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人在四十之後有沒有後勁,就看他之前形成的性格!

時間如水,一去不復還。

2018年很快就要結束了,一年過去,人的年齡也就又長了一歲。

可是,朋友們,你可知道自己的人生到了什麼一個階段,或者說,你對人生還有多少期待,你還有多少任務沒有完成。

好長時間以來,我都以為所謂人生,就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著自己的慾望、情感和經歷。

但實際上,人來到世間,都是有自己的債務和任務的。

今年去世的歌手臧天朔曾說過,人必須為自己的過去還債,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除了極少數天賦異稟的人物,絕大多數人都是懵懵懂懂地過完了前半生。

楊絳先生說,「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前半生我們被慾望牽著鼻子跑,為了自己的世界而奔波忙碌,或頑鬧,或放肆,我們認為這就是縱情向前。

至於快意的時刻究竟埋下了多少的隱患和Bug,我們是沒有什麼知覺的,就是曉得了幾分,也不會有絲毫的在意。

到了某一個人生的節點,你才會恍然大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若你之前是縱情酒色的滋味,那麼到了中年,身體就會給你發出警告,讓你明白什麼叫做有心無力;

若你之前是憑小聰明偷懶耍滑,那麼到了中年,身邊的一切都會讓你懂得什麼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曾經有個朋友,和我聊過自己的故事。

他祖輩都是農民,在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一干就是四五年。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很苦,既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也不懂什麼人情世故,作為一個基層業務員,經常犯錯被老闆罵,有時候心裡委屈得掉眼淚,可擦乾眼淚後還是必須熬夜加班趕工作進度。

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沒有依靠的年輕人,大都走過這樣一條路。

既然沒有人拉一把,那就自己幫自己。

幾年後,憑藉一股子不服輸的狠勁和日復一日的點滴積累,朋友成了公司的王牌幹將,但私營企業就是這樣,老闆會欣賞你、提拔你、重用你,但員工的實際價值與其薪酬收益很難做到成正比。

在許多私營企業當中,從某種意義上說,老闆和員工是一個比拼成長速度的遊戲。如果員工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個人成長和身家受到了限制,那麼只能是另謀出路。

於是朋友跳槽到了另一家符合其價值的企業,這時候他已經有了能力的自信。現實就是這樣,價值越高的人,選擇權和自由度就越大。

再然後,當完成原始積累後,靠自己的多年打拚和別人的贊助,朋友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開啟了創業之路,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吃苦要趁早,委屈、難過、上當受騙、受傷害之類的也是如此。

為什麼?因為在你弱的時候,所謂苦頭、難受和痛苦,在當時來看也許是大如天,遮蓋住了人生的天空,可實際上呢,這是人生的試煉、熬煉。

「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

以後再看從前,那些委屈和苦頭之類的算什麼呢,之所以覺得難抗,不過是因為自己太弱罷了。

而強大,都是流淚流血之後結疤形成的鎧甲,「我們都曾不堪一擊,我們終於刀槍不入」

我們看今年敗局已成的共享單車OFO,未嘗就沒有這方面的緣由。

大學生創業,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深度經歷、體驗過創業的酸甜苦辣和階段歷程,也不真正懂得一個公司的運轉流程和經營管理。

這就像是武林高手的罩門,上了商業的競技場,別人可不管你是不是新人,柿子自然是撿軟的捏,不朝你的弱點打都算是對方傻。

所以,還是要補課,還是要還債,過程或可以縮短,但絕不可以省略。

性格決定命運,世間的一切爭鬥,本質上都是人和人性格的對決。

李玫瑾教授就認為,人真正到四十五歲之後,看他能不能站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真正最重要的是這個人的性格和他以性格為核心的人格。

性格是核心競爭力。

但性格是哪裡來的呢,還不是從小到大一路慢慢養成的。

所以,家庭培養是關鍵,學校教育是重點,自己發展和選擇是根本,是這些因素導致了一個人的人生究竟有沒有後勁。

前幾年在企業界流傳過「高分低能」的說法,那是說一些高學歷的碩士、博士生在進了企業後,結果期待越高,失望越大,他們的工作表現差強人意,根本勝任不了基本的工作。

是這些高材生不聰明嗎,如果腦子不聰明是學習不好、考不了高分的,但是他們這方面的突出卻導致了另一方面的障礙,這是他們的一大問題。

聰明人何其多啊,但很大一部分人都在中年以後歸於平淡,沒有突破人生的局限,取得某一個領域的成就。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智商和情商還可以學習、彌補,但一個人的性格在形成之後就非常難以改變了。

四十歲是人生的一大門檻,俗話說男人「三十不發,四十不富」,是有一定道理的。

柳傳志說自己幸虧是四十來歲的時候找到了事業,不然要是到了五十歲,可能就是干不動了。

還有任正非、宗慶後等大佬,想當年也都是在四十不惑之年開始的創業。

可以說,男人在四十歲這個階段,極可能就是他人生最後的機會,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去做褚時健的,何況褚時健七十多歲再度創業也是有以前的積累在支撐著他。

大器往往晚成,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條賽道的話,有些人是起步時就十足的優秀,成績非常好;而有些人初始平平無奇,直到後半場才正式發力。

譬如華為的任正非。

在人到中年的時候,任正非不但是一事無成,而且還因為工作失誤被人騙了二百萬的巨款(那可是八十年代額),離職,離婚,還有孩子要養活,老人要照顧,就是在這種「生活所迫,人生路窄」之下,任正非創辦了華為公司。

「......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麼會這麼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

否極泰來,厚德才可以載物,前半生所有的失敗、不順和挫折,最終是形成了巨大的積累,讓任正非認識到了個人英雄主義的狹隘和集體力量的偉大。

當他感知到自己的渺小的時候,也是他體會到「組織的力量、眾人的力量,才是力大無窮的。」的時候。

如果任正非的性格裡面沒有從小養成的吃苦耐勞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從而沾染上了隨波逐流的習性,就像大多數人一樣,遇難則彎,遇責任就躲,害怕挑戰,不敢迎難而上。

那麼,不到「人生路窄」的時候,人的精神就垮掉了。

在人生的道路之上,有些障礙是必須要逾越過去的,不然就形不成能量的積累,頑鐵也就鍛煉不出精金來。

所謂人生的後勁,是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才會浸潤在性格裡面的。

厚德載物,作為十八萬華為人的大當家,可以想見任正非的性格究竟有多深厚寬廣。

推薦閱讀:

TAG:人生 | 中年 | 中年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