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比「我很好我很棒」更健康

有一個比喻可以直接表達自我意識過強的人的內心和思想,也許你自己也經歷過:你的大腦好像總在你沒事做的時候對你說:「你好像無所事事,我可以給你看看一些過去十年里最不堪的回憶嗎?」

乍一看,這種想法在我們這些被稱為「千禧一代」的人當中如此流行似乎有些奇怪。我們在 90 年代的自尊運動中長大。自尊運動的教育告訴我們,我們的成長是為了學會愛自己,而不是用不堪的記憶默默地折磨自己。在學校里,老師總告訴我們,我們是多麼的特別。當時流行的心理學理論是,高自尊會讓我們成功(譯者註:本文作者為美國人,所以這裡描述的是美國的情況)。

自我同情還是自我冷漠

然而在這種想法熏陶下的我們似乎對現實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負面遭遇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與其一心一意熱愛自己,在這裡我想建議採取的是一個截然相反的自我態度:自我冷漠

在 2000 年左右,隨著自尊運動的盛行,心理學家們開始發表一系列關於自我同情的研究。2003 年,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克莉絲汀·內夫(Kristin Neff)這樣定義自我同情:對自己的苦難持開放態度,對自己充滿愛和仁慈,對自己的不足和失敗持理解和不加評判的態度,認識到自己的經歷是人類共同經歷的一部分。

當時,有許多研究將自我同情與自尊進行對比。比如:研究人員要求大學生被試們回憶一段尷尬的高中記憶。然後,其中的一部分學生被要求完成一些能夠激發自我同情的任務:「描述幾種其他人會怎樣經歷類似事件」及「以表達對朋友關心的方式來表達對自己的理解」。

剩下的學生們則被要求完成一些能夠激發自尊的任務:「寫下自己的優點」並「描述為什麼某件事不是自己的錯,試著解釋這件事並不能代表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研究人員認為,自尊的態度會讓你試圖說服自己:自己做出的蠢事其實也並不是真的那麼愚蠢——或者它根本是別人的錯。自尊告訴你要專註於自己所有好的、積極的品質。

陸超:你真好你真棒

而一個自我同情的人會在遇到不堪的事情時對自己說:「嗯,是的,這真的挺糟糕的。」但她也會想:「那又怎麼樣?很多人也有過類似的尷尬經歷。」這個針對大學生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自尊被激發的人在回憶高中的尷尬經歷後,自我感覺比那些自我同情被激發的人更糟糕。

到了現在,對自我同情的關注似乎已經取代了自尊。如今網路上的相關文章大多是這樣的:《為什麼自愛很重要?如何培養自愛?》(《今日醫學新聞》,2018年3月23日);《愛自己的8個有效步驟》(《今日心理學》,2017年6月29日);《幸福的秘密:善待自己》(2016年4月22日)。這些心理學科普文章的重點往往都停留在了自我同情定義的第一部分:「體驗對自己的關愛和善良,對自己的不足和失敗採取理解、不加評判的態度。」根據這些文章的觀點,自我同情似乎就僅僅是對自己仁慈。

但其實我覺得自我同情定義的第二部分是對人最有幫助的:「認識到自己的經歷是人類共同經歷的一部分」。這是高視角的自我審視,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比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當我們失敗時,不應該是「可憐的我失敗了」,而應該是「每個人都會失敗」。每個人都會掙扎,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這一部分定義讓我認為其實不應該把這種態度叫做「自我同情」。克莉絲汀·內夫認為的「自我同情」其實並不強調自我,自我同情提醒你的是,你只是這個世界上一個微小的個體。

我認為,「自我冷漠」這個詞比「自我同情」更好地傳達了這部分的信息:當你有不堪的遭遇時,去考慮到你自己的缺點,並承認也許現在的遭遇真的很糟糕——但隨後你只要聳聳肩就好。回到我之前的觀點,這就是一種我稱之為「自我冷漠」的態度——意識到自己並非獨一無二並收穫慰藉。

謙虛是什麼?

其實,自我冷漠和自我同情說的都是一個古老的觀念:謙虛。我們總認為謙虛意味著貶低自己,而在《應用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最近發表的一項針對「謙虛的領導者」展開研究中,這種錯誤的描述似乎得到了認同。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定義,管理者的謙虛是「樂於承認自己的局限、缺點和錯誤」。在他們看來,謙虛就是關注自己的缺點。

但其他研究謙虛的學者卻有著不同的看法。謙虛的人不會關注自己的缺點——謙虛的人根本不太關注自己。這並不是說一個謙虛的人不關心自己的幸福或不追求自己的利益,謙虛的人只是認為自己的幸福和利益與其他人是交織在一起的。

停止自我苛求

你很重要,你值得被愛,但這僅僅是因為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都值得被愛。你很重要,每個人都很重要,這一點再次讓我想起了被克莉絲汀稱為「自我同情」,被我稱為「自我冷漠」的態度:「認識到自己的經歷是人類共同經歷的一部分」。也許對自己最有同情心的態度就是停止苛求自己。

自我冷漠可以帶來極大的解脫:你沒那麼了不起,這不是很好嗎?

-End-

作者 | Melissa Dahl

翻譯 | 林宇豪

審校 | 酷炫腦

編輯 | Mandy

原文鏈接:

aeon.co/ideas/youre-sim


推薦閱讀:

TAG:自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