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22)部派佛教討論的問題

我們說了佛教的部派分裂的過程,我們不必糾結誰先誰後。但是有個概念還需要釐清。

就是有一個部派,叫分別說部。

分別說部是什麼部派呢?他是一種介於上座部和大眾部的部派。

他應該歸屬於上座部,但是是上座部中具有革新精神的一部分人。

原因是這樣的,

在佛滅度後兩百年左右,大眾部和上座部開始不停分裂。

其中,上座部分成說一切有部和根本上座部(雪山部)。根本上座部反而銷聲匿跡,而有部卻發揚壯大。

而雪山部由於成為上座部的旁支,他就和大眾部思想相互融合,轉為分別說部。

分別說,就是指對於大眾部思想和上座部思想都要有所取捨。

如果我們把分別說部加入進來。

就會形成,有部、大眾部、分別說部三足鼎立的狀態。這樣就有一個分類,

有部:說一切有部,說轉部(後為經量部)

分別說部:雪山部、多聞部(原來為大眾部,後來融合有部思想轉向分別說部)、化地部、法藏部、飲光部、銅碟部

大眾部: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說假部、制多山部、東山住部、西山住部、方广部

我們下面要討論的是部派佛教這幫人到底爭論什麼?根據《成實論》記載

問曰。汝經初言廣習諸異論。欲論佛法義。何等是諸異論。答曰。於三藏中多諸異論。但人多喜起諍論者。所謂二世有.二世無。一切有.一切無。中陰有.中陰無。四諦次第得.一時得。有退.無退。使與心相應.心不相應。心性本凈.性本不凈。已受報業或有或無。佛在僧數不在僧數。有人無人。有人言二世法有或有言無。

歸結為十個問題

1、法是三世實有?現在實有?

2、一切法是否都存在實在性?

3、中陰存在與否?

4、現觀四諦是頓悟而證得?還是逐步修行證得?

5、證得阿羅漢是否會退轉

6、隨眠(生起煩惱的習氣)和心是否相應?也就是說煩惱和心是否相應?

7、心是否本凈?

8、已經受報的業是否還會相續存在?

9、佛陀是否已經脫離了僧的範疇,或者問佛陀是否還是眾生或人?

10、生命有沒有一個獨立不變的實體?

這十個問題的不同回答,也就構成了部派佛教的分裂。也就是部派佛教從戒律問題轉向了教法問題。並且比如對第九個問題的回答,也就是問是否要神化佛陀?第二個問題也就是法是否為空?

下面我們再看看部派佛教的地理位置

上面的犍陀羅地區、迦濕彌羅地區是說一切有部的基地。下面南部印度是大眾部思想的基地,也是大乘佛教的發祥地。

而其他部派集中於中印度地區,說一切有部也逐漸向南方發展。


推薦閱讀:

TAG:佛教史 | 佛教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