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手機的「無線充電」就是胡扯,它有更重要的用途

蘋果在去年的 iPhone 8/X 罕見地「開了歷史的倒車」,拋棄了更輕薄、一體化和可靠的金屬,而選擇玻璃作為新 iPhone 的背部材質。經過這麼多年,現在的玻璃當然要比 iPhone 4 的性能更強,但與金屬相比差距仍在,所以 iPhone X 罕見地重達174g,比體格相似的上一代產品 iPhone 7 足足重了36g,與 iPhone 7 Plus 類似。雖然新增的重量不能全怪罪玻璃,但其中的差距已經昭然若揭了。

促使蘋果選擇玻璃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無線充電。

「Wirless Charging」這個詞會把我們帶入一個誤區:我們從未獲得真正的「無線充電」。再完美的無線充電器仍然要插進插座才能供電,「Wirless Charging」僅描述的是手機,而非充電器。因此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完全放棄「線」?

無線充電技術其實從很早就進入了人類的視野。1890年,特斯拉就設計了一個名為沃登克里弗塔(Wardenclyffe Tower) 的無線供電裝置,,按照他的構想,人類甚至可以在100多年前就實現全球範圍的無線供電,記得《三體》中羅輯回到地球後看到的一切嗎?早在100多年前就應該實現了。雖然後來因財政問題而夭折了,但特斯拉仍然是全世界首個提出無線供電構想的人。此外,他還構想了很多無線充電的理論技術,包括今天的磁場感應原理的無線充電技術。

磁場感應是今天應用最廣泛的無線充電技術,我們常見的智能手機大多採用此原理。可以說,在特斯拉之後的一百多年間人類的的無線供電技術基本沒有進步,反而有線供電這種看起來更麻煩、更不安全可靠的供電方式稱為了主流。從這點來說,特斯拉像是個穿越者,而且他本來所處的時代要遠比今天更先進。

磁場感應技術其實早就進入消費領域了,早在90年代,Oral-B 的一款電動牙刷就已經實現這種技術。

而最早實現無線充電的手機品牌是 Palm ,他們用「模塊化」的思路實現了無線充電。

三星的 Galaxy S4 應該是最早讓無線充電技術進入公眾視野的智能手機產品了。

雖然有這麼多廠商珠玉在前,但無線充電技術之所以會在今年呈現井噴式發展,還是因為人類有史以來實質最高的巨無霸公司——蘋果——開始在其最主力產品上採用這項技術。

自從 iPhone 開始支持 QI 協議的無線充電之後,一大批無線充電器開始進場,其中不光有傳統的科技廠商,甚至還有 IKEA 這種傢具廠也加入了進來——Riggad 就是宜家在 iPhone 8 發布之後推出的一款支持無線充電的檯燈。

2017年,Disnep Research 也展出了一個無線充電的未來卧室原型。他們採用了一種名為準靜態空腔諧振的技術,讓一個封閉的金屬空間內產生可以供電的電流,這意味著:

是的,這個房間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充電器——它的最高功率可達1.9千瓦,能夠同時給32部智能手機充電。但人類不能太過靠近這個房間中間的金屬圓柱體,否則可能會對人體產生不可預知的傷害。

現代技術完全可以實現特斯拉在100年前未竟的夢想,但問題的根本仍然是安全、標準和監管。迄今為止人類的電力系統都建立在「有線」的基礎之上,而無線供電會帶來另外一個維度的問題,它不適用於現今已經成熟的國家電網,不適用於當今的供電管理標準,不適用於任何相關的安全協議,這意味著在推廣無線供電之前,人類需要把所有關於供電的標準、監管體系和社會系統全部推翻重來。

而真正對無線充電技術有著宿命追求的並非是智能手機,而是物聯網和電動汽車。5G 時代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當你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聯網時,也意味著它們都需要電力,而任何人都無法接受家裡備上成千上萬的有線充電器。

而對於電動汽車來說,有線充電的麻煩程度會車主懷疑人生:筆者就曾見過一位比亞迪秦的車主每天開車回家後,都要從20樓吊一個插線板下來給愛車充電。這當然與國內充電樁過少有關,但事實上,無線充電才是電動汽車最應該具備的充電方式,不然它究竟比傳統汽車好在哪裡呢?

所以,現在的無線充電其實是在為未來做準備,而 iPhone 8 的推出更像是蘋果對這一技術做出的肯定:未來,必然是 Wireless 的。

(以上圖片來自Google)


推薦閱讀:

TAG:手機 | 無線充電 | i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