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成就阿羅漢到圓寂,這段時間能不能把過去的業報盡,從而達到不受後有。?


不是這樣的,把業還盡,是耆那教的觀點,佛教不作如是說。我們輪迴的根本動因是無明,由無明我見而起身口意行,造作種種,假名為業,這些造作又反助了無明的延續增長,聖者通過對緣起的觀察,斷除見思二惑,不再有攀緣來世的無明,也就不會再集起三界中的五蘊,由此而解脫。

打個比方,你玩網路遊戲,天天打打殺殺,遊戲里有無數仇家,突然有一天,你厭倦了,不想玩了,還有幾分鐘點卡,這幾分鐘里,如果你不在保護區,你或許還會遇到幾個仇家,還會殺你幾次,但你已經不想殺回去了,不會再充值了。然後,點卡耗盡,你再也不會出現在這個遊戲中。


過去生無始無量,那麼過去生所造的業,也如此,因此說業報實在不能筆筆償清,但可以把業報依止作用的主體,給它「涅槃」掉~~


個人覺得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不是所有業受盡,而是無明盡,所以不會產生身口意三行,導致異熟果的產生。也就是說種子態的潛在功能扔在,但是沒有力量使之現行了。


《大般涅盤經》中佛云:「仁者!若以斷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一切聖人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眾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是故我說:修聖道時,是道能遮無始終業。」


這要看怎麼理解業,如果把業理解為貪愛,無明,那麼阿羅漢在成就之時可以說業已盡。

描述,思維任何事都不會擺脫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範圍,而阿羅漢已從這一切法中解脫,妄圖用這些法來描述理解阿羅漢是不正思惟。

阿羅漢怎樣怎樣,這樣的思考會帶來邪見。


可以的,否則因果就不成立了,業因沒有報盡,就直接入滅了,有違因果之理,那無餘涅槃就成斷滅見了,因為業債沒清零就可以永滅,有因而無果,有業而無報,斷滅見是也。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用火來比喻輪迴的識體,用樵草來比喻所造的業,因為眾生不斷造業,因此輪迴的識體總是不斷滅,當不造業的時候,就好像不增樵草的火焰,燒完就完了,因此從這個比喻可以窺探,必須得把業全部消完,輪迴的識體才能滅盡無餘

雜阿含286經:

"諸比丘!若彼火聚熾然,不增樵草,諸比丘!於意云何?彼火當滅不?"


推薦閱讀: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