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陽熹:如何化驢性(上)—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網《東方陽熹言道錄》欄目141篇

作者:東方陽熹

  我太太的堂叔是個鄉下人,今年五十多歲。他們弟兄三個,還有一個姐姐。他行二。老大在縣裡教書,日子過得很好;老三在鄉鎮的服裝廠當廠長,在縣城買的樓房,日子過得也挺好;姐姐也住在縣城。全家人都在外邊有固定職業,唯有他在家裡,靠著山上的一些果樹和平日做小工掙錢度日。一日我太太和我聊起他來,她問:「他這個人怎麼不講義呀?人家花錢雇他做事,他不但不忠心,而且還動不動的耍脾氣,撂挑子。」

  我說:「因為他前世是頭驢,驢性沒化乾淨,所以才有這樣的脾氣性格。」

  她置疑說:「你怎麼知道的?」

  我說:「不信你看他生氣時,是不是把頭一扭,梗著脖子,上嘴皮向上翻,鼻子呼哧呼哧的?」

  「還真這樣!」她笑著說:「驢生氣叫時,就是這樣。」

  我說:「驢性就這樣。你對他太好,不管他,他反而站著不走了;你若是用鞭子趕得太緊,他就跟你尥蹶子。這種人若不把驢性化掉,來世還得像驢一樣做苦力,吃苦受累。正如王善人所說的:『牛的性里有愚火,狗的性里有陰木,它就現那樣個形,受那樣的苦,要能把性化了,也就可以脫離畜牲的苦啦!』依我看,這句話不單單是說畜生,人若是有驢性,同樣要受驢的苦。」

  「怎樣才能把驢性化掉呢?」她問。

  「尥蹶子,就是心存怨氣、不服人,好抗上。要想化掉驢性,就得把這些毛病去了。首先得認命。受了,受了,不受怎能了。他心中不平,常常對兄弟們抱怨說:『你們平日都在外面,就我一個人在家裡吃苦受累……』。心裡不但羨慕和嫉妒人家,還埋怨人家給他給得太少,這就是不認命,不認帳,所以他的命運得不到根本改變,換不掉驢骨頭。」

  「怎樣才能換去驢骨頭?」

  「就是從內心裡改變,把驢的稟性化了。稟性就是內在的氣質,心裡的骨頭。有的小偷雖然穿著一身西裝,打扮得也挺乾淨,可是讓人看上去怎麼也像個賊,這就是賊的稟性沒有改變,也正因為賊骨頭沒去,所以他看見別人的東西,手就痒痒。」

  「具體該怎樣換法呢?」

  「拿為己的心為人,不論工價多少,都一樣的賣力工作,即使人家不給工錢,也當是還債,而且要精工細作,任勞任怨,心裡毫無怨氣,慢慢的骨頭就換過來了。」

  「怎麼能看出骨頭換過來了呢?」

  「沒化驢性的人,不如化了性的驢。一頭驢若是不用鞭子趕,自己識得回家的路,任勞任怨,溫馴,不尥蹶子,不發脾氣,就是認命、化性了。性子化了,來世才能夠托生為人。」

  「他的驢性若是沒有化掉,來世會不會還托生成驢呀?」

  「不會。因為他有功德。」

  「他有什麼功德呀。」

  「他對孩子盡到了做父親的本分和責任。他為了供孩子讀書,為人劈石頭、蓋房、做小工,受盡辛苦,所以他的孩子得以大學畢業,成為老師,這正是他的大好處,也是他的功果。因此他下世不但能托生成男人,還能享著兒子的福。只是因為驢骨頭沒去,所以下世還得受苦受窮,奔波勞累。」

   ……

寫於:2009年05月14日


推薦閱讀:

TAG:智慧 | 人性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