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死觀與中陰救度簡介

佛教生死觀與中陰救度簡介

佛教自度度人、自利利他之根本問題在於明心見性,從而了斷生死。

生死始終為人生大事,無論貴賤、窮通、貧富、少長,都逃不過生與死這兩柄天罰之劍。而正如《法華經》中所言,釋迦牟尼佛因「一大事因緣」化現於世,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說頓說漸、說權說實、說圓說偏,所為何來?其根本「大事因緣」正在於明心見性(根本之道),從而了斷生死(化用之器,而真見性者,實無生死可了)。

世界各宗教為了解決生前身後事,大抵都給出了相關的解釋,譬如基督的末日審判,天堂神祇;道教的羽化飛升,逍遙九天。而拋開前述諸教之高下優劣,真實虛妄不論,佛教亦自有其生死觀體系,茲為諸仁簡介如下:

阿賴耶識

佛教認為,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之中一切眾生,都有八識。前六識為世人所熟悉,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第七識為末那識,第八識為阿賴耶識。其中前七識都有生滅,隨著生命的孕育與消亡,前七識也因之流於生滅。而第八識阿賴耶識也稱為「藏識」,眾生無量劫以來所有見聞之人事、起心動念之念頭,都被含藏在阿賴耶識之中,一旦緣來則起現行。而阿賴耶識並不隨生命的孕育/消亡而生滅,在生命孕育之前,阿賴耶識已然入胎;在生命消逝之後,阿賴耶識仍生成中陰身,正所謂「去後來先做主公」。

而須提醒的是,阿賴耶識並非「佛性」,其本身只是善惡、真妄、美醜雜糅儲存的一個大倉庫。將阿賴耶識當做佛性真如,正是顛倒之妄見。

生從何來

以人為例,阿賴耶識在生命消逝後離體,仍執取四大為我,形成「中陰身」(意生身)。中陰身在天地飄蕩時,如見到男女交媾而起了淫心,則淫念一動之下,即被男子陽精沖入女子子宮之中,從而受孕,此過程稱為「入胎」。

第八識入胎後,胎兒隨著時間遞增漸漸孕育成型,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漸漸形成。此過程稱為「住胎」。而在此期間,胎兒往往遭受極大痛苦,如母親飲食冷熱不均,則腹中胎兒往往感覺灼熱欲焚,或冰寒欲僵,如同處於地獄的寒地獄和熱地獄中一般。如母親坐卧走動,胎兒都會感覺極大震動,如浮萍置於汪洋。因此,住胎過程也往往被稱為「胎獄」。

分娩時,嬰兒通過母親狹窄子宮口而出世,猶如龐然大物硬過窄山,渾身皆受擁擠,母子俱痛。而出世之後,由於嬰兒皮膚極為嬌嫩,接觸空氣猶如「風刀刮面」,疼痛難忍,故絕大多數嬰兒嚎啕不止,苦不堪言。此過程稱為「出胎」。

而正由於入胎-住胎-出胎的痛苦過程,人前塵盡忘,不記得輪迴往事。而並非由於民間傳說的飲了孟婆湯。

死往何去

仍以人為例,人生在世,苦多樂少。佛教認為以現象分,人生有八大苦惱「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而死為人生最大的苦痛。

佛教認為,人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的集合體,而在人死之前,彌留階段,人身四大分離,猶如「生龜剝殼」,痛苦不堪(依不同眾生之業障與福報,彌留所受痛苦各有深淺程度不同,也有不受痛苦隨即往生者)。

此時彌留者不能被移動、觸碰,每一次觸碰對於彌留者都猶如「風刀解體」,痛苦甚於凌遲。此時彌留者在遭受痛苦的同時,往往對觸碰者生起極大的瞋恚心,而瞋恚心一起,則很容易在死後墮入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所以佛教並不主張家屬任意搬動、清洗彌留者,不主張為其穿衣,不主張在彌留階段強行送往醫院搶救(醫院所謂打針、電擊、手術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和痛苦)。

另外,佛教亦不主張家屬親人大放悲聲,圍床痛哭。因為哭聲將擾亂彌留者的心識,使其被哀聲感染,無法保持清靜內心,能往生極樂凈土者因之而復墮輪迴,能生於天道或保持人身者因之而墮入三途(三惡道),豈不嘆息?!

中陰救度與超度

中陰救度與超度並不完全等同。中陰救度指在亡者去世後53天(4天死位中有+49天法性/輪迴中有)之內,對其中陰身進行救度,使其明白本性或往生凈土,或依照業障與福報投生六道的過程。而超度則涵蓋了中陰救度,並包括亡者已投胎轉世後對於其的超度,使其能早日轉生人天的行為。

亡者去世後,阿賴耶識即將離體。從亡者斷氣至阿賴耶識離體的這段時間,稱之為「死位中有」時期,一般為4天以內,越是生前修行得力,功夫境界高的人,阿賴耶識離體越晚。此時亡者處於悶絕狀態,四大分散,氣息不存,冰冷僵硬,但神識仍在。故民間舊風俗一般需停靈數天,方能將亡者下葬或焚化。

死位中有之後,阿賴耶識離體,仍執取四大為我,形成中陰身(此處中陰身可簡單理解為民間常說的靈魂)。中陰身與人的肉身不同,人的肉身為四大集合,且以土大為主,因此凝有實體,笨重滯澀。而中陰身亦為四大集合,且以風大為主,因此縹緲輕忽,具有一定的神通力。具體表現為,中陰身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都比在世時靈敏九倍,且具有神足通,想去何地,一動念之間即可到達。因此如有超度需勾招亡魂的,亡魂往往瞬息之間便能飛至。

中陰身每7天一個死生,7天之後,舊的中陰身死去,新的中陰身形成,一共持續七七四十九天,即7個循環。前兩個7天,稱為「法性中有」時期;後五個7天,稱為「輪迴中有」時期。中陰身越到後段根基越差,進入的輪迴之道也越不堪。因此如需中陰救度/超度,必須在亡者去世後越早越好,則亡者受益越大,去處越佳。

中陰救度的方法極為專業,必須對中陰景象了熟於胸,欲詳加學習者,請參閱佛教大德母音老人所著《中有成就秘笈》,凡中陰現象,救度方法,無一不備,乃藏密紅教至高不傳之秘,為老人所公開披露,在此不贅。

而欲超度者,按《地藏經》所載,亡者的子女親人親自超度為佳,亡者更能受益。超度者所為之功德,亡者只能得到七分之一,且最多將亡者超度至天道中的欲界第二天「忉利天」(中陰救度中如亡者根基猛利,則可證法身/報身、往生凈土等,但也屬少數)。

故針對現實入手,劣者謹在此提供一簡易超度方法,亡者家屬可每天摒除雜念,靜心念《心經》七遍/或往生咒1080遍/或六字大明咒1080遍(心極誠而猛利者,可念《地藏經》七遍,但《地藏經》經文較長,念誦一遍約2小時),念畢,雙手合十恭念如下迴向文:

「南無(此二字音na,mo)本師釋迦牟尼佛(三遍),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三遍),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三遍)。願將此功德,迴向給已逝去的親人某某某,願其消除業障,不墮三惡道,仗佛慈力超生人天,將來能應機往生十方諸佛凈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以上超度,如在亡者去世後53天內下手,則建議持續至53天結束。如欲超度亡者已過世53天或更久,已然輪迴轉世,則建議持續7天或49天,依人的誠心不等。

結語

佛教生死觀、中陰救度及佛教超度方法,皆是博大精深,浩若汪洋,在此只能草草勾勒一簡易大概,以期對諸仁了解佛教,正視生死,超度亡者有所裨益。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佛法 | 佛教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