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媽日記| 發飆的母子

因為乾哥哥到家裡小住,周末我給兒子大赦,可以玩到周六下午再寫作業,兩個小夥子玩得不亦樂乎。兒子玩電視遊戲的時候因為內存的原因卡頓,老是打輸。看著兒子的火氣開始往上冒,氣得在沙發上上蹦下竄的。原來我們是三代同堂,這是被寵壞的兒子過去在爺爺奶奶面前任性的方式,不高興了就像只發怒的猩猩,捶胸搗足,煞是熱鬧。父母教子一不小心就成了僭越,忤逆了長輩,只能小規模矯正。這兩年奶奶幫著帶外孫去了,成了兒子和祖輩的隔離期和修正期。我友情提醒了一下,卻捋了老虎鬚,惹火上了身,兒子可謂氣急敗壞的衝過來朝我一拳下來。我的情緒也瞬間燃起,語氣開始嚴厲起來:「請暫停手中的遊戲,向媽媽道歉!」依然專註於遊戲的孩子帶著未曾發泄完的脾氣,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錯:「不行!我還沒有打完!」「請-立-刻-停-下-來!」我眼神開始變得凌厲,一字一頓發出指令,很明顯我的火氣也開始升級,有愈演愈烈之勢,「是要我動手還是自己動手?」「不行!」再三警告無效,我一把奪過了遙控器,狠狠地按下了暫停鍵。「媽媽很生氣,請向媽媽道歉,否則媽媽有權收回成命。你懂的!」「我不,我也很生氣!我都沒打完,你就把我的停掉了!」很生氣也很委屈,一腳踢向茶几,茶盤險些跌落。我看見自己的火氣也愈飆愈高:「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你就要學著怎麼對待別人。」兒子也毫不示弱:「你看看你自己是怎麼對我的!」「你想想媽媽一開始就這樣的,還是自己態度不對媽媽才生氣的?!」因為內在的覺察已經升了起來,我語氣也慢慢緩下來:「我們現在情緒都不太好,我現在不和你溝通,我先去看看中午吃什麼。你反思一下自己的錯在哪,想明白後跟媽媽道歉了,我們再考慮遊戲的事情。」說完我徑自走開,用移位法給自己的情緒按下了暫停,給自己換了個空間,然後轉回來坐在他不遠處處理公務,一邊調整呼吸。他還有些哼哼唧唧,但氣息也已經慢慢平靜下來,過了約摸十分鐘,開始有了想示好的跡象,估計還沒有想好怎麼破。一陣悉悉索索之後,他開始用手觸探我。我停下手中的事情,開始把關注力放到兒子的動態上。他沒敢正視我,趴在沙發上。我一直安靜地迎視並且等待他的迴轉,我知道很快了,我也相信他會做好的。兒子偷看了我一眼,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又馬上逃開我的視線。我笑著看他,他看見我笑了,馬上開始搭話,但對剛剛發生的事情避而不提。我聽完他的笑話,用我的表情和哈哈大笑應和他後,開始發話:「好的,坐到媽媽這邊來吧!我們現在可以認真聊聊了。」兒子馬上乖乖地坐過來,我握著他的手:「你有沒有發現剛剛你笑了媽媽的表情是怎樣的?」「你也笑了。」「是的。你希望媽媽生氣還是媽媽笑?」「笑。」「所以你對媽媽笑,媽媽自然就對你笑了對吧?而剛剛媽媽生氣是不是也是因為你發脾氣的緣故?」「嗯。」「你剛才也有質疑媽媽對你的態度,媽媽先對自己失態的部分向你道歉。你接受嗎?」回應的聲音有些弱,大概覺著自己有些理虧。「你再回想看看,媽媽在那之前給你的是什麼呢?早上媽媽叫你起床的時候是笑著很溫柔的還是很兇的?」「溫柔的。」「好。那周末你想先和澤澤哥哥一起玩,媽媽是給你開綠燈還是不講情面的?」「開綠燈。」「遊戲是一開始就不讓你玩還是後來關掉你的許可權的?」「後來。」「那麼你想想媽媽的態度是在哪裡轉變的?」「是我玩遊戲,在大家都很開心的時候發脾氣,我還打了你。」「很好,你已經能夠看到自己的問題了。那你現在想想覺得這樣對不對呢?」「 不對。」「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媽媽相信你也不是故意要來給媽媽這一拳的。你就是被情緒的老虎控制了,那個時候的你已經不是你了。我剛剛也差點沒管住它,但是媽媽意識到之後是不是就離開你讓自己冷靜了?」「我們就是動物園的管理員,需要管理好它。」「沒錯!為了避免我們以後再重複出現這樣的事情,因為我們可能難免會有忘記的時候,我們做一些約定來規避好吧?媽媽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式來提醒你,我怕我用言語來提醒你的時候自己也hold不住情緒。但這個特殊的方式是我們兩個之間才知道的暗號,好嗎?最好是手勢、表情或者物件之類的暗號,你來定吧!」「你打個響指?」「這樣嗎?」我示範了一下,兒子點頭確認。「好,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好,你還欠我一個真誠的道歉。」「對不起。」「好的,我接受你的道歉了。抱一個安慰一下媽媽剛剛受傷的心,好吧?」兒子很配合送過來一個擁抱。「哎,你可不可以真誠一點?噢,我又受傷了!」至此,母子大戰算是圓滿和解。「哎,媽,我發現你才是我們家的話嘮先生呢!」我曾封號他是我們家的話嘮先生。「哈哈,那不是被你磨出來的。感謝大師調教!」歲媽後記:情緒管理是一個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功課,父母從自己開始為孩子示範,不迴避情緒,面對並且調整,事後及時溝通和清理是親子衝突的正確態度。孩子會犯錯,父母會有情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是人類共通的現象而不是問題,我們對待常態的錯誤態度才真正引發問題,迴避躲讓或干涉控制都非智舉。父母要做的是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為情緒按下暫停鍵,在平靜的狀態中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得到成長,引位孩子成為修正同類現象的主體,並用耐心陪伴他養成新習慣。對於各種情有可原或不可原諒的歷史遺留,著急上火併不能根除問題,或許孩子迫於淫威會一時妥協認錯,但並不能真正讓孩子明白是非。如果親子教育是一場攻堅戰,耐心和智慧,是我們最好的武器。


推薦閱讀:

TAG:日記 | 母子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