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普賢行願品》請佛住世之三

佛示現涅槃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防止弟子們懈怠放逸。對於這個道理,《法華經?壽量品》中說得非常明白,佛說「如果我久住世間,那些善根薄弱的眾生就會驕慢放逸,不能生起難遭之想,當然也就不肯精進修行,而懈怠放逸墮落了。」我們看看,我們回歸到我們身上,想想我們現在其實也是這樣。在過去寺院都建在山上,都建在偏遠的地區,叫阿蘭若,清凈,不被世間所干擾,所以大家去學一次佛,到寺院裡面去發心或者去修行,到了寺院都非常精進勇猛的,能有一次千里迢迢得來不易的機會。得來不易,然後就肯精進努力的去修行,去修種種的福報,去修種種的智慧。而現在呢,我們這一個非常小的地方就有六座寺院,最後大家都覺得得來太容易了。

過去我們都是常隨佛學,天天向佛學習,現在不是這樣了,現在我們要讓佛向我們學習。現在我們要改制,佛法要和世間平等,現在是新社會,佛法也要向新社會看齊,現在我們都是這麼一個狀態了。因為什麼?得來太容易了。佛法入世,記得我在講這個行願品的時候,前面我也講過,佛法入世是為了出世,不是為了貪嗔痴,而是為了在世間更好的了脫生死,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目的,不變我們的真如本性,不變我們的清凈本性,不變什麼?不是不變貪嗔痴。你們一看到好吃的了,就是我隨緣我不變了,不變什麼?你們沒變的是貪嗔痴,別的什麼都在改變。都是幻像,所謂隨緣不變,不變的是在種種的境界當中,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考驗,不變我們的清凈本性,隨緣不變是這麼一個意思。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得來的太容易了,沒有生起這種真信的心,沒有生起珍貴之想,最後來到了寺院,反而都是隨著自己的主意,隨著自己的意思。達不到自己滿意的,繼而就是這種是非出來了,繼而就是造業了。如果我們得來的不易,離我們遠,我們為什麼好多居士都背著包,趕著火車,跑很遠的寺廟去發心去?他們都不明白這個原因,因為你路上跑得辛苦,你到那裡你就會珍惜。所以佛相當的有智慧,為了讓大家能生起難遭之想,佛雖然不會真的入滅,也要示現入滅。不像我們現在,為了個人的寺廟的生存,沒用智慧、沒用慈悲心,然後就去攀緣居士,攀緣居士攀緣到最後的目的,我們不是教化居士,甚至是在起負面的影響的。現在都是什麼?開著車把居士接到寺廟,把居士供著,法師在這邊念經,居士在那邊檢查,在那邊檢查看你念的好不好。念的好呢,供養個紅包,撂個紅包,不能說供養,丟個紅包;念的不好呢,就開始是非,然後又到別的寺廟,說這個寺廟的是非。所以我們法師一定那個佛教的高貴,度化眾生是必然的,但是度化眾生,一定要建立在智慧利益眾生的基礎上,不要建立在自己的一己私利上。幫助眾生一定要有智慧,需要度化眾生,需要把眾生接引進來,但是要善巧方便,不能攀緣。攀緣了,反而把居士的貢高我慢給增長了,就是這樣的。所以師父有一句話,來的師父歡迎,走的師父相送,哪個寺院都好,哪個寺院都是佛菩薩的道場,只要你能學到東西,只要你能生起清凈的心,哪裡都是一樣的,絕不攀任何的因緣,我們隨緣去教化眾生。

我們再回到經文,所以佛是為了讓眾生生起難遭難遇之想,這是對眾生極大的負責任,這樣眾生就會渴仰佛恩、感恩佛恩,珍惜佛的教法,而種下深厚的善根。經中還做了一個比喻,也是《法華經》中做了一個比喻。比如有一位良醫,智慧通達善治眾病,他有眾多的子女,有一次這個智者出門,有事去了很遠的地方,他的子女們在他走了之後誤把毒藥給吃了。等他從遠地回來之後,見到子女們的這種狀態,見到子女們非常痛苦,他立刻找來草藥,做好之後,對子女們說,此大良藥色香味美,你們趕緊服下,可以解除痛苦。這個大良藥就比喻佛法,比喻法,你們趕緊依佛法好好修行,不要再受身苦、心苦、種種的苦了。他的子女們中有不失本心的,還有善根深厚的,就把這個葯吃了,病完全好了。而那些毒氣深入,失其本心的,貪嗔痴重的,已經被迷失了的,卻說這葯不好,不肯服下。真的是這樣,現在勸大家放下享受、放下慾望,你們可能是要打師父的,誰肯放下?這位良醫見這些子女,由於中毒太深心皆顛倒,不肯服藥,於是就用一個方便,又離家很遠的地方,然後他派人回家告訴他的子女們說,你們的父親已經死了。這些子女們聽了之後非常的憂惱,心想,如果父親還在我們就有救了,現在捨棄我們而去,遠死他國,我們就再也沒有依靠了。於是醒悟過來,知道父親留下的葯色香味美,馬上拿來服下,病就全好了。這也就是以一個比喻,來說明我們現在末法時期的眾生,佛住世的時候給我們傳授的佛法,我們不肯聽受,放不下顛倒、放不下慾望、放不下貪嗔痴的毒蛇,迷惑顛倒。佛用大智慧遠離我們,讓我們為了使珍惜想、為了使戀慕仰慕想。為了起仰慕想,讓我們這些弟子們不再懈怠、能夠精進修行而示現涅槃。

摘自 宏圓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義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佛法 | 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