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聖經:佛教智慧讓你成為更好的交易者

交易中最難的功夫不是逃頂抄底,高拋低吸,而是你的定力和忍耐。

看準了趨勢如何做到一路持有,不為小利所誘?看錯了方向能否壯士斷腕,不為自尊心所驅遣?沒有機會的時候能否如同老僧入定,不被市場魔性所擺布?有機會時能否如同獵豹撲食,不為市場風險所懼怕?

投資交易,即同佛家修行之路,雖八萬四千法門之廣,究其本源,無非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耳,此菩提道之次第也。

唯戒,能嚴苛遵守操作紀律,乘勢而行;唯定,能空倉或持倉都一心不亂,方可獲得利潤之最大化;唯慧,能以系統性思考觀點洞察市場之本質,方可戰無不勝,遊刃有餘。

有人說,中國定然會出真正的交易大師。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和精神,決定了智者輩出。

今天,讓我們聊聊佛學與交易的千絲萬縷之聯繫,佛教智慧真的可以幫助你成為更好的交易者嗎?

佛教的本質

在我們深入研究這個主題之前,首先澄清大多數人對佛教本質的誤解。佛教不是一種宗教,而是解釋宇宙如何運作以及我們如何運作的本源。

從這種見解中發展出許多不同的佛教實踐,這些實踐都旨在改變你對自己和周圍世界的看法。佛教智慧的核心就是分離合一。探秘人類智慧的終極。

我們習慣於將世界上的一切看作是分離的。我們把東西放在盒子里。有一個交易盒子,靈性盒子,愛情盒子,假日盒子。每個盒子都讓我們以某種方式行事。

生活在具有不同規則的獨立明確的隔間中,所演變的錯誤觀念使你陷入許多失敗之中,因為它創造了獨處的幻覺,並且存在著困難和鬥爭。

更深層次的現實是一個非常不同的現實。在分離的外觀下面有一種深層的聯繫,無法用線性的頭腦所掌握,只能通過感官並讓自己從假設中解脫出來。

佛教與交易,分離合一的修行

交易行為,尤其是日內交易,突出了人為分離的感覺,因為你只是單獨用線性思維交易,完全忽略了直覺,創造力,統一性的其他感覺:

你的大腦很難應對市場的不斷起伏,引發生存恐懼和焦慮。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很難願意花時間去思考交易和自身。恰恰相反,花更多時間深入技術分析,探索如何從K線圖形創造價值。

傳統的交易方法會導致永久性的大腦不連貫,因為主要的線性焦點導致大腦失去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做出合理的交易決策。

焦慮,害怕失去,這些都表明你沒有與最深層的核心價值觀相協調,並且與世間普遍的規律相協調。

交易失敗不是因為交易者是傻瓜,而是因為他們不會利用他們的交易思想與他們獨特的交易個性和心理的一致性。

心無他物,才不會迷失在波動中

佛學中的深意,在交易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佛學中提到的「相」可以理解為市場中的價格變化。

外在表象就是電腦上表現的K線圖、均線圖以及其他諸種指標,所有的指標的根源就是市場價格變化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市場價格的變化是這些指標的總碼即源代碼。

而市場價格又是受市場環境、交易情緒等各種內外因操作在不停的變化的,作為人類智慧對價格變化因素的認知是不可企及的。

也就是說人對市場價格變化的認識是達不到的。

市場價格變化也就是所謂的「相」理論上是虛妄的,是不可認知的,人類的智慧無法企及到能準確分析預測市場價格的走向。

因此交易者們分析市場價格,判斷市場價格走向就會迷失在波動中。

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價格走向,本傑明·格雷厄姆和沃倫·巴菲特都不能,作為個人交易者就更不要妄圖去預測。

那麼如何才能在市場無窮盡的變化中中盈利呢,這就是涉及到佛家所說的修行問題,也就是心的定力問題。

能夠在變化萬千的相中保持本我的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心不隨相動,因為相是虛妄的,不可也不必認識的,也就是說市場的價格變化是虛妄的,是不可認識的。

交易者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心不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這就需要制定你進入市場和離開市場的原則和標準,這就是涉及到交易系統問題。

交易其本質就是心無他物,看市場價格的本質目的是如實公平客觀的反映市場價格的變化是否符合進出場交易準則。

這就要求你在看到市場價格時,絕對不要有自己的主觀偏見,內心反映的市場映像越真實,越客觀,最終的判斷結果也就越符合你想要的意圖。

有遠見與自我

開啟不同的視角:交易者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真實本性和真正的潛力。

佛教教義讓你擺脫主流思想的束縛,遠離追隨著吹笛者的自我價值吹捧,回歸到你內在力量的自我欣賞。

在完全認清自己獨特的能力並且將交易系統與自己獨特的操作風格相匹配之時,方可開啟最終的勝利之鑰。

同時,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交易者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戰勝心魔,歷世煉心即是福慧雙修,守住真心勝過所有法門,激活能量打開心量,沒有過去未來就在當下,在每一個當下都能有所覺悟,方可放眼未來。

常言道,交易者面對的最大敵人,非市場,亦非莊家,而是自身。「交易之道,首正其心。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術止於道」。

交易同修鍊學佛,願你是那個最終悟道證果者。


推薦閱讀:

TAG:交易 | 佛教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