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三座風格不同的美麗首都

位於歐洲北部的波羅的海,被多達九個國家的陸地所包圍。但當人們談論起「波羅的海國家」(Baltic States)時,他們毫無疑問指的是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的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這三個在民族、語言、文化、信仰各個方面都有歧異的國家,因為同樣的歷史苦難而被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在如今的波羅的海三國,你既能感受到融為一體的溫馨氣氛,同時也會發現,它們各自仍獨立保持著強烈的文化特點。我們今天就要來看一看這三個國家的首都——塔林(Tallinn)、里加(Riga)和維爾紐斯(Vilnius):這三座首都城市的歷史中心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它們卻是風格各異、大不相同。

愛沙尼亞塔林:一個中世紀的童話

曲曲折折的鵝卵石巷弄、色彩繽紛的中世紀石屋、高低錯落的紅色屋頂……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幾乎就是一座童話中的城市。擁有 800 多年歷史的塔林是歐洲北部最古老的城市,而「歐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老城」這一標籤,吸引了無數的旅行者湧入這個芬蘭灣南岸的港口城市。

圖:flickr@Ville Hyv?nen

塔林的老城不像大多數東歐老城那樣平坦鋪開,這是一座立體感十足的要塞。地處東歐平原的邊緣,這裡的地勢仍然大多平坦,偶爾的起伏造就了傲然挺立的托姆比亞高地,上面的城堡率領著老城中心那些高聳的教堂塔尖、挺立的防禦塔樓,使得整個塔林有了更多縱向釋放的魅力。

圖:窮游er@小盒飯

塔林老城在 1997 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 公里長的石灰岩古城牆將老城環抱在內,城牆上的二十多座防禦塔,大部分都已經歷了 500 多年的歲月洗禮。在 13 和 14 世紀時,塔林「歐洲十字路口」的位置和優越的港口吸引了俄羅斯人、斯堪的納維亞人和德國人到此經商,成為了中世紀歐洲北部「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重要商業中心。貿易的繁榮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大量建築都在那一時期建造。

塔林市政廳位於老城中心的市政廣場,建於 13 世紀,這是北歐和波羅的海地區唯一一座哥特式市政廳,也是最古老的市政廳。如果在老城內迷路,可以抬頭找一找市政廳高聳的塔樓——這座高 64 米的尖頂塔樓也是俯瞰老城全景的好地方。塔樓頂端的老托馬斯風向標曾為水手們指路,如今已成為城市的標誌。

圖:窮游er@小盒飯

塔林最高的建築則是聖奧拉夫大教堂。無論從任何一個方向進入塔林老城,抬頭一定可以看見聖奧拉夫教堂的塔尖。這座經典哥特式教堂在16世紀時曾一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塔尖早已不是巔峰時期那根最高的了,當然如今它仍然可以傲視整座老城。

塔林老城分為上城區和下城區,連接它們的是兩條名字非常可愛的小徑——「長腿街」(Pikk Jalg)和「短腿街」(Luhike Jalg)。上城在中世紀時是貴族和上流社會的聚居地,下城則居住著商人、手工業者和平民。從短腿街爬上層層樓梯可以一路到達上城區的托姆比亞高地。

圖:窮游er@小盒飯

站在托姆比亞高地的觀景台邊舉目望去,才能理解這座城市的名字被翻譯成塔林真是神形俱佳——周遭的教堂和城堡頂端的高塔傲立如林,就像波動起伏著的心率曲線,是這顆波羅的海名城的哥特之心依然在活力十足地跳動著最好的證明。

拉脫維亞里加:新藝術風格之城

圖:wikipedia@Agnete

如果說中世紀風情是塔林的名片,那麼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街道上那些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的裝飾。里加城市中心區有三分之一的建築都有新藝術風格裝飾,這些造型各異的奇妙裝飾將這座城市的氣質推向了一個新的維度,也讓遊客們沉醉於這座似乎天生就帶有時空穿越效果的城市。如果你是建築愛好者,光是這一項就足以讓里加躋身你的心愿清單。

圖:wikipedia@Guillau

Art Nouveau 是在 20 世紀初興起的建築裝飾風格,以裝飾繁複華美的外立面、充滿流動感的線條造型為主要特徵。由於里加在20世紀初沙俄治下飛速發展,人口大量增加,城內於是大興土木,在 1910-1913 年間里加每年都有超過300幢房屋建成,而大部分房子採用的都是當時流行的新藝術風格。

作為新藝術北方之都的里加,其裝飾的主要建築集中在幾條特定的街區,超過 750 座特色各異的建築分布並不分散,造成了非常強的視覺衝擊力,因此被稱為「歐洲最精美的新藝術主義建築群」。

圖:窮游er@夜白殘

里加新藝術風格建築最集中的區域是 Elizabetes iela 和 Alberta iela 這兩條街。這些建築大都出於本土設計師之手,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建築師當屬米哈伊爾·愛森斯坦(Mihails Eizen?teins),他是著名蘇聯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的父親。當你仰望著由愛森斯坦設計的伊麗莎白街 10 號建築,標誌性的弧形外窗、以精美雕像裝飾的外立面營造出的纖巧和優雅一定會讓你驚嘆。

flickr@Jean-Pierre Dalbéra

另一幢愛森斯坦的經典設計位於伊麗莎白街和阿爾伯塔街中間的 Strēlnieku 街 4a 號。獸首雕塑、女神像、花朵造型的大量運用使這樁建築的外立面精緻到了奢華的程度,里加人稱之為「奶油蛋糕」。同樣由愛森斯坦設計的還有阿爾伯塔街 2、2a、4、8 和 13 號建築。

圖:flickr@Henning Klokker?sen

在阿爾伯塔街 11 號,建築師艾森斯·勞貝(Ei?ens Laube)採用石灰岩和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加以富有拉脫維亞民族特色的裝飾,試圖將新藝術風格與拉脫維亞的傳統建築形態結合起來。

圖:wikipedia@Jean-Pierre Dalbéra

結束街頭遊覽後還可以去里加新藝術中心,這是里加相關景點的集大成之地,本身就是一座著名設計師的私宅,以壯麗的螺旋形中央大樓梯而聞名。藝術中心從各種渠道收集了大量 20 世紀初新藝術風格的傢具、餐具、鐘錶、燈具、牆飾、雕塑和織物,將博物館的內部陳設布置得如同當時典型的中產階級住宅。在這裡可以看到一流的裝飾設計展覽,中心還售賣非常有設計感的紀念品,是最有里加特色的伴手禮。

圖:wikipedia@DavidConFran

立陶宛維爾紐斯:巴洛克古城的文藝之心

作為歐洲大陸面積最大的老城區之一,維爾紐斯的最大特色是其擁有大量巴洛克式的建築,可以說它是巴洛克王國的北方首都。

維爾紐斯是歐洲最著名的巴洛克古城,城內光巴洛克式的教堂就有23座。不用擔心數量眾多的教堂會引發審美疲勞,那些外表華麗、內部精緻的巴洛克教堂會突然在道路盡頭出現,讓你屏住呼吸。

圖:wikipedia@Diliff

坐落在老城中心的維爾紐斯大教堂(Vilnius Cathedral)是維爾紐斯最重要的宗教場所之一,教堂中的聖卡西米爾禮拜堂(Chapel of Saint Casimir)保留了 17 世紀的巴洛克風格原貌,是整個大教堂內最大的看點。

wikipedia@Diliff

外表平平無奇的聖彼得和聖保羅教堂(St. Peter and St. Pauls Church),堪稱維爾紐斯這座巴洛克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教堂內頂部的雕飾奢華繁複,水晶船吊燈華麗萬分。教堂內部有一個照明設備,投入硬幣就可以點亮,不要錯過每一次亮燈,燈光照到的地方都精美絕倫。雖然外表低調又處在老城邊緣,但這座教堂絕對值得專程前往。

圖:窮游er@小盒飯

維爾紐斯人的藝術傳統離不開宗教建築,這是一座宗教氣氛濃重的城市——老城高處的三十字架雕像見證了整座城市的堅定信仰。但如果你厭倦了莊嚴肅穆的宗教氣息,維爾紐斯也精心準備了放蕩不羈的烏祖皮斯——這塊老城裡的獨立小區域是藝術家和文化人的天堂。

圖:窮游er@路客照相機

窮游er@路客照相機

烏祖皮斯,意為「河的對岸」,這是老城東部的一片區域,本來是一片嬉皮士聚集的區域。烏祖皮斯名聲大噪是因為 1998 年這裡宣告「獨立」,有自己的憲法,甚至還一度有自己的軍隊。這是一片屬於藝術家、文化人和流浪漢的集中地,著名的對岸共和國憲章洋溢著自由的氣息——例如「每個人都有不接觸和不聞名的權利」,每一條都散發著無可救藥的迷人氣質。

三座首都城市的美麗各不相同,而波羅的海旁的這三個國家除了首都城市之外,更有無窮的精彩等你發現。帶上最新出爐的錦囊,快來這片尚屬冷門的地區一探究竟吧。


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號:@窮游錦囊

知乎專欄:對世界上癮(國外) &錦繡山河走遍(國內)&奇遇(視頻)

窮游錦囊微信公眾號:qyerguide

下載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窮游錦囊App」,獲取全新的旅行靈感及實用的旅行指南。


推薦閱讀:

TAG:旅行 | 愛沙尼亞 | 拉脫維亞(Latv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