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算不算唐朝到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毫無黑點,是否可以稱為三不朽?

如:「在位短短的5年間,他清吏治,選人才,均定田賦,整頓禁軍,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

歐陽修的評論: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

所謂黑點被宗教主義者詬病的也是為了避免偽僧人的存在。並無無差別對待,如:「男子女子如有志願出家者……男年十五以上,念得經文一百紙,或讀得經文五百紙,女年十三以上,念得經文七十紙,或讀得經文三百紙者……」

個人覺得周世宗基本上立德 立功 都做到了,而且在五代這個亂世還能不嗜殺,大興文教。


問題隱含兩個硬條件,只算在位期間,毫無黑點......

大金末帝完顏承麟表示捨我其誰: 臨危受命,血戰到底,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怎麼黑


呵呵,『毫無黑點』這四個字,除了史書『忠義列傳』裡面的那些平生就靠一兩件事情進史書的人之外,好像還真沒有什麼人擔當的起。

別的不說,周世宗的黑材料,看看趙匡胤登基之後自誇說的話:

帝王之興,自有天命,求之亦不可得,拒之亦不能止。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然我亦終日侍側,不能害我。若應為天下主,誰能圖之,不應為天下主,雖閉戶深居何益。

這是趙匡胤自誇天命的話,但是裡面透露了一個信息: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可見因為長相可能對世宗造成威脅,冤死在世宗手下的諸將當不在少數。不過趙大你這麼說不怕別人惡意推測么?原來你的長相是如此的寒磣,以至於周世宗都根本不擔心你有天命?

自古以來,為尊者誨,能建功立業,愛惜民力的都算是好皇帝了。至於皇帝私下裡做的這些『不太影響歷史』的事情,很多就湮沒了。比如周世宗這件,如果趙大沒有後來黃袍加身,周朝傳個幾代,這一句話我們也聽不到的。

而那些被世宗冤殺的將領,會消失在歷史的黑暗裡,不會有人知道,更不會有人關心。


謝邀,達不到「最」,但你說那個時段的前幾位是沒問題的,看看他尊奉的人生目標是誰,就明白了。

「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嘗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周世宗柴榮以「唐太宗李世民第二」自勵

若天以假年,柴榮未必不能實現或接近於李世民那樣安內攘外、復疆拓土、撫民掃虜、文武全興的千古之業。


「最、有、作、為?」

趙大問趙二:「恁說啥咧?」

趙二:「等等……我問問朱家的」

朱八八:「等等……我問問我們老四」

朱老四:「我問問我蒙古老家的人」

忽必烈:「嘰里咕嚕嘰里呱啦(朕不要作大汗,朕要作大皇帝!)」

康麻子:「朕還是打兔子去吧」

周世宗在五代短命皇帝里算是出類拔萃的不假,但吹成唐朝到清朝1000多年裡「最有作為」的「千古一帝」?

李二郎李三郎:「好險!還好從我臟唐之後算起……」

——你確定不是在招黑???

至於說黑點,上面幾個帝王沒一個是白蓮花,但是周世宗呢?

(柴)守禮亦頗恣橫,嘗殺人於市,有司有聞,世宗不問。是時,王溥、 汪晏、王彥超、韓令坤等同時將相,皆有父在洛陽,與守禮朝夕往來,惟意所為, 洛陽人多畏避之,號「十阿父。」


《宋史·卷一·本紀第一》:顯德三年,督軍平揚州,與世宗會壽春。壽春賣餅家餅薄小,世宗怒,執十餘輩將誅之,宣祖固諫得釋。

和賣餅的過不去算不算黑點。


謝邀

如果說是一個有為皇帝確實稱得上,但說最有作為就有點誇張了。他死的時候天下離一統還遠得很,連天下都未能一統,何談最有作為?這是武功,有先天不足。

文治方面,他未能建立起一個可以流傳百年的體制,他一死就被人家奪了家業了。文治,文治,除了文,更重要的是治。他連自己的手下都治不好,所以文治還是有欠缺。

如果他沒那麼早死,能多活幾年,打下更大的地盤,更多的時間,來梳理朝政,人事,或許後周不會僅僅只是一個後周。但是沒辦法,他死了。


我還以為題主是高級黑,認真看了一下,還真是粉。

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及天命有屬,嗣守鴻業,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奸,多得其理。臣下有過,必面折之,常言太祖養成二王之惡,以致君臣之義,不保其終,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遠近號慕。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舊五代史》

看到加粗的那行字了嗎?

世宗的黑料說實話真不多,來回來去說的那幾個,落腳點基本都在用刑過苛,有濫殺之嫌上。說的比較多的,也就是壽春餅家、「方面大耳者」和楚州屠城這麼幾個。

壽春賣餅家餅薄小,世宗怒,執十餘輩將誅之,宣祖固諫得釋。《宋史·太祖本紀》

這個故事本身是用來誇趙弘殷的。但確實可以側面看出世宗性格上的問題。當然,同時代比較,趙匡胤也沒比他強太多,後來滁州盜賊事件基本就是這事的翻版。

……曰:「帝王之興,自有天命,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我終日侍側,不能害也。」《宋史·太祖本紀》

這是趙匡胤自己口述的,真實性……我沒找到比較直接的證據。但根據薛居正所說「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不是不可能。不過是但凡看著方面大耳的就不問事由殺了了事,還是心裡忌憚方面大耳者尋著錯處處死,被太祖作為近臣給看出來了,這還是有區別的。

第三楚州屠城事件,沒有實錘。前面 @巴西太守 貼過辨偽了,不重複。此事新舊五代史、資治通鑒均不載(但楚州確實傷亡慘重),可信度不高。並且就算楚州真的發生了什麼,和世宗本人應該關係也不大。(還是對比,太祖朝曹翰屠江州,太祖表示他不背鍋——至少不背最主要的鍋——那楚州也怪不到世宗頭上)。

再補一個提的比較少的:

周世宗在漢為諸衛將軍,嘗游畿甸,謁縣令,忘其姓名,令方聚邑客蒱博,弗得見,世宗頗銜之。及即位,令因部夫犯贓數百匹,宰相范質以具獄上奏,世宗曰:「親民之官,贓狀狼籍,法當處死。」質奏曰:「受所監臨財物有罪,上贓雖多,法不至死。」 世宗怒,厲聲曰:「法者自古帝王之所制,本以防奸,朕立法殺贓吏,非酷刑也。」 質曰:「陛下殺之則可,若付有司,臣不敢署敕。」遂貸其命。《舊五代史》引《國老談苑》

這個故事本身是誇范質的。但世宗用刑過苛、有法不依、有公報私仇之嫌也是可以看出的。以上事例未必全是真的,但互為佐證,《舊五代史》說的「秉性太察,用刑太峻」不會是空穴來風。(再說薛居正本來就是世宗臣子,世宗之性,他不至於胡說八道,倒是比歐陽修說的更為可信。歐陽修倒真是個世宗吹——順便一說,歐陽修本人是個佛教黑,可能與此有關)。

綜合來看,世宗的黑點其實確實不大。如果在同時期內類比,絕對稱得上明君無疑(同等或超過宋太祖,宋代太宗以下自動退散毫無可比性(神宗我保留意見))。但他不是完人,不是沒有黑點。更不要說你把尺度扯到從唐到清……太嚇人了吧。世宗本人挺推崇唐太宗的,你這麼瞎吹瞎踩,說不定世宗都想削你。

另外,關於世宗的黑點,我個人一直懷疑的一點,世宗可能比較迷信——是的,你沒看錯,這位以滅佛聞名的陛下,我懷疑他迷信(只是懷疑)。

世宗娶的第一位皇后是頂著「天下之母」讖語的符氏(並且這句讖語已經間接導致了符氏前公公李守貞和前夫的死亡)——這故事怎麼看都像是薄姬和魏王豹故事的翻版。

當然這位符皇后確實很厲害,對世宗頗有助益:

世宗辦急多暴怒,而後嘗追悔,每怒左右,後必從容伺顏色,漸為解說。《新五代史》

嗯世宗的性格問題又被鞭屍了一次……

至於後來張永德因為一塊來路不明的「點檢昨天子」的牌子莫名倒霉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爭議只在於,世宗是真信了,還是只是順水推舟?

結合《五代史補》里各種怪力亂神的記載(註:《五代史補》的可信度不是很高,怪力亂神的內容實在太多了)

世宗在民間,嘗與鄴中大商頡跌氏,忘其名,往江陵販賣茶貨。至江陵,見有卜者王處士,其術如神,世宗因頡跌氏同往問焉。方布卦,忽有一蓍躍出,卓然而立,卜者大驚曰:「吾家筮法十餘世矣,常記曾祖以來遺言,凡卜筮而蓍自躍而出者,其人貴不可言,況又卓立不倒,得非為天下之主乎!」遽起再拜。世宗雖佯為詰責,而私心甚喜。於逆旅中夜置酒,與頡跌氏半酣,戲曰:「王處士以我當為天子,若一旦到此,足下要何官,請言之。」頡跌氏曰:「某三十年作估來,未有不由京洛者,每見稅官坐而獲利,一日所入,可以敵商賈數月,私心羨之。若大官為天子,某願得京洛稅院足矣。」世宗笑曰:「何望之卑耶!」及承郭氏之後踐祚,頡跌猶在,召見,竟如初言以與之。

陳摶,陝西人,能為詩,數舉不第,慨然有塵外之趣,隱居華山,自是其名大振。世宗之在位也,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籠英傑,且以摶曾踐場屋,不得志而隱,必有奇才遠略,於是召到闕下,拜左拾遺。摶不就,堅乞歸山,世宗許之。

世宗志在四方,常恐運祚速而功業不就,以王朴精究術數,一旦從容問之曰:「朕當得幾年?」對曰「陛下用心,以蒼生為念,天高聽卑,自當蒙福。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世宗喜曰:「若如卿言,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其後自瓦橋關回戈,未到關而晏駕,計在位止及五年餘六個月,五六乃三十之成數也,蓋朴婉而言之。(這個故事是可信度最低的……王朴死得比世宗還早,而且以王朴獻《平邊策》看,那是個長遠計劃,他不可能知道世宗天不假年)

頃之,有父老百餘輩持牛酒以獻,世宗問曰:「此地何名?」對曰:「歷世相傳,謂之病龍台。」默然,遽上馬馳去。是夜,聖體不豫,翌日病亟,有詔回戈,未到關而晏駕。先是,世宗之在民間也,常夢神人以大傘見遺,色如鬱金,加《道經》一卷,其後遂有天下。及瓦橋不豫之際,復夢向之神人來索傘與經,夢中還之而驚起,謂近侍曰:「吾夢不祥,豈非天命將去耶!」遂召大臣,戒以後事。(這個故事怎麼聽著像心理暗示?)

以上,如果再結合《宋史》所說,世宗對「方面大耳者」的忌憚,其實又可能,世宗是迷信的。

(我多說一句,如果世宗真的迷信……一個迷信的人,就算不信佛(世宗未必完全否認佛法,他只是精簡寺廟體系,嚴格僧侶准入制度,並未殺僧侶,也並未直接懟過任何佛經,顯德年間建的天清寺還好好地待在那裡),要推行大舉滅佛,需要多大的勇氣?我覺得這點上,世宗當得上司馬光那句「不愛己身而愛民,不以無益廢有益」)。

其實這裡我想說的是,我開始的時候一直以為,「點檢做天子」那塊牌子世宗並不是真的信了,或者最多存了一點疑慮,貶張永德,其他的政治考慮更多。但如果以上內容是事實,那麼其實有可能,「點檢做天子」是世宗身邊熟知世宗秉性的近臣一次蓄意的精準打擊。而世宗實際是被利用了。

——當然這也只是個人猜測而已。

——————————————————————

最後,我貼一個題主應該會喜歡看的吧:

自石敬塘割燕雲十六州以賂契丹,為國史前此未有之恥辱,及周世宗,幾雪之矣。顯德六年,三關之捷,契丹落膽,使天假世宗以期年之壽,則全燕之光復,意中事也。——梁啟超《王安石傳》

梁先生所言,自然不會全是胡說,但我要提醒的是,梁先生捧周世宗,是有著政治目的的——捧世宗,是為了踩太祖,繼而否定北宋的「祖宗家法」,論證王安石——進而論證「變法」的合理性。

他從一開始就不是完全客觀的。

當然,梁先生本身是國學大家,且《王安石傳》的落腳點之一是「宋史不足信」。對此,我就不好說什麼了。畢竟我這種還只能研究研究宋史的歷史票友,神仙打架,只能幹看看。

不過我想提醒答主一句,歷代、至今,很多人過度地捧周世宗,是為了踩趙宋。「世宗不死」云云的論調,大部分如此(真宗自己說的不算,那句應該是客觀的),看官自己最好多長個心眼。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崇拜周世宗的,自認為算半個世宗粉。但人無完人,真的不要尬吹。一粉頂十黑啊!


什麼?周世宗?

我還以為你說的是周武帝……

短短掌權六年,他抑兼并,選人才,放奴婢,獎勵農耕,減輕賦稅,完善軍制,恢復貨幣,尊重儒學,促進民族融合,為人勤政節儉,死後要求薄葬。作戰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而且對於獎賞毫不吝嗇,並且為人不貪圖美色。

掌權期間北滅齊,南破陳,幾乎接近一統天下。

哪怕是滅佛,都是為了天下蒼生。

缺點雖然也不是沒有,比如業餘愛好喜歡狩獵,但也無傷大體。


唐太宗、明太祖、康老三和他兒子都笑了。

柴榮總是給某些人以幻想,覺得他多活些年就能牛逼到天際,然而就在他在位的時候和契丹打仗都被打敗了,大將史彥超送了人頭。真要硬懟契丹主力,不看好柴榮時代的後周能勝。

當然,遼穆宗這號昏君要是親自帶兵,出一堆昏招,讓柴榮贏了,這種可能性也還是有的。


毫無黑點這條,我投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畢竟人家三歲登基,退位的時候還是個孩子,決策都是他爹他媽做的,根本黑不動。

幸好截止到清朝,要不後來還有個偽滿洲國沒有說。


個人覺得 @上官竹 回答挺詳細全面,關於 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 一部分 趙匡胤的話不可信

但高票答案 @司馬懿 也指出了這點。 下面轉載一篇文章駁斥,材料應該全來自 舊五代史。 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嗎? 答案是否定的 原文鏈接在最後 轉載如下:

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嗎?

續資治通鑒長編說:上(趙匡胤)既即位,欲陰察眾情向背,頗為微行。或諫曰:「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安,今數輕出,萬一有不虞之變,其可悔乎!」上笑曰:「帝王之興,自有天命,求之亦【四九】不可得,拒之亦不能止。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然我亦終日侍側,不能害我。若應為天下主,誰能圖之,不應為天下主,雖閉戶深居何益。」既而微行愈數,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我不汝禁也。」由是中外懾服。

此事不見於五代史。成書於宋太祖時的舊五代史本來就已經加入趙匡胤的神符,如唐明宗燒香祈禱早生聖人,就在這時候趙匡胤出生了!如果有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而趙匡胤終日侍側,不能被害這種聖人天命的神跡,更加要大書特書了。但沒有,只是到了後來司馬光時期記錄野史傳說的筆記才有。

舊五代史對他的評價: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奸,多得其理。臣下有過,必面折之,常言太祖養成二王之惡,以致君臣之義,不保其終,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遠近號慕。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

有不含糊的批評:用刑失於太峻。可見並不掩飾其暴躁,但他殺的人,在當時時政的重點看來都有嚴重的過失,不過很多都不至於死。而且歷年的禁軍將領,並沒有突然死亡的記載。而且吸取了郭威讓王峻、王殷坐大的教訓,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從而讓君臣之義,在周世宗時期始終保之。假如亂殺人來保持權位,又豈能當得起這種結合事實和人事政策取向的結語的評價?

柴榮所貶殺的官員名單

總結這些人的罪名如下:

縱容部下聚斂

貪污

失職於捕盜

因私殺人

吞沒借書

出使因私滯留

檢民田失實

吞沒外孫女的財產

修路、橋不謹

判獄失實

虐待民工

拖延軍服製造

科舉選士失當

捕盜怠慢

舉薦官員不當

指斥親近

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很多與軍政治安執行不力的人被處死,這與當時柴榮以急於統一中國為重心有關係。二是因為吞沒借書和外孫女的財產而被降職,這種做法在歷史上是少見的,猜想柴榮因以商人出身,注重私有財產的保護。

在記載中,周世宗貶殺了不少官員,卻沒有因為言論而殺一個人。只有一個右諫議大夫李知損「坐妄貢章疏,斥讟貴近,及求使兩浙」配流沙門島。這麼多的當時即有爭議(新舊五代史、資治通鑒以及一些野史中都有「時議」)的事件,周世宗本人是知道有爭議的,也並未以嚴酷手段壓制這些爭議。他吏治的策略是令出必行,並沒有言出噤聲。

(均據舊五代史)

954年

/3月己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夔州節度使樊愛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壽州節度使何徽等並諸將校七十餘人,並伏誅。高平之役,兩軍既成列,賊騎來挑戰,愛能望風而退,何徽以徒兵陣於後,為奔騎所突,即時潰亂,二將南走。帝遣近臣宣諭止遏,莫肯從命,皆揚言曰:「官軍大敗,餘眾已解甲矣。」至暮,以官軍克捷,方稍稍而回。帝至潞州,錄其奔遁者,自軍使以上及監押使臣並斬之,由是驕將墮兵,無不知懼。帝以何徽有平陽守御之功,欲貸其罪,竟不可,與愛能俱殺之,皆給槥車歸葬。

陣前逃跑並動搖軍心,殺將校七十餘人

/7月秋七月癸酉朔,前河西軍節度使申師厚責授右監門衛率府副率。師厚在涼州歲余,以所部艱食,蕃情反覆,奏乞入朝,尋留其子為留後,不俟詔離任,故責之。

擅離轄區,擅立留後,降職

/8月前澤州刺史李彥崇責授右司御副率。高平之役,帝與賊軍相遇,即令彥崇領兵守**嶺,以遏寇之歸路,彥崇初見王師已卻,即時而退,及劉崇兵敗,果由茲嶺而遁,故有是責。

戰爭中擅自棄守退卻,降職

/9月右屯衛將軍薛訓除名,流沙門島,坐監雍兵倉,縱吏卒掊斂也。

縱容部下聚斂,流放

斬宋州巡檢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於寧陵縣,坐盜掠商船不捕獲也。

失職於捕盜,殺

/10月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賜死,坐監納厚取耗余也。

貪污,殺

己未,供奉官郝光庭棄市,坐在葉縣巡檢日,挾私斷殺平人也。

因私殺人,殺

955

/3月壬辰,尚書禮部貢院進新及第進士李覃等一十六人所試詩賦、文論、策文等。詔曰:「國家設貢舉之司,求英俊之士,務詢文行,方中科名。比聞近年以來,多有濫進,或以年勞而得第,或因媒勢以出身。今歲所放舉人,試令看驗,果見紕繆,須至去留。其李覃、何嚴、楊徽之、趙鄰幾等四人,宜放及第。其嚴說、武允成、王汾、閭邱舜卿、任惟吉、周度、張慎徽、王翥、馬文、劉選、程浩然、李震等一十二人,藝學未精,並宜勾落,且令苦學,以俟再來。禮部侍郎劉溫叟失於選士,頗屬因循,據其過尤,合行譴謫,尚視寬恕,特與矜容,劉溫叟放罪,其將來貢舉公事,仍令所司別具條理以聞。

科舉選士不當,特別赦罪

/5月己卯,刑部員外郎陳渥賜死,坐檢齊州臨邑縣民田失實也。渥為人清苦,臨事有守,以微累而當極刑,時論惜之。

檢民田失實,殺

/9月甲子,秘書少監許遜責授蔡州別駕,坐先假竇氏圖書隱而不還也。

吞沒借書,降職

/10月丁丑,右散騎常侍康澄責授環州別駕,左司郎中史又元責授商州長史,左驍衛大將軍元霸責授均州別駕,右驍衛將軍林延禔責授登州長史。澄等奉使浙中,回日以私便停留,逾時復命,故有是責。

出使因私滯留,降職

右諫議大夫李知損配流沙門島,坐妄貢章疏,斥讟貴近,及求使兩浙故也。

上書指斥親貴大臣,並自求出使,流放

/是冬,命起居郎陶文舉征殘租於宋州。文舉本酷吏也,宋民被其刑者凡數千,冤號之聲聞於道路,有悼髦之輩,不勝其刑而死者數人,物議以為不允。

956

/1月殿中監馬從贇免所居官,坐乾沒外孫女霍氏之資產,為人所訟故也。

吞沒外孫女的財產並被訴訟,免官

/2月斬前濟州馬軍都指揮使康儼於路左,坐橋道不謹也。

修路、橋不謹(?)(軍用?民用,濟州非邊關,如在濟州築路橋是民用,或者是隨軍修路?)殺

/3月江南國主李景表送先隔過朝廷兵士一百五十人至行在。其軍即蜀軍也,秦、鳳之役,為王師所擒,配隸諸軍,及渡淮,輒復南逸。帝怒其奔竄,盡戮之。

配隸降軍在與非原國家作戰時逃跑並被俘送還,殺150人

/6月御史中丞楊昭儉、知雜侍御史趙礪、侍御史張糾並停任,坐鞫獄失實也。

判獄失實,停任

/10月舒州刺史郭令圖責授虢州教練使,坐棄郡逃歸也。

棄城逃歸,降職

癸未,右拾遺趙守微杖一百,配沙門島。守微本村民也,形貌樸野,粗學為文。前年徒步上書,帝以急於取士,授右拾遺,聞者駭其事。至是為妻父所訟,彰其醜行,故逐之。

被妻父(應該是岳父一人)訴訟,發配沙門島

957

/3月癸丑,追奪前許州行軍司馬韓倫在身官爵,配流沙門島。倫,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令坤之父也。令坤領陳州,倫在州干預郡政,掊斂之暴,公私患之,為項城民武都等所訟。帝命殿中侍御史率汀就按之,倫詐報汀雲「准詔赴闕」,汀即奏之,帝愈怒,遽令遣劾,盡得其實,故有是命。

干預兒子所領州的政事,聚斂,流放

/4月丁丑,斬內供奉官孫延希於都市,御廚使董延勛、副使張皓、武德副使盧繼升並停職。時重修永福殿,命延希督役,上見役夫有就瓦中啖飯,以柿為匕者,大怒,斬延希而罷延勛等。

貪污。虐待民工,嚴重侵犯人權,殺總監工,罷膳食供應官員的職位

丙申,斬密州防禦副使侯希進於本郡。時太常博士張糾檢視本州夏苗,移牒希進分檢,希進以不奉朝旨,不從。糾具事以聞,帝怒,遣使斬之。

不服從民政工作安排,殺

/6月六月丁巳,前濠州刺史齊藏珍以罪棄市。

/10月壬戌,左藏庫使符令光棄市。時帝再議南征,先期敕令光廣造軍士袍襦,不即辦集,帝怒,命斬之。時宰臣等至庭救解,帝起入宮,遂戮於都市。令光出勛閥之後,歷職內庭,以清慎自守,累總繁劇,甚有廉干之譽。帝素重其為人,每加委用,至是以小過見誅,人皆冤之。

拖延軍服製造,殺

958

/3月知貢舉、右諫議大夫劉濤選士不當,有失用心,責授右贊善大夫,俾令省過,以戒當官。先是,濤於東京放榜後,引新及第進士劉坦已下一十五人赴行在,帝命翰林學士李昉覆試,故有是命。

科舉選士失當,降職

/4月丙辰,太常博士、權知宿州軍州事趙礪除名,坐推劾弛慢也。先是,翰林醫官馬道元進狀,訴壽州界被賊殺卻男,獲正賊,見在宿州,本州不為勘斷。帝大怒,遣端明殿學士竇儀乘驛往按之,及獄成,坐族死者二十四人。儀奉辭之日,帝旨甚峻,故儀之用刑傷於深刻。

強盜,族誅24人(委竇儀辦案)。捕盜怠慢,免職除名

/12月己卯,楚州兵馬都監武懷恩棄市,坐擅殺降軍四人也。

擅殺降軍4人,殺

己丑,楚州防禦使張順賜死,坐在任隱落榷稅錢五十萬、官絲綿二千兩也。

貪污,殺

959

/2月右補闕王德成謫授右贊善大夫,坐舉官不當也。

舉薦官員不當,降職

原文地址: 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嗎?_千秋路口_作者:吳有春_書書網


就一條,他沒有改變五代十國期間武將篡位的情況,沒有趙匡胤,其他的人也會幹,也許更過份,而且周的戰役大多是趙大的主要功勞,比如高平之戰,不過我覺得無論是柴榮或者趙匡胤都比趙光義強太多,這傢伙才是坑貨,另外宋朝武力不如漢唐有個很重要的原因經常被忽略,就是唐玄宗時期的改革府兵製為募兵制,中原地區基本就不尚武了,保衛家園變成拿工資,武器裝備公家出,安史之亂能造成那麼大的危害以及游牧民族經常一馬平川和這個改革關係非常大,導致以後的中原實力空虛,中央重視邊防但又疑心不斷,加上讓漢人對其他民族排斥不再吸收人才和蕃將,李光弼成了耶律休哥,哥舒漢變金無術,契丹之後人家自己還建國了,不是住帳篷靠天吃飯的部落了,咱們自家的郭子儀倒沒了,有也不用,這算下幾進幾齣此消彼長差距大了不是一點點,燕雲16州的影響相比還不算多大


屑妖。

低配宇文邕


柴榮「屠城」辯【五代十國吧】_百度貼吧


毫無黑點嗎?這是不可能的,首先拍他馬屁,給他東西,他應該還是很受用的。

獻周世宗

五代十國,鍾謨

三年耀武群雄服,一日迴鑾萬國春。

南北通歡永無事,謝恩歸去老陪臣。

「乙巳,江南進奉使孫晟下獄死,江南進奉使鍾謨責授耀州司馬。」

「乙巳,江南進奉使孫晟下獄死,江南進奉使鍾謨責授耀州司馬。」

——《舊五代史,世宗本紀》

鍾漠這個人,求生欲應該很強,這可能是他活下來的重要原因吧。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孫晟作為使者,又是南唐財相,就因為談判條件未達要求,一怒之下將之殺死,有些太衝動了。

給東西出處: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隸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為供副。太祖聞之怒,恐傷帝意,但徙美為濮州馬步都虞候。美治財精敏,當時鮮及,故帝以利權授之。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為,終不以公忠待之。」——《資治通鑒》

其次,治將不嚴。

「癸丑,追奪前許州行軍司馬韓倫在身官爵,配流沙門島。倫,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令坤之父也。令坤領陳州,倫在州干預郡政,掊斂之暴,公私患之,為項城民武都等所訟。帝命殿中侍御史率汀就按之,倫詐報汀雲「准詔赴闕」,汀即奏之,帝愈怒,遽令遣劾,盡得其實,故有是命。(《宋史·韓令坤傳》云:倫法當棄市,令坤泣請於世宗,遂免死。)」

——《舊五代史,世宗本紀》

「時周師久駐淮陽,都將趙晁、白延遇等驕恣橫暴,不相稟從,惟務貪濫,至有劫人婦女者。及拱至,戮其不法者數輩,軍中肅然。」——《宋史,向拱傳》

「初,唐人以茶鹽強民而征其粟帛,謂之博征,又興營田於淮南,民甚苦之。及周師至,爭奉牛酒迎勞。而將帥不之恤,專事俘掠,視民如土芥。民皆失望,相聚山澤,立堡壁自固,操農器為兵,積紙為甲,時人謂之「白甲軍」。周兵討之,屢為所敗,先所得唐諸州,多復為唐有。」——《資治通鑒》

世宗治將不嚴,主要原因是因為要倚重於他們,但是在征南唐之役中不及時制止將領暴行,造成民眾失望,惡劣影響太大,也是黑點之一。

第三,文學方面尤以詩歌,是他的短板。

「楊文公談苑載:周世宗嘗為小詩示竇儼,儼言:「今四方僭偽主各能為之,若求工則廢,務不工則為所窺。」世宗遂不復作,度當時所作詩,必不甚佳,故儼云爾。」——《五代詩話》

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云:「雨過青天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五代詩話》

很明顯,世宗短於詩詞

但趙大逼急了也能說兩句

「王師圍金陵,唐使徐鉉來,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圍,謂太祖不文,盛稱其主博學多藝,有聖人之能,使誦其詩曰:「秋月之篇,天下傳誦之,其句云云。」太祖大笑曰:「寒士語爾,吾不道也。」鉉內不服,謂大言無實,可窮也,以請。殿上驚懼相目,太祖曰:「微時自秦中歸道,華下醉卧田間,覺而月出有句曰:「未離海底千山黒,才到天中萬國明。鉉大驚,殿上稱壽。《後山詩話》——《五代詩話》

這......

總體上看,我以上列的,只有收受賄賂與白甲軍一事算黑點,其他最多是缺點,不能夠說他毫無黑點,他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世宗最大的問題還是脾氣太急,總想把事情快點做完。其實還算是個心懷百姓的有道明君。


三不朽光海選 皇帝就不能參加 謝謝


很顯然不算

首先這個問題就有問題,唐代算不算?

朱元璋全方位超越,沒黑點比不過有功績,還有初唐那一票神君。

如果要哀嘆英年早逝,宋哲宗、明宣宗、皇太極也沒比柴榮差多少。另外英年早逝裡面最優秀的是東漢和帝、東晉明帝和北周武帝,硬要說柴榮和唐武宗差不多,遠不及洪武雍正。

黑點最少明孝宗,聖君品德,也英年早逝,但是政績一般,孝宗沒收復哈密河套,柴榮沒收復燕雲南方,也沒比柴榮差多少。

最後三不朽一波怕不是從燕雲一路殺到愛爾蘭。


三不朽是太上以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嗎……


有些人啊,就是因為死的及時,才給你們這些歷史穿越愛好者留下幻想。

倘若他高粱河敗北了。這問題還問得出來嗎?


在位短短的5年間……

嗯,也就在位5年,你指望他能有多大成就?!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清朝 | 唐朝李唐 | 中華文明 | 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