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茶記 | 馬肉為何如此風靡?

提起武夷山的正岩產區。

很多人會想到牛欄坑。

以及大名鼎鼎的「牛肉」。

而與「牛肉」齊名的「馬肉」。

即產於馬頭岩山場的肉桂。

不僅茶的質量毫不遜色。

滋味上更別具一格。

到底是怎樣的山場小氣候。

造就了「馬肉」獨特的口感呢

馬頭岩因狀似馬頭而得名。

東起大王峰,南到天游峰。

西起三仰峰,北到九龍窠。

旁有磊石岩,像五匹奔騰的駿馬。

雅稱「五馬奔槽」。

北面的三花峰,宛若花開。

與馬頭岩剛柔相映。

茶園便生在這一剛一柔之間。

那麼,是什麼讓「馬肉」名聲斐然。

成為武夷肉桂的三支重要代表之一?

這與馬頭岩獨特的山場小環境息息相關。

2016年4月24日的監測數據顯示:

馬頭岩的日光照度為51301ux。

平均氣溫27.2℃。

海拔370M,濕度70%。

經度117°57.804』。

緯度27°40.032』。

馬頭岩日照時間很長。

山場大部地勢平闊。

周邊群峰環繞,植被較好。

所以冬避冷風,夏擋強光。

長期溫和的散射光。

加上谷底常年滲水細流。

形成了「馬肉」辛銳的桂皮香

和醇滑甘潤的口感。

而且,這裡的土壤含砂礫量多。

土層雖厚土質卻疏鬆。

土壤通透性良好,有利於茶樹吸收水分。

馬頭岩肉桂長在這樣的環境中。

形成了富有衝擊力的口感。

像一個霸道總裁,個性剛猛而激烈。

更像小時候吃的跳跳糖。

啜一口便在嘴中炸裂開,著實刺激。

那麼,所有「馬肉」都是一種口感嗎?

如果你這樣想就Too Young。

與牛欄坑的一氣呵成不同。

馬頭岩可以細分為多個各具特色的小山場。

三花峰、桃樹窠、貓耳石、雲峰...

這些區域由於地理和土壤等差異。

所產岩茶的質地也各有千秋。

桃樹窠以風化石為主,土層淺,植被多

所產肉桂香氣馥郁多變,層次鮮明。

果香中帶花香。

滋味醇厚細潤,飲後回甘顯著,有喉韻。

茶香細膩,茶湯厚重,山場氣息獨特。

雲峰土壤屬半風化岩,土層較深,植被少。

所產肉桂果香味融合辛辣餘味,茶氣濃銳。

初飲略有苦澀滋味,後甘甜綿長。

貓耳石則是半風化岩、半黃壤土。

所產肉桂香氣濃銳。

口感圓潤飽滿,收斂感強。

尾韻綿長,回甘持久。

三個山場都位於較開闊的半坡和岩崗。

所受日照時間長,腐蝕質少。

且蠟質較薄,茶葉容易出花果香

三花峰的土質是沙粒狀的風化岩。

茶園位於澗谷中,日照時間較短。

茶青的水分相對充足,葉片蠟質豐富。

搖青時出香較慢。

這就要求做茶人下手要「重」。

走水時一定做透。

否則成品茶很容易半生半熟。

滋味也不夠柔和醇厚。

橫窠位於三仰峰腳下

澗水流經滋潤土壤,形成了豐富的植被。

這裡的肉桂多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

是典型的老樅茶樹...

想更細緻get到不同小山場的「馬肉」韻況?

一款2018年的貓耳石肉桂一定可以滿足你。

行茶筆記:肉桂

行茶時間:2018年12月12日午後

地點:北京

天氣:晴天,室內20℃

茶品:2018年貓耳石肉桂8克

茶器:玉瓷蓋碗

用水:純凈水

水溫:100℃

貓耳石是武夷山馬頭岩著名山場之一。

相比馬頭岩其它山場。

不論品質還是產量都是獨具風格的。

貓耳石肉桂水柔、湯糯、韻長;

湯色油光透亮。

口感寬廣飽和。

香氣桂皮與樅香交互。

總結

如果「馬肉」的突出特點

是辛銳、桂皮香、口感剛烈。

那麼貓耳石肉桂則具備「馬肉」的香氣。

「牛肉」的韻長、湯厚、偏柔。

想了解一種茶為什麼好喝?

就要親自去看看它的山場。

正是集平闊山崗與幽谷深澗於一身的馬頭岩。

成就了「馬肉」收放自如的滋味與特性。

既可辛銳刺激,霸氣凜然。

又能芳香醇厚,穩重內斂。

如此迷人的「馬肉」,怎能不讓人心動?


推薦閱讀:

TAG:武夷岩茶 | | 茶文化 |