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紅與黑》中的於連?


這個人物形象分析得已經太多。自從拿破崙脫穎而出,不知讓多少人起而效之,平民出身,征服女人和世界,如果沒有法國大革命,就不會有這個形象。於連的悲劇在於沒有一個明確的革命性的社會理想,只是著迷個人奮鬥,滿足於個人的名利,小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使得他最終也只能淪為上層的工具,爬得再高也有被踹下來的一天。拿破崙自身有天才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是革命的化身,是時代理想的實現者,代表了一個新崛起的階層的利益,所以他是偉人。而於連式的效法者,就像今日只把毛澤東的書當做純粹的帝王術,只羨慕他的成就和地位,卻毫不在意他的為平民謀求幸福的理想主義的人,也只能做一個今日紗帽戴,明日枷鎖扛的人。


於連將利己主義作為信條,但他實際上沒法按照這種信條生活。他不像自己想的那樣可以讀懂上層社會的暗碼,他驕傲的虛偽,但是不是每次都足夠的虛偽。真正成熟的虛偽可以將虛偽掩藏的不露痕迹。他始終做不到。而這種矛盾恰恰是於連身上最動人的部分。

----詹姆斯 伍德


對於連的分析太多了…說些角度不太一樣的,可能並不客觀公正的關於於連為什麼常被人厭惡的分析。

於連可能是名著類小說里最不受歡迎的主角之一了…看過紅與黑的人里可能於連黑比粉更多(可能是我的錯覺)。這裡憑著我的推測分析一些原因,僅作參考。可能略跑題。

當今社會並不厭惡不擇手段的人。不擇手段卻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往往反而會獲得崇拜,至少也會獲得大多數人的諒解。人們可以諒解手段的黑暗,尤其是在為主角加上一些悲慘的身世,或者不得已為之的原因時。即使是殘害無辜,甚至背叛親友,人們對於他們的心狠手辣,即使厭惡與不認同,多少也能有一些同情。更何況還有很多人尤其喜愛這樣的主人公。

那於連呢?沒有母親,從小被父親與哥哥蔑視與毒打。他不能算身世悲慘嗎?他的行為為何便不能被諒解?

於連與其他人不同之處之一,就是儘管他被司湯達評價為「有著不惜萬死也要飛黃騰達的野心」,但他的飛黃騰達的願望卻與其他人很不相同。他的「飛黃騰達」首先要求的是自尊心的滿足,而不是與舒適的享樂。他願意付出一切以獲得別人對他的稱讚與尊重。這種對自尊心的需要無論如何無法被多數現代人理解,即使理解也無法引起共鳴,反而更多地引起輕蔑(鳳凰男嘛…),因而也難以獲得同情。而司湯達真正鄙夷的那些將名利視為一切,步步為營向上爬的人,若是作為主人公,在悲劇性的結局之後,或許反而能夠得到人們的諒解。人們會把這種不擇手段視為對自我的誠實。

畢竟,現在的厭惡矯情的社會,可不是那個一個人如果受到侮辱,便理所當然地應當和人決鬥,否則便會被視為懦夫的法蘭西。那個時代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都與我們相隔甚遠。現在的我們讚賞的是自信與大方,而於連脆弱的自尊心在如今看來是如此令人生厭,無論在哪兒都會遭到抨擊與嘲笑。

另外,於連的行事計劃大多靠著一時衝動,並因為他的浪漫與無知而顯得非常幼稚(其實本來就非常幼稚…),與那些目標明確的,冷靜而周祥的計劃無緣。而在他的計劃中沒有顯露出來的機智,卻是其他不擇手段者招人喜愛的重要原因。

但於連又怎能被稱為不擇手段呢?他要真是不擇手段,他會有多少次能夠飛黃騰達的機會?他的偽善與心機更多地用於自保,用於逃離可能遭受的侮辱。他的天真的野心更多的是憑藉才華往上爬,而不是靠那些政治陰謀。他何曾為了自己的前途刻意去諂媚或陷害某人?他因為不願加入任何團體而毫無勢力,而遭到厄運時,靠的是瑪蒂爾德、富凱等人為他奔走,而因為他的特立獨行與傲慢,以及他出身低微卻躋身上流社會而恨他的人則不計其數。在政治鬥爭中,於連幾乎白的像一張紙。在獲得錢財時,他立刻將錢寄給謝朗神父並要他分給窮人。這是一個真正不擇手段的人會做出的事嗎?而他所謂的不擇手段,更多的則像是身處淤泥之中而被淤泥污染。於連是過於天真的,天真到幾乎不可能實現他的遠大的野心,儘管他自以為非常聰明。

司湯達沒有用「善良」來描述過於連,他樂於用一些貶義詞來強化他的虛偽,自大與幼稚,並且絲毫不願為他辯解,或用一些容易讓人同情的主觀敘述為他討個巧。於是,於連在知道那些貧苦人被禁止唱歌時流下的眼淚便被很多記性差的讀者忘記了,或者視作偶然,或者視作虛偽。而他的偽善與可笑的自尊卻被人牢牢記著。他們很多都並沒有仔細考慮過,司湯達所說的偽善究竟是怎樣的偽善?所說的愚蠢究竟是怎樣的愚蠢?所說的不擇手段又是怎樣的不擇手段?而司湯達沒有直接說出的,卻在言語之中透露出的那些同情和惋惜,又有多少人能感覺的到?

當然還有些人只能接受理想化的,或至少是偏正面的主角形象,因此無法接受於連這樣的人物。這不是紅與黑一書如此,便不多敘述。


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是一個普通人,年輕時渴望成就滿足,因為自身階級的局限,這種敏感愈加強烈,他希望接近地位尊貴的女人來滿足自己自尊心,擠入上流層社會。又有些許才華,似乎也有文青的孤高。羞澀自卑,渴望被人理解,時而能感受到他矛盾的心理。現實的冷漠與他那顆熾熱的心,讓人感到惋惜。他的野心是希望年輕有為,受人敬仰。在經歷種種後,在監獄裡對死亡的思考,平凡可貴,從幼稚走向了成熟。慢慢蛻掉了孩子氣的自己,明白了社會的殘酷與生活的本真。回歸自我,更加明白自己在做什麼,最終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選擇。


一個努力的,拚命想要打破自己階級,卻因為方法不對,自身掌握力量太小而失敗的人物。如果拿現實中的人來對比,我只能想到常凱申跟他有所相似,都是長袖善舞,善於經營,遊走於「貴婦」(各方勢力)之間,但一旦遇到足夠龐大的力量,就一敗塗地。無論這個力量是邪惡的還是正義的。但常凱申還是注重培養自己的力量,所以結局並不算悲慘。


一心想要通過奮鬥改變自己的階級,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殊不知「大躍進」式的改變會造成根基不穩,隨時有被打倒的危險。尤其是在拿破崙成功之後,無數的青年都想著要效仿。拿破崙是掌握住了自己的命運,於連的短暫一生是一直被別人所掌握!!


推薦閱讀:

TAG:人物評價 | 名著 | 讀後感 | 紅與黑書籍 | 世界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