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8個小時,研究了328顆奎克豆

知識儲備:

奎克豆(Quakers)

是一種生豆挑揀作業時不容易發現到的未熟豆。經過烘焙後顏色極淺白、不容易著色。因此在烘焙後容易被發現。

形成奎克豆的原因

未熟豆本體由於所含糖份(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不夠,在焦糖化過程中糖分很快就反應完畢而停止轉化,焦糖化和梅納反應無法順利進行,因此會停留在極淺的咖啡色,無法再更深度地焦糖化而呈現死白的感覺。極容易產生不好的味道,但也會有好的風味產生,一半一半對賭。

5種類目差異對比

正文:

作為一個在假期里非常無聊的人,我做了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從1種豆子里挑出挑出了328顆奎克豆,共36克整。再依據大小/瑕疵正常做了分類。得出如下結論:

  • 奎克豆就像彩蛋,沒嚼/沒喝之前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嘗到什麼風味。

有苦澀礙口,難以下咽的;有牛肉湯;有空心菜炒土豆;有嚼花生;有牛皮芝麻糖,等等。基本上在嚼豆子,或者喝之前,很難判斷我們到底會遇見什麼樣的神奇。研磨時候的輕分子物質香與後期悶蒸沖煮,乃至品鑒的香氣都有著極大的差異,甚至開始懷疑從頭到尾這是不是同一種豆子。

猜放這個截圖的目的

以瑕疵豆大顆粒為例,研磨表現的沉悶香和麵粉感,會讓人有一種蒙著面紗的神秘感,這樣的香會從頭到尾的延續下去,給人探索奧秘的線索,尤其一些中美洲豆子更是以這種手法為驕傲。然後這款豆子在悶蒸的時候卻完全變了,探索奧秘的線索中斷了,沒有一點預兆,以至於到後面沖煮的時候,已經毫無頭緒,看不見來路,不知道去路,我們擅長以沖煮風味做為一種沖煮手段的判斷依據,這個時候,這種方法完全失效,只能根據粉面展現的經驗逐步摸索,可以說每一步都走的驚心動魄。這種表現在非洲豆里常見。

色澤及純粹度對比

而到了品鑒期,開始以極濃烈的味道衝出來,讓人不知所措,對於新人還好,怎麼展現就怎麼走,跟著基調走就好了。而經驗老道的人,會下意識的認為後面更刺激,結果確實一種平淡無味,後勁不足,以及一副天下事與我無關的做派。總讓人急得想跳腳,卻也無可奈何。

未完待續。。。。。。。

下集預告

  • 橫向對比:小顆粒:前/中/後////
  • 中顆粒:前/中/後////
  • 正常豆(不含奎克):前/中/後////正常+瑕疵:前/中/後
  • 縱向對比
  • ???太純粹的東西//人們喜歡一些複雜的苦澀來幫忙突出立體感//單純喜歡純粹的乾淨

ps:猜出5杯上述咖啡的對應豆子類別,可免費參與我們雙11豆子測團,但是還是要收豆子費(??)

推薦閱讀:

TAG:咖啡 | 咖啡豆 | 精品/單品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