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也無奈:人,為什麼要自欺欺人?

從前,有一個大家族范氏滅亡了,有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又背不動,於想要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發出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過來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繼續砸。

這就是「掩耳盜鈴」的故事。捂住自己的耳朵,讓自己聽不到鐘聲,這是「自欺」;成功騙過了自己,就以為也騙過了別人,這是「自欺欺人」。然而我們在覺得可笑之餘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自欺欺人?

我們都知道,思想決定行動,如果一個人「想不通」,那麼他的行動也就無以為繼了。正如「掩耳盜鈴」的那個人,以他的智慧,想不通如何在不發出響動的情況下砸碎那口鐘。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思維就陷入了死地,打不通這個迴路,他就無法繼續行動。

於是,天才如他,通過掩住自己耳朵的行為,成功地欺騙了自己,打通了自己的思維迴路,得以心安理得地繼續砸那口鐘。所以最主要是讓自己能「想通」,一個事事都能想得通的人,無疑是通達的、有大智慧的人,比如莊子。

有一天,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弔唁。到了莊子家中,只見莊子岔開兩腿,毫無形象的坐在地上,還一邊敲打著瓦盆一邊唱著歌。惠子生氣地說:「你的妻子與你朝夕相處這麼多年,生兒育女直到老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還唱歌,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不是這樣的。我妻子初死之時,我怎麼能不傷心呢!然而轉念一想,百年前根本就沒有她這個人,既沒有她如今的形體,也沒有她曾經的氣息。百年前的她,不過是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後來恍惚產生變化,而有了氣息;氣息產生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產生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不過是又重新變化回到了死亡,這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她,靜靜地安卧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哀傷地隨之而啼哭,我覺得這是不能通達天命的表現,於是就停止了哭泣。」

莊子這話說出來,連我這個不怎麼通達情理的人都要說他情商低,這不是一句話嘲諷上下五千年嗎?親人去世,悲哀哭泣乃是人之常情,甚至周禮教導還要守孝三年。即便是與儒家對著乾的墨家,也只是提倡簡葬,而不敢說悲哀哭泣是不通達的表現。莊子「鼓盆而歌」這件事,可以說是令人十分的不痛快。

怎麼解決這不痛快呢?我達不到你的境界,但是可以把你拉低到我的境界啊!於是「莊子試妻」,這樣一個充滿懸疑、香艷與狗血的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出爐了。

這個故事出自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當然之前有無流傳不得而知,詳情如下:

說有一天,莊子去外面玩,路上看見一座新墳,有一少婦在墳前揮著扇子使勁扇墳。莊子很奇怪地問:「你這是在幹什麼啊?」

少婦回答說:「這墳里埋的是我丈夫。他死前跟我約定,要等墳土幹了以後,我才能改嫁他人,所以我想扇風讓它幹得快一些。」

莊子回家與妻子田氏說及此事, 開玩笑說:「你不會也是這樣的人吧?」田氏非常生氣,說她最痛恨的就是這樣的人。後來沒過幾天,莊子忽然患重病一命歸天。田氏卻在靈前,與前來弔唁的楚王孫眉來眼去,還要嫁給他。

這時楚王孫忽然心絞痛,口吐白沫。僕人說,需要用活人或新死人的腦髓,熱酒吞之才可療愈。田氏就提一把斧頭,要把莊子的棺材劈開取他的腦髓。這時卻聽見莊子嘆口氣,坐了起來,而楚王孫和他的僕人卻不見了 。

這時莊子說:「我讓你見兩個人。」手向外面一揮,楚王孫和僕人就站在面前,莊子卻不見了。原來,他們都是莊子幻化而成,用來考驗妻子的忠誠。田氏無顏面對,懸樑自縊。莊子從此看破人生,把妻子放入破棺材後,就找個瓦盆當樂器,鼓盆而歌。

這篇小故事看完,不由讓人長吐一口氣,原來莊子鼓盆而歌是這回事啊,通俗,易懂,沒啥高深。至於這兩個小故事孰真孰假,無關緊要,我只相信我願意相信的就行了。如此,則眼前豁然開朗。

所以有時候「自欺欺人」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能讓智慧不足的人想通很多事情,得到繼續走下去的動力。至於這動力是因為什麼而來的,真相還是欺騙,其實並不重要。《紅樓夢》不是有句名言:「真作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

世人痛苦的根源就在於想不通。想不通自己從何而來,要往哪兒去,為何會病,為何會老,為何終有一死;為什麼相愛的人最終會分開,為什麼相憎的人卻要在一起,為什麼相聚又要別離,為什麼想要卻又得不到。這些問題如果想不通,那麼人生皆苦。所以為什麼有人要自欺欺人?因為他們別無可法,已經走投無路了。

找不到放之天下而皆準的真理怎麼辦?沒關係,唯一的真理就是沒有真理。把握不住世事的千變萬化怎麼辦?沒關係,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惡人囂張,善人遭殃?沒關係,死後自會得到審判,善惡有報。君子懷仁,不忍心看到小動物們被殺戮,又想吃肉怎麼辦呢?只需要「遠庖廚」,看不到它們被殺的痛苦不就可以了嗎?如此,世界也就通透了。

其實,如果不是走投無路,誰又願意去欺騙自己呢?當你面對生離死別的絕望之時,當你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之時,當你身陷絕境而不知所從的時候,自欺欺人,也未嘗不是一種解脫的途徑,療愈的良方。但是,如果由此而勸世人也都自欺欺人,那就是在行欺世之事了。

?在國學中覺知,在生活中修行。歡迎關注公眾號「靜品國學」(ID:daobrother)加入我們,一起成就更高階的自己。


推薦閱讀:

TAG:莊子(人物) | 國學 | 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