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傷先生之天師和他的符籙

前幾天聊了一下道教的發展脈絡,今天咱們來說一說道教之中那些看似神秘的事情。

第一個咱們就得說說張天師張道陵。

提起張天師,很多道教朋友一定會說他是正一盟威道創始人,創立了五斗米教。可是實際上有些事情咱們一推敲,就發現似乎並不是那回事兒。

關於張陵,更多的記載是《漢天師世家》,但那是明代天師本家所寫,自然有神話成分。正史就《後漢書》和《三國志》中有寥寥數筆,所書甚少。史書中更多的記敘是關於其孫張魯的。

《後漢書:張魯傳》: 魯字公旗。初,祖父陵,順帝時客於蜀,學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輒出米五斗,故謂之「米賊」。陵傳子衡,衡傳於魯,魯遂自號「師君」。其來學者,初名為「鬼卒」,後號「祭酒」。祭酒各領部眾,眾多者名曰「理頭」。皆校以誠信,不聽欺妄,有病但令首過而已。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

所以這個故事的真相就是張家有個孩子張魯後來出息了,當上了漢中地區的最高長官,他借用宗教來管理地方政治。為了給自己的宗教披上神秘的面紗,於是就杜撰了一些神話。就像朱元璋說自己出生的時候滿屋紅光一樣。反正你最大,你說的就是真的。

徐州人張陵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當過四川江州地區的一個小官江州令。你說他是無心仕途也行,說他是受到排擠也罷,反正是後來不幹了。到洛陽混了一段時間也沒混明白,又跑到江西龍虎山去修道。我分析他在龍虎山應該安家了,不然後來第四代天師張盛四川混不下去也不會回江西龍虎山。

後來張陵帶著王長趙升去了蜀中的鶴鳴山修道。為什麼只帶著王長趙升呢?有個傳說說張陵傳了很多徒弟,有一次張陵考驗徒弟,他跳崖了。結果只有王長趙升陪同一起捨身,所以說只有二人能傳其衣缽。但是我認為這是在美化張天師,一開始張天師創的鬼道估計就沒幾個人信,可能就王長趙升信了。

從一些正史當中可以感受得到,張陵的鬼道一開始肯定是不那麼牛逼。試問如果張陵那麼牛逼,張魯也那麼牛逼,那為什麼張陵的兒子張衡幾乎被忽略。

根據三國志記載:張衡死的早,張魯的媽善於養生,「有少容。」就是年輕,善鬼道,沒事兒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跑到益州牧劉焉家給劉焉「傳道」。這個大家就懂了吧,一個年輕的小寡婦給一個大領導傳道,傳著傳著,張魯就當上了督義司馬。

然後機會來了,當時有兩股以宗教為背景的起義。一個是張角,還有一個就是漢中的張修。五斗米教是貶義詞,說張修是漢中本地的巫師,會通過法術治病,如果治癒了,那麼病人就要奉上五斗米,所以世人稱之為五斗米教,也叫米賊。這個張修起義失敗以後,被劉焉招降,封為別部司馬。

《三國志·張魯傳》中說:「益州牧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將兵擊漢中太守蘇固,魯遂襲修殺之,奪其眾」。也就是說,劉焉派兩人去攻打蘇固,途中張魯偷襲張修把張修殺了,奪得了張修的信徒。

後來劉焉的兒子劉璋殺了張魯的母親,張魯逃到漢中,利用宗教統治漢中三十年。

張魯靠母親的情人路線當了個官職,然後殺了有信眾的張修收編了五斗米教,再把自己的鬼教和五斗米教結合,創立了正一道威盟。

從正一道的很多法術可以看到這個過程的痕迹。首先正一盟信奉三官,如今三官殿到處都是。所謂三官就是: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這個三官的儀式在張修的五斗米教中就有,張魯保留。為什麼代表巴蜀本地巫術的張修會信奉三官呢?

張修令信眾書寫姓名和罪過,一式三份,一份放山上為天,一份埋在地下為地,一份投入到水中,為水。漢中是四川為少數民族羌族的生活區域,他們崇拜黃天、后土、河伯,分別代表天地水,所以要祭拜。這些都被張魯的正一盟吸收。另外您發現沒有道教的三眼人特別多沒,馬王爺三隻眼,王靈官也是三隻眼。因為在四川的少數民族中,有的民族會把額頭各出一個眼睛的形狀。

根據漢書記載,張魯應該是用計殺了張修,不然他不可能順利接手五斗米教。張魯用宗教來統治漢中地區,就必須讓自己的身份以及宗教能夠名正言順。因此他要對自己的身份漂白。

首先他把自己的爺爺張陵賦予了神仙的角色,青城山斗六大魔君,把十萬鬼卒趕往酆都鬼城。酆都鬼城在張陵一開始為官的江州附近。張陵的教一開始說是鬼教,我想他的教義或許就說酆都是鬼的老巢吧。

天師教靠符和劍傳遞衣缽,子承父業,一脈相傳。這和封建統治階級一樣。張魯已經完全統治漢中,張魯的宗教體系就是當時漢中的行政體系,祭酒就相當於地方長官。作為正一盟衣缽傳承的印和劍,代表的就是實際的行政職能和權利。天師印就是官印,寶劍就是生殺大權。

大家看到道家的符篆,一般都是漢代公文的行文方式:急急如律令,敕令如何。因為張魯作為地方最高領導,他的符籙和公文一樣效力。用印和劍授權也不是不可以。

《老子想爾注》。這本書傳說是張陵所著,我倒是覺得應該是張魯所著。那麼他為什麼寫這本書呢?我們聯繫到張角的起義,張角的《太平清領》也是利用道家老子的思想。應該說在當時老子的思想應該深入人心。張魯寫這本書,不外乎是想給自己的宗教披上華麗的外衣。所以他另類註解了《道德經》這本書。

比如,他故意把老子第七章「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改為「以其無屍,故能成其屍」,又比如他把「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改為「容能公,公能生,生能天」。把好端端的道家治世的思想變成了修身養性鍊氣的東西。所以很多人還在奇怪,怎麼看《道德經》也沒看出來哪裡有神鬼,怎麼就變成道教的典籍了呢?原因在此。

這個就有點象明明是管理哲學的《周易》,非要說是算命的。

不管怎麼說,張魯通過其自身的努力,終於把自己家一個沒什麼勢力的「鬼教」和漢中本地的大宗教「五斗米教」相結合,創立了正一盟威道,並且自己坐了第三任天師,實現了屌絲的逆襲。

張魯是個能人,但是依靠的是他個人魅力,所以等張魯死了以後,正一盟就散了,他兒子張盛不得不灰溜溜的跑回龍虎山。

說完了天師是怎麼產生的,接著我們再來說說這個天師裝逼用的符籙。

符籙正一派道士常用,而南北金丹派並不太用。當然為了迎合市場,現在哪個道觀里都有符籙。不過我們從教義上來說符籙還是屬於正一派的東西。

閣皂山、茅山、龍虎山,這是著名的三山符籙,。相對而言閣皂宗對符籙差些,他們比較重視養生,葛洪在「抱朴子」中也提到符篆雖然能駕馭鬼神,但是不能令人長生。一輩子煉丹的葛洪還是喜歡嗑藥,所以閣皂宗對符籙的熱情不如另外兩派高。

我們常見的符籙有兩種,一種叫做敕令符籙,一種叫做天師符籙。

勑令符籙很明顯,在符上可以看到勑或者令字。這種符結構明確,上面有符頭、符膽、符尾,篆字清晰。起筆收筆暗合天上的星象。

比如這道符,一看就很明顯能看到勑令的字,圓圈暗合天干地支等等,比如這個符上面三個圈代表三清,而左右十個圓圈暗合十天干。還有二十四筆等等。

而符的筆畫構成了一個鍾型的圖形,這個圖形叫做幢幡。

是不是很像,因為幢幡本來就是寫上咒語祈福辟禍的,所以畫符畫成這樣也是一樣的作用。

有沒有朋友注意上面的符咒里有很多雷字,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很多符裡面有很多雨字頭,

這種符的產生是在北宋時期,五雷法開始盛行以後,道教的符籙中開始出現雷字或者雨字頭。

勑令符很多都是把想說的話用篆書寫在紙上,把一些筆畫變形,所謂的雲書。

有時候大家會發現很多搞笑的符。比如裡面有恩瑪尼媽咪哄等字眼,佛道變成一家了,不用較真,你開心就好。

再說說天師派。天師派的符籙一般是蓮花符頭。因為天師派南宋以前並不受政權重視,所以他們主要在民間活躍,因此要與民間文化結合緊密。

天師派符篆更多的是用繪畫代替了文字,使得愈發神秘。

上面的是蓮花符頭,下面的圖畫通俗易懂。不太講究符符腳符膽之類的,文字也不多(沒文化的人就不要求識字了)你看最右邊的,一看就是求婚配的。

道家一直很重視祈攘儀式,因為我在前面的文章說了,道教是統治者用來鞏固政權的工具。所以道教代表著神仙的意願,神秘的儀式感就是必備的。所以符籙的秘密就不能被普通百姓所窺探,慢慢的這符就畫的越來越神秘。

通過畫符並不能改變什麼,縱觀道教史,道士成名還是靠專營和手段。方法不外乎幾點:

第一:站隊。就是在政權交替的時候站隊正確。比如樓觀道的岐暉、魏徵。

第二:吹牛。吹牛吹的皇帝喜歡。比如林靈素和丘處機。

第三:求雨。國家大旱的時候你求個雨,比如郭守真。

第四:治病。就不舉例子了,比較多。

我總覺社會在進步,不要總把一些東西想的那麼複雜和神秘。多讀書多看報,自然就更加接近於真理。我是五傷先生,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


推薦閱讀:

TAG:道教 | 宗教 | 法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