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流言止於智者

流言止於智者,語出自《荀子.大略》,論證了「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的觀點。通過荀子的論證可以看出流言的危害。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怎樣去辨別和分析流言呢?又可以通過什麼方法來利用流言並加以停止呢?以下將通過流言的定義和來源,流言的類型和演變,流言的分析和利害以及流言的停止幾個方面進行討論。

流言的定義和來源

什麼是流言?流言自身就帶有貶義色彩,它是人們通過語言對事物進行描述和討論的產物,在語言交流過程中再加上些許的主觀觀點就會形成各式各樣的流言。由於主觀的存在,流言的形成是必然的。

再高明的文學大師,都無法用語言來完全描述事物的全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客觀的描述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在語言傳播過程中累加的主觀因素和個人色彩就會越來越多,這種主觀和色彩推動著信息的傳播和變化,慢慢地就形成了流言。

流言的類型和演變

流言的類型按照語法結構分為兩種,一種是敘述型的,一種是議論型的。它們分別是通過歸納法和演繹法形成的。

流言的語法:主語+謂語+賓語

其中敘述型和議論型流言的主要區別是賓語的不同。如果賓語是名詞,那麼這個流言就是敘述型的,是通過歸納法得來的。比如「徐大偉是個帥哥」。

如若賓語是形容詞,那麼這個流言就是議論型的,是通過演繹法得來的。比如「徐大偉帥的驚動了銀河系」。

流言也是一種語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它可以分為有效信息和噪音。而影響人們對信息處理的主要因素有個,一個是人們的記憶方式,另一個是人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方式將會在不同方向上以不同的形式影響人們對有效信息和噪音的處理和篩選。

影響敘述型流言傳播的主要因素是人們的記憶方式。人們的記憶方式分為瞬時記憶(短期記憶)和永久記憶(長期記憶),瞬時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變程度跟信息的離奇程度呈正相關的關係,信息越離奇,人們對信息的記憶越深刻,而信息的離奇同時也會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比如下面的一段對話:

甲:徐大偉是帥哥

乙:我覺得他不帥,甚至還有點丑。

甲:你還別不信,范冰冰都看上他了。

乙:不可能,他那麼窮那麼丑,范冰冰跟他八竿子打不著。

甲:我聽說他家裡有兩千多平的豪宅。

丙:我怎麼記得他說的是他的家鄉有兩千多畝的耕地呢?

甲:他家裡老有錢了。

丁:我記得他買房子還貸款了呢。

丙:有錢人哪會花自己的錢去買房子,都是用銀行的錢。

乙:范冰冰是煙台人,他也是煙台人,說不定是鄰居呢。

甲:我記得他在青島的房子跟范冰冰和黃曉明在一個區。

丁:說不定在青島是住在同一個小區。

如上面的例子,不同的人會篩選出不同的信息噪音進行處理和放大,人們結合自己的興趣在不同的地方截取了不同的信息進行傳播。

影響議論型流言傳播的主要因素是人們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可以表現為: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捨本逐末,先入為主等等。議論型流言的傳播會體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和以團體為中心的兩種形式。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們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對的,之後會通過尋找各種證據來說服自己和證明自己是對的。

以團體為中心的流言傳播是團體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而這種正確體現的是社會關係和價值認同,團體中個體的平均智識和心理狀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種社會關係和價值認同繼而會形成共識,潛規則甚至制度。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指鹿為馬」就是這種流言的高級形式。不同的思維方式將會主導流言走向各種匪夷所思的方向,比如下面的一段對話:

甲:徐大偉帥的驚動了銀河系!

乙:你傻了吧,胡說八道。

甲:你還別不信,有天半夜裡我起床上廁所,只見天空中一片流星向一個方向飛竄,嚇得我差點失禁了。

乙:這個跟徐大偉帥不帥有什麼關係嗎?

甲:我一想啊,徐大偉不是剛好在那個方向嗎?那肯定是他帥的驚動了銀河系,銀河系的神仙放幾顆流星告訴他不要帥的太張揚。

乙:《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中的徐公是不是他的祖先啊。

甲:那可不好說。

人們的思維方式對流言的加工是完全主觀化的,古語中的「三人成虎」以及歷史中對商紂王的醜化過程都體現了這種思維的盲目性,從開始的周武王羅列的四條罪狀到最後的六十多條罪狀,這種演變過程完全把歷史當成了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僅有子貢對商紂王提出了客觀的評價「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流言的利害和分析

流言可以在小範圍內形成暫時的優勢,但是流言是具有欺騙性的,這種欺騙性會在大範圍內形成巨大的破壞。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個朝代的衰亡,每一個團體的覆滅都會找到流言的影子,對流言的辨別和採納成了左右事物發展的重要因素。「指鹿為馬」在小範圍內形成了以趙高為首的統治階層,鞏固了趙高在當時朝廷中的地位,而在大範圍內卻加速了秦王朝的覆滅。

流言作為信息的載體,它可以分別傳達信息本身的信息和信息傳遞者的信息。信息本身的信息就是字面中的各種主觀和客觀的信息,信息傳遞者的信息可以通過對信息的反向處理得出信息傳遞者的喜好,心智,能力和品性等信息。

「指鹿為馬」反映的不單是趙高的能力和品性,同時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秦二世的喜好和心智。秦末的農民起義中,陳勝吳廣起義和劉邦的起義只通過流言的篩選和傳播就可以看出巨大的差異。

首先,陳勝選擇的是在魚肚子里放上「陳勝王」的條子,藉此在百姓中形成流言,而後又在廟裡模仿狐狸的聲音傳播「大楚興,陳勝王」,這是利用迷信和欺騙的手段對輿論進行干預:而劉邦只用一個「約法三章」來營造出仁慈的輿論氛圍。這種對比就可以看出陳勝領導集體和劉邦領導集體在心智,能力和品性上的高低和優劣。

流言的停止

流言是伴隨著語言產生的,因此它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可以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對流言進行合理的判斷和利用。進而做出「取其精華,棄之糟粕」的取捨。

對於個人來說,就要判斷流言信息是否清晰明確,是否緊密相關,是否具有普遍性,邏輯是否合理。比如判斷「徐大偉是帥哥」,判斷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如果判斷標準是黃渤,那麼就可以說徐大偉比黃渤帥,徐大偉是個帥哥,如果判斷標準是劉德華,那就可以說徐大偉比劉德華丑一點。但這種的標準的引入往往帶有強烈的個人喜好,捨棄個人主觀和偏見是做出正確判斷的重要因素。

對於集體來說,集體的主觀就是個人的客觀,在對流言的處理判斷到底是捨生取義還是明哲保身,這也需要通過個人來進行取捨。但這種取捨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會有很多。

流言止於智者,什麼是智慧?符合客觀規律的行為就是智慧,符合客觀事實的言論也是智慧。用智慧對流言進行剖析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在走出國門之後,面向紛繁複雜的市場情形,面對各種文化和風俗造就的人群,對流言的辨識和利用變得尤為重要。

推薦閱讀:

TAG:生活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