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體質(二)

四:陽虛型(怕冷)

定義:由於陽氣不足,以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成因:先天不足,或病後陽虧,如家族成員均有虛寒表現,孕育時父母體弱,或年長受孕,早產或平時喜好寒涼食物,損傷陽氣或久病陽虧,或年老陽衰。

總體特徵:身體機能產熱不夠,因此有虛寒的表現,可以稱為怕冷態。

形體特徵:多形體白胖,肌肉不健壯。

常見表現:面色蒼白,四肢怕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毛髮易落,吃或喝涼的東西會不舒服,大便稀稠,小便清長,胃和背部或者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別人穿的多,夏天不喜歡吹空調。舌淡胖嫩伴有齒痕,脈象沉細而弱。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悶,內向。

發病傾向:發病多為因寒所造成的病症,如易腹瀉,凌晨水泄為主,下肢浮腫,陽痿,宮寒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濕邪。

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利時間,及時調節自己的消極情緒。多聽一些高亢激昂的音樂。

2.飲食:

①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生薑、羊肉,具有溫陽補血、驅寒止痛的功效,適合陽虛體質的人食用。平時也要多吃薑,可以在做菜的時候多放或者直介面嚼,還可以把生薑切片後放在肚臍上。

②韭菜炒胡桃仁:生胡桃仁、韭菜,具有溫腎助陽的功效,適合陽虛體質腰膝冷痛者。

③平時要少吃生冷的食物,即便是夏天也不要喝冰鎮飲料或食品。平時還可以多吃牛奶、鵝肉、蝦、辣椒、大蒜、糯米、黑米、山藥、芡實、桂圓、紅棗、荔枝、菠蘿、黑砂糖、桂皮等。

3.起居調攝:居住環境以溫和的暖和調為主,不適合在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長期工作和生活。平時要多主要腰背和下肢的保暖。白天要保持一定的活動量,避免打盹瞌睡。

4.運動:適合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進行適當舒緩的戶外運動,盡量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的環境中運動。

5.穴位保健:

①選穴位:關元穴、命門穴

②定位:關元穴就是關住元氣,不讓元氣外泄的一個穴位,是人的救命大穴。它位於下腹部的正中線肚臍下3寸。命門穴為督脈之要穴,也是通督脈的關口之一。命門為人的立命之基,是工人的重要長壽穴位之一,是人的先天元氣場所在。位置是與肚臍相對,位於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間。

③操作:兩個穴位都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每周進行一次。而關元穴也可以採用掌根揉法,按揉2~3分鐘,每天1~2次。

五:痰濕型(體胖)

定義:由於水液內停而痰濕凝聚,以粘滯重濁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成因:先天遺傳或後天過食肥甘。

總體特徵:心寬體胖是這類人最大的特點。

形體特徵:形體肥胖,腹部肥滿鬆軟。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膩較多,多汗且粘,胸悶,痰多,面色淡黃而暗,眼瞼微浮腫,容易疲倦,經常感覺身重體酸,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小便不多或微混,平素舌體胖大,脈滑,苔白膩厚膩。

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豁達,多善於忍耐。

發病傾向:易患糖尿病、中風、心腦血管等疾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潮濕環境適應較差。

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宜多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

2.食療:

①荷葉粥:干荷、大米,具有祛濕降濁的功效,適合痰濕體質者食用。

②冬瓜海帶薏米排骨湯:冬瓜、海帶、薏米、豬排骨(少量)、生薑,具有健脾祛濕,化痰消濁的功效,適合痰濕體質腹部肥滿的老年人食用。

③在飲食方面要清淡一些,應該適當多吃一些能夠宣肺、健脾、益腎、化濕的食物,可多吃山楂、赤小豆、扁豆、白蘿蔔、荸薺、紫菜、海蜇、洋蔥、枇杷、白果、薏仁、紅小豆、包菜等。要少吃肥肉和甜膩的食物,比如蛋糕和點心。酒類也不要多飲,而且不能吃得過飽。忌吃石榴、大棗、柚子,忌暴飲暴食和進食速度過快,還要限制食鹽的攝入。

3.起居調攝:居住環境宜乾燥,不宜潮濕,穿衣面料以棉、麻、絲等透氣散濕的天然纖維為佳,盡量保持寬鬆,有利於汗液蒸發,祛除體內濕氣。晚上睡覺枕頭不宜過高,防止打鼾加重;早睡早起,不要過於安逸,勿貪戀沙發和床塌。

4.運動:堅持長期運動鍛煉,強度根據自身的情況循序漸進。不宜在陰雨季節,天氣濕冷的氣候條件下運動。可以選擇快走,打羽毛球等運動,使鬆弛的肌肉逐漸變得結實緊密。如果體重過重或者膝蓋受損,可選擇游泳。

5.穴位保健

①選穴:豐隆穴和足三里

②定位:足三里(位置見氣虛)。豐隆穴,足陽明胃經的絡穴,自古便是各派醫家除濕祛痰的大寶穴,能調治脾合胃兩大臟腑。位於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

③操作:採用指揉法(見平和型體質)。

六:濕熱型(長痘)

定義:以濕熱內蘊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成因:先天稟賦或久居濕地,喜食肥甘或長期飲酒,火熱內蘊,男性多見。

總體特徵:過了青春期還長青春痘的,基本內傷久涉及到了中醫體質學上的濕熱體質了。

形體特徵:形體偏胖或蒼瘦。

常見表現:平時面垢油光,容易口苦口乾,身重睏倦,易生痤瘡,皮膚瘙癢,眼目紅赤,大便燥結,小便短赤,男性陰囊潮濕,女性帶下較多。脈象多見滑數。

心理特徵:性情多急躁易怒。

發病傾向:易患黃疸,瘡癤,火熱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濕環境或氣溫高,尤其夏末初秋,濕熱錯雜氣候較難適應。

中醫養生:

1.養生措施:治以宣暢氣機,清利濕熱,利水滲濕。方葯:三仁湯或五苓散。

2.飲食:盡量清淡為主,可以多吃赤小豆,綠豆,芹菜,黃瓜,藕等甘寒,甘平食物。還要適當吃一些清利化濕的食品,如薏仁,蓮子,茯苓,鴨肉,鯽魚,冬瓜,絲瓜,苦瓜等。盡量避免吃一些辛辣燥熱,大熱大補的食物,如辣椒,生薑,大蒜,大蔥等,對於狗肉,牛羊肉,酒等,以及火鍋,燒烤,都應該少吃。也請避免暴飲暴食,限制食鹽的攝入,否則會加重濕熱。

3.火罐治療:取背俞穴。

4.穴位保健

①選穴:曲池穴

②定位:曲池穴歸屬手陽明大腸經,有抒壓,解除疲勞,疏風清熱等作用。位於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

③操作: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

七:血瘀型(長斑)

定義:是指體內有血液運行不暢的潛在傾向或瘀血內阻的病理基礎,並表現出一系列外在症象的體質狀態。

成因:先天稟賦或後天損傷,憂鬱氣滯,久病入絡,多見於女性。

總體特徵:血脈不流暢,舌下靜脈一般是淤紫的。

形體特徵:瘦人居多

常見表現:平素麵色晦暗,皮膚偏暗或色素沉著,比較粗糙,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瘀斑,易患疼痛,口唇暗淡或紫,舌質暗,有點片狀瘀斑,舌下靜脈曲張。眼眶暗黑,眼睛裡的紅血絲較多,鼻部暗滯,刷牙總是牙齦出血,發易脫落,皮膚髮干,或有出血傾向,吐血,女性多見痛經,閉經或經血中多有血塊,或經血紫黑有塊。脈細或脈率不齊。

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心情易煩,健忘。

發病傾向:易患出血,中風,心臟病等。還可見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邪,寒邪。

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遇事宜沉穩,努力克服浮躁情緒。可以多欣賞一些流暢抒情的音樂。

2.食療

①黑豆川芎粥:川芎,黑豆,大米,具有活血化淤功效,適合血瘀體質者食用。

②紅花三七蒸老母雞:老母雞,三七,紅花,陳皮,具有活血行氣公交。適合血瘀體質中患有胸痹,胸痛的人食用。

③飲食上宜多吃一些行氣活血,疏肝解郁的食物,如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番木瓜,桃仁,黑豆等,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的當歸,川芎,丹參,地黃等煲湯。對於非飲酒禁忌的人來說,可以適當飲黃酒,白酒,葡萄酒,對於促進血液循環有一定的益處。少吃肥肉等滋膩之品。

3.起居調攝:居室宜溫暖舒適,不宜在陰暗,寒冷的環境中長期工作和生活。衣著要寬鬆,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暢。不宜貪圖安逸,宜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避免長時間久坐,看電視,麻將等,還要保證足夠睡眠。

4.運動:宜進行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持之以恆,比如健步走等。避免在封閉環境中進行鍛煉。鍛煉的強度視身體情況而定,不宜盡享大強度,大負荷運動。

5.穴位保健:

①選穴:期門穴和血海穴

②定位:期門穴為肝經的最上一穴,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濕之氣由此輸入肝經。位於胸部,當入藕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血海穴,歸屬足太陰脾經,是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有補血養肝,自然皮膚,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貧血等作用。位於股前區,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③操作:採用指揉法(見平和質)

八:氣鬱型(鬱悶)

定義:由於長期情志不暢,氣機郁滯而形成的以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鬱脆弱,敏感多疑為主要表現的體質狀態。

成因:先天遺傳,或因精神刺激,暴受驚恐,所欲不遂,憂鬱思慮等。

總體特徵: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整天鬱鬱寡歡,性格憂鬱脆弱,是氣鬱體質的代表。

形體特徵:偏瘦或偏胖,肌肉不壯,形體瘦者為多。

常見表現:性格內向不穩定,易有情緒問題,憂鬱脆弱,敏感多疑,情緒低沉,緊張焦慮不安,神經衰弱,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平常憂鬱面貌,神情多煩悶不樂。胸脅脹滿,或走竄疼痛,多伴善太息,或噯氣呃逆,或咽間有異物感,或乳房脹痛,睡眠較差,食慾減退,驚悸怔仲,健忘,痰多,大便多干,小便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象弦細。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鬱脆弱,敏感多疑,惆悵,不陽光。

發病傾向:易患抑鬱症,失眠,慢性胃痛,乳腺增生等病症。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喜歡陰雨天氣。

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宜樂觀開朗,多與他人相處。如心境抑鬱不能排解時,要積極尋找原因,及時向朋友傾訴。適合欣賞節奏歡快,旋律優美的歌曲,以及輕鬆愉悅的相聲表演。

2.飲食:

①三花茶:茉莉花,菊花,玫瑰花,具有行氣解郁功效,適合氣鬱體質者飲用。

②黃花菜瘦肉湯:黃花菜(水焯),豬瘦肉,生薑,適量油鹽。具有疏肝解郁功效。

③在飲食上宜多吃一些具有疏肝行氣,順氣作用的食物。應適當多吃海帶,山楂等具有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還可適當多吃些蔬菜和魚,瘦肉,乳類,豆製品等。對於非飲酒禁忌的人還可以少量飲酒,以促進血液運行,提高情緒。忌食辛辣,咖啡,濃茶等刺激品,少食肥甘味厚的食物。

3.起居調攝:盡量增加戶外活動和社交,防止一人獨處時心生凄涼。居室保持安靜,宜寬敞,明亮。平時保持有規律的睡眠,睡前避免飲用茶,咖啡和可可等飲料。衣著宜柔軟,透氣,舒適。

4.運動:

宜多參加群體性體育運動項目,堅持做較大強度,較大負擔的「發泄式」鍛煉,如跑步,登山,游泳等。

5.穴位 保健:

①選穴:合谷穴和太沖穴

②定位: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太沖穴意為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向上沖行。位於足背側,第1,2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③操作:採用指揉的方法(見平和型)

九:特稟型(過敏)

定義:表現為一種特異性體質,多指由於先天性和遺傳因素造成的一種體質缺陷。

成因:先天因素,遺傳因素,或外界因素,藥物因素等。

總體特徵:過敏是他們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形體特徵:無特殊,或有畸形,或有先天生理缺陷。

常見表現:遺傳性疾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等特徵;胎傳性疾病為母體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經常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對藥物,食物,氣味,劃分嗯,季節過敏,有的皮膚容易起尋麻疹,皮膚常因過敏出現紫紅色瘀點,瘀斑,皮膚一抓就紅,並出現抓痕。

心理特徵:因稟質特異情況而不同。

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藥物過敏,易患花粉症;遺傳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對氣候,異物等不能適應,易引發宿疾。

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過敏體質對惡人因對過敏原敏感,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因此要在盡量避免過敏原的同時,還應避免緊張情緒。

2.飲食:在飲食方面應該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配置合理,多吃一些益氣固表的東西,比如人蔘,黃芪,山藥,太子參等。食物方面應多吃糯米,羊肚,燕麥,紅棗,燕窩,泥鰍,少吃白扁豆,牛肉,鯉魚,蝦,蟹,茄子,酒,辣椒,濃茶,咖啡及腥膻發物和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3.起居調攝:起居要有規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居室宜通風良好,生活環境中接觸的物品如枕頭,棉被,床墊,地毯,窗帘,衣櫥易附有塵蟎,可引起過敏,應經常清洗,日晒。外出也要避免處在劃分及粉刷油漆的空氣中,以免刺激而誘發過敏病症。

4.運動:

宜進行慢跑,散步等戶外活動,也可以選擇瑜伽等室內活動。不宜選擇大運動量的活動,避免春天或季節交替時長時間在野外鍛煉。運動時注意避風寒,如出現哮喘,憋悶的現象應立即停止運動。

5.穴位保健

①選穴:神闕穴和曲池穴。

②定位:神闕就是肚臍,有回陽固脫,健運脾胃等作用。曲池穴在濕熱型中已經說過。

③操作:神闕穴採用艾灸方式,曲池穴採用指揉法。

現實中,單一體質的人極為少數,更多情況下,同一個人多種體質同時存在更為多見。比如陰虛又陽虛,陰虛又濕熱,或者氣虛陽虛兼痰濕,像這種多種體質共存的現象才是更為普遍的。容易讓人迷茫的是,不同的體質,中醫的養生調養方式又大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比如,陰虛的人應該吃清潤降火的,而陽虛的人應該吃溫腸驅寒的,那陰陽兩虛怎麼吃?同理,多種體質複雜存在的應該怎麼調養?

關於體質複雜的養生,我的建議有以下幾點:

一、尋找體質的共性。比如痰濕又濕熱,都是有濕,中醫調養應該是偏重於健脾祛濕;又比如說氣虛又痰濕,這時健脾補氣,能夠運化痰濕,一舉兩得,便可以多食用像白朮,茯苓,陳皮,薏米等,這些都有補氣健脾祛濕的功效。

二、體質相反的,辨別輕重緩急。比如陰虛又陽虛,如果在身體的某個階段,表現為陰虛明顯的,以調養陰虛為主;相反的,如果某個階段表現為陽虛明顯的,以調養陽虛為主。

三、體質複雜的,以平性為主。如果體質太過複雜,比如吃涼的又怕傷陽,吃熱的又怕傷陰上火,那麼飲食就以平性為宜,避免過涼過熱。勞逸結合,充足的睡覺,保持良好的情緒,這些放之四海皆準的養生法則,對睡眠體質都有幫助,都適合。

四、體質複雜的,調養脾胃為主。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健壯,飲食能正常消化吸收,自然能夠充養氣血,滋陰養陽;脾胃運化,體內濕氣無從化生,痰濕濕熱便沒有形成的根源;脾胃調達,氣血順暢,自然能夠改善氣滯血瘀的狀態。所以,要重視脾胃的養護和調理,對多種體質都有改善作用,一舉多得。


推薦閱讀:

TAG:體質 | 養生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