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人,要有活著的樣子」

2018年,我滿30歲的那一天,沒有來得及慶祝生日。我正忙著應對撲面而來的人生巨大的轉折。

1. 「我的心深處,有個相當堅硬的硬核」

2018年10月,我突然從家人處得知媽媽病重的消息。

她得了一種非常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一開始醫生是以對待紅斑狼瘡的方式治療,但收效甚微,最後才懷疑是更罕見更兇險的無肌病性皮肌炎。這種病沒有確保有效的治療方案,說到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病人自身的康復能力。媽媽為了怕我擔心,從8月份發病開始就一直瞞著我,和我爸爸一起在國內找醫生治療。直到10月份,我才從奶奶那兒得知她病情的確切情況。

得知媽媽生病的消息,我大約有3天的時間處於完全「僵直」的狀態;感覺外界所有的聲音都變得模糊不清,我看到的,似乎又沒有進入我的大腦,時空發生了微妙的扭曲,內心也亂成一團亂麻。期間,我還是機械的完成了工作和學業上的任務,打掃了屋子,交了論文,一頓不拉的餵了貓,但對自己做過的這些毫無記憶。這應該是一種典型的「應激反應」狀態。

3天後,我從內心開始蘇醒。我去找前領導深談了一次,冷靜的遞交了辭呈,儘管她告訴我可以給我一個想要多長就能多長的假期。我想這個決定對我和對她而言,都是正確的事。我很明白,自此,我的人生軌跡將會發生一個重大的轉折。因此,我不能被一個固定的職位綁死在某個地方,我需要另外一份時間和空間上更加靈活的工作。然後,我做好工作交接,和前同事們告別,向研究生院的導師告假。之後,接洽了另一份工作,談好了入職條件,得到了新老闆的首肯,開始準備回國的行李。很巧的是,新老闆剛好想派我回國去參加一個幼兒教育領域的國際會議,那會議的地點就在我的家鄉武漢。

所有的契機,都恰到好處的連接上了。

除了在極端的狀況下,人很少有機會能真正窺探自己的內心。而這一次,卻讓我更確切的看清了自己。我意識到,我的內心深處有個相當堅硬的「硬核」。儘管我一直對外呈現的是柔軟友善的姿態。我很清楚,有些事情誰也幫不了我,正如我也幫不了媽媽抵抗病魔。我只能選擇,做一些我認為正確的事情,比如找更權威的醫生,請一個鐘點工在家打理家務,儘力讓家庭環境舒適一些。

回到武漢以後,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陪媽媽看病、住院、陪護。除了必要的工作會議之外,只見了兩個最好的朋友,其他幾乎誰也沒見。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和爸爸媽媽一起在醫院裡。白天,陪媽媽做各項檢查,督促她吃藥,看著她打吊瓶,打開電腦聯網,遠程做一些工作上的事,和加拿大的導師聯繫完成課程作業。晚上,支一張小小的行軍床,睡在媽媽的病床旁,有時候陪她看個電影或者在走廊上散個步。

生活回到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狀態。重症病房裡的每個病人都一樣。在醫院裡,大家擯棄了所有的身份、階級和身外之物,空前的團結一致,因為彼此的目標都只有一個:

努力,互相幫助,活下去。再也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2.「雖然難過,但要承認有些事情我們確實沒有辦法」

我在武漢逗留了1個多月,經歷了陪媽媽入院、檢查、住院的過程,然後飛回了加拿大。隨後,媽媽出院了,在家進行一些康復調理。

在回加拿大的飛機上,我一直閉著眼睛在腦中復盤這次回國的意義。我和爸爸媽媽都很清楚,雖然難過,但不能不接受現實。作為渺小的人類,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我們確實沒有辦法。比如我們自己的生命有多長,比如我們在什麼階段碰上什麼樣的事,並不完全由我們自己控制。能控制的,唯有我們的心,要在每一天的生命中找到意義。

想起來,外婆當年也是和媽媽現在差不多的年齡發病的。一樣出現的是免疫系統疾病。說到底,也許我的身體里也隱隱埋藏著這類基因的「定時炸彈」,雖然我看起來是這麼的健康。

當年,外婆生病的時候,醫生告知她只剩下半年時間。外婆從鼻子里哼了一聲:

「我這個年紀了,死也死得。」

然後,毫不理會醫生要求她小心飲食等等的要求,該吃吃,該喝喝,偶爾還去種種地。

後來她又帶病生存了20多年,到了87歲時由於肺部感染而去世。

所以,當我對著媽媽嘮嘮叨叨,要她遵循醫囑、按時服藥、控制血糖、避免紫外線、少出門的時候,我媽也惱火地大喝了一聲:

「少啰嗦,別把我當個病得快死了的人一樣!」

然後,我意識到,這次回國的意義在於讓我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感。我從外婆和媽媽那裡繼承的,除了基因里的優勢和缺陷,大概還有這種血脈里琢磨不定的勇氣,或者說「黑色生命力」。平時也許會哼哼唧唧或者哭哭啼啼,遇到糟到不能再糟的狀況,反而會勇敢起來。

如果我的生命還剩下不長的時間,那我就更應該意識到什麼對我最重要,更加珍惜生命,早一點建立屬於自己的「系統」。按自己的心意,作為作家和教育設計師好好活著,享受每一天。

幸運的是,經此一役,我意識到我並不需要很多東西就能活得很好。我對錢財沒有虛榮心,對奢侈品沒有依賴,對勝負也沒有執念。我最看重的東西,都不是有形的,也不需要很多錢就能獲得。我可以完全負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目前還很健康,並且自由。

3.「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才最重要」

前面提到過,這次回國,我除了必要的工作聯繫之外,只見了兩個最好最好的朋友,其他的誰也沒見。感謝她們倆,啟發了我,再痛苦的人生階段,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

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才最重要的。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掙扎和戰役。

比如,我見的兩個好朋友,其中一個是心理諮詢督導師,她見到的人性黑暗面超乎想像,卻還是能堅強樂觀的生活。另外一個,剛從醫院生完雙胞胎,其中一個孩子剛出生就進了重症監護,那麼小的孩子也要掙扎著拚命活下去,家人也在煎熬中等待希望。

根本沒有誰的人生,是容易的。我們所看到的光鮮的一面,是我們賦予自己的,生而為人的體面。因為活著的人,還是要有活著的樣子。

不管怎麼樣,我覺得自己畢竟還是幸運的。我很慶幸,有你們這些讀者,一直在默默關注和鼓勵著我,讓我可以和你們分享這些內心的隱秘和曲折。你們發給我的每一條留言我都會看,雖然並不是每一條都來得及回復。

大多數人,雖然與我素未謀面,但我們並不是陌生人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我只是想說,也許你也和我一樣在經歷一些艱難的時刻。但是我會撐過去的,我相信你也可以。

最後,大家放心,兒童教育專欄的原創文章還是會繼續更新,只是有時候我忙起來時會慢一點。現在我的工作性質是會做更多的線上教育和諮詢服務,也會有更多回國出差的機會。哪位讀者若有教育或心理方面的煩惱,也可以在這裡說一聲,說不定我或哪位讀者就剛好可以幫到你。

希望大家都在天涯海角,互相幫助,各自安好。

The End

棉棉老師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加拿大的兒童教師棉棉老師,國內語言學碩士,後留學加拿大幼兒教育專業,取得了加拿大幼兒教師執照和嬰幼兒教師執照。目前我在溫哥華的一所私立兒童早教學校工作,擔任教學主管,同時也在攻讀幼兒教育碩士學位。

每周和您分享,北美一線兒童教師的工作經驗和育兒故事。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和知乎專欄:

愛麗絲與奇妙豆:北美幼兒教育?

zhuanlan.zhihu.com圖標

weixin.qq.com/r/MTm8pL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對我的文章感興趣的您,可能也會喜歡我的知乎LIVE作品:

《幼教專業,如何低成本留學移民加拿大?》

幼教專業,如何低成本留學移民加拿大??

www.zhihu.com圖標

過往我的五星好評live作品在這裡:

《加拿大幼師,最想給國內父母的育兒建議》

加拿大幼師,最想給國內父母的育兒建議?

www.zhihu.com圖標

《加拿大幼師教您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加拿大幼師教您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www.zhihu.com圖標

(購買live內容後,隨時可以無限回聽哦)


推薦閱讀:

TAG:人生 | 心理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