

  當然,赫奇帕奇在某一個方面確實比較欠缺,我們出的黑巫師比本校其它學院的都要少。斯萊特林從未聽說過公平競爭,他們寧可用欺騙來逃避繁重的工作,從這點你就可以預料他們學院盛產惡人,其實,就連格蘭芬多(和我們關係最好的學院)也出過幾個狡猾的傢伙呢。

  你還需要知道些什麼呢?哦對了,公共休息室的入口藏在廚房走廊右側角落的一堆大桶中。以「赫爾加·赫奇帕奇」的節奏輕敲第二排中間第二個桶的底部,桶蓋就會自動旋開,我們是霍格沃茨唯一一個對非法入侵者採取反制措施的學院,如果敲錯了桶蓋,或者拍打的節奏錯誤,他就會被潑一身的醋。

  你們會聽到其他學院吹噓他們的防範措施,但是一千年來,赫奇帕奇的公共休息室和宿舍從未被外人看到過。像獾一樣,我們知道究竟該如何隱藏、保護自己。

  一旦你打開了桶,沿著通道緩緩前進,你將會抵達所有學院里最舒適的公共休息室,它是一個圓形的、有著淡淡泥土芳香的房間,有著低低的天花板。房間里總是陽光普照,通過圓形的窗戶可以看到搖曳的青草和蒲公英。

  很多地方都有光潔鋥亮的銅器,還有許多植物從天花板垂掛下來或放置在窗台上,我們的院長波莫娜·斯普勞特教授是草藥課的負責人,她總把最有趣的樣本(有些可以跳舞和說話)拿來裝飾我們的房間——這也是赫奇帕奇們往往擅長草藥的原因之一。我們厚厚的軟墊沙發和椅子都是黃黑相間的,打開牆上通往我們宿舍的圓門,銅燈將溫暖的光線投在我們的四柱床上,並蓋著拼接面的被子,如果你感到冷,如果你的腳很冷,還可以用牆上掛著的銅製曖床爐。

  我們的學院常駐幽靈——胖修士,也是所有學院中最友善的一個。你很容易就能認出他,他胖乎乎的,穿著一身修士長袍,如果你迷路了,或者遇到什麼麻煩,他會很樂意幫助你。

  我想應該差不多了。我必須要說的是,我希望你們中有一些不錯的魁地奇球員,赫奇帕奇近來在魁地奇比賽里的表現不如我希望的好。

  你們可以舒舒服服得睡覺,我們的宿舍將保護我們免受風暴,也永遠體會不到塔樓里那些每夜都受到打攪的人的感受。

  再次祝賀你成為這最友善、最親切、最堅強的學院中的一員。

  【注釋(來自Pottermore)】

  格洛根·斯坦普(Grogan Stump),任期為1811-1819年,人緣極佳的魔法部部長,是熱情的魁地奇球迷(支持塔特希爾龍捲風隊)。創立魔法部體育運動司,並且成功立法管制魔法生物,解決了長期以來的爭論源頭。

  阿特米希亞·露芙金(Artemisia Lufkin),任期為1798-1811年,首位女性魔法部部長。創立國際魔法合作司,經過強力遊說後,成功使英國在其任期內舉辦了一屆魁地奇世界盃。

  杜格德·麥克費爾(Dugald McPhail),任期為1858-1865年,辦事十分可靠。當麻瓜議會經歷明顯動蕩時,魔法部卻度過了一段令人愉快的寧靜時期。

  (參考眾多網友翻譯而成,人名以哈利波特維基為準)

【後文格蘭芬多的歡迎信已經整理好了,整理赫奇帕奇的歡迎信幾乎耗盡了我全部的氣力。

參考的原帖有赫奇帕奇_百度百科、Pottermore赫奇帕奇歡迎信(赫奇帕奇們一定要戳進來)、pottermore四學院的歡迎信、補全四個學院的歡迎信,當然還有眾多哈利波特維基相關詞條。

翻譯這活兒真不是人乾的,尤其當你是個強迫症的時候。

感謝眾位譯者,筆者只是對文章進行了潤色】

首版:所以,我們只要戴上這頂帽子就可以了。我要把弗雷德殺掉,聽他說得像是要跟巨人搏鬥

新版:看來,我們只要戴上這頂帽子就可以了。我要把弗雷德殺掉,聽他說得像是要跟巨怪搏鬥似的

評論:原文用的單詞是「troll」,指的是「(斯堪的納維亞傳說中的)山精、巨怪、友善頑皮的侏儒」。(侏儒,呵呵~)

而「巨人」的單詞是「Giant 」指的是「(故事中常為殘酷而愚蠢的)巨人」。該詞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巨人種族,常與天上諸神作戰並取勝,後來雅典娜和宙斯在Hercules(赫拉克勒斯)的幫助下才把他們打敗。

哈利淡淡地一笑。當然,戴帽子要比來一段咒語好多了,但他還是不希望在眾目睽睽之下去戴。看來這頂帽子的要求高了一些。【漏譯】哈利覺得自己沒有那份勇氣和機靈勁兒或其他任何優點。

評論:原文為「Harry smiled weakly.……Harry didnt feel brave or quick-witted or any of it at the moment.」

第一處應譯為「哈利無力地微微一笑。」,漏譯的是一個短語「這時候,

首版:「蘇珊·彭斯!」

新版:「蘇珊·博恩斯!」

評論:蘇珊·博恩斯和這個姓氏下一次出場是在哈利五年級的時候。這個姓氏最後一次(也是之後唯一一次)譯錯是在《鳳凰社》最後一章(蔡文譯),估計是人文社忘了對照前文了,而蔡老師對照了前文或恰好參考了前文採用的人名翻譯表。

所以經常有後文翻譯替換前文的情況,因為「伏筆」往往不引人注意。

首版:也許哈利聽了許多關於斯萊特林的議論,產生了某些印象,但他總覺得這些人看起來不討人喜歡。

新版:也許哈利聽了許多關於斯萊特林的議論,總覺得這些人看起來不討人喜歡,但這可能是他的錯覺吧

評論:原文為「Perhaps it was Harrys imagination, after all hed heard about Slytherin, but he thought they looked like an unpleasant lot.」

感覺新版似乎想糾正對斯萊特林都是壞人的印象,不過這一屆斯萊特林的質量確實堪憂。小壞天天有,大壞沒本事,除了克拉布燒了有求必應屋並連帶光榮了之外,似乎他們也沒幹出什麼大事兒了。

  哈利發現有時帽子立刻就會喊出學院的名字,但另一些時候會花一些時間才作出決定。比如排在哈利旁邊的那個淺茶色頭髮的男孩西莫·斐尼甘就在凳子上幾乎坐了整整一分鐘,帽子才宣布他被分到格蘭芬多。

  「赫敏·格蘭傑!」

  赫敏幾乎跑到凳子跟前,急急忙忙把帽子扣到頭上。

  「格蘭芬多!」帽子喊道。

  ……

  叫到那個總丟失蟾蜍的男孩納威·隆巴頓的名字時,他在朝凳子跑的路上摔了一跤。帽子用了好長時間才對納威作出決定。當帽子最後喊出「格蘭芬多」時,納威戴著帽子就跑掉了,最後不得不在一片鬨笑聲中又一溜小跑回來,把帽子還給麥格教授

呃~其實吧~

  分院難題生(Hatstall)

  這個古老的霍格沃茨用語被用來形容任何一位分院時間超過五分鐘的新生。相較於分院帽一般思考的時間,這已經算特別長了,而且這種情況很少發生,或許每五十年才出現一次。

  與哈利·波特同輩的人中,赫敏·格蘭傑和納威·隆巴頓差點就成了分院難題生。分院帽花了將近四分鐘來決定應該把赫敏分到拉文克勞還是格蘭芬多。而在納威的例子里,分院帽堅持要把他分到格蘭芬多,而納威受那個學院的勇敢名聲所威嚇,懇求分院帽將他分進赫奇帕奇。他們進行了無聲的爭論,最後由分院帽贏得勝利。

  哈利·波特認識的人之中,真正的分院難題生只有米勒娃·麥格與小矮星·彼得。前者讓分院帽煩惱了足足五分半鐘,糾結著米勒娃該去拉文克勞還是格蘭芬多;後者則是在一陣格蘭芬多與斯萊特林之間的漫長考慮之後,被分進了格蘭芬多。以固執聞名的分院帽,依然拒絕接受它可能將後者分進了錯誤的學院,並引用了小矮星(令人懷疑)的死法為證。

另外,上文有一處錯譯了。

原文為「Neville ran off still wearing it, and had to jog back amid gales of laughter to give it to "MacDougal, Morag."」

應譯為:最後不得不在一片鬨笑聲中又一溜小跑回來,把帽子還給「莫拉格·麥克道格」。

這個人物因為錯譯而沒有出現,詳見:哈利·波特與我(2001年BBC聖誕節特別節目)。加引號表示麥格教授恰好念到她的名字。

(典藏版)當哈利朝前走去時,餐廳里突然發出一陣嗡嗡低語,像小火苗的嘶嘶響聲。

評論:一處未改正的譯文,應為「禮堂」,後文不遠還有一處,不再重複。

  現在聽候分配的只剩下三個人了。【缺譯】莉莎·杜平成了拉文克勞的新生。接著就輪到了羅恩。他這時臉色發青。哈利緊握雙手放在桌下。一眨眼工夫帽子就高喊道:「格蘭芬多!」

評論:原文為「And now there were only three people left to be sorted. "Thomas, Dean," a Black boy even taller than Ron, joined Harry at the Gryffindor table. "Turpin, Lisa," became a Ravenclaw and then it was Rons turn.」

為什麼我不說漏譯而說缺譯呢?

因為這一段在英國版(Bloomsbury出版社)20周年紀念版(以及其他任何版本)里都沒有!這是美國版(Scholastic出版社)新加的一句話。(詳見:哈利·波特小說英美版本差異)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第四章 鑰匙保管員》里,海格要稱呼鄧布利多為「先生」(而不是「教授」),因為英國版用的是「Mr.」,美國版用的是「Professor」。

據此推斷,米赫普對比的是美國版《魔法石》和由英國版翻譯的人文首版《魔法石》,所以這個地方漏譯也就不奇怪了。

缺譯處補譯為:「迪安·托馬斯!」一個比羅恩還高的黑人男孩和哈利一樣加入了格蘭芬多的餐桌。

「緊握雙手」一句的原文是「Harry crossed his fingers under the table……」

crossed fingers意為「交叉手指」,即為某人祈禱。在後文中,交叉手指的祈禱方式反覆出現,且均有標註。這句所以應譯為「哈利在桌下交叉著手指」。

  歡迎啊!歡迎大家來霍格沃茨開始新的學年!

  在宴會開始前,我想講幾句話。那就是:笨蛋!哭鼻子!殘渣!擰!

  謝謝大家!

這四個詞的原文為「Nitwit! Blubber! Oddment! Tweak!」,我找到了兩種解讀:

  【第一種】

  笨蛋(Nitwit):拉文克勞的男女巫師通常是最聰明的,羅伊娜的學生們因此認為沒有進拉文克勞的學生都是笨蛋傻瓜。

  哭鼻子(Blubber):在英語國家,這個詞通常被青少年一族用來指「胖」,不友善的孩子用這個詞來侮辱蔑視較胖、身體素質較差的同齡人。格蘭芬多的學生大多勇敢,認為別的學院的學生都不如他們勇猛衝闖。

  廢物(Oddment):這是一個來源於紡織業的辭彙,指布匹的邊角料,且面積較小,不能再用來製作有用的物品。斯萊特林學生是純血統的擁護者,重視完整性和統一性。其他學院的學生在斯萊特林們的眼裡都不是純正的巫師,都是無用的邊角料。

  擰(Tweak):赫奇帕奇的學生永遠悶頭做事,正直,勤勞的赫奇帕奇希望其他學院應該調整一下自己。

  【第二種】

  赫奇帕奇都是笨蛋;

  拉文克勞都是書獃子,只會哭鼻子;

  斯萊特林都是廢材;

  格蘭芬多都是調皮搗蛋的。

不管怎麼分配,由校長講出來的,其實是半公開的歧視鏈,這算是一種自嘲式幽默吧。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四個詞轉譯成拉丁語組合起來就是一句話:願梅林保佑你們!」但本人始終沒有找到組合的拉丁語原文,所以暫且證偽,如果有人找到了「拉丁語原文」,那就可以證實了。

烤牛肉、烤仔雞、豬排、羊羔排、臘腸、牛排、煮馬鈴薯、烤馬鈴薯、炸薯片、約克夏布丁、豌豆苗、胡蘿蔔、肉汁、番茄醬,而且不知出於什麼古怪的原因,還有薄荷硬糖。

評論:這個地方很有意思。

roast chicken(烤仔雞)一詞,準確翻譯應該叫「西式烤雞」,但我始終沒弄明白考的是不是小雞,所以暫略。

sausages,既有香腸,也有臘腸的意思。

bacon and steak可能是一道菜,「鹹肉牛排」,也可能是兩道菜,「熏肉和牛排」。

peas一般指豌豆,但是貌似也有豌豆苗的意思,容後待查。

「炸薯片」一詞,英國版用的「chips」,美國版用的「fries」,這兩個詞都是薯條的意思。

但是我突然想起來一處忽略的「錯誤」。

Uncle Vernons rations turned out to be a bag of chips each and four bananas.

(首版原文)弗農姨父弄來吃的東西也只是每人一包薯片和四根香蕉。

Chips是炸土豆條,Crisps才是薯片,錯譯;不是每人都有四根香蕉,而是總共四根;放到前邊就不會令人誤解了。

該原文沒有錯,因為英文版用的就是「Crisps」。第二處是直譯,屬於可以忽略的小問題。

所以挑錯必須說明版本,否則就容易出事兒,因為兩個版本都是對的。

而且即使改了也無所謂(反正都是土豆),這既有可能是無意的,也有可能是為了迎合本土習慣有意而為之。不必刻意較這個真兒,萬一是因為翻譯老師就喜歡吃烤仔雞呢?

(我這篇文章的尺度也不好把握,所以將就一下吧。)

首版:「我已經有四百年沒有吃東西了。」那個幽靈說……(nearly four hundred years)

新版:「我已經有五百年沒有吃東西了。」那個幽靈說……(nearly five hundred years)

評論:根據後文得知,差點沒頭的尼克在次年萬聖節前夕舉辦了「500周年忌辰晚會」,所以羅琳為符合後文,做了第四處校訂。

但是根據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將近四百年」被直接譯成了「四百年」,也可以理解為「四百多年」,所以中國區讀者從未發現這處地方竟是錯的。

這次修改,實在應該補充「」字。(但是499年真的有必要說「近」嗎?)

首版:我想,我還沒有做自我介紹吧?敏西—波平頓的尼古拉斯爵士,格蘭芬多塔的常駐幽靈。

新版:我想,我還沒有做自我介紹吧?我是尼古拉斯·德·敏西—波平頓爵士,格蘭芬多塔的常駐幽靈。

評論:這處修改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的區別。西方貴族以領地作為自己名字的一部分,平民也習慣以自己世代居住的村莊為自己命名。

尼克的全名為「Sir Nicholas de Mimsy-Porpington」,即敏西-波平頓領地的尼古拉斯爵士(在這裡應該是敏西-波平頓家族)。「Sir」(爵士)這個稱謂是不能隨便叫的,有這個稱謂的都是貴族或貴族出身。這一長串名字一說出來,大家就都知道這個人的地位和領地範圍了。

還有一處更為明顯的(上文這個翻譯可能是曹蘇玲老師寫的,在後來馬愛新老師的譯本中,就全改成了新版翻譯):

芙蓉·伊莎貝爾·德·拉庫爾(Fleur Isabelle De lacour)

  其中「德」(De)是法國貴族姓名的標記,本意相當於英語的of,後面的「姓」其實是貴族的封地的地名,這個名字意思是「拉庫爾領地的伊莎貝爾夫人的女兒芙蓉小姐」,就像孟德斯鳩的正式姓名「查理·路易·德·色共達」,意思是「色共達領地的路易老爺的兒子查理」。這種複雜的命名方式只在法國拉丁系文化中使用,是法國貴族文化的一部分。

  ——節選自翟文喆的《赫敏為什麼不能嫁給哈利——《哈利波特》中的歷史、文化與政治》

還有一處,出現在Pottermore里。

  斯廷奇庫姆的林弗雷德(Linfred of Stinchcombe)是一個生活在12世紀的巫師,綽號是閑人兒(the Potterer)。他是個藥劑師先驅,發明的許多魔葯經過演變之後一直使用到了今天。他被視為是波特家族的奠基人。

在羅琳早期的網站中,給出了她對差點沒頭的尼克最初的構思:

差點沒頭的尼克(羅琳手繪圖)

  哈利第二天早上醒來,有什麼東西吵醒了他。

  「是時候起床了,先生們,半小時後供應早餐。」

  哈利醒了。他抬頭看了看四張海報周圍的紅色天鵝絨窗帘。「我在霍格沃茨,」他第一個高興的想法是,「我在霍格沃茨。」

  他的第二個想法——在他掀開窗帘,找到拖鞋後——是「我餓了」,當他抬頭看的時候,冒出的第三個想法是,「那個人是完全透明的。」

  他想了想,腦子裡一片空白。他呆坐著,盯著宿舍中間那個剛剛把他們都吵醒的人。

  毫無疑問,他看到床下有個幽靈。

  「尼古拉斯·德·敏西-波平頓爵士為你效勞」,幽靈說,他摘下寬邊帽向大家鞠躬——因為羅恩、西莫、李和納威也張開嘴盯著他看。「格蘭芬多塔的常駐幽靈……」

  原文詳見:PSEarlyDraft – The Harry Potter Lexicon

首版:等到每人都敞開肚皮填飽肚子以後,剩下的食物就一股腦兒地從餐盤裡消失了。餐盤又都變得光潔如初。過了一會兒,布丁上來了。

新版:等到每人都敞開肚皮吃飽以後,剩下的食物就一股腦兒地從餐盤裡消失了。餐盤又都變得光潔如初。過了一會兒,布丁上來了。

評論:原文為:「When everyone had eaten as much as they could, the remains of the food faded from the plates, leaving them sparkling clean as before. A moment later the desserts appeared.」

desserts是「飯後甜點」的意思。

首版:各種口味的冰淇淋應有盡有,蘋果餅、糖漿餅……

新版:各種口味的冰淇淋應有盡有,蘋果餅、糖漿水果餡餅……

評論:我想起一段原文來:

克利切:主人的湯沒有喝完,主人是要美味的燉菜,還是要主人非常偏愛的糖漿水果餡餅?

首版:哦,我是由奶奶帶大的,她是女巫。不過這麼多年來我們家一直把我當成麻瓜。我的阿爾吉伯父總想趁人不備,想方設法逼我露一手法術——

新版:哦,我是由奶奶帶大的,她是巫師。不過這麼多年來我們家一直以為我是麻瓜。我的阿爾吉叔爺總想趁人不備,想方設法逼我露一手魔法——

評論:男女巫師的差異被淡化了。後面的原文為「but the family thought I was all-Muggle for ages. My Great Uncle Algie kept trying to catch me off my guard and force some magic out of me --」

Great Uncle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兄弟,這次改正了。我沒看到,還想改成「伯祖父」什麼的,結果一看是「叔爺」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首版:直到我八歲那年,有一天我阿爾吉伯父過來喝茶,他把我的腳脖子朝上從樓上窗口吊了下去,正好我的艾妮伯母遞給他一塊蛋白蛋糕。他一失手,沒有拿穩我。

新版:直到我八歲那年,有一天我阿爾吉叔爺過來喝茶,他把我的腳脖子朝上從樓上窗口向下吊著,正好我的艾妮叔婆遞給他一塊蛋白蛋糕。他一失手,沒有拿穩我。

評論:原文為「Great Uncle Algie came round for dinner, and he was hanging me out of an upstairs window by the ankles when my Great Auntie Enid offered him a meringue and he accidentally let go.」

came round for dinner譯成「吃飯」就準確了。

首版:我真希望直截了當,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我對變形術特別感興趣。你知道,把一樣東西變成另一樣東西,當然應該是非常困難——

新版:我真希望馬上開始,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我對變形術特別感興趣。你知道,把一樣東西變成另一樣東西,當然應該是非常困難——

評論:原文為「I do hope they start right away, theres so much to learn, I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ransfiguration, you know, turning something into something else, of course, its supposed to be very difficult-」

第一處地方改對了,但是我感覺第二處還是應該加上逗號。

首版:事情發生在一瞬間。鷹鉤鼻老師越過奇洛教授的圍巾直視哈利的眼睛——哈利頓感他前額上的那道傷疤一陣灼痛。

新版:事情發生在一瞬間。鷹鉤鼻老師的視線越過奇洛教授的圍巾直視哈利的眼睛——哈利頓感他前額上的那道傷疤一陣灼痛。

評論:

哦,奇洛教授你已經認識了,他看上去那麼緊張並不奇怪。【漏譯】那位是斯內普教授,教魔藥學,但他不願意教這門課——大家都知道他眼饞奇洛教授的工作。

評論:原文為「Oh, you know Quirrell already, do you? No wonder hes looking so nervous, thats Professor Snape. He teaches Potions, but he doesnt want to -- everyone knows hes after Quirrells job.」

確實不奇怪,因為哪個學生跟斯內普坐在一塊都得緊張(也包括奇洛教授),所以把句號還原成逗號,加譯個「因為」(本處漏譯是為了更加嚴謹)。

首版:一年級新生注意,校園裡的樹林一律禁止學生進入。

新版:一年級新生注意,學校場地上的那片林區禁止任何學生進入。

評論:禁林被翻譯准了,原文為「First years should note that the forest on the grounds is forbidden to all pupils.」

pupils有門生(即某個老師的弟子)的意思。

首版:凡有志參加學院代表隊的同學請與霍琦夫人聯繫。

新版:凡有志參加學院代表隊的同學請與霍琦女士聯繫。

評論:經過一群人的瞎咋呼,Madam終於翻譯成「女士」了!以後我們的「龐弗雷夫人」、「霍琦夫人」不見了,改成「龐弗雷女士」、「霍琦女士」了。

我要給這群人念個Curse!

首版:最後,我必須告訴大家,凡不願遭遇意外、痛苦慘死的人,請不要進入三樓靠右邊的走廊。

新版:最後,我必須告訴大家,凡不願遭遇意外、痛苦慘死的人,請不要進入四樓靠右邊的走廊。

評論:美國版寫的是三樓(the third-floor),英國版寫的是四樓(the third-floor),非常奇怪,可能是中美兩地都忘了改了(和弗農的辦公室是同一種情況)。

(典藏版)鄧布利多將魔杖輕輕一彈,【漏譯】魔杖中就飄飛出一條長長的金色彩帶,在餐桌的上空像蛇一樣高高的扭動盤繞出一行行文字。

評論:此處一個小錯已修改。

漏譯不奇怪,我懷疑是譯者故意的(因為另一處錯誤已經改正了)。

原文為「Dumbledore gave his wand a little flick, as if he was trying to get a fly off the end, and a long golden ribbon flew out of it, which rose high above the tables and twisted itself, snakelike, into words.」

補譯為「鄧布利多將魔杖輕輕一彈,似乎想把蒼蠅從魔杖頭上弄下來,接著魔杖中就飄飛出一條長長的金色彩帶……」

不忍直視……

首版:我們將努力學習,直到化為糞土

新版:我們將努力學習,直到化為塵土

評論:原文為「well do the rest, And learn until our brains all rot.」

有網友這麼評論(雖然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誰)

改譯:我們將努力學習,直到腦子一團漿糊。

評論:brains漏譯,rot譯法粗俗,對人文社的粗俗譯法只能無語

再評:譯錯了校歌,不應該。

我無語了,只想說兩個字:傻叉!

rot是「腐爛」的意思。「直到大腦腐爛」或理解為肉體的死亡,或理解為思想的死亡,靈魂的消亡。

還記得當年明月最後留下的那句話:

  我要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

誰人不死,化糞成土?怕是只有火葬場了。

我所學的知識將隨著肉體一併消亡,這才是校歌想要表達的。

腦子化成漿糊,誰都像奇洛一樣讓伏地魔粘在他後腦勺上了?翻譯的美感與韻律呢?

《嚴重錯譯選集》系列毀譽參半,就是如此。米赫普太不嚴謹了!

所以在本文中,米赫普挑對的地方,我會接受,並進行適當的翻譯潤色,使其風格儘可能靠近人文社。挑錯的地方,可能會置之不理,也有可能筆者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暴脾氣懟回去。這不只是為了出氣(呵呵~),也是希望大家理解,為什麼這個地方就該這麼翻譯。

首版:在他們前邊,一捆手杖在半空中飄蕩,珀西距後面的人僅一步之遙,於是後面的人都紛紛朝他撲倒下去。

新版:在他們前邊,一捆手杖在半空中飄蕩珀西向前邁了一步,於是那些手杖紛紛朝他飛來。

評論:原文為「A bundle of walking sticks was floating in midair ahead of them, and as Percy took a step toward them they started throwing themselves at him.

分析了一下,似乎譯錯的原因是,they被理解成了「跟在後面的新生」。

「是皮皮鬼,」珀西小聲對一年級新生說,「一個專門喜歡搞惡作劇的幽靈。」

評論:原文為「Peeves, A poltergeist.

我們先來看一下,poltergeist是什麼意思。(筆者將其譯作「搗蛋鬼」,Pottermore官方中文翻譯為「惡作劇幽靈」。)

皮皮鬼

  「搗蛋鬼」(Poltergeist)一詞的原文源自德語,字面上的意思是「吵鬧的幽靈」,不過嚴格來說,它並不算是幽靈。搗蛋鬼是一種無形的實體,可以移動物體、砸門,並製造聲音或活動的干擾。根據許多文化的記載,搗蛋鬼和充滿年輕氣息的地方特別具有強烈的關聯,尤其以青少年聚集生活的地方最甚。關於此現象的解釋五花八門,從超自然到科學依據都有。

  一棟充滿十來歲男女巫師的建築物中,勢必會產生一個搗蛋鬼。而且,這樣的搗蛋鬼肯定會比那些偶爾出現在麻瓜屋中的同類還更嘈雜、更具破壞力且更難驅趕。無庸置疑的是,皮皮鬼是英國史上最惡名昭彰且棘手的搗蛋鬼。皮皮鬼和大多數的同類不一樣,他擁有實際的形體,不過他仍能隨心所欲地隱形。他的外形反映了本性,認識他的人都會同意他是個結合幽默及惡意的存在。

  皮皮鬼被命名得十分貼切。從漢克爾頓·亨布爾(Hankerton Humble)擔任霍格沃茨首任管理員(由四大創校人委任)起,每一名管理員都對皮皮鬼的調皮感到非常頭痛。儘管許多學生或甚至老師都出乎意料地對皮皮鬼有著一定程度的喜愛(他無疑為校園生活增添了調劑),但他是個無可救藥的破壞狂。他刻意製造的混亂通常會花上管理員一整天的時間去清理:砸碎花瓶、翻倒魔葯,及掀翻書櫃等等。皮皮鬼喜歡在距離人鼻子不到一英寸時突然現形、躲藏在盔甲套里,或在下課時間朝人們的頭上丟東西,引發膽子較小的人們強烈譴責。

  眾人曾經幾次齊心協力想把皮皮鬼趕出城堡,但努力最終都宣告失敗。最後一次(同時也是最嚴重的一次)是在1876年時,管理員蘭科羅斯·卡爾佩(Rancorous Carpe)精心布置了陷阱,用他認為皮皮鬼無法抗拒的各種武器作為誘餌,再準備一個巨大的鐘型罩,施以各式各樣的圍堵咒,準備等皮皮鬼走到陷阱上時罩住他。但皮皮鬼不僅輕易逃脫,還在走廊上灑滿碎玻璃,甚至躲過了由幾把彎刀、十字弓、一支短槍和一架小型大炮組成的陷阱。皮皮鬼為了自娛,隨意地對窗戶開槍,將所有人置於生命危險之中,城堡因此進行了疏散。為期三天的對峙,最終以女校長尤普拉西婭·摩爾(Eupraxia Mole)同意在賦予皮皮鬼額外特權的合約上簽字而划上句點。特權內容包括允許皮皮鬼每周在一樓的男生廁所游泳一次、優先把廚房裡不新鮮的麵包拿來扔,還獲得一頂由巴黎的邦娜比耶夫人(Madame Bonhabille)所製作的新帽子。充滿怨念的卡爾佩因為健康問題而提早退休,此後再也沒有人試圖將這位最沒紀律的居民趕出城堡。

  雖然皮皮鬼通常不為頭銜和徽章所動,但某種程度上還是認同權威的。一般而言,他願意服從教師的約束,同意不在上課時進教室。皮皮鬼也曾經在極少數的學生面前展現親和力(其中以弗雷德和喬治·韋斯萊這對兄弟最為知名)。當然,他特別畏懼斯萊特林的學院幽靈「血人巴羅」。然而直到霍格沃茨大戰時,皮皮鬼才真正展現出自己對學校的忠誠。

  ——Pottermore

換句話說,「惡作劇幽靈」是像博格特、攝魂怪一樣的「神奇生物」(非神奇動物,並沒有「有血有肉」的實體,注意區分)

我猜測,給皮皮鬼命名應該是諮詢過英方的,我也能想像,如果羅琳給出解釋,一定是:像幽靈(又不是幽靈)的有實體的「幽靈狀生物」,喜歡調皮搗蛋。

所以在《魔法石》中,這種生物(惡作劇幽靈)沒有給出專有名詞,而是變成了對此生物的形容,皮皮鬼也不沒有譯成「幽靈」,改譯了「鬼」。

遺憾的是,在《火焰杯》中是有機會的修訂的,芙蓉·德拉庫爾在抱怨中說到,「如果哪個『專門搞惡作劇的鬼魂』闖進布斯巴頓,肯定會被趕出去」(and eef a poltergeist ever entaired into Beauxbatons, e would be expelled like zat.),在那裡用的辭彙還是poltergeist(惡作劇幽靈)

在Pottermore出版的電子書《霍格沃茨短篇故事集:力量·政治與惡作劇幽靈》中,將其正式定名為「惡作劇幽靈」,但由於其翻譯並非人文社(而且筆者感覺不太像是Pottermore的人,更像某個不了解《哈利·波特系列》的兼職研究生),該詞並未成為公認的專有名詞,筆者譯為「搗蛋鬼」,哈利·波特維基將其譯為「調皮搗蛋鬼」。

想想吧,皮皮鬼這種生物不止一個,還有什麼鬧鬧鬼,淘淘鬼(都是惡作劇幽靈的名字)之類的……【手動捂臉】

首版:他突然朝他們猛撲過來。他們一下子驚呆了。

新版:他突然朝他們猛撲過來。學生們一下子驚呆了。

評論:原文為「They all ducked.」(學生們趕緊躲開了。

由皮皮鬼(咳咳、應該是珀西)為我們送上格蘭芬多學院的歡迎信~

格蘭芬多學院歡迎信

  恭喜!我是級長珀西·韋斯萊,很高興地歡迎你來到格蘭芬多學院。我們學院的院徽是獅子,世間萬物中最勇敢的生物。我們學院的顏色是猩紅色(scarlet)和金色,我們的公共休息室位於格蘭芬多塔樓。

  簡而言之,這是霍格沃茨最好的學院。這個學院的人勇敢無畏——比如阿不思·鄧不利多!是的,鄧布利多本人——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巫師——就是格蘭芬多的學生。如果這樣你都不滿足,我不知道什麼可以滿足你了。

  我不會佔用你們太多的時間,要了解關於你的學院更多信息,你只要在我帶領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去宿舍時跟著他們就行了。祝你在霍格沃茨生活愉快——怎麼會不愉快呢?你已經成為了這個學校最好的學院中的一員了。

(另外兩封信實在不想翻譯了,詳見前文鏈接)

首版:走廊盡頭掛著一幅畫像畫像上一個非常富態的女人穿著一身粉色的衣服

新版:走廊盡頭掛著一幅肖像肖像上一個非常富態的穿著一身粉色衣服的女人。

評論:畫像大都被改成了「肖像」,後半部分原文為「a very fat woman in a pink silk dress」(穿著一身粉色絲綢連衣裙的女人)。

  「口令?」她說。

  「龍渣。」珀西說。

評論:口令的短語是Caput Draconis([拉丁語]龍頭),我猜測翻譯可能是在查Caput的時候發現這個詞了——caput mortuum(殘渣)。

英漢對照版已改譯為「龍首」。

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強烈拒絕改這個詞!就叫龍渣!就是龍頭也得用攪拌機磨碎了!

不許改(委屈巴巴的)~

(註:很顯然,拒絕無效~哭~)

首版:五張帶四根帷柱的床,垂掛著深紅色法蘭絨幔帳。他們的箱子早已送了上來。

新版:五張帶四根帷柱的床,垂掛著深紅色天鵝絨幔帳。行李箱子早已送了上來。

評論:原文為「five four-posters hung with deep red, velvet curtains. Their trunks had already been brought up.」

第七章到這裡就整理完了。

第八章 魔葯課老師

  第二天,哈利走出寢室,這些竊竊私語就一直緊追著他。學生們在教室外邊排著長隊,個個踮著腳尖,想一睹他的真面目。

評論:原文為「People lining up outside classrooms stood on tiptoe to get a look at him,」

這一段不能說錯了,只能說稍顯不嚴謹。改一下就好了:「在教室外邊排隊的學生們」。

  可如果你上課已經要遲到,但偏偏又碰上喜歡惡作劇的皮皮鬼,那就比碰到上了鎖的兩道門外加一道機關重重的樓梯更加難辦了。他會把廢紙簍扣到你頭上,抽掉你腳下的地毯,朝你扔粉筆頭,或是偷偷跟在你背後,趁你看不見的時候,抓住你的鼻子大聲尖叫:「揪住你的鼻子嘍!」

評論:原文為「but Peeves the Poltergeist was worth two locked doors and a trick staircase if you met him when you were late for class. He would drop wastepaper baskets on your head, pull rugs from under your feet, pelt you with bits of chalk, or sneak up behind you, invisible, grab your nose, and screech, "GOT YOUR CONK!"」

這一段可以看出,Poltergeist一直被當作形容詞翻譯,表示「喜歡惡作劇的」。

invisible既可以表示「在你看不見的時候」,還可以表示「隱形」。這兩種說法都對(雖然第二種更加嚴謹)。

費爾奇發現他們硬要闖一道門,而那道門正好是通往四樓禁區走廊的入口。

評論:人文社首版是「三樓」,新版是「四樓」,美國版首版是「the third floor」,英國版20周年版也是「the third floor」。由於我手中沒有英國版首版實體書,暫無法評價。(要買首版,除非我手裡有一套房子。)也請有原著的網友幫我查查(請一定註明國家、版本和出版時間)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錯誤已經不成問題了。

費爾奇養了一隻貓,名叫洛麗絲夫人。……它經常獨自在走廊里巡邏。

評論:英文版的人稱代詞是「她」(she)。但是這實在算不上是處錯誤。

它經常獨自在走廊里巡邏。如果誰當它的面犯規,即使一個腳趾尖出線,它也會飛快地跑去找費爾奇。兩分鐘後,費爾奇就會吭哧吭哧、連吁帶喘地跑過來。

評論:原文為「She patrolled the corridors alone. Break a rule in front of her, put just one toe out of line, and shed whisk off for Filch, whod appear, wheezing, two seconds later.」

時間錯了,「兩秒鐘後」。這明顯是處文學的誇張,但是符合羅琳的性格。這處錯誤可能是當初為了符合麻瓜的常理吧。

首版:一周三次,他們都要由一個叫斯普勞特的矮胖女巫帶著到城堡後邊的溫室去研讀藥草學

新版:一星期三次,他們都要由一個叫斯普勞特的矮胖女巫帶著到城堡後邊的溫室去上草藥課

評論:「一周」和「一星期」之類的字眼統一了。(雖然筆者本人比較喜歡前者)

study Herbology被規範了——「草藥課」。

首版:想當年賓斯教授在教員休息室的壁爐前睡著了,第二天早上去上課時竟忘記帶上自己的身體,足見賓斯教授確實已經很老了。

新版:想當年賓斯教授在教工休息室的壁爐前睡著了,第二天早上去上課時竟忘記帶上自己的身體,足見賓斯教授生前確實已經很老了。

評論:這一處很贊,一是因為統一了「教工休息室」這個詞,二是因為更加精準了,原文為「Professor Binns had been very old indeed……」,過去完成時被表現出來了。

首版:到下課的時候,只有赫敏·格蘭傑讓她的火柴起了些變化;麥格教授讓全班看火柴怎麼變成針的,而且一頭還很尖,又向赫敏露出了難得的微笑。

新版:到下課的時候,只有赫敏·格蘭傑讓她的火柴起了些變化;麥格教授讓全班看火柴怎麼變成銀亮亮的針的,而且一頭還很尖,又向赫敏露出了難得的微笑。

評論:原文為「Professor McGonagall showed the class how it had gone all silver and pointy……」

「had gone」,過去完成時,我更傾向於「gone」表示變成針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是表示結果或者狀態,為什麼不用「been」呢。

  全班真正期待的課程是黑魔法防禦術。可奇洛教授的這一課幾乎成了一場笑話。他上課的教室里充滿了一股大蒜味,大家都說這是為了驅走他在羅馬尼亞遇到的一個吸血鬼,怕那個吸血鬼會回過頭來抓他。他告訴他們,他的大圍巾是一位非洲王子送給他的禮物,那位王子是為了答謝他幫忙擺脫了還魂殭屍的糾纏,不過誰也說不上是不是真的相信他說的這個故事。

評論:Zombie(還魂殭屍)一詞表示「(某些非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宗教及恐怖故事中)靠巫術起死回生的殭屍」。

殭屍出現在黑魔法防禦術課使用的教材《黑暗力量:自衛指南》中。就下面這本,每本書一個加隆:

從巫師世界流露出了本書的部分摘要,更多內容詳見(【翻譯】Pottermores exclusive content by J.K.Rowling【第一部魔法石完結】)。

  狼人咬傷(Werewolf bites)應使用魔法進行徹底的清理,因為狼人的牙齒是有毒的。不過,一旦你變成狼人就無葯可解,因此務必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咬傷。

  避開紅帽子(the Red Cap),這是種矮小的黑暗生物,它們喜歡呆在有鮮血的地方,喜歡偷襲人,用大棒子把人打死。

  殭屍(The Zombie)僅生存於美洲的南部地區,和吸血鬼一樣是活死人的例子,可以通過其灰色外表和腐爛氣味進行識別。

  女妖(The hag)是一種會吃小孩的生物,有著人類外表,但臉上的疣比一般女巫多。

哈利·波特維基給出了更多的幕後介紹。

  殭屍是一種來源於海地民間傳說的生物。術士將一個人的屍體重新復活、使之成為一個被迫服從的奴隸。但這種生物在現代可以指被任何方法復活的屍體,並且已經成為現代恐怖片的主要話題。

  在大多數電影中,用來殺死殭屍的唯一方法是破壞它們的大腦或者將它們燒死。但這種方法在哈利·波特世界中是否可行尚不得而知(但已知陰屍是懼怕火焰的)。

  陰屍與殭屍有著很多共同點,但它們並不是同一類生物。J.K.羅琳在Pottermore上給出了她不把掛墜盒魂器的守衛者叫成「殭屍」的原因:

  首先,殭屍不是英國民間傳說的一部分,而與海地和非洲的一些神話有關。雖然霍格沃茨的學生會了解到它們,但不會看到它們走在霍格莫德的大街上。其次,雖然巫毒教中的殭屍無非就是重新復活的屍體,但其他相關的傳統中則提到,一些術士會使用他們的靈魂,或者部分靈魂,來維持他們自己的生命。這和我與「魂器」有關的故事發生了衝突,而且我也不想讓伏地魔用陰屍做守護魂器以外的事情。最後,殭屍在最近五十年里已經被各種電影反覆詮釋,以至於產生了太多對我沒什麼用的關聯。作為「驚悚片」這一代人,殭屍對我來說永遠意味著穿著亮紅色短夾克的邁克爾·傑克遜。

在原著中,「殭屍」只提到了三次,另外一次是在《阿茲卡班囚徒 第14章》。

它有時飛進來啄一下哈利的耳朵,討上一小口吐司,然後飛回貓頭鷹屋,和校園裡的其它貓頭鷹一起睡覺去了。

評論:「貓頭鷹棚屋」,一處沒來得及修改的內容。

……但是今天早上,它(海德薇)卻撲棱著翅膀落到果醬盤和糖罐之間,將一張字條放到了哈利的餐盤上。哈利即刻把字條打開。

親愛的哈利:(字跡非常潦草零亂)

  我知道你星期五下午沒有課,不知能否在午後三時前後過來和我一起喝茶?我很想知道你第一周的情況。請讓海德薇給我一個迴音。

  海格

評論:美國版原文為「Harry tore it open at once. It said, in a very untidy scrawl:」,信件正文據說使用了手寫體。在英國版中,後半句和中文版一樣放在了稱呼後邊,也使用了手寫體。

首版:好的,我很樂意,不久見。

新版:好的,我很樂意,下午見。

評論:原文為「Yes, please, see you later.」

  幸好哈利還有跟海格一起喝茶這麼個盼頭,因為魔葯課是哈利進霍格沃茨之後最厭煩的一門課程

  在開學宴會上,哈利就感到斯內普教授不喜歡他。第一節魔葯課結束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想錯了。斯內普教授不是不喜歡他,而是恨他。

評論:原文為「because the Potions lesson turned out to be the worst thing that had happened to him so far.」

還有另一種譯法:「因為這節魔葯課是他迄今為止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

官方翻譯不算錯,因為這句話為哈利五年的魔葯課奠定了悲慘的基調(用的是過去時,表示一般狀況)。但這也可以同時理解為哈利在上第一節課時被立了個下馬威。

the worst thing被翻譯成課程是為了符合魔葯課,可是這丟失信息了。丟掉的是哈利這一個禮拜其餘的煩心事兒,皮皮鬼,費爾奇,迷路等等。(這並不算錯誤)

  斯內普和弗立維一樣,一上課就拿起名冊,而且也像弗立維一樣,點到哈利的名字時總是停下來。

評論:原文為「Snape, like Flitwick, he paused at Harrys name.

有網友吐槽說:「這只是第一節課,不會 『總是停下來』」。(如果非要較真的話)我只想說:你確定嗎?

(挑錯不能湊字數!否則極容易成為「網路地精」!)

首版:「你們到這裡來為的是學習這門魔葯配製的精密科學和嚴格工藝。」他開口,說話的聲音幾乎比耳語略高一些,但人人都聽清了他說的每一個字。

新版:「你們到這裡來為的是學習配製魔葯這門精密科學和嚴格工藝。」他開口,說話的聲音幾乎比耳語略高一些,但人人都聽清了他說的每一個字。

「波特!」斯內普突然說,「如果我把水仙根粉末加入艾草浸液會得到什麼?」

評論:原文為「What would I get if I added powdered root of asphodel to an infusion of wormwood?」

  根據維多利亞花語,斯內普教授說的Asphodel實際上是一種形似水仙的百合花(Lily),它的花語是「我的悔恨追隨你至墳墓」;而Wormwood意為「缺席」和「苦澀的悲傷」。斯內普教授這句話實際的意思是:「我對你母親的死感到非常悔恨。」

Asphodel直譯為水仙,日光蘭,常春花。在古希臘神話裡面,這是長在天堂、樂園裡面的一種類似水仙花形狀的花,而且是四季都會開花的長春花。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故事,美少年納喀索斯(Narkissos)有一天在水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卻不知那就是他本人,愛慕不己、難以自拔,終於有一天他赴水求歡溺水死亡,死後化為水仙花。後來心理學家便把自愛成疾的這種病症,稱為自戀症或水仙花症。

另有一個古希臘神話故事這麼記載:

  在死亡的國度里,冥王Hades把死者的靈魂安置在長滿金穗花(asphodels,Asphodelus aestivus)的荒煙漫草中。淡淡的、灰灰的金穗花所營造出來的陰暗色彩,正適合於陰間的虛無及悲傷感。事實上,在希臘的許多河邊,常常可以看到這種金穗花田。荷馬的「奧德賽」中曾提到,在一處金穗花田中正住著在特洛亞戰爭中被殘殺的英雄的靈魂。

  在希臘詩人眼中,冬天時金穗花赤裸的莖幹,就好象是在 Acheron(冥府的一條河名)河邊流浪移動的朦朧軍隊一般。金穗花令人討厭的氣味以及略帶深紫色的花團,也和陰間蒼白的死亡和黑暗相一致。此外,在古代糧食不足時,金穗花腫大的澱粉根烘乾後,與無花果(figs)混合,也可做為一種食物。古代人甚至認為這可以在死者寄居他處時,提供給他們一個簡便的食物。

  山羊因為金穗花有針狀的水晶物而避開它們,這說明了它廣泛分布的原因。它正代表了長期以來毫無控制的放牧活動所造成的結果──原本的植物相惡化成味道差的種類更易存活及增加。古代的文獻亦指出,即使在當時,自然植物的均衡也已遭到嚴重的擾亂。

  相對於黑暗的冥界,有著優美的斑紋花瓣和狹小葉片的小管狀金穗花(Asphodelus fistulosus),被認為是最適合極樂園(Elysian fields)的裝飾植物,這是在地球的最西方,一個只有神的兒子和死於戰鬥的英雄居住的地方。

  ——摘自:希臘神話與植物

另據大眾本草(白阿福花)顯示:

  在古希臘,白阿福花與死亡和哀悼有關。大多數過著平凡生活的普通人死後,其靈魂據信會去「阿福花田野」安息。

我並未查找到完整的維多利亞花語名錄(誰想累死我嗎?),所以僅以以上資料推斷,水仙(Asphodel)代表「自戀」,也表達對逝者哀悼的含義。

Wormwood直譯為:蒿草、苦艾、艾草。大眾本草給出了更多的解釋——「洋艾、苦蒿、啤酒蒿、西方艾草、歐洲艾、鑽葉火絨草」,學名Artemisia源於希臘語Artemis(阿爾忒彌斯)。阿爾忒彌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森林和兒童的守護者,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苦艾對於墨西哥人具有某種重要性,他們在慶祝一個鹽女神的盛大節日時,婦女們會頭戴苦艾花環,跳起儀式舞蹈。

所以水仙不算錯(這個不能怨曹老師和馬老師),艾草也不算錯,當然苦艾草能稍稍嚴謹一點。

如果有人想解釋關於這類錯誤,求您給出拉丁語學名!查這個太痛苦了!

首版:讓我們再試一次吧。波特,如果我要你去給我找一塊牛黃,你會到哪裡去找?

新版:讓我們再試一次吧。波特,如果我要你去給我找一塊糞石,你會到哪裡去找?

評論:「bezoar」這個詞竟然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伏筆,恐怕很多人都崩了。後文同一辭彙不再解釋。

bezoar的意思是「胃[腸]石,牛黃」,這個辭彙可能來自於波斯語的「padzahr」,字面意思是「防止中毒」。過去人們相信bezoar具有普遍的解毒作用,傳統上認為在酒中添加bezoar能中和倒進去的任何毒藥。

因筆者無法找到牛黃和bezoar之間的翻譯淵源,故筆者只能猜測,可能是因為牛黃是最常見的「胃結石」,也是中文語境中唯一用做解毒的「石頭」(在中醫中,從牛的消化系統中取出的牛黃可以起到解毒作用),所以把這兩個詞做了固定翻譯。可是bezoar的原意應該是「(某些動物體內的用於解毒的)結石」的意思,想表達的就一個——解毒石。

通過後文我們發現,斯內普教授所指的牛黃實際是山羊的結石,山羊的結石在漢語中有固定的辭彙啊,叫「羊哀」,可惜用法不對,中醫稱,羊哀用於嘔吐和脾胃不和。

而在西方醫學文化中,用於解毒的結石不是牛,而是野生山羊體內的結石(所以應叫「羊黃」?)所以為了不至於誤導讀者,人文社把後文的「山羊」改成了「牛」,以符合中國本土文化,否則不能跟讀者解釋為什麼是山羊結石能解毒(這就需要解釋中西方文化差異了),後文不再解釋牛和山羊一詞的修改。(本處首版的翻譯是可以接受的)

  婆娑石在不同時代所指不同,唐代婆娑石實際上指醒酒石,又稱松屏石、松石、醒酒石,屬變質岩,形成期距今約二億多年,其畫面是由各種溶液如錳鐵類氧化物溶液等隨機滲透侵染而形成的,以樹枝、花卉圖紋為主體,襯以各色岩石顏料,渾然天成一幅幅歷史悠久,古樸典雅,意境深邃的優美畫卷。

  宋代開始婆娑石有兩種含義,一者指松屏石,二者,婆娑石(bezoar stone)又稱為摩娑石,或摩碆石則主要指解毒石;而且,此葯在當時非指一物,而是從伊斯蘭世界輸入的具有「衛生」和解毒功能的多種礦物及動物結石葯的總稱。

  在中國醫藥文獻記載中,「婆娑石」是來自西域或南海一些國家的一種外來藥物,具有良好的解毒功效。

  《寶石之書》把解毒石(bezoar)分為「礦物解毒石」(mineral bezoar)和「動物解毒石」(animal bezoar) 兩種。

  動物解毒石主要指一種從野生山羊的胃裡取出來的石頭,此外,該書也提及其他動物,如牛或牡鹿的結石,牛的膽結石就是牛黃。並強調,動物解毒石是最好的一種波斯底野迦,既最好的波斯解毒劑。

  ——摘自:關於魔藥材料中的bezoar(感謝!!!)

而「糞石」是由食物殘渣、穀殼、木渣、沙子、金屬屑等不能消化的異物在胃腸長期積累變大形成的,中文語境下的「糞石」並不是身體自然分泌形成的結石,更不能用於解毒,所以我個人認為《混血王子》的翻譯反而不夠嚴謹了。

(作為行外人,我並不了解牛黃、狗寶為什麼能成為珍貴藥材,有效物質是身體分泌物還是別的什麼。糞石更傾向於人體分泌物,可人的胃腸里應該就剩下垃圾了,如果是寶貝,那一定是高僧大德的舍利子)

所以這個詞既可以翻譯成「牛黃」,也可以翻譯成婆娑石、解毒石或者胃石。都符合原著本身的含義。

(我相信這或許是譯者翻譯的最難的一部「兒童魔幻文學」了,因為處處是坑,個個伏筆,稍一不注意就中招。也不得不說,這次修訂並不如我想像中的那麼成功。

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的文章,因為沒有背景解釋,即便你看了原著也可能暈頭轉向。

建議讀者多讀讀英文原著或希臘文原著的希臘神話,會對西方神話文學有更深的了解,不過更多的人讀了之後會像中了混淆咒。)

還不止呢,下文還有。

波特,那你說說舟形烏頭和狼毒烏頭有什麼區別?

評論:原文為「What is the difference, Potter, between monkshood and wolfsbane?」

monkshood譯為「附子之類(毒草),舟形烏頭」。wolfsbane譯為「附子草」。

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別名草烏、鹽烏頭、鵝兒花、鐵花、五毒,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

所以附子和烏頭是同一種東西,任何改譯都不太合適。

讓我來告訴你吧,波特,水仙根粉和艾草加在一起可以配製成一種效力很強的安眠藥,就是一服生死水

評論:原文為「For your information, Potter, asphodel and wormwood make a sleeping potion so powerful it is known as the Draught of Living Death.」

感謝Luna的提示,這服藥哈利配置過,還因此獲得了福靈劑作為獎勵。

活地獄湯劑

感謝山石君、皮皮鬼的科普,「Living Death」在英語中是一個固定搭配,意為「活受罪、生不如死、半死不活、雖生猶死」,《英漢大詞典(第2版)》將其翻譯為「活地獄」。

  活地獄湯劑會使飲用者陷入強力的睡眠狀態,可以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如果飲用此湯劑不加小心,就產生危險。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魔葯,使用時要格外小心。

  ——《高級魔葯製作》摘要

首版:斯內普把他們分成兩人一組,指導他們混合調製一種治療疥瘡的簡單藥水。

新版:斯內普把他們分成兩人一組,指導他們混合調製一種治療癤子的簡單藥水。

評論:「boil」翻譯准了。癤子是皮膚化膿,疥瘡是蟎蟲感染。

首版:納威不知怎的把西莫的火鍋燒成了歪歪扭扭的一塊東西,

新版:納威不知怎的把西莫的坩堝燒成了歪歪扭扭的一塊東西,

評論:我看餓了。

首版:把他送到上面醫院的病房去。

新版:把他送到上面的醫院去。

評論:翻譯准了,或者說前後統一了。在第一部中,很多專有名詞並未規範,不得不說這一版做的確實相當不錯。

接著他在哈利和羅恩身邊轉來轉去,他們倆正好挨著納威操作。

評論:原文為「Then he rounded on Harry and Ron, who had been working next to Neville.」

round on的意思主要有三種:1、譴責、抨擊、責罵;2、轉圈、盤旋、3、轉身。

所以翻譯不算錯。

即可以翻譯成「責罵」,也可以翻譯成「轉向」,但是「轉來轉去」表示出了另一個意思:

轉著圈兒的罵!

(米赫普可能有點腦袋轉筋了……)

首版:三點差五分,他們離開城堡穿過田野走去。

新版:三點差五分,他們離開城堡穿過場地向海格的住處走去。

評論:原文為「At five to three they left the castle and made their way across the grounds.

翻譯准了。

首版:海格住在禁林邊緣的一間小木屋裡,大門前有一張石弓和一雙橡膠套鞋。

新版:海格住在禁林邊緣的一間小木屋裡,大門前有一張和一雙橡膠套鞋。

評論:原文為「crossbow」,既有「石弓」的意思,也有「弩」的意思。

什麼叫石弓?(石,音「dan 彈」,舊時質量單位)

  把一把弓固定在牆上,然後往弓弦上掛重物,等弓完全被拉開時,弓弦所懸掛的重物的重量,就是這把弓的弓力。

  古代的一石弓(各朝代一石重量不同,30-60千克不等)已經是強弓。唐武舉射長垛用一石弓,騎射用七斗以上弓。宋府軍弓手標配為一石弓。

西方習慣使用十字弩,所以翻譯改了,直譯也沒錯(不是石頭做的弓,是相當於一石力量的弓),就是威力小了點。

哈利敲門時,他們聽見屋裡傳來一陣緊張的掙扎聲和幾聲低沉的犬吠。接著傳來海格的說話聲:「往後退,牙牙,往後退。」

評論:booming不止有「隆隆聲」的意思,還有「以低沉有力的聲音說話」的意思!

Fang意為「(犬或狼等的)尖牙,犬齒」所以人文社意譯為「牙牙」。

首版:又是一個韋斯萊家的小兄弟吧?

新版:又是韋斯萊家的一個小兄弟吧?

評論:呵呵~

  岩皮餅【缺譯】差點把他們的牙都硌掉了。哈利和羅恩一邊裝出很愛吃的樣子,一邊把這幾天上課的情景講給海格聽。

原文:The rock cakes were shapeless lumps with raisins that almost broke their teeth, but Harry and Ron pretended to be enjoying them as they told Hagrid all about their first -lessons.

評論:這是我第二次提到缺譯了。這半句話在英國20周年紀念版里沒有,是美國版自己加的。(這也再次證明了米赫普用的是美國版對比的)

補譯為:岩皮餅是一種形狀不規則,含有葡萄乾的大塊蛋糕,差點把他們的牙都硌掉了。

貼心的是,首版的譯文里加了個注釋(新版不再添加):

一種表面粗硬,外形不規則的小甜餅。

首版:有關七月三十一日古靈閣非法闖入事件的調查仍在繼續進行。普遍認為這是不知姓名的黑勢力男女巫師所為。

新版:有關七月三十一日古靈閣非法闖入事件的調查仍在進行。普遍認為這是不知姓名的黑巫師所為。

評論:準確了。

第八章翻譯完了。有些細節幾乎把我活活折磨死。有些地方也最好不要那麼較真。很小的細節修改也沒有放在上面。

第九章 午夜決鬥

真倒霉,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騎著一把飛天掃帚在馬爾福面前出洋相。

評論:原文為「Typical, Just what I always wanted. To make a fool of myself on a broomstick in front of Malfoy.」

Typical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意思,也有「不出所料」的意思。所以這句話想表達的是:「多經典的例子啊!這正是我想要的!」哈利自嘲的時候經常說這樣的話。

網友的翻譯:「又是這樣,我早就盼著呢。」與原文相差甚遠!

首版:星期四早晨吃早飯的時候,她不停地對他們念叨她從一本名叫《魁地奇溯源》的圖書館藏書中看來的一些飛行指導,

新版:星期四早晨吃早飯的時候,她不停地對他們念叨她從一本名叫《神奇的魁地奇球》的圖書館藏書中看來的一些飛行指導,

評論:原文為「Quidditch Through the Ages」,原版翻譯的是對的。為什麼要改呢?

因為羅琳把這本書出版了。(呵呵~我想看《高級魔葯製作》~)

魁地奇溯源

馬爾福的貓頭鷹倒是經常給他從家裡捎來大包小包的糖果,他總是在斯萊特林的飯桌旁得意洋洋地把它們拆開。

評論:原文為「Malfoys eagle owl was always bringing him packages of sweets from home,」

eagle owl,雕鴞,又叫雕梟,是一種大號的貓頭鷹。額~世界上最大號的貓頭鷹之一,適合運送超大號的包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壟斷式物流,私人「送貨」估計得判刑。

視頻地址:一隻不服氣雕鴞的小貓頭鷹

但是把所有的貓頭鷹種類譯出來,其實沒太有必要。

後文納威的貓頭鷹是一隻barn owl(學名草梟,俗話叫穀倉貓頭鷹),就下圖這貨(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人文社的翻譯在不需要特別指出貓頭鷹的種類時,一般都不介紹。

哈利和羅恩一躍而起。出於某種原因,他們多少有些希望跟馬爾福幹上一架。

評論:原文為「They were half hoping for a reason to fight Malfay」

不是因為特定的原因,就是想「找個理由」。

首版:可是納威徑直往上升,就像瓶塞從瓶子里噴出來一樣……

新版:可是納威徑直往上升,就像瓶塞從瓶口噴出來一樣……

首版:霍琦夫人彎腰俯視納威,她的臉和納威的一樣慘白。

新版:霍琦女士俯身看著納威,她的臉和納威的一樣慘白。

首版:她轉身對班上其他同學說:【換行】「我送這孩子去醫院,你們誰都不許動!

新版:她轉身望著班上其他同學。【換行】「我送這孩子去醫院,你們誰都不許動!

首版:馬爾福醜惡地獰笑著

新版:馬爾福露出醜惡的獰笑

我想把它放在一個什麼地方,讓隆巴頓去——放在一棵樹上——怎麼樣?

評論:很多時候我感覺米赫普挑的有點過頭了,他認為應該是去找(find),而不是去撿。可惜又錯了,因為英國版的單詞用的是「collect」(收集)。

首版:他以前的話並不是吹牛——他確實飛得好——懸浮在與一棵櫟樹的樹梢平行的高度,……

新版:他以前的話並不是吹牛——他確實飛得好——懸浮在與一棵橡樹的樹梢平行的高度,……

評論:原文為「oak」,意為「櫟樹,橡樹」。前兩部,oak這個詞翻譯為「櫟樹」,後幾部翻譯為「橡樹」。看來是統一了。

首版:麥格教授指著一間教室叫他們進去,裡面只有皮皮鬼一個人……

新版:麥格教授指著一間教室叫他們進去,裡面只有皮皮鬼……

他俯衝五十英尺,伸手抓住了那東西……

評論:原文為「He caught that thing in his hand after a fifty-foot dive,」

in his hand意為「在手裡拿著」的意思,也可以譯為:「他俯衝五十英尺,抓住了他手裡那東西……」

原文強調動作,沒錯,這處修改強調的是記憶球。

首版:「看過魁地奇比賽嗎,波特?」麥格教授問。

新版:「看過魁地奇比賽嗎,波特?」他激動地問。【換行】「伍德是格蘭芬多魁地奇球隊的隊長。」麥格教授解釋說。

評論:首版漏譯了一句,現在補充上了。

這時,弗雷德和喬治韋斯萊走進飯廳。他們一眼看見哈利,便快步走了過來。

評論:應為「禮堂」,我深度懷疑人文社的某些修訂是通過批量選字做到的,這處忘改了。哈哈~

首版:「告訴你們,我們今年肯定要拿下魁地奇杯。」弗雷德說,「自從查理走後,我們就沒有贏過,……

新版:「告訴你們,我們今年一定能拿下魁地奇杯。」弗雷德說,「自從查理走後就沒有贏過,……

首版:弗雷德和喬治剛剛離去,某個很不受歡迎的人就露面了:馬爾福。

新版:弗雷德和喬治剛剛離去,某個很不受歡迎的人就露面了:馬爾福。克拉布和高爾跟在他兩旁。

評論:原文為「Fred and George had hardly disappeared when someone far less welcome turned up: Malfoy, flanked by Crabbe and Goyle.」

這句話給出了馬爾福與雙胞胎的比較,左思右想之後,發現這沒什麼問題。改成「不受歡迎的人」跟沒改沒什麼區別,改成「遠不那麼受歡迎的人」,啰嗦。乾脆刪掉比較,因為這和前半部分是一句話,雙胞胎剛剛才走。

首版:我隨時願意單獨與你較量,如果你沒意見,就在今晚。巫師之間的決鬥。只用魔杖——不許接觸。

新版:我隨時願意跟你單挑,如果你沒意見,就在今晚。巫師之間的決鬥。只用魔杖——不許肢體接觸。

評論:原文為「Id take you on anytime on my own, Tonight, if you want. Wizards duel. Wands only -- no contact.」

「單挑」這處修訂簡直絕了!佩服!

首版:不過你知道,人們只有跟真正的巫師進行正規決鬥時才會死。你和馬爾福充其量只能向對方發射發射火花。

新版:不過你知道,只有跟真正的巫師進行正規決鬥時才會死。你和馬爾福充其量只能向對方發射點兒火花。

評論:這一處修改是從口語文學向書面文學過渡。首版那一句話讀出來不會有任何違和感,更偏向於口語,新版就正式多了。

這一類修改非常非常多,我只挑大點的改動說。

他們很可能會被費爾奇或洛麗絲夫人抓住,哈利覺得自己是在與命運作對,今天又要違反一條校規了。

評論:原文為「and Harry felt he was pushing his luck, breaking another school rule today.」

應改譯為:「哈利覺得自己是在碰運氣,今天又要違反一條校規了。」

首版:他們穿上長袍,拿起魔杖,躡手躡腳地穿過城堡上的房間,走下旋轉樓梯,進入格蘭芬多的公共休息室。

新版:他們穿上晨衣,拿起魔杖,躡手躡腳地穿過房間,走下旋轉樓梯,進入格蘭芬多的公共休息室。

評論:原文為「They pulled on their dressing-gowns(bathrobes), picked up their wands, and crept across the tower room, down the spiral staircase, and into the Gryffindor common room.」

英版用的詞是「dressing-gowns」(晨衣),美版用的是「bathrobes」(浴袍),下文「睡袍」一詞(全系列只出現這一次)也被改回「晨衣」。

房間的修飾詞被省略掉了,準確譯為「塔樓里的房間」。

首版:他們剛要走到肖像通道,就聽見離他們最近的一張椅子上有人說話……

新版:他們剛要走到肖像洞口,就聽見離最近的一張椅子上有人說話……

首版:「走吧。」他對羅恩說。他推開胖夫人的肖像,從洞口爬了進去

新版:「走吧。」他對羅恩說。他推開胖夫人的肖像,從洞口爬了出去

首版:我不想讓斯萊特林再贏得學院杯賽冠軍,不想讓你把我用轉移咒語從麥格教授那裡弄來的分數全部丟光。

新版:我不想讓斯萊特林再贏得學院杯,不想讓你把我用轉換咒從麥格教授那裡弄來的分數全部丟光。

首版:胖夫人深夜出去串門兒了,赫敏被關在了格蘭芬多城堡外面。

新版:胖夫人深夜出去串門兒了,赫敏被關在了格蘭芬多塔樓外面。

評論:格蘭芬多塔樓(Gryffindor tower)被翻譯准了,後文不再重複。

(我越來越確定更換譯者的分界線就在這一章了。)

首版:我不想一個人待在這裡,血人巴羅的鬼魂已經兩次從這裡經過了。

新版:我不想一個人待在這裡,血人巴羅已經兩次從這裡經過了。

評論:這處修改直到《死亡聖器》才能確定,確實錯了。「血人」是巴羅生前的外號還是死後的?顯然是死後的,這條信息是從格雷女士那裡確認的。

另外,為什麼從此處開始又出現「鬼魂」字樣了呢?筆者深度懷疑曹老師和馬老師的翻譯位置的分界線在何處,第五章還是第十章,大約在這個地方(或者後文樓層處)也是很有可能的。兩個老師的名詞運用是有不同的,最後並未統一完全。

第二部是由愛新老師翻譯的,部分「幽靈」也被譯作了鬼魂(因為同時有三組四個人在翻譯前三部,名詞尚未完全統一)。

羅琳早期插圖

首版:他們匆匆登上樓梯,來到三樓,躡手躡腳地朝獎品陳列室走去。

新版:幾個人匆匆登上樓梯,來到四樓,躡手躡腳地朝獎品陳列室走去。

評論:中美初版都是三樓(the third floor),英國版也是。所以我想知道多少個國家在這一點上栽過跟頭?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首版:黑暗中,獎盃、盾牌、獎牌和雕像閃著銀色和金色的光

新版:黑暗中,獎盃、盾牌、獎牌和雕像閃著金光和銀光

評論:修訂越來越有味道了。

首版:哈利嚇壞了,瘋狂地朝另外三個人揮著魔杖,叫他們儘快地跟著他;

新版:哈利嚇壞了,使勁朝另外三個人揮著魔杖,叫他們儘快地跟著他;

評論:原文為「Harry waved madly at the other three to follow him as quickly as possible;」

有人認為應該改成「揮手」,認為這是一處「有損人物形象的錯譯」。

扯淡!就在之前不遠有這麼一句「四個人貼著牆向前移動,眼睛緊盯著房間兩頭的門,哈利拿出魔杖,以防馬爾福突然衝進來和他決鬥。

哈利想揮手,可手裡呢?攥著魔杖!所以哈利應該扔掉魔杖再揮手?

(雖然我儘可能的搜集了絕大多數「錯誤」,但不是所有所謂「錯誤」我都會放在裡面,否則文章的戾氣就太重了~)

首版:【漏譯】最後他們在上魔術課的教室附近出來了,他們知道,這裡離獎品陳列室有好幾英里呢。

新版:【漏譯】最後他們在上魔咒課的教室附近出來了,他們知道,這裡離獎品陳列室有好幾英里呢。

評論:原文為「They ripped through a tapestry and found themselves in a hidden passageway, hurtled along it and came out near their Charms classroom, which they knew was miles from the trophy room.」

此處補譯為「他們扯開一幅掛毯,發現自己在一條隱蔽的通道中,沿著通道疾馳而出,……

後文「好幾英里」無法判斷是確有所指還是泛指「很遠的距離」。我們都知道,霍格沃茨是一座複合式城堡而不是寫字樓,所以同一樓層的不同位置間隔幾英里是有可能的,因為這可能不是同一座樓,必須要走到四樓以下再從某條通道上樓。

哈利四人是十一點半從八樓出發,提前了半小時還在說「快遲到了」,而且前文有一段「向上的」爬樓過程,可見哈利走了得有二十多分鐘,一公里(2/3英里)的距離是完全符合實際的,甚至會更遠。所以即使是誇張也不是很離譜,是符合原文的。

另外,五樓到二樓(另有一種說法是三樓)有一幅掛毯,中間是一級陷阱台階。與這個掛毯後的通道應該不是同一處,否則一定會提到,而且四人也沒有上下樓層(還在四樓)。

請不要評價為什麼首版是「魔術課」而不是「魔咒課」,專有名詞的最終翻譯權在人文社手裡!在第一部徹底統一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首版:納威彎著身子,氣急敗壞,呼哧呼哧地喘著

新版:納威彎著身子,呼哧呼哧地喘氣,連話都說不利索了

評論:原文為「Neville was bent double, wheezing and spluttering.」修改準確了。

首版:討厭的新生,半夜三更到處亂逛。

新版:討厭的一年級小鬼頭,半夜三更到處亂逛。

評論:原文是「Ickle Firsties」,Ickle這個詞最著名的一次出現是在德思禮家,佩妮管達力叫「達達小寶貝兒」(Ickle Dudleykins)。

首版:如果你不說『請』,我就不會對你說什麼話。【換兩行】什麼話!哈哈!我告訴過你,如果你不說『請』,我就不會對你說『什麼話』!

新版:如果你不說『請』,我就什麼也不說。【換兩行】什麼都不知道!哈哈!即使你說了『請』,我也什麼都不知道!

評論:原文為「Shant say nothing if you dont say please. 【換兩行】NOTHING! Ha haaa! Told you I wouldnt say nothing if you didnt say please!

全書最失敗的一處修訂!準確性沒問題,「包袱」翻譯丟了!

首版:「我想我們不會有事了——走開,納威!」納威一直在拉扯哈利長袍的袖子。

新版:「我想我們不會有事了——走吧,納威!」納威一直在拉扯哈利晨衣的袖子。

評論:原文為「get off」,意為「把手拿開、別碰、走開,離開」。

「走開」的語氣過於強硬了,「走吧」的語氣又太溫柔了。所以翻譯成「別抓我」或更準確一點——「把手鬆開」,就合適了。

首版:他們並不是像他以為的那樣在一個房間里。

新版:他們以為自己是在一個房間里,其實不然。

評論:原文為「They werent in a room, as he had supposed.」

這處修改的好壞全憑讀者的個人喜好,雖然筆者本人更喜歡首版多一點。

他們一直跑到八樓胖夫人的肖像前才停住腳步。

評論:英國版和美國版原文都是「They didnt stop running until they reached the portrait of the Fat Lady on the seventh floor.」

美國版還沒反應過神兒來呢,人文社從此處開始反應過來了。

下一次出現「八樓」字樣是在第三部,美國版還是「the seventh floor」,所以我懷疑美國版的樓層從未像中文這樣加一層,照這麼說,第一章弗農姨夫辦公室確實是「十樓」。

首版:如果有哪狗需要訓練,就是那了。

新版:如果有哪狗需要運動,就是那了。

評論:章末有一處還是「只」,懶得放了,就在這說了。呵呵~我的眼睛很毒呢~

首版:我希望你們為自己感到得意。我們都差點被咬死——或者更糟,被學校開除。好了,如果你們不反對的話,我要去睡覺了。

新版:但願你們為自己感到得意。我們都差點被咬死——或者更糟,被學校開除。好了,如果你們沒意見的話,我要去睡覺了。

評論:原文為「I hope youre pleased with yourselves. We could all have been killed -- or worse, expelled. Now, if you dont mind, Im going to bed."」

「去睡吧,我們沒意見。」他說。「這叫什麼事兒?就好像我們把她硬拉去似的。」

評論:原文為「"No, we dont mind," he said. "Youd think we dragged her along, wouldnt you?」(美國版末尾是句點)

人文社加上一句「這叫什麼事兒?」,毫無必要。

某些網友翻譯久了都不會說人話了。沒有前半句,後半句不覺得詭異嗎?反義必須翻譯出來。直接翻譯成「不是嗎?」會很像中學生文筆。

第九章整理到此結束。

第十章 萬聖節前夕

評論:首版章節名為「萬聖節前夜」(HALLOWEEN)。

「萬聖節前夕」是個節日,不是萬聖節的前一晚!和除夕、平安夜都是一個道理。

所以為了避免引起誤會,此處改了。

確實,哈利和羅恩第二天一早醒來,都覺得看見那條三個腦袋的大狗是一次十分精彩的奇遇,巴不得再經歷一次。

評論:原文為「and they were quite keen to have another one.」

我們都學過,one表示同類事物,it、that表示特指那一個。所以此處「巴不得再經歷一次」,經歷一次什麼?奇遇!

如果非要改的話,可以改譯為「巴不得再有一次這樣的經歷」。這隻能說是不夠嚴謹,不能說是錯誤。(馬老師:來來來,筆給你,你來譯,我來挑。)

可要說是「這樣的經歷(奇遇)」,不還是去找三頭犬么?這種區別是非常細微的,想譯出來太難了。

最簡單的例子,你翻譯去吧。

I have a pen.(我有一根筆)

I have it too.(朋友把筆奪過來:我也有)

I have one too.(朋友從兜里又掏出一根:我也有)

別刻意難為翻譯!

雖說我這是「對比」,既有挑錯,也有科普,還有各版本的區別,還要解釋作者原意。而並不是挑錯本身!

他們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對馬爾福進行報復,令他們高興的是,大約一個星期後,這樣的機會就隨著郵差一起到來了。

評論:原文為「All they really wanted now was a way of getting back at Malfoy, and to their great delight, just such a thing arrived in the mail about a week later.」

網友吐槽為:「郵遞員沒有來,來的是郵件,錯譯」

mail 既有「郵件」也有「郵遞員」的意思(雖然更多用postman、mailman),可「in the mail」的理解就不必拘泥於此了。

而且郵遞員就是貓頭鷹啊!《死亡聖器》第二章有一個片語叫「the delivery owl」(貓頭鷹郵差)

撐死了算是不嚴謹。

首版:當貓頭鷹們像往常一樣擁進大餐廳時,每個人的注意力都被六隻長耳貓頭鷹馱著的細長包裹吸引住了。

新版:當貓頭鷹像往常一樣擁進禮堂時,每個人的注意力都被六隻長耳貓頭鷹馱著的那個細長包裹吸引住了。

評論:貓頭鷹省略了複數形式。禮堂被改過來了(後文還被翻譯成過「大廳」)。包裹也加了特指。

我想說的是貓頭鷹。

原文為「thin package carried by six large screech owls」,screech owls表示「鳴角梟」,所以準確譯為「六隻大號鳴角梟」。

可翻譯不能這麼干啊!不是所有名詞都必須給出學名才叫準確翻譯!

另外,此處給出了貓頭鷹的種類,有幾處沒有給出,既可能是翻譯認為不必讓孩子接受太細的細節,也可能是完全沒有必要。是否給出全憑語境。

首版:哈利把簡訊遞給羅恩,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新版:哈利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把簡訊遞給羅恩。

評論:原文為「Harry had difficulty hiding his glee as he handed the note to Ron to read.」

首版略生硬,新版自然了。

為什麼麥格教授這麼高興,又為什麼激動地要買一把光輪2000呢?

這把掃帚非常貴!羅恩當了級長莫麗夫人都沒錢給他買光輪系列,何況還是光輪2000。

因為麥格教授恨哪!

  米勒娃和她的母親一樣,是個很有天分的魁地奇球員,但她在七年級時(格蘭芬多與斯萊特林爭奪魁地奇杯時對方犯規)重重地摔落地上,不僅造成腦震蕩、斷了幾根肋骨,更讓她此後始終保持著目睹斯萊特林在魁地奇球場慘敗的渴望。雖然她在離開霍格沃茨後就放棄了魁地奇,但好勝的天性讓麥教授對自己的學院隊伍寄予厚望,並且時常物色有魁地奇天賦的學生。

  ——摘自Pottermore

第十章未完,後續詳見:月影君:《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新舊版修訂對比(三)


推薦閱讀:

TAG:哈利·波特 | J·K·羅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