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GaP006丨在分歧終端機中互相感受體溫

但「擬合」正在成為一種社交捷徑。學習所謂的 PUA,直接去適配那些流行的標籤和話術是一種捷徑,能讓你輕易地變得更受歡迎,也會讓你的人格不可避免地變得笨拙和僵硬。當女生們開始純熟運用各種「斬男」的語言和動作,男生們開始學會那些能「博得異性好感」的 PUA 話術時,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大數據」的奴隸。


跟大部分 90 後一樣,我從小就討厭「應酬式」的飯局。

偶爾被父母帶到這樣的飯局上,被一群不太熟悉的叔叔阿姨「檢閱」,必須表現出乖巧聽話的樣子,然後木訥地看著大人們在飯桌上推杯換盞。後來跟朋友開玩笑說,每次在這樣的飯局上,我們就變成「植物人」了。

長大之後,我們常常不得不通過「吃飯」來進行社交,一邊也慢慢學會了如何在飯局上進行溝通。想要挖你入職的老闆會請你吃頓飯,想要跟你聊商業合作的客戶會請你吃頓飯,這種「飯局」的本質常常是為了消除某種信息不對稱。吃過喝過,大家相對卸下了心防,就可以開始交換自己的條件和需求,以求得某種共識,最終達成合作了。

無論如何,吃飯仍是一個很奇怪的社交方式,重要的是「信息交換」的部分,而非吃喝本身。在互聯網時代長大的我們自然要開始想,有沒有更好的、更高效的,消除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方法。

想要在信息時代消除信息不對稱,最直接的答案就是用數據標籤來進行擬合。

Linkedin 是在做這件事,Tinder 更是在做這件事。如果你將視角放到一個更泛化的層面,互相視奸 Twitter 同時把各種標籤貼在自己 bio 里的我們,不恰恰就是希望找到能和自己擬合的人以及期待著有人來選擇自己嗎?

但事實卻是,數據標籤仍然沒有那麼可靠。早在 90 年代,當時的一些「婚介所」就試圖通過將想要求偶的顧客的各種特徵標籤化,然後通過資料庫系統來進行配對。最終的結果自然是不盡如人意。試圖用「社交大數據」入局這個領域的 Facebook 同樣也無法成為男男女女的烏托邦。至於 Linkedin 呢?它有巨大的價值,但仍沒有徹底改變我們在飯局上聊工作合作的習慣。

這就是「擬合」這件事本身的局限所在。想要通過某種類似「天網」的智能搜索引擎來幫我們找到一個完美的 soulmate 終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通過標籤來進行一種「一把鑰匙開一片鎖」式的智能匹配永遠是最初的第一步,之後的我們仍然需要通過豐富的、高帶寬的方式,來充分而全面地互相了解,進行一種「沉浸式」的交流。而一起吃飯就是一種相當「沉浸」的交流方式。

這讓人不由聯想到電影《阿凡達》中 Navi 人將彼此的神經相連來進行交流以至於交配的設定。直接讓彼此「心意相通」是簡便而純粹的,相比之下,人類之間的溝通就要複雜得多,我們的意識和心情需要通過一些行為介質來進行傳達,無論是語言和文字,還是舉手投足間的自我表現。我們不斷訓練自己表達的技巧,最終才能完成對自己感受的忠實呈現。

但「擬合」正在成為一種社交捷徑。學習所謂的 PUA,直接去適配那些流行的標籤和話術是一種捷徑,能讓你輕易地變得更受歡迎,也會讓你的人格不可避免地變得笨拙和僵硬。當女生們開始純熟運用各種「斬男」的語言和動作,男生們開始學會那些能「博得異性好感」的 PUA 話術時,我們最終都會變成「大數據」的奴隸。

這種技巧性的擬合,使原本關乎複雜人性的社交,變成了簡單的猜拳遊戲,甚至是一種提前預知了對方出拳結果的猜拳遊戲。而我們需要的,或許是一台將大家重新籠罩回暗箱的「分歧終端機」。在電影《非誠勿擾》中,主角秦奮試圖用這個荒謬的圓筒來使猜拳的兩方無法作弊。而在這裡,事情的重點不關乎「勝負」,如何跳脫出猜拳遊戲本身的規則,在分歧終端機中握手言和,並感受對方的體溫,讓我們重新變回人類,甚至進化成 Navi 人。

GaP 是大破進擊博客、交差點播客和動點科技旗下的博客 TAN 聯合出品的人文科技主題專欄。你現在讀到的是 GaP 的第 006 期。

我最初的想法是在雙周更新的播客節目之間給大家帶來點什麼別的什麼內容,所以選了 GaP 這個名字,希望在這樣一個間隙里填充些什麼。希望通過篇幅較短且不給到確切定論的隨筆,幫助大家「從某種事實、現象、感受、心情出發,去挖掘表徵背後那些平時我們不會去仔細思考的東西。」。

與此同時,下一期的 GaP 文章已提前發送至《交差點》支持者們的郵箱。想要搶先讀到 GaP,可以考慮對我們進行捐贈,關於捐贈的詳情請訪問 jiaocha.io/donate 。

(本文原載於大破進擊博客)


推薦閱讀: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